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7|回复: 0

日中同形詞‘安樂死’及其相關表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9 1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倫理用詞── 日中同形詞‘安樂死’及其相關表現
作者:王敏東  蔡玉琳 詹德全*  来源:http://huayuqiao.org/DOC9900/9917.htm


1. 前言

  求得一個善終,或許是人們在追求長生不死不成、深知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下無奈的最終期望,因此說人‘不得善終’ [1]  (更白話一點的講法則可謂‘不得好死’ [2]  ),是十分嚴厲的詛咒。相對的,自古中外及各大宗教中也都有安樂死的概念 [3] ,歐美、日本、香港、臺灣也都有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及廣泛討論的安樂死相關事例 [4] 。

  若當病患痛苦難耐,甚至自覺生不如死之際,醫師勢必陷入是否該以死讓病患解除痛楚的困難抉擇,而同樣的心情也往往煎熬著病患的家屬至親。但醫師、病患、或病患的家屬,誰有權決定一個人的死?或怎樣才叫好死?《中國大百科全書》指出「作為醫學倫理學基礎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方面要求醫生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求延長病人的生命。」 [5] 。因此,有關安樂死的議題長期受到宗教、哲學、倫理、醫學及法界人士的關注。

  然而上述宗教、哲學、倫理、醫、法等領域的文章或許因為主要關心的面向不同,多對‘安樂死’一詞的沿革未有詳實地探討,若以詞彙學的角度來看,多少顯得不夠嚴謹。大多的文獻中都表示近代華語中的‘安樂死’對應源自希臘文「好死」之意的 euthanasia,但同樣使用漢字的日本也使用“安楽死” [6]  一詞,由於如華語‘神經’‘(~)腺’ [7]  等不少醫學詞彙、甚至近年‘(~) 族’‘宅’ [8]  等流行語都是源自日語的所謂日中同形詞,不禁讓人想要一探華語中的‘安樂死’一詞與日本的相關性。基於以上,本文擬以日中同形詞的‘安樂死’為出發點,並與其相關表現做詞彙層面的探討。

  事實上,誠如紀 (2003:24) 所言,安樂死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保阪 (1993:12) 也指出醫師、法學家、學者及宗教家等的定義也頗分歧 [9] ;但保阪 (1993:62~63) 也認同:隨著時代的推進,安樂死的概念大約已形成一個輪廓,即 (1) 反安樂死、(2) 消極的安樂死、(3) 積極的安樂死三種,積極的安樂死指以積極手段 (如注射致死藥物等) 提前結束患者生命,消極的安樂死指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任其死亡 [10] ,其中第二種 (消極的安樂死) 在1980年代以後漸等同於尊嚴死 (Die With Dignity)。本文以下即以此概念來討論表示安樂死 (euthanasia) 及 尊嚴死 (Die With Dignity) 的華語詞。

  

2. 日本的“大往生”“穏死”“安死術”“安楽死”及“尊厳死”

  春本 (2003:37) 指出日本自明治時期 (1868~1912年) 起即使用“安楽死”一詞,其概念相當於“大往生”。蔣 (2003:70) (引李 (2000:125) ) 指「經日本學者翻譯為「安樂死」之後,國內也跟從日本譯為「安樂死」」,而李 (2000:125) 原文作「日本學界大多將 Euthanasia 譯為安樂死,中譯皆從之」 [11] 。而馬 (1997:1) 更指「euthanasia 日本學者小野慶二譯為安樂死」。

  經筆者查詢,“大往生”的假名標記使用於寛永版《曾我物語》 [12] , 1881年9月21日 的《読売新聞》則明確使用了“大往生”的漢字詞。而“安楽死”方面,明治時期的 1878年5月9日 《読売新聞》有西洋對待野狗有以瓦斯安樂致死的方式之描述,而以人為對象者最早的報導則為大正時期 (1912~1916年) 1913年12月2日 的「……安静死去を与ふるの権利を医師に……上古の美死……」,到了昭和時期 (1926~1989年) 有如「……医者の慈悲的殺人……慈悲的無痛殺人法案……」( 1936年2月18日 ) 等報導,卻都未見“安楽死”一詞。而日本大文豪森鷗外以安樂死為主題的著名短篇歷史小說《高瀨舟》 [13]  (1916) 中也未用到“安楽死”一詞 [14] 。另一方面,明治初期重要的醫學譯書《醫語類聚》(1872年版及1877年版) 中的 euthanasia 均譯作“穏死”,和英雙語辭典的《附音揷圖 和譯英字彙》(1888) 中的 euthanasy 也譯作“穏死”,《明治英和字典》(1889) 中的 euthanasia 則作“無苦ノ死” [15] ,而臺灣日治時期 (1895~1945年) 各資料 [16]  中則可見1930年「三好夫人刀自」等中使用了“大往生”、久保信之 [17]   1931年11月15日 發表於《臺灣警察時報》「法医学見たる「死」に就いて(一○)」一文中使用“安死術”等的例子 [18] ,但都未使用“安楽死”。

  筆者目前所見日文資料中最早的“安楽死”語例是 1950年1月8日 《読売新聞》的「[海外短波]安楽死で訴えらる」 [19] 。而本節 (2. 日本的“大往生”“穏死”“安死術”“安楽死”及“尊厳死”) 前述春本 (2003:37) 所指日本自明治時期起即使用“安楽死”一詞的說法不知所據為何。

  1970年代起,人們的觀念由安樂死轉向尊嚴死 (Die With Dignity),即對已被判定無回復意識可能 (如植物人等) 之病人,為保有其尊嚴而放棄僅為維持基本生命之支持性的治療,使其自然迎接死亡的一種方式 [20] ,1981年的《里斯本宣言》中更明示患者有權在保有尊嚴的情況下走完最後一程。日本目前有尊嚴死協會 (JAPAN SOCIETY FOR DYING WITH DIGNITY),其前身為1976年成立的安樂死協會 [21] ,1983年改稱現名,自創設以來,會員數不斷攀升,目前已超過12萬人 [22] 。

  而在用詞方面,1973年12月6日《読売新聞》「人工的生命拒否できる“死の尊厳”声明採択 米医師連」(筆者譯:得以拒絕人工維持的生命 美國醫師聯盟聲明採認「死的尊嚴」) 一文中言及「“安楽死”にはほとんどが反対だったが、医学界、宗教界の総意として「死の尊厳は犯すべからず」……声明のきっかけとなったのは、昨年六月、コネチカット州代表から提案された「死の尊厳契約書」……」(筆者譯:原本大都反對安樂死,但醫界、宗教界總體的意見是「不應侵犯死亡的尊嚴」……該項聲明起始於去年 (1972年) 六月康乃狄克州代表提案的「死亡的尊嚴契約書」……),但並未明確使用“尊厳死”一詞。筆者所見1976年5月24日《読売新聞》晚報中的「アメリカの“植物人間”カレン・アン・クインランさん (二二) は、さる三月三十一日の米ニュージャージ州最高裁による“尊厳死”許可の逆転判決……尊厳死を許すとの逆判決を得た……」 [23]  (筆者譯:美國的「植物人」Karen Ann Quinlan 小姐 (二十二歲) 於去年 (1975年) 三月三十一日獲美國紐澤西州最高法院許可「尊嚴死」的判決……獲得准許尊嚴死的大逆轉判決……) 為“尊厳死”一詞最早的例子 [24] 。

  

3. 華語中的‘安善死’‘安死術’‘安樂死’及‘尊嚴死’

  鄭 (2002:161) 指「中文的「安樂死」是,從英文「Euthanasia」一字翻譯而得」。但我國早期醫學用語書籍如科學名詞審查會的《醫學名詞彙編》(1931) 卻是將 euthanasia 譯作‘安善死’,另指出“安死,穏死;安死術”為日譯,參考名則列了‘善終’。稍晚的《高氏醫學詞彙》(1939第九版) 也採用‘安善死’。

  現代醫學辭典如《華欣醫學大辭典》(1974) 未收 euthanasia 一詞;《英漢醫學大詞典》(1990) 則將 euthanasia 譯作‘安樂死’,《藝軒實用簡明醫學辭典》(2004) 則作‘安樂死法’、‘安逸死;無痛死;善終’,《合記簡明醫學隨身辭典》(2009) 則作‘安然去世’、‘安死術,安樂死’,其中的‘安死術’應借自日語 [25] 。

  一般語言辭典方面,《辭源》(1915初版、1957正續編合訂本台一版、1971修訂正續合編附補編、1978全部增修臺三版、1997臺增修版第十次印刷、2009第13次印刷 (兩冊本) )、《辭海》(1937初版、1956臺一版、1962臺六版、1973臺七版、1979、1989)、《國語日報辭典》(1987第十二版、1994第五十八版)、梁實秋主編‧遠東圖書公司的幾本辭典 (《最新實用漢英辭典》(1982三版)、《遠東基本英漢辭典》(1987)、《最新實用漢英辭典》(1987) )、《大林 國語辭典》(1989四版) 等中均未收錄‘安善死’、‘安樂死’或‘安死術’。但在梁實秋主編‧遠東圖書公司的幾本辭典 (《最新實用英漢辭典》(1967、1993二版)、《遠東英漢大辭典》(1989、1992) ) 中則均將 euthanasia 解釋做‘無痛苦之死亡’‘安死術’,而《牛津英漢百科辭典》(1985) 中將 euthanasia 譯作‘安樂死’。國語辭典方面,1987年再版的《國語活用辭典》則替‘安樂死’立了項,1999年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线新华字典》中也替‘安乐死’立了項,2009年 (第六版彩图本) 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也有‘安樂死’的詞條 [26] 。

  報紙方面,首先‘安善死’未見於《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人民日報》。而《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人民日報》中所見‘安樂死’最早的例子分別出現於 1969年6月18日 (「心臟移植與「安樂死」」)、1974年10月20日 (「促進國家社會進步發展 民法刑法全面進行修正」)、 1991年2月4日 (「安樂死企業經營 情理法怎斷是非 挑戰禁忌 讓他死得尊嚴 「慈光」對病患採不供食不施救方式 讓其自然「往生」」) 和 1984年10月21日 (「被現代生物學困擾的西方倫理道德」)。

  而前述 (註4) 中提及的香港的 鄭紹斌 先生,在其著作《給我安樂死》(2007) 中提示其2004年寫給董建華特首的信中,用的是‘安樂死’。

  由以上各項華語資料看來,無法印證鄭 (2002:161)「中文的「安樂死」是,從英文「Euthanasia」一字翻譯而得」的說法。而與前節日本至遲1950年即使用“安楽死”及馬 (1997)、李 (2000) 指出“安楽死”為日人所譯之觀點來看,華語‘安樂死’有可能借自日本人先譯出之“安楽死”,但無直接相關證據。

  另一方面,許 (2006) 認為所謂的尊嚴死即五福 (壽、富、康寧、修好德、考終命) 中的考終命,除了要有善終的面相,還要讓親友覺得尊嚴與光榮。而郭 (1997) 則舉南宋佛家安樂堂、涅槃堂等例,認為我國類似源起於英國1967年「聖克里斯多夫安寧院」的安寧療護 (又稱為善終照顧或緩和醫療) 之尊嚴死的概念要早。

  而《聯合報》《中國時報》及《人民日報》中所見‘尊嚴死’最早的例子分別出現於 1980年6月25日 (「海外話題「尊嚴死」?起爭議?美藝術家罹絕症 自行了結生命 電視播自殺抉擇成為熱門話題」)、 1991年2月8日 (「李文良之死 透露了什麼?「安樂死」又成焦點 正視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和 1989年1月23日 (「由安樂死想起」 [27]  )。《中央日報》中則未見‘尊嚴死’的例子。但其實嚴格來講,上述《聯合報》及《人民日報》的兩個例子並不符合前述「對已被判定無回復意識可能 (如植物人等) 之病人,為保有其尊嚴而放棄僅為維持基本生命之支持性的治療,使其自然迎接死亡的一種方式」之尊嚴死 (Die With Dignity),反倒接近本文「1. 前言」提示的「以積極手段 (如注射致死藥物等) 提前結束患者生命」的積極的安樂死,而一般也不將自殺列入安樂死 (euthanasia) 或尊嚴死 (Die With Dignity) 的範圍。

  目前臺灣學術名詞資訊網 (http://terms.nict.gov.tw/) 上提供的科學教育、社會學、實驗動物及比較醫學名詞、畜牧學、獸醫學領域均將‘安樂死’列為 euthanasia 對應之中譯,另僅獸醫學領域還列了‘安死術’之中譯。而‘尊嚴死’方面,僅心理學名詞中有‘尊嚴死法案’為 death with dignity act 之中譯。

  

4. 小 結

  經由以上的討論可知:日語“安楽死”一詞最早的用例無法溯及春本 (2003:37) 所指的明治時期。日語“安楽死”及“尊厳死”的使用均早於華語,但無直接證據顯示華語‘安樂死’‘尊嚴死’直接借自日語,也無法判別鄭 (2002:161)「中文的「安樂死」是,從英文「Euthanasia」一字翻譯而得」的說法。而華語‘尊嚴死’一詞的使用頻率尚不若‘安樂死’,詞意指涉範圍亦未必達到一個明確穩定的狀態。

  

參考文獻

作者不明 (原本1532~1555;1999村上美登志校註)《太山寺本 曾我物語》和泉書院

羅貫中 (原本明;1980初版)《三國演義》聯經出版

曹雪芹 (原本清;1965再版)《紅樓夢》大中國圖書公司

読売新聞社 (1874~)《読売新聞》ヨミダス歴史館

柳澤信大校正‧訓點 (原版1869;1995復刻)《英華字彙》東京都ゆまに書房

奥山虎章 (1872)《醫語類聚》名山閣

奥山虎章 (1877)《醫語類聚》名山閣

羅布存德 (Lobsheid) 著;井上哲次郎訂增 (原版1884;1995複刻)《訂增 英華字典》東京都ゆまに書房

棚橋一郎譯 (原版1886;1995復刻)《英和雙解字典》東京都ゆまに書

イーストレーキ‧棚橋一郎共譯 (原版1888;1995復刻)《和譯字彙》東京都ゆまに書房

島田豐纂譯 (原版1888;1995復刻)《附音揷圖 和譯英字彙》東京都ゆまに書房

尺振八譯 (原版1889;1995復刻)《明治英和字典》東京都ゆまに書房

陸爾奎等 (1915)《辭源》(上海) 商務印書館

日本隨筆大成編輯部 (1921)《翁草》日本隨筆大成刊行會

中央日報社 (1928~)《中央日報》(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http://140.112.113.16:8080/cnnewsapp/start.htm)

科學名詞審查會 (1931)《醫學名詞彙編》上海

舒新城等 (1937初版)《辭海》(上海) 中華書局

魯德馨‧孟合理合編 (1939第九版)《高氏醫學詞彙》中華醫學會出版委員會

(1946~)《人民日報》(人民數據庫 http://data.people.com.cn)

(1951~)《聯合報》(聯合知識庫 http://udndata.com/library/)

(1950~)《中國時報》(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http://140.112.152.45/ttsweb/)

本局編輯部 (1956臺一版)《辭海》中華書局

陸爾奎等 (1957正續編合訂本台一版)《辭源》商務印書館

本局編輯部 (1962臺六版)《辭海》中華書局

梁實秋主編 (1967)《最新實用英漢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森鷗外 (1968)《山椒大夫‧高瀨舟》新潮社

商務印書館編審部 (1971修訂正續合編附補編)《辭源》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局編輯部 (1973臺七版)《辭海》中華書局

李煥燊 (1974)《華欣醫學大辭典》華欣文化事業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 (1978全部增修臺三版)《增修 辭源》臺灣商務印書館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197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梁實秋 (1982三版)《最新實用漢英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蔡焜霖 (1985)《牛津英漢百科大辭典》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容主編 (1987第十二版)《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日報社

周何 (1987再版)《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進松‧余玉照等 (1987)《文馨最新英漢辭典》文馨出版社

閻振興‧高明總監修 (1987四版)《中文百科大辭典》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梁實秋 (1987)《遠東基本英漢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梁實秋 (1987)《最新實用漢英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顏元叔 (1988)《最新英漢大辭典》狀元出版社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198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宗盛主編 (1989四版)《大林 國語辭典》水牛出版社

梁實秋主編 (1989)《遠東英漢大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中國大陸醫院‧醫學院 (1990)《英漢醫學大詞典》牛頓出版

梁實秋主編 (1992)《遠東英漢大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梁實秋主編 (1993二版)《遠東實用英漢辭典》遠東圖書公司

保阪正康 (1993)《安楽死と尊厳死》講談社

何容主編 (1994第五十八版)《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日報社

林連祥主編 (1993)《新世紀英漢辭典》黃帝圖書公司

星野一正 (1996)《わたしの生命はだれのもの 尊厳死と安楽死と慈悲殺と》大蔵省印刷局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 (1997臺增修版第十次印刷)《增修 辭源》(上海)臺灣商務印書館

宋美璍‧陳長房主編 (1997)《三民 新知英漢辭典》三民書局

郭正典 (1997年5月10日)「尊嚴死 自古即有」《民生報》

馬起華 (1997)《安樂死之研究》中華會出版

星和夫 (1998)《続 楽しい医学用語ものがたり》医歯薬出版株式会社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199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震山 (200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大百科》(2001 Version 1.5)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電子版 http://140.112.113.3:8055/cpedia/)

日本国語大辞典編輯委員会 (2001二版)《日本国語大辞典》小学館

鄭慧文 (2002)「安樂死(尊嚴死)的可行性探討--立法例歷史沿革與醫界挑戰之觀點」《國家政策季刊》第一卷第二期

春本喬 (2003)「安楽死と尊厳死」《梅花短期大学研究紀要》51

紀欣 (2003)《生死一線間》商周出版

蔣蕙芬 (2003)《日本病患自我決定權之研究-以拒絕延命治療與安寧療護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季午總校閱;石秋念‧顧維正主編 (2004)《藝軒實用簡明醫學辭典》藝軒圖書出版社

周何 (2004三版一刷)《國語活用辭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進松等編 (2004第五版)《文馨當代英漢辭典》文馨出版社

井形昭弘 (2004)「わが国における尊厳死運動の展開―健やかに生き,安らかに死ぬ権利を自分自身で守るために―」《日本外科学会雑誌》105 (9)

王敏東‧許巍鐘 (2005)「「扁桃腺」という言葉の成立について 付:関連語彙にも触れながら」《国語語彙史の研究》二十四、和泉書院

(2005第三版)《當代高級辭典》(香港)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林啟一‧丁朝陽 (2006)《多功能圖解英漢大辭典》幼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戴正德 (2006)《醫學倫理與人文》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許禮安 (2006)「醫療決定與倫理決定」

(http://tw.myblog.yahoo.com/jw!H7.e9yGTHkeinqVADO6sQCgXwls-/article?mid=310)

林東茂 (2007)《刑法綜覽》一品文化出版

斌仔 (2007)《我要安樂死》(香港) 三聯書店

王敏東‧陳盈如 (2008)「流行語中的“~族”」《語文建設通訊》89

鄭雲鵬 (2008)《由倫理與法律的角度探討安樂死的議題》臺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王敏東 (2009)「臺灣日治時期的醫學之眼─眼科、法醫學專長領導人小傳─」《中日文化論叢》26

合記圖書出版社編輯委員會 (2009)《合記簡明醫學隨身辭典》合記圖書出版

(2009第13次印刷 (兩冊本) )《辭源》商務印書館

辞海编辑委员会 (2009第六版彩图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震山 (2009三版)《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

林昶宇‧王敏東 (2009)「中文詞“宅”與日文詞「御宅」之比較」《語文建設通訊》91

王敏東 (2010)「“神經病”“神精病”和“精神病”」《語文建設通訊》95

徐春子 (2011)「日中における積極的安楽死の比較法的考察」《北大法政ジャーナル = Hokudai Housei Journal》17

《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http://www2.cmu.edu.tw/~cmcmd/)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http://medschool.tmu.edu.tw/fstud/fstud.asp)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學術名詞資訊網 (http://terms.nict.gov.tw/search_b.php)

Cinii (http://ci.nii.ac.jp/)

独立行政法人 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http://www.journalarchive.jst.go.jp/japanese/top_ja.php)

《大辞林》(http://dic.search.yahoo.co.jp/)

《日本大百科全書》(http://100.yahoo.co.jp/detail/%E8%AA%8D%E7% 9F %A5%E7%97%87/)

牛津英語大辭典線上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 OED》                     □

  

                                                                             

  

        “鲇”、“鲶”旁补+         [北京] 史有为

  

0. 戏剧有所谓旁白,今作旁补,检得手头所见日本与早期中国资料数则,以资讨论。

  

1. 《国语大辞典》(日本小学馆,第一版全 1卷,1968)收二字,释义大略为:

  ① namazu (鲶) 条下:namazu 科,淡水鱼,长 50c m 左右,头与嘴均很大,头部有四髭鬚,幼鱼则有六髭鬚,无鳞,体表有粘液,背鳍小,胸腹鳍与尾相连,背青黑色,腹部白色。生长於湖沼泥中,以捕食小鱼和蛙为生。五、六月间在水草处产卵。东亚大陆有广泛分布。♦日本琵琶湖产特有之“琵琶湖大鲶鱼”(ōnamazu)。♦民间传说,地震系地下之巨大的鲶鱼翻腾乱闹所致。

  【笔者案】:看来,“鲶”不是独一份,还有不同异种。

  

  ② ayu (鲇·年鱼·香鱼) 条下:ayu 科,淡水鱼。北海道南部河川中产,味美,古来食用珍品。鱼体细长,20-30cm,背绿褐色,鳞极细小,腹部白色,背鳍後有一小脂鳍。腮盖後方有黄色斑。秋天於河川砂石中产卵,孵化後幼鱼顺流入海,早春时长成



--------------------------------------------------------------------------------

*  王敏東女士,臺灣 臺北市 銘傳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

蔡玉琳 女士,臺灣 臺北市 銘傳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

詹德全 先生,臺灣 臺北市 國防醫學院。

[1] . 如《三國演義》第六回有「堅指天為誓約:「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劍之下!」」。又,本文以‘ ’表示中文語詞。

[2] . 如《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有「我要告訴人,嘴上就長一個疔,日後不得好死。」

[3] . 如鄭 (2008: 17~36) 即對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中國儒道兩家自古對生死觀及安樂死議題的態度有頗為詳盡的介紹。

[4] . 如美國1975年 Karen Ann Quinlan 的案件 (詳見後註釋23),日本1961年的名古屋最高法院判決 (被告人 (兒子) ) 為解除腦中風全身癱瘓而痛苦不勘的父親之苦,於牛奶中摻入殺蟲劑,母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摻入殺蟲劑的牛奶讓患者喝下,導至患者中毒身亡的案件 (春本 (2003:38) ) 被視為世界上對安樂死最早的判決 (井形 (2004:521) ),臺灣的王曉民 (1963年17歲時因車禍倒下,腦部嚴重受損,其母因不忍女兒受苦而多次要求安樂死,王曉民最終於車禍約47年後的2010年3月辭世。),及香港的鄭紹斌 (1991年因畢業典禮彩排失誤造成全身癱瘓 (僅頭頸部以上可以活動),曾公開要求安樂死,後幾經艱辛,以斌仔為名於2007年出了《我要安樂死》(香港 三聯書店) 一書。) 等。而徐 (2011:3) 指出中國大陸對安樂死的討論始於1980年代。

[5] . 如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http://www2.cmu.edu.tw/~cmcmd/)「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願念」,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http://medschool.tmu.edu.tw/fstud/fstud.asp)「我要竭盡全力,採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決不授意別人使用它。」等中揭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部分內容 (查詢時間:2011年6月下旬,以下本文所列各網頁查詢時間均同。)。而保阪 (1993:29) 也指出希波克拉底誓言中「不論受何人請託,絕不把會給予其毒藥,也不會教導人使用它。」(保阪 (1993) 原文為日文) 的部分是對現在所謂的安樂死持否定態度的。

[6] . 本文以“ ”表示日文稱呼。

[7] . 詳可見王 (2010)、王‧許 (2005) 等。

[8] . 詳可見林‧王 (2009) 等。

[9] . 另如星野 (1996) 也有其相當詳細之分析。

[10] . 如馬 (1997:24~27)、《中國大百科》(2001 Version 1.5)、林 (2007)、鄭 (2008) 等亦提及。

[11] . 相同之內容在李同書2009年的三版則出現於69頁。

[12] . 《日本国語大辞典》(2001二版) 中舉「寛永版曾我物語 (南北朝頃) 五・五郎が情掛けし女出家の事「八十余にしてだいわうじゃうを遂げにけり」」的“だいわうじゃう”即為“大往生”;寬永相當於1624~1644年。本文作者參閱太山寺本《曾我物語》即見與此內容相當之「八十有余にして、大往生の素懐を遂げける」。

[13] . 內容描述孤苦相依為命的兄弟,後因弟弟長期臥病,不忍拖累哥哥,因而以利器刺頸尋短,並請哥哥助其拔出利器以使其順利步上黃泉之路。森在其解說該作品緣由之「高瀨舟源起」(與《高瀨舟》同時發表) 一文中表示該作品的靈感起於日本江戶時期 (1603~1867年) 之《翁草》。

[14] . 森僅於其解說該作品緣由之「高瀨舟源起」一文中用了“ユウタナジイ”之以日文片假名音譯法文euthanasie 的表現形態。

[15] . 另查《英華字彙》(1869)、《訂增 英華字典》(1884)、《英和雙解字典》(1886)、《和譯字彙》(1888) 等,均未收錄 euthanasia。

[16] . 另查詢了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醫學會雜誌等,均未見“大往生”“安楽死”“穏死”“安死術”等。

[17] . 久保信之為臺灣日治時期來臺醫師,在臺期間服務於目前臺灣大學醫學院前身之臺北醫院及臺北帝大醫學部,長期擔任法醫學教室領導人,有關其生平可見王 (2009)。

[18] . “安死術”另出現於 1962年4月4日 《読売新聞》「空気注射」一文中,《読売新聞》此報導中的“安死術”對應之洋文為德文的 Euthanasie (《大辞林》「オイタナジー【Euthanasie】」)。

[19] . 該文為曼徹斯特醫師替癌末婦人施予安樂死遭起訴的報導。另外,日本學術論文期刊資料庫 Cinii (http://ci.nii.ac.jp/) 顯示1949年12月的《浄土》中有「安楽死の問題--時評」一文,但卻無法一睹原件。

[20] . 春本 (2003:39)、星 (1998:69) 等。

[21] . 1975年6月20日 《読売新聞》有其 (「安楽死協会設立準備会」) 相關報導。

[22] . http://www.songenshi-kyokai.com/

[23] . 「生けるしかばねカレンさん 呼吸器外し自力の生 数日前からと米テレビ報道」(筆者譯:美國電視報導數日前 植物人 Karen Ann Quinlan 小姐 拿掉呼吸器 以自力維生) 一文。這起案件被視為美國對安樂死爭議的濫觴 (鄭 (2008:58) )。該案始末為 Karen 小姐於友人家中飲酒及服用鎮靜劑後呈昏睡狀態,被送進醫院後的 Karen 被院方判定為植物人,並施予人工呼吸器維持生命,之後其父在與神父商量之下,要求醫師拔除 Karen 的生命維持裝置希望 Karen 安然地離開,但遭到醫師拒絕,於是 Karen 的父親向高等法院要求拔除生命維持器的權利,但法院判決該權利在醫師,因而引發醫師治療的權利到何階段及「死的權利」該委予誰的論爭,不服判決的 Karen 父親上訴最高法院並於 1976年3月31日 獲得勝訴,但需獲患者本人的同意 (患者無法表達意願時,得由其父同意) 及醫師和倫理委員會雙重確認患者無回復之可能,之後 Karen 的父親依判決拔除了 Karen 的生命維持器,但 Karen 卻奇蹟似地自主呼吸,但也未回復意識,直至9年多後的 1985年6月11日 才因併發肺炎往生 (保阪 (1993:39~43) )。

[24] . 而藉由 (日本) 独立行政法人 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http://www.journalarchive.jst.go.jp/japanese/top_ja.php) 查得《法哲学年報》中之「医療における法と倫理」(筆者譯:醫療上的法與倫理) 一文無法明確判別其為1975或1976年之論著。

[25] . 前揭《醫學名詞彙編》(1931) 指出“安死術”為日譯及前節 (2. 日本的“大往生”“穏死”“安死術”“安楽死”及“尊厳死”) 提示臺灣日治時期 (1895~1945年) 來臺醫生久保信之 1931年11月15日 發表於《臺灣警察時報》之文章中曾使用“安死術”一詞。

[26] . 另《文馨最新英漢辭典》(1987)、《中文百科大辭典》(1987四版)、《三民 新知英漢辭典》(1997)、《當代高級辭典》(2005第三版)、《多功能圖解英漢大辭典》(2006) 中所用的是‘安樂死’,《文馨當代英漢辭典》(2004第五版) 用的是‘安樂死,安死術’,《最新英漢大辭典》(1988) 中用的是‘安然去世,無痛苦的死亡’‘ (為結束不治之症患者的痛苦施行的) 無痛苦致死術;安樂死’,《新世紀英漢辭典》(1993) 用的是‘安樂死’‘安樂死術’,《國語活用辭典》(2004三版一刷) 中則作‘安樂死’並指普通話作‘安樂死亡’。

[27] . 截至筆者查詢的2011年6月下旬為止,《人民日報》中出現的‘尊嚴死’僅此一例,為有關英籍匈裔作家阿瑟‧庫斯勒夫婦服安眠藥辭世之內容,文中並表示「在西方,這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叫“尊嚴死”(這個拙劣譯法同安樂死一樣都不能完全表達兩詞的原來含義),英國還有一個名叫“退場”(或譯“辭世”) 的團體,其宗旨就是維護這種“尊嚴死的權利”。」。

+ 本篇为作者对本刊第97期第59-61页有关讨论的回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08:27 , Processed in 0.0721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