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monkey-E

如何学习写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4 09: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连 珠
  用上一个语言单位的末尾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就叫连珠,例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 · - -
  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 · - -

这副对联,上联“天心阁”末尾的“阁”正好作了“阁落鸽”的开头,“阁落鸽”末尾的“鸽”又正好作了“鸽飞阁未飞”的开头;下联“洲,洲”与“舟,舟”亦然,这就是连殊。

  对联的连珠,有句与句和词与词两类。

  句与句连珠,又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部分句子连珠: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缎匹;
    · ·
  兔生毫,毫作笔,写出锦绣文章。
    · ·

这副对联乃吴文同客人应答而作。两联各二个分句,都只前两句连珠。

  二是句句连珠。前面第一副就是一例。再看下面一例: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 ·  - -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 ·  - -

清代进步思想家魏源11岁时,曾揭露过当地一个举人把抄袭来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炫耀的可耻行为。那举人恼羞成怒,指着一个灯笼中的蜡烛借题发挥,题了“油醮蜡烛”这个上联。魏源即以灯笼为题作了“纸糊灯笼”这个下联回答。这两联用的都是句句连珠。

  词词连珠比较特殊,是在一句话内进行的。这种连珠,《文镜秘府论·论对》谓之“连绵”。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
  长沙沙水水无沙。
   ··--

这副对联题于长沙白沙井(确切地说当是其附近的龙王庙)。上联只能读作“常德——德山——山有德”,下联只能读作“长沙——沙水——水无沙”。因上词的末尾恰好也是下一词的开头,完全符合连珠的特点,可以说词词连珠,也就是句句连珠的一种缩影。

  几种连珠可同时用于一联内。相传明代韩毅雍巡抚江南,一日审讯死囚得句,久不能对,句曰: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 - -

死囚请对。韩云:“能对,免死。”因对曰: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中见日。
     ·· - -

这个下联,既同上联对得很工,又表达了死囚对巡抚的希望。两联中的“冰冰”与“雾雾”是词词连珠,“雪,雪”与“云,云”又是句句连珠。

  连珠若连续进行多次,可以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下面一副对联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
                 · ·    - -  · ·    -
尊无二上;

  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
                 · ·    - -  · ·    -
帝统万年。


这副对联传为明人夏贵溪为皇家世宿斋醮所撰,与“长联”一节所举袁文荣联大同小异,可能本为一人手笔,歧异乃改易所致。内容自是对嘉靖皇帝的阿谀之词。上联“五,五——数,数——道,道——尊,尊”,与下联“六,六——声,声——天,天——帝,帝”,均分别连珠四次,句与句间一环套一环,一环向一环推进,两联就如两条铁链,读起来铿锵有声。
发表于 2005-12-14 09: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越 递
  在对联中,如果若干个字,都分别跨过数量相同的字,并一环一环地传递下去,就叫越递,亦称连环。清光绪年间,翁延年曾任铜山、阳湖知县,或以为联曰:

  铜山县,山阳县,阳湖县,湖南从九,做过四五年知县;
   ·  ·…  …-  -
  铁宝臣,宝瑞臣,瑞鼎臣,鼎足而三,皆是一二品大臣。
   ·  ·…  …-  -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山”是“铜山”一词的末一字,跨过“县”去作“山阳”一词的开头;“阳”是“山阳”一词的末一字,跨过“县”去作“阳湖”一词的开头;“湖”亦如此。这是越递。下联“宝”、“瑞”,“鼎”也是越递。翁延年乃湖南人,字从九,故云“湖南从九”。此人未作过山阳知县,联以“山阳”言之,纯为配套合辙所致。铁良,字宝臣。宝熙,号瑞臣。瑞良,字鼎臣。三人皆光绪、宣统间大臣。“四五”暗扣“九”之数,“一二”暗扣“三”之数,则为用数之巧。

  “换位”一声所引钟耘舫联另有一个面貌,合于越递:

  过年苦,年苦过,苦过年,过苦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书好,书好读,好读书,读好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此联上联第一个“年”字越过“苦”字作“年苦过”,第一个“苦”字越过“年”字作“年苦过”,又越过“过”字作“苦过年”。第二个“过”字越过“苦”字作“过苦年”,又越过“年”字作“过苦年”,均是越递。“年”、“苦”、“过”三字颠倒跨越,“苦”与“过”字又连续两跨,与上联不同,但只是用字的差别而已,不改变越递的性质。下联“书”、“好”、“读”三字,情形相同。

  越递的风味,有点像体育竞技项目中的跨栏接力。
发表于 2005-12-14 09: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虚 字
  虚字,指一联中较巧炒地使用虚词(非衬字)成联的情形。

一副对联,时实时虚,起伏迭宕,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例如:

  翁之乐者山林也,
   · ·  ·
  客亦知夫水月乎?
   · ·  ·

这副对联,一联七言,其中就有三个虚词。赵曾望认为,上联“强改《醉翁亭记》以合《前赤壁赋》,殊觉无谓”。这个评价有点偏激,因为上联同下联,不管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什么地方配合得不好。

  又八大山人(明画家朱耷)一副:

  禄以天下弗顾也,
   ·  · ·
  取诸宫中而用之。
   ·  · ·

这副对联为七言三虚。

  又椒山先生(明人杨继盛)一副:

  则惮孔子也,
  ·   ·
  无若宋人然。
  ·   ·

这副对联为五言两虚。

  如果说前三例的作用还只在时虚时实中产生起伏迭宕的效果,那么下面两例又进了一层。

  “借代”一节曾经说过,宋人洪平斋每作一联,都喜欢在末尾用“而已”二字,在批评当朝宰相时其中也用了这个“而已”,因此十年不得升迁,于是作了“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一联。此联用“之乎”代学问,用“而已”,指不得升迁之由,虚词在这里不仅被赋予了极实在的内容,而且也使所给他的不公正待遇,带上了滑稽的色彩。

  另一例是关于洪承畴的。据说洪氏在作明朝重臣时,曾题过这样一联:“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洪氏后来投降了清朝,引起世人侧目。有人在他题的这副对联末尾,各加了一个虚词,对联便成了这个样子:

  君恩似海矣,
      ·
  臣节如山乎?
      ·

矣,表已然语气,用于此谓事实如此。乎,表疑问语气。这么一用,洪氏所谓“臣节如山”便成笑柄,从而遭到蔑视性的否定。虚字的力量,在这里竟重似千钧!
发表于 2005-12-14 09: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拆 词
  在同一联中,若将一个词作词用之后又作词组用,就叫拆词。例如:

  无锡锡山山无 锡,
  ——   - -
  平湖湖水水平 湖。
  ——   - -

这副对联据说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与无锡一理发师所题。上联中的“无锡”,前一个表地名,是个名词;后一个意为“没有锡”,是个动宾词组。下联中的“平湖”也是如此。前一个表地名,是个名词;后一个意为“与湖平”,是个动宾词组。这就是拆词。

  复生不复 生矣,
  —— - -
  有为安有 为哉!
  —— - -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康有为亡命日本。听到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极其悲痛和惋惜,于是写下了这副对联。上联中的“复生”,前一个乃谭嗣同的字,名词;后一个意为“再活过来”,是偏正词组。下联中的“有为”,前一个乃康有为自称,名词;后一个意为“有所作为”,是动宾词组。这也是拆词。

  拆词有时与两兼和混异综合运用。

  一个词拆为词组之后,若所拆成分又同其他成分组合成词,就是拆词与两兼综合。例如:

  宜宾最宜 宾住,
  —— - ——
  乐山可乐 山居?
  —— - ——

宜宾,市名,乐山,县名,均在四川。上联中的第二个“宜宾”,首先拆为动宾词组,意为“适合客人”,是拆词。“宾”既属前词“宜宾”,又与“住”组成“宾住”,即“客人住”,又是两兼。下联第二个“乐山”也是如此。如果说“宾住”作为一个词还组合得不够紧密,那么,“山居”即隐居,完全融合为一体,“山”字的两兼性质就十分明显了。

  若拆为词组的部分,用的是被拆词语的同音字,且不表双关,就是拆词与混异的综合。例如:

  贾岛醉来非假 倒,
  ——   - -
  刘伶饮尽不留 零。
  ——   - -

这副对联,解放前还挂于成都走马街“乡村餐馆”,相传也为唐伯虎之作。贾岛,唐代诗人。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此均人名。“假倒”,由“贾岛”而来,意为“假装倒下”;“留零”,由“刘伶”而来,意为“一点也不剩”:均动宾词组。这是拆词。“假倒”为“贾岛”的同音,“留零”为“刘伶”的同音,均无双关之意,昕起来难分,看起来明白,又是混异。

  拆词与两兼、混异综合使用,特色又多了一层。
发表于 2005-12-14 0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回 文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 ········  ---

鲁迅《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说的这一句话,就是一种回文。

  回文是利用词序的往复以表达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艺术手法,不仅诗文印章常见,对联中也常见。

  对联中的回文,又有自己的特色。

  有在两联之间往复的。某家碑帖店门前就有一副:

  中华传妙墨,
  -- ··
  妙墨焕中华。
  ·· --

这副对联中一“传”一“焕”,表达了“中华”和“妙墨”之间的有机联系,下联与上联首尾衔接,就是上联往复的结果。本部分“换位”中的“两联互换”,“重言”中的“首尾重言”,与此有些相似。但“两联互换”的词语并不使联语首尾衔接,“首尾重言”虽可首尾衔接,但联内其他词语又不相干,因而都无法往复,其与回文的不同,就在这里。

  有在一联之内往复的。这又有不同的情况: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   · ·  -
  开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   · ·  -

这副对联乃明人王洪与一客人的应答。每联的两句中间都是联珠,第一句的头一字与第二句的末一字都是重言,两联均可分别往复。

  或者局部倒语。例如: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 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 地传人。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泠印社。“山抱水”,就是“水抱山”倒读的结果;“地传人”,也是“人传地”倒读的结果。再看下面一副:

  相公 公相子,
  人主 主人翁。

这副对联见于《能改斋漫录》。相传上联为宋徽宗所出,倒“相公”为“公相”,指时人对蔡京之称。下联为蔡京所对,倒“人主”为“主人”,也用的这种手法。

  或者逐字反读。条件是必须文从字顺。

  浙江新昌县郊南明山有尊大佛,高十丈,手掌到指间一丈二尺五,两膝髁间四丈五,于齐梁年间依山而凿,历时二十八载。佛前一寺,曰大佛寺,因环境清幽,风景如画,亦称天然居。有人据此曾撰写了这样一个上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在这个上联中,“居然天上客”就是“客上天然居”全句逐字反读而成的。后来有一下联曰: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据说这个下联乃清乾隆进士纪晓岚所对,后句也是前句的逐字反读,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讲同一事物,对得非常贴切。

  清末,长沙鱼塘街有个“天乐居”旅馆,邻近开了个“天然台”酒家。这个酒家也把“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作上联,用楠木雕刻挂在厅中。但因“人过人佛寺,寺佛大过人”与此处不切,不能照搬,长时间又未遇高手,直到民国初年,才为长沙名士吴古欢对出来。当时,湖南设了禁烟局,专事查禁鸦片。禁烟局下设有一“调验所”,委派许多绅士专门充任调验委员。可是这些调验委员有不少本身就是鸦片鬼。一天他们聚在天然台喝酒,不免对酒厅中挂的上联议论一番。其时,吴古欢恰也在座,偶然想到这些人的情景,觉得颇有些滑稽,于是说道:诸公来自调验所,自己又都是应受调验的人,我看下联是否可以这样来对:

  人来调验所,所验调来人。

满座闻之大笑。这个下联,后句也是前句逐字反读的结果,而且对得也很贴切。

  或者反顺一体。这样的对联,每联只有一句,但像一个对称轴,凡对称位置上的字都相同。因此,读起来不像“客上天然居”反读为“居然天上客”等那样有意思上的变化,而是顺读反读意思都一样。看厦门鼓浪屿鱼腹浦的一副: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上联以“头”为中心,“山”、“山”对称,“锁”、“锁”对称,“雾”、“雾”对称;下联以“尾”为中心,“水”、“水”对称,“连”、“连”对称,“天”、“天”对称。上联顺读反读都是“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顺读反读都是“天连水尾水连天”。这也可视为全句逐字反读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广东湛江德邻里一副“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对联也是这一类。这类对联,反读虽无新意,但颠来倒去,对联意也有强调作用。

  回文只在同一联内进行,而且完全写出来了的,词与词或句与句间无不表现为连珠。如前面“水抱山山抱水”中的“山山”,“人传地地传人”中的“地地”,都是如此。
发表于 2005-12-14 0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列 品
  对联中常常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的事物,中间不用别的词语隔开,这种手法谓之列品。例如: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
   ------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

这副对联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作并题于上海育才学校。上联列举“马、牛、羊、鸡、犬、豕”六种家畜家禽,下联列举“稻、粱、菽、麦、黍、稷”六种粮食作物,表现学生“交朋友”和“下功大”的对象的广泛性,用的就是列品。

  浙江旅游胜地莫干山,新辟了一个十二生肖公园。进门处的石牌坊上两边刻有这样一副既点主题又便于查对生肖的对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这副对联,上列十二地支,下列十二属相,也是列品。

  列品,可以用比较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成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这副对联题于山东嘉祥曾氏祠。上联列举的“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意正心)”、“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乃曾子(?)在《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下联列举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孔子所授科目。这些事物给人的感觉就比较抽象一些。

  对所列事物的表示,有时用一个词.有时也用词组。例如: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鹄鱼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这副对联题于武昌黄鹤楼。上联列举的“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鹄鱼矶”、“晴川杰阁”和下联列举的“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都是偏正词组。

  列举事物时,本身有逻辑次序的,还要按其逻辑次序进行。例如: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

这副对联题于曲阜孔庙大成殿。下联“尧舜禹汤文武”,就是按历史先后排列的。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提前或者推后。

  列举的事物,一般都是同类的,至少可以从某一角度上统一起来。例如:

  燹前楼阁未成灰,犹剩得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钟,六月凉风,三冬积雪;
  雨后园林无限好,最爱是百本蕉,千条柳,万竿竹,数声啼鸟,几寸游鱼。

这副对联题于南京妙相庵(原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住宅)。上联列举的“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钟”、“六月凉风”、“三冬积雪”看起来互不相干,从都是火后剩余这一点上看,它们又有共同点,可以统一起来。下联列举的“百本蕉”、“千条柳”、“万竿竹”、“数声啼鸟”、“几寸游鱼”看起来也互不相干,但都是园林中最可爱的事物,在这一点上也可以统一起来。这些事物在两联中也正是这样统一起来的。如果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没有共同点,那就不能列举了。
发表于 2005-12-14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互 文
  两句话只有互相参合才能正确理解,就叫互文。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 ····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 ····

这副对联是挽周恩来同志的。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是说生就为国家,死才为人民,而是说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功同山岳,德同湖海”,也不是说只有功才同山岳一样高,只有德才同湖海一样大,而是说功德都同山岳一样高,同湖海一样大。这就是互文。这同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只能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的情形一样。
发表于 2005-12-14 09: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绘 态
  用某些词语将某种情态活画出来,谓之绘态。绘态可以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举三个嘲讽旧官场的例子。

  冯梦龙《古今谭概·戏吴主事》云:明孝宗年间,吴江任刑部主事,差还复命,主掌朝廷礼仪的鸿胪寺官员告诉他说:“现在正是挑选一省行政长官之时,朝见皇帝声音要洪大,起身不能背对着皇帝走。”次日上朝,吴江果然尽力提高嗓门,且无抑扬顿挫,又横着从御街西边走下去。皇帝看了忍不住发笑。同僚杨茂云于是戏作如下一联,以况其景:

  高叫一声,惊动两班文武;
  横行几步,笑回万乘君王。

鸿胪寺官员的意思,是嘱咐吴江朝见皇帝时不要失礼,吴江却把声音要洪大,理解为努力提高嗓门,把不能背对着皇帝走,变为横着前进,于是才有这一番表现。而杨茂云这副对联,绘声绘色,也很好地把吴江在朝廷上不得要领的情态表达出来了。

  清代,有某知府老爷骄下谀上,见钱眼开。人们为之书联,曰:

  见州县则吐气,见藩臬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得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贿赠,不觉的笑一声“呵!呵!呵!”

州县,州官、县官,乃知府下属。吐气,扬眉,傲慢之态。藩,藩台,明清时对布政使的俗称,主管一省钱粮、人事。臬,臬台,明清时对按察使的俗称,主管一省司法。督抚,总督与巡抚,总督主管一至三省,巡抚初为总督之副,后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联中“是!是!是!”表示俯首听命,“呵!呵!呵!”表现得意神情,就是绘态之词。

  民国初年,一般官吏对上司仍尊称“大人”而自称“卑职”。有的在上司面前自贱,一副奴才嘴脸。有人据此又拟如下一联:

  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宫,与玉皇大帝盖瓦;
  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万分该死,死落十八层地狱,为阎罗老子挖煤。

联中用“大大人”等语,把上司恭维上了天,又“卑卑职”等语,把自己贬得入了地,非常形象。只上下联犯重了一个“十”字。

  如果说第一副对联还只在嘲笑吴江愚蠢而不得要领,那么后两副对联,把过去那些瘟官的丑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三副对联都可谓“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发表于 2005-12-14 09: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歧 义
  利用文句不打标点而全凭人们自行意会这一点,故意使一句话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意思,这就叫歧义。

  歧义的故事,民问流传很多。记得儿时就听人讲过这么一个:从前有个财主对教书先生十分刻薄,只管饭,不给钱,因此无人去他家设馆。一天,有个秀才却主动登门,财主重申他的条件以后,二人立文约如下: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这个文约,财主理解为: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所以,他每餐只给秀寸一碟青菜、几片豆腐。而秀才的本意是: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所以,他对财主的亏待,理直气壮地提出了抗议。后来闹到官府,秀才得到县官支持,财主终于被治住了。

  这种利用断句的不同,故意使话产生岐义的情形,对联中也常有。看下面一例: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副对联传为明人祝枝山所题。由于停顿的地方不同,就有两种理解: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意思是不好的。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这又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意思完全是好的。

  类似的对联,祝枝山不只写过一副。下面一副也很著名。那是受一商家之托写的一副春联,原文是这样的: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据说那商家乍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是这样断句的:

  明日连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商家由吃惊而生气,便去质问祝枝山为什么给他写这样一副很不吉利的对联。祝枝山笑着说:“怎么不吉利呢?那是你读得不对。”于是读道: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写这副对联,当然是祝枝山对那商家的捉弄。在对联中运用歧义这种手法,可算是十分高妙的了。

  歧义除了利用停顿的不同而产生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产生。杭州“西湖天下景”亭的对联中,有这样一副: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副对联,通常断作: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样停顿,则联语纯粹是对景色的客观描写。有人断怍: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明秀秀,显出秀中之秀;好奇奇,好在奇中有奇。这样停顿,意思又进了一层。

  这还是利用停顿的不同来造成歧义的。对这副对联,有人又用跳字省读的办法,简化为:

  水处明,山处秀;
  晴时好,雨时奇。

这又有一番新意。这样简化,不禁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苏东坡赞美西湖的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还有人将迭字重组,读为:

  水明山秀,水山处处明寿;
  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

这与跳字省读的联意,又有所不同,这一点,稍加玩味就就可以体会到。
发表于 2005-12-14 09: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巧 辞
  巧辞,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技巧。它运用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使联意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但就字面来说,是找不出什么特殊标志来的。巧辞常见的手法有两种。

  借助某种特殊的逻辑推理以求其巧者,此其一。下面一例属于此类。

  三国时关羽的夫人为何许人也,谁也不知道。但过去某地爱屋及乌,居然给她也建起庙来。祠庙建好后,得写副对联在大门上,请了许多人,都无从下笔。最后有人挖空心思想了这么一联: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乎!

作者在上联中,承认对关夫人的情况实在是一无所知,于是下联就只好这样说:她丈夫那么好,儿子也那么好,自己还能不好吗?这个推理,要仔细想来,也恐怕未必;但是,世人既敬重关氏父子,对关夫人自然不会往坏处想,这样一来,本来成问题的逻辑也就不成问题了。

  玩弄诡辩的把戏以显其巧者,此其二。下面一例属于此类。

  明代,福建莆田有个戴大宾,幼年即以才气著名。13岁时有位客人找他父亲,见他在庭院中玩耍,想试试他到底如何,便以对子考他。出句曰:

  月圆。

对曰:

  风扁。

客问何以风是扁的,答云:风见缝就钻,不扁怎行?客认为有理,于是又出曰:

  凤鸣。

对曰:

  牛舞。

客问牛何能舞,答云:《尚书》言“百兽率舞”,牛亦兽,自在其中。客人大加赞赏。

  戴大宾的两个对句,说是亦是,说非亦非,于似是而非之间令其似非而是,非高手也不能为。

  运用巧辞这种技巧的对联,文辞一般都比较朴实,但其别出心裁,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它高出一般对联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6:15 , Processed in 0.0673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