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柴禾妞

《非诚勿扰》经典台词及评论专辑(剧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 13: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诚勿扰》:当今爱情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是有人赠票,我想我不会进影院看这片,最多在大家谈论的差不多、即将被遗忘的时候上网下载看看,因为对于所谓的贺岁片无太大兴趣,更何况一向不太喜欢舒淇,但看过之后,才发现不枉此行。

  冯氏风格,总喜欢咬文嚼字,在对白上花的功夫,每每都能造就一些经典,新片《非诚勿扰》也不例外,多次跟冯导合作的葛优,演起这样的角色来可谓游刃有余。从“忽悠”范伟开始,再到与范伟相遇结束,他的表演简直无懈可击。

  “分歧终端机”的发明作为影片的铺垫虽然夸张了点,但很有新意,一来让大家了解到葛优的大体为人与工作,二来让观众无须为他操心——整天没事相亲钱从哪来?而恰逢经 济危机而临时修改的结局,让人发现冯导的细心还真不一般。

  《非诚勿扰》上映后,势必会引发一阵征婚狂潮,身为四十出头的“海归”征婚所碰到的尴尬折射出现代剩男剩女的无奈,影片很现实,征婚,除了第一感觉的外表外,所剩的就是条件,像葛优这种拥有发明家的潜质及海归人士的头衔都被称为“劣质股”了,那么,现代优质男优质女的概念又是什么?

  年轻就是本钱,都说内在美胜过外在美,但在影片中我捕捉不到这话的痕迹,舒淇饰演的笑笑如果不是拥有“在仇人的眼里也是西施”的美貌,葛优会不惜人力物力财力陪她一起去北海道吗?不要告诉我他以助人之乐为本,可见,想要成功迈出相亲的第一步,不可否认,外表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因素。

  故事到最后,舒淇还是没能爱上葛优这点倒是现实,她无非只把他当成替代品,在她开出的无理条件后足以证明,葛优只是她情绪低落抓到的一根救命草罢了。而葛优傻吗?或许有点,他在赌博,关于这份爱情,虽然希望渺茫,却仍挡不住诱惑,他说“就当是送上门的便宜吧,”其实相对于舒淇而言又何尝不是?

  而舒淇在跳海未死后并答应与葛优交往仍不代表已经爱上葛优,如果故事还要继续,那么,相信舒淇的这份爱仍包含着许多犹豫在里面,比如只是缘于感动。当然,故事只是故事,它可以有无数个结局,而我指的,是现实。


  影片的成功在于它的真实性,不管是葛优的征婚还是舒淇的爱情,都是当今爱情的真实写照,看这种片很容易引发大家的共鸣,冯导这次可谓又一名利双收了。
发表于 2009-1-2 13: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刻薄,远眺未来
来源:http://bbs.55bbs.com/thread-2214555-1-1.html

    3年前,经济形势还不错时,香港人彭浩翔让4个毕业生研发了“分歧终端机”,最终没能拉到风投,自主创业的学生请到了天宫真奈美拍起了《AV》。3年后,冯小刚将那台“分歧终端机”转到葛优手里,并让范伟接下。近来的事情可想而知,经济萧条,忙着救世的大人物们暂时顾不上分歧,找不到下家的范伟在将此发明抛向大海之前,巧遇葛优,并用这台终端机看到了未来——全线飘红的某银行股指。
  
  这台分歧终端机让秦奋(葛优饰)捞到200万,也接着让冯小刚的新片《非诚勿扰》引来连绵不绝的广告植入。清华同方、招商银行、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北海道旅游局、海南航空、斯巴鲁汽车、摩托罗拉、中国移动、联通……一股脑地以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架势扑面而来。电影中的广告极端到了一定程度,也能和电影本身同样有趣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大腕》中已然明白。当下萧条,商业片的衣食父母是少不了的,占《非诚勿扰》总投资一半的广告植入势必应该处理成电影趣味的一部分,这方面,冯小刚从来都左右逢源,既对得起广告商也能让观众习惯。
  
  透过分歧终端机,望到的未来已然还是一篇辉煌的钱景。
  
  至于故事,有着明显差异却又还算衔接得当的前后两段,分别证实着,《非诚勿扰》要么会成为冯式版本的《爱情呼叫转移》,欢乐而俗套;要么发展成《杯酒人生》,忧伤而韵味悠远。
  
  冯导早于多年前就拒绝了贺岁片的热闹方针。于是,《非诚勿扰》的前半段大龄剩男相亲故事,虽然让主角秦奋遭遇了男同志、女阴宅推销商、寻找养父的孕妇、选男人像选潜力股的女股民、坚持“十二月一‘日’”的寡妇,但始终在台词和表演上保持着克制。没有再让葛优这张标志性的脸施展出爆棚的笑料,只把小品化段落留给扮演风投商人的范伟。这次,从这么多个性角色的嘴里,恐怕不容易传播多少年度冯式语句,或者说,这些语句其实早就根植并运用于在都市人的生活里。“挑对象要挑跌破发行价的好男人”,这样话糙理不糙的对话,在我同事老吴那,不知每天会蹦出多少句,他精彩的斗智斗勇的相亲故事也早就流传于网络间。唯独剩女梁笑笑(舒淇饰)的出现,让这个本没扬起来的前半段,更趋向于沉稳甚至压抑,那是一个在与有妇之夫纠葛的爱情中耗尽青春的怨妇。舒淇那吞咽过人生冷暖的厚嘴唇以及楚楚动人的眼神,注定她能成功塑造一个让人心生怜爱的怨妇角色。
  
  有了舒淇入戏后压低的调子,《非诚勿扰》的后半段本可以随之成为《杯酒人生》那般在调侃中上路,不经意地寻到人生意味的温馨作品。可在当下刻薄的中国大众审美下,一个导演要寻求人生意味,注定是要遭遇嘲讽和挖苦打击的。诚如《梅兰芳》的编剧严歌苓所感受到的,“中国人压抑太久有点儿玩世不恭,碰到庄重严肃的情感,都觉得是假庄重。”于是,《非诚勿扰》后半段以寡淡的叙事调子,淹没在吕乐镜头下壮丽的北海道风光中。玩世不恭的秦奋,虽然展现出渐渐入戏的爱情心路,但无法往深处被揭示这种嬉皮笑脸的坦荡其实是另一种赤裸裸的自我保护;郁郁寡欢的梁笑笑,虽然有了解开心结重新寻得幸福的“日落悬崖瞬间”,却无法被更多的表现出被一次爱情糟蹋的体无完肤的悲剧。作为贺岁档,电影给了她一次自杀未遂,给了她一次在邮轮上抛下手机的泰坦尼克般的山海温存。但我们还是确信,她始终记得那个有妇之夫的号码,秦奋终究无法夺回她心灵的所有属地,只是,贱的必然和悲剧、剩男剩女们搏杀硝烟的背后心灵世界,不是此片所想表达的。或许也想过,但当心刻薄的当下现实不会允许。
  
  这样,就让《非诚勿扰》的下半段远离了《杯酒人生》那般的精气神,而导向一部《恋战冲绳》般的风光片。
  
  影片接近尾声时,秦奋与那位在北海道的老友告别,并缅怀起孩提岁月,如今友朋渐无音讯,孤寂袭来。分别后,北海道老友带着盈眶的热泪,唱着日本民歌,开着斯巴鲁驶向山路。3分多钟的镜头始终跟着这个并非主角的家伙。影院里,有人担心“会不会出车祸”,随即有人小声反驳:“人家赞助了汽车怎么可能出事!”那莫非是汽车厂商的要求?
  
  走出影院,前方有年轻人不满地抨击“这个烂片,尤其是汽车开走那段,有什么必要啊。”后方年龄稍大的男人却感慨:“很不错的片子,汽车形势在北海道山峦那段,让我特别难过。”
  
  的确,电影对两老友的过往毫无交待,突兀的孤寂感会让不少人莫名其妙。但或许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就不需要得到怎样的故事铺陈,这样一个远离故土、幸福营生的人物也必然会有写在脸上的孤寂,即便他与整部电影叙事无关。我相信山路上的这样一个车影,透过镜头远景的雕塑,确能让阅历丰富者感同身受。
  
  与这组突如其来的镜头引起的不同声音类似,《非诚勿扰》也会是一部有赞有弹的电影。既然当下刻薄,那未尝不可拿出分歧终端机,远眺未来呢?
发表于 2009-1-2 1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诚勿扰》里面的所有歌曲
来源:http://bbs.55bbs.com/thread-2214555-1-1.html

这部片子我个人觉得还挺搞笑的,就是情节有点拖沓,葛大爷和SQ讲的关于小白的故事有点莫名其妙,在西溪湿地那一段也没必要,广告痕迹重了点,好坏见仁见智啦。
    
开这个帖子是想总结一下电影里面的歌曲。
如果没记错的话,按先后顺序,一共有这些歌:
    
    
1,片头第一首就是杨坤的英文歌《众里寻她》这首歌据说是刘沁专门为电影写的。

2,舒QI和葛优喝剑南春结束的时候响起的女声是尚雯婕,这首歌词是她自己写的,《Quand je me regarde》,曲子原来是一首苏格兰民谣《the water is wide》,N个人唱过,还有另外一个英文版本,法文版本这是第一次。
    
3,和徐若萱在杭州茶馆相亲,二人表演的应该是苏州评弹。
    
4,GY和SHUQI决定一起去北海道之前在一个餐厅聊天,背景音乐是小尚同学的《倾城》。
    
5,北海道四姐妹演唱的歌曲是谷村新司的老歌《星》,这首歌也被很多华人歌手比如谭校长等等翻唱过。中文有好多不同的名字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叫《另一种乡愁》
    
6,SHUQI跳海响起的女声清唱还是小尚同学的,《Quand je me regarde》。
    
7,邬桑开车的时候边哭边唱,那首歌是《知床旅情》,一首很流行的北海道老歌,中国歌手比如邓丽君,关木村也都翻唱过。
    
乌桑为啥突然哭起来了?俺没看懂,囧
    
最后,
    
8,结尾是尚雯婕和羽泉的主题曲《信以为真》。电影里这么多歌曲我个人还是最喜欢这一首。
    
    
OK,就想起这么多啦,如果还有遗漏的请大家补充


----------------------------

批评也好.不喜欢也罢

爱情\喜剧\浪漫\城市流氓\文艺\商业

爱情让人动容\男人四十的一路\女人三十的爱情\冯导对现实的幽默\集结号夜宴到冯式商业\脾性火爆到敢于缄默\

看过电影的没看过本片的,花钱买座的免费观看的.

失望和喜欢的,让人能回味的还有音乐.再看一遍这部电影吧.不花钱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看一遍.捧红的有才气有声音的还有尚雯婕.


先转两个地址:

1\谷村新司 星:http://jp.hjenglish.com/music/61579/###
2\专辑曲目:
     原声试听:http://m.mop.com/artists/935/albums/9700906

  1. opening----《非诚勿扰》电影原声配乐
  2. 一瞬间---张靓颖
  3. 爱---尚雯婕
  4. 花火---尚雯婕
  5. 浪漫之初---《非诚勿扰》电影原声配乐
  6. 亲密爱人---尚雯婕
  7. 众里寻她---杨坤(电影插曲)
  8. 信以为真---羽泉(电影主题曲)
  9. 悬崖---尚雯婕
  10. 擦肩而过---《非诚勿扰》电影原声配乐
  11. 信以为真---尚雯婕(电影主题曲)
  12. 夜夜夜夜---尚雯婕
  13.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尚雯婕
  14.You are the one ---《非诚勿扰》电影原声配乐
  15 .Quand je me regarde---尚雯婕(电影插曲)
  16. 信以为真---尚雯婕+羽泉(电影主题曲)
发表于 2009-1-2 1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小刚:有观众给我撑腰就够了

12月18日,冯小刚的贺岁新片《非诚勿扰》上映。在《夜宴》和《集结号》的尝试后,《非诚勿扰》回到了冯小刚早期的《大撒把》、《遭遇激情》和《不见不散》的路子上。“顽主”式舌灿莲花的男主人公,美丽又“实心眼”的女主人公,有爱情,有段子,有北海道的风景,再来一点对时事和失态人心的调侃,轻轻松松。结尾处,导演借剧中人之口安慰在2008年被折腾得不轻的芸芸众生:找个实心眼儿的姑娘,好好过日子;这些年,钱多了,但朋友少了。最后的最后,导演甚至不惜借助电脑特技,虚拟了2009年股市全面飘红。

记者◎马戎戎
  “我特别累,今年其实是想歇一年。”冯小刚说。2008年要过去了,每个中国人似乎都觉得,这两年特别累。冯小刚说,《非诚勿扰》,其实就给观众的一针麻药。

  2006年,冯小刚拍了《夜宴》。上映时,做冯小刚的采访,他说:“这是个势利的社会,你跟它较不过这劲来。”那时他觉得不公平,明明大家都爱吃川菜,为什么重要场合还只上粤菜?

  2007年,冯小刚拍了《集结号》。《集结号》上映,冯小刚对我说:“电影就是这社会的一段盲肠。”但他还是觉得环境在变宽松,虽然不能一大步一大步迈出去,只能一小步一步跑。

  今年做完采访,问冯小刚:“你还觉得电影只是社会的一段盲肠么?”冯小刚的回答是:“对上面来说是,对老百姓不是。”采访中,他提到他自己买票去看了《梅兰芳》,他觉得,《梅兰芳》拍到目前的程度,已经非常不容易。

  正式上映之前,《非诚勿扰》在北京的影评人圈子内做了一次试映。试映会后,半夜1点半,一家门户网站传出一条负面新闻。因为这条新闻,冯小刚一夜没睡。采访中问他为什么这么在意这条负面新闻,他说,他担心这条新闻会伤害到票房。

  “他就在意票房。”冯小刚助理张述说。

  今年的采访,冯小刚说:“有观众给我撑腰就够了。”

“这电影能落个‘行,看着不累’的口碑,就行了”

  三联生活周刊:看了电影,感觉你又回到了早期《大撒把》、《遭遇激情》的路子上,温情,爱情,再加一点幽默。

  冯小刚:我刚才看到一篇影评,说这部电影让他想起了《当哈利遇到沙丽》。其实我也想到了这部影片,包括我在写《不见不散》的剧本之前都想到了这部影片。这部电影在好莱坞被称为浪漫喜剧,实际上你说它有多喜它也不是。我喜欢这种,就是生活中许多这样的事,你说它又淡,但最后看完之后又觉得不淡。我其实特别喜欢这种东西,非常温情,非常幽默。

  大家对我有很多总结,都觉得我最会玩商业片,但其实我觉得我的东西不是典型的商业片,我心目中典型的商业片是《木乃伊》那种,天上地下,撒开了胡整,再比如“007”那种。但那么弄我觉得心里这坎儿还过不去。当然我拍的也不是艺术片——我的电影可能还是好莱坞式的文艺片,把文艺片弄得有票房。香港的导演们一见我就说,你的电影在我们这儿哪是商业片,根本就是文艺片。我还是喜欢有人物有内容,有人情人性的,纯靠幻想的,我受不了。还有一种纯技术的,比如《后天》,比如《通缉令》,也行,我也能接受。

  我拍《手机》的时候,刘震云反复在聊这个东西的社会性:人的谎言和手机的关系。包括《一声叹息》,包括弄《大腕》的时候,说,我这东西一定要扎一针广告这事。我想我的电影就要形而下,不要形而上了——我们就是要从细节入手,细节里会融入人的感受。我觉得我很幸运,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还允许这么弄。大家看文艺性的商业片电影,票房比完全胡扯的商业片还高。作为一个导演,我觉得这还挺幸运的。

三联生活周刊:《非诚勿扰》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票房有压力么?会卖得比《集结号》和《夜宴》更好么?

  冯小刚:《集结号》我不敢说,但我觉得会比《夜宴》更好。《集结号》,我觉得,这种路子的几个片子都是完全无法预测的票房。《太极旗飘扬》其实已经很难说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这部电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内心深处的钩子给钩出来的。再比如说《阿甘正传》。每隔几年都会有这样一个片子,一下触动了这个民族的一根筋,会有排山倒海的票房。否则的话完全没有道理,一个明星没有,凭什么卖2.5个亿?我觉得就是钩子钩上了。我觉得《非诚勿扰》起不到这个作用。

  但是这个片子,以今年的情况看,我觉得也不会太差。因为观众还是有点心情:即便金融危机没有冲击到你,你还是被一种气息笼罩着,你不知道明年会恶化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恶化到你所从事的行业来。今年的大地震,也给受众心理造成了阴影,这阴影也还是会绵延下去的。我看到很多人地震都挺过来了,但是地震之后跳楼了,我觉得许多人心里还是需要抚慰和打麻药的。《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一针麻药——最后多麻药啊,股市全飘红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到电影院里看了以后乐一下子。

  包括爱情。爱情就是让大家有一个小期许和小憧憬。因为即便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大了,但是看爱情电影的时候,也会有小钩子钩了一下你的一种回忆和某个憧憬。这种东西比较暖一点。

  电影主要看口碑。今年这么多电影,也不可能都去看,口碑就很重要。这电影能落个“行,看着不累”的口碑,就行了。只不过危险就危险在,电影太多了,每个片子只有一周的时间都不到。《梅兰芳》算是最好的了,10天,之后“砰、砰、砰”就都上来了。这一上来,你觉得不管这片子有没有竞争力,从规则上来说必须给它厅。《梅兰芳》之后是《女人不坏》,人家是首轮,厅不能比你不是首轮的少,不然规则就不对了。我们之后,《赤壁》,“砰”就顶上来了。

  我的电影,通常说,过去跟大片比,第一周不见得比他们好,但第二周会好,最好好在第三周,但是《赤壁》就恰恰在我的第三周开始时上映。原来说《赤壁》明年1月15日上,我们今年12月22日上,但赤壁提到了明年1月8日,后来我们往12月18日提,是因为听说赤壁还要提到明年1月5日。想看《赤壁》的人还是很多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为什么今年不再拍一部大制作,累了?

  冯小刚:其实我原来同时准备了两个剧本,其中一个叫《特务》。你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做《无悔追踪》么?那里面有两个人物,一个警察,一个特务。特务自1949年就一直潜伏下来,一个警察一直怀疑他是特务,要把他抓到。两个人斗了一辈子,但几十年过去,特务被组织忘了,而那个警察,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精神病。到最后,俩老头抱头痛哭。这个片子我觉得很有劲,但这个剧本遇到的还是审查问题。这片子不可逾越地要写到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每个运动对人的关系的影响,比如1957年“反右”、“文革”、改革开放,时代的变化对人的内心的蹂躏和颠覆。但审查的时候,直接告诉你说,这些运动都别写。

  三联生活周刊:《温故1942》筹备了许多年,也没有拍。

  冯小刚:现在我得到答复是没有可能。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走了一圈,最后还落在爱情题材上?去年我记得你说,环境越来越宽松,虽然是一小步一小步,不是一大步一大步。

  冯小刚:其实,我觉得审查尺度一开始一直在松,一松到《色·戒》之后,审查一下子就变严了。这审查就像根竹竿,向后绷着,一松就打回到另外一个极端,松了又打回来。我跟你说,就我这片子,都有好多审查的意见。

  三联生活周刊:钢丝的另一头是商业的力量么?电影里植入了许多广告。我很疑惑,以华谊现在的实力和您的个人影响力,还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融资么?

  冯小刚:其实在这件事上,我每次都在挣扎,和他们打架。这次,为了那张某银行信用卡的镜头,我把一个刻着我名字的杯子摔得粉碎,玻璃碴子都溅到了我脸上。他们非让我接上这镜头,我说,你们觉得这好看么?旁边有人凑上来说,导演,我觉得这是这片子里最美的镜头。我一巴掌就把桌子推翻了。我说,你们知道么?你们躲在后面,但每个人看到这个,骂的人都不会是你们,而是我冯小刚。

  好。一到这时候,中军就开始跟我算账。中军说,小刚,我们这片子,投资了4500万元,广告宣传2500万元,拷贝做了1000个,这已经7000万元成本了。卖2亿元票房我们回收8000万元。我们是上市公司,必须交33%的税。8000万元里面,5000万元是贷款,要付8%的利息。我们现在是7400万元的成本,卖2亿元的票房,回收8000万元,再上33%的税。我们这么庞大的团队,我们的赢利在哪里?

  DVD发行,我们原来可以卖1000万元,但现在,DVD不给了,100万元。过去DVD卖1000万元的时候,电影上映一周,DVD就上架。那时候我抗议,你们不能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电影上映一周,就上DVD,总有一天,DVD会要求和电影同一天上市,电影最后变成一个广告了,票房没法卖了。我说,国外DVD上架是6个月以后,国内最起码是4周以后吧。好,4周以后,DVD的收入就变成了100万元的买断。DVD的收入这就没有了,电影频道给你250万到300万元的收入,不算收入。

  我们这么大的团队,做了这么一个东西,最后赢利几百万元。公司各位股东给的赢利指标是8000万元,赢利要达到8000万元才能上市。中军说了,我们做着这工作室,养着这么多团队。我们的赢利从哪儿来?植入广告,能有1500万元左右的收入。你拍《集结号》,没法植入广告。但你好不容易拍一现代戏了,能不能让公司有点赢利?

  三联生活周刊:《集结号》为什么能做到把这种方式摈弃?

  冯小刚:《集结号》没办法植入,所以今年,中军说,你能不能在满足你的创作需要的同时高抬贵手让公司赢利?我知道有那样的导演,他会说,你甭给我说这个,我管不着你。但我觉得大家都不是活在真空里,你如果对合作伙伴是这样的态度,也就别合作了。我觉得任何一个东西能做成,到最后一定是各方都有坚持有妥协。完全是你合适我不合适,不行,我为什么要陪着你玩啊?所以最后就变成,他们提出来的东西,我说:这个,绝对不行!这个,行!到我能容忍的边沿。每次我们之间都会有激烈的冲突,每次都变成他给你10件事,撤走5个。然而我心里也知道,不能顶到让别人翻车的地步。这就是今天出来的这个结果。

    三联生活周刊:电影作品不够纯粹,就会招致批评,你怎么看待批评?

  冯小刚:我要承担这批评。《集结号》和《夜宴》这两部片子已经快把公司的广告部给弄垮了。《天下无贼》的时候,广告做得不错。广告部这些人都是你的同事,小姑娘坐在那儿,眼泪汪汪地看着你。我这边严厉地说,这东西我得拿掉。那边人家完不成任务,可能就被公司给开了。我说,行了,不就是一电影么,挨骂就挨骂吧。好在我觉得,我不管怎么说也给大家看了点想看的电影。我也不想做艺术大师,合作吧,团队吧。华谊能走到今天,已经是能把事情做得比别的公司像样。

  三联生活周刊:《非诚勿扰》也拿不到海外票房的支持?

  冯小刚:这电影,别说海外,拿到香港他们都看不懂。《集结号》在内地放一天2000万元,在香港15天100万元。我就想,怎么就看不懂呢?我问香港人。香港人说,看了的人是真喜欢,香港有一帮发烧友,这100万元是这帮发烧友推起来的,但是人家根本就不进电影院。内地的战争片,没人进去看。
  这部电影,香港电影公司的人看完了,不明白在说什么。这样的电影在海外,寰亚付了500万元人民币买断了海外,但是肯定是不挣钱的。

  三联生活周刊:《集结号》和《夜宴》已经达到了你和公司制作能力的一个边限?

  冯小刚:其实到现在卖得最好的就是《夜宴》,在日本一家就卖了500万美元,欧洲卖了几百万美元。但《夜宴》这样的电影,我没好剧本,也不会再去碰。
  其实我们中国电影现在就是这个状况,现在谁都别吹牛,尤其是海外发行。中国卖再大,卖2亿就收8000万元。但是每个制片人都不会跟记者算这账,他们就爱说这蛋糕有多大。可《非诚勿扰》卖1.5亿元,也肯定是赔钱。

  三联生活周刊:从个人创作上,你觉得自己到了一个瓶颈期么?向上,玻璃天花板无法突破,后退,又不乐意。

  冯小刚:对。我拍这电影其实有一个玩的心态,只当是休息了。但是自己还是在想,得有个基本的质量保证。《非诚勿扰》的摄影请了吕乐,从影像上还是做到了风格化。
  我目前不会退,但往上顶,《温故1942》也许努把力能顶上去,《特务》就肯定不行了。你说《梅兰芳》不如《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对人性的剖析多深刻?但你想这导演他拍的时候,一边是梅家,一边是电影局,能拍成这样,已经真的是不容易。

  三联生活周刊:我对《梅兰芳》的失望在于,为什么不再深刻一点,除了表现他的“被绑架的人生”外,也能表现出他懦弱、精明、世故的一面。

  冯小刚:我拍《天下无贼》的时候,原来想找姜文演刘德华的那角色。姜文说,我只有一个条件,你能不能把王薄的道德底线再往下踩一脚,让他坏到底?他不坏到底,良心发现就没力量。你现在的王薄,不是在地面,是在茶几上。我呢,还不能让他在地面,还想让他再到地底下去,要这样我演了。我说,你说得特别对,可我现在就连在茶几上的剧本都通不过。张宏森费了多大的劲去做领导的工作,领导就一句话:为什么拿贼做主角,社会意义在哪儿?你非要我跺地下,片子就没法拍,拍就得在茶几上。我们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写文章时,老觉得自己不在意识形态里,但拍的人都在意识形态里。导演们一方面被影评人批评,觉得电影太肤浅——这不是烈酒,是葡萄汁;一方面必须得跟电影局讨价还价。这夹缝里,还得把电影往前推着走。这市场你不占,好莱坞就给你占了,因为好莱坞是什么都可以弄。

  我希望有人能透彻地写出中国电影导演面临的困境:这塑料膜绷在那儿,怎么也冲不出去,但大家都还在那儿拱。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大家都说,我们电影里的人物不饱满,要写人性的暖,就得有人性的恶。现在是只能写人性暖,不能写人性恶。我觉得《梅兰芳》不错。其实我们大家去批评一个电影时,要考虑到电影的处境,在这个处境下,导演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能做到的程度没做到,那是导演的问题,但如果是环境不允许他做到,就是环境的问题。我还是希望不同的声音都有,但别以偏概全。

  三联生活周刊:这么多年来,在舆论里,你身上涂了许多颜色,比如“天分不够”,比如“投机”、“世故”,比如“骂记者”。现在你怎样看待涂在你身上的颜色?你还会因为这些而愤怒么?

  冯小刚:你看今年的局势,中影集团现在非常强势,把《梅兰芳》档期往前一提,我这边刚上,就有《黑皮书》、进口片,跟着把《赤壁》往前一压。我得有多大的本事去顶这2亿元的票房啊。但这么多年,没有一回大家会看好我的电影,可每一回,观众都给我撑了腰。中国导演里,我不觉得还有谁像我一样,票房上没有败过一回。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就是卖出10个亿,也不行。在电影圈里,我两头都不占:第一不是世家出身;第二不是电影学院出来的人。看看这么多年他们给我定的调——“没天分的人。”我现在已经磨得可以笑了。

  我原来想,我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现在我放弃了,没用。我觉得,行了,我有观众给我撑腰就够了。
发表于 2009-1-2 1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非诚勿扰》以励志

下午和老婆一起看完《非诚勿扰》,走出电影院后又在附近的书店买了冯小刚写的同名小说,之所以买它并不是因为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到了必须买电影原著小说收藏的地步,主要就是想看看这样的小说大概是怎样一个路子然后学习学习。
  
  前几天看到很多人在评论《非诚勿扰》的时候说它不好看,现在回想一下,感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用艺术电影的标准来评价这部电影,我觉得这有点不靠谱儿,因为这就是一部很简单的商业喜剧电影。反正我是从头到尾笑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如果说《梅兰芳》是陈凯歌的回归之作,那这部《非诚勿扰》基本上也算是冯小刚的回归之作了。
  
  小说《非诚勿扰》的引言是冯小刚说的一段话:“前一刻还在感叹生来平凡命中无奇迹,后一刻奇迹就来敲门。在奇迹面前,平庸现实里的所有陈规陋俗和规则束缚,都会化为齑粉。”我觉得用这段话概括这部电影真的特贴切——男人最难就是得到第一桶金和最后一个女人,葛优在《非诚勿扰》中扮演的秦奋是一个在大多数人看来很不靠谱儿、几乎可以说是“一事无成”的单身老男人,他想得到第一桶金和最后一个女人?基本上这还真就得等奇迹来敲门。
  
  当然,这里所说的“最后一个女人”绝对不是只要是个女人就行,这个女人大致上得像莫泊桑说的那样,“能自我克制,情深似海,妩媚妖娆”——当你看了这句话,而且你也看过《非诚勿扰》这部电影,估计你会说,这说的不就是电影中舒淇扮演的那个角色嘛。
  
  一个“一事无成”的老男人想要挖到第一桶金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想在此基础上再让一个“能自我克制,情深似海,妩媚妖娆”的女人成为自己的最后一个女人更是难上加难,但这样的好事儿却偏偏就让喜欢乱折腾的秦奋全都摊上了。也许你会说:这就是电影。的确,这就是电影(在现实中你的确很难遇见像影片中的范伟那么弱智的天使投资人)。不过在现实中,如果一个男人如果不再相信会有奇迹来敲门,并因此不愿意继续全力乱折腾好让奇迹来敲门,而且就像冯小刚在同名小说里说的因为自我封闭所以防人如防贼,对别人一点真的都没有,那他不仅会老得特别快,还会死得很难看。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已经决定每天早上起床都看一遍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如果那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继续全力乱折腾。
发表于 2009-1-2 13: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诚勿扰》:三流故事,一流剧本

     有些电影,故事跟剧本是分开的,就像美剧都是监制提供个构思,编剧来写内容一样。
  
  《非诚勿扰》的诞生很波折,前身是《贵族》,也就是彭浩翔写的那个。无奈彭浩翔给冯小刚写了好多回剧本,就是不满意,但演员都签了啊,再不拍,年底不上部电影,那就亏大发了。所以,最后还是拿了陈国富以前拍的《征婚启事》,改了改,就成这部《非诚勿扰》了。
  
  之所以说这个,是想告诉想进场看一个好故事的观众,完全可以放弃这个念头。一个有钱的中年男人征婚,遇到一个跟有妇之夫搞婚外恋的女人,最后这个男人呢陪着女人忘记了过去,故事圆满收场。
  
  基本上,这类故事在《知音》《家庭》《女友》上见得实在太多了,所以故事确实算不上精彩----如果你看过陈国富数年前导演的那部《征婚启事》,你更是可以对此片断绝一切想法。
  
  但幸好的是,在这个三流故事的衬托下,有一个一流剧本,撑起了场面,让这部130分钟的电影稍嫌拖沓,却并不乏味。
  
  彭浩翔虽然走了,但还是给冯小刚奉献了一个他的东西,那就是在《AV》一片里,几个无所事事想骗政府基金的年轻人,发明的“分歧终端机”。而葛优扮演的秦奋,也就是卖这个东西的人。
  
  葛优演这类角色对他来说简直不知道难度何在,一个有点钱,没事做,内心为人处事比复杂的社会更加复杂,但却有种耿直劲,不再装,或者懒得装。面对虚伪的、真诚的、挑剔的、讽刺的征婚对象,他一概耿直的、辛辣的、诚恳的、幽默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数个走过场的明星跟他的对手戏,构成片中数个精彩纷呈的段落,相反却把女主角舒淇跟他之间的戏比了下去。
  
  舒淇这个演员很难去形容她的演绎方式。片中她感觉,实在是和葛优太不来电了,而且,也没有至于漂亮到天仙的地方。单就漂亮这一点而言,或者片中客串的徐若瑄跟她兑换下角色,会更有说服力。
  
  再来,说范伟怎么好笑,冯远征怎么恶搞,其实都是老一套了。范伟一直都是那种演绎方式,冯远征在《天下无贼》里也装过一次同性恋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那个变态丈夫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些人都是例牌演出,不过不失罢了。
  
  最大的意外是,本片中居然还说了一段友情,而且很【击中】我。当邬桑开着车在北海道的小路上放声痛哭的时候,或许只有像秦奋一样,经历过那种“钱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的阶段,才能明白邬桑跟秦奋之间的友谊。
  
  由于《非诚勿扰》并没有什么好故事可言,所以评价必然会两极化。喜欢片中那些段子和对白的观众,必然会认同这部电影,因为我在座无虚席的电影院里,听到的大大小小的笑声至少十次以上;而如果对那些对白没什么感觉,那么你会觉得很冷,这部电影比电影院外的天气还要苍凉。
  
  我觉得,如果有过一定感情经验的男人,看这部电影是会有点惺惺相惜的。秦奋对感情和女人的态度,在片中显得很“勇敢”,他敢于去说出对我们而言说不出的话,因为对他而言,看得多了也就看得破了,何况把这个角色建立在“不缺钱”这一点上,也比我们高明许多。毕竟我可不敢那么去得罪人,因为我还要吃饭。
  
  对大部分观众而言,我觉得这部戏可以带给他们一次130分钟之内的欢笑,不用想太多,光去看葛优的表演和台词,就足够了;但如果是对冯小刚,对葛优,对《非诚勿扰》有一定要求的观众,那么笑过之后应该会思考一些东西。事实上我的感觉是,这部电影除了片中结尾处关于舒淇处理爱情的方式过于狗血,过于韩剧之外,用片中的语言来说,整部电影还是显得比较“靠谱”的,至少能让你笑过后,想起一些事,想起一些人。
  
  此外,摄影指导吕乐要记上一大功,整个电影用了很多广幅,把北京、杭州、海口和北海道都拍的相当的漂亮,影片里能当桌面的镜头比比皆是,让人心旷神怡。另外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像吕乐、顾长卫这些擅长拍摄优美画面和丰富色彩的摄影师,到了自己导演的时候,反倒镜头变得“土气”、“灰不溜秋”。比如顾长卫的《立春》,比如吕乐的《第十三棵泡桐》。
  
  《非诚勿扰》这样一个在我看来三流故事,一流剧本的电影,是否值得你去影院,我并没有把握。他不够冯小刚过去的喜剧那样疯狂,算是一个文艺片;关于友情也讲得很含蓄,没有吴宇森那种枪炮战火下的你死我活-----总之,这是一部很淡很淡的电影,没有浓烈的情绪,没有慷慨激昂,但在这股淡淡的情绪里,影片却会时不时的给你一些内心深处的感动。某种程度上这片有点像《杯酒人生》,都是有关爱情和友情,当然,冯小刚还是要大众得多。
  
  我愿意把本片看成冯小刚对自己市井喜剧的一个总结,以及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他不会再拍《甲方乙方》或者《大腕》那样的喜剧了。《非诚勿扰》,应该是冯氏喜剧一个新的开始。至于是好是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表于 2009-1-2 13: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媚俗与从众-非诚勿扰的猥琐

    有个段子说,一个男人,坐火车去天津,一到天津,刚出出站口,就被一为旅馆拉客的中年妇女截住。中年妇女打量了一下男人,操着正宗的天津话说:

  大兄弟,过性生活不?

  男人被这话吓了一跳,心想,也忒直接了吧?但他蔫坏,很快反应过来,也操着天津话拽开了:
  多钱?

  中年妇女说:

  嘛钱!说钱多外道。咱姐妹,不就图个乐嘛!

  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昨天晚上看了电影《非诚勿扰》,看完后,我就想,不就图个乐嘛!

  一般说来,看电影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前面说的图个乐子,还有一种,是去受教育受熏陶。后一种人,一旦觉得自己水平比导演高了,就要挑三拣四,这样的人,就习惯写个影评什么的。

  怎么说呢?既然是贺岁片,就是让大家乐呵乐呵,如果你再要求冯小刚寓教于乐,做人民艺术家,就有点难为人家了。人家一方面要让票房飘红,一方面要让你乐,多不容易,所以,去指责人家是小品加广告,就有点忒不厚道了。

  当年《夜宴》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说冯小刚装13,也是,你让一个确实没文化的人装有文化,不是难为他吗?所以,当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女记者苌苌写过一个《冯小刚的玻璃屋顶》,写得确实有深度,但有点对冯小刚要求太高了。

  当年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现在呢,老谋子越来越国师,陈凯歌虽然有霸王别姬垫底,但有人说是他老爹陈怀恺的功劳,梅兰芳的差强人意也就无话可说。只有冯小刚,从不见不散开始,只要是葛优出镜,再加个美女花瓶,一味的京片子,一味的男猥琐,一味的耍贫嘴,就能大卖,为什么,老百姓喜欢啊。

  这样想来,可以预计的是,冯小刚在媚俗和从众的道路上,还会继续走下去。
发表于 2009-1-2 13: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院里没人看过《AV女郎》之一二三

  (一)看过《征婚启事》的人都知道,这是同类型电影中非常好的一部,陈国富睿智深刻又幽默,讲起故事来又明了清晰,可惜他趴在这部戏上,就再也没舍得离开。
  
  征婚启事里的奶茶,爱上有妇之夫,爱了多年未果,试图从征婚中寻求生活的出口,那个男人死了,奶茶得以解脱。非诚勿扰里的舒淇,爱上有妇之夫,爱了多年未果,结果她自己死了一回,也解脱了。原来想到一个好故事,把它写出来,拍出来,得过奖,出了名之后,还是会一直纠缠着,不能解脱,于是换一个年头,换一个导演,换一种风格,换一部电影,再讲一遍。
  
  可惜这次讲的不好,换句话说,一点也不真诚。
  
  (二)片子拍的就不够真诚,镜头粗糙就不说了,穿插在其中的大量的笑料,连包袱的成分都不能够算,充其量就是笑话集,这不仅仅在电影里,在各种艺术的创作中,都被发现,是一种既简单又收效甚好的方法。赵本山的小品就是另一典型,扯远一点说,在九十年代,赵本山的小品都是主题性非常明确的,其中并没有太多闲扯淡的东西,而后来,当这种主题性的创作越来越困难收效也并不明显的时候,堆砌笑话和脑筋急转弯就成了最好的办法。因为他们知道,守着电视看小品的人里,肯定绝大部分都没有从网络上看到这些笑话,就像冯小刚知道,来电影院看《非诚勿扰》的人里,肯定绝大部分没有看过彭浩翔的《AV女郎》,所以作为一个商业片,他才敢在开头的五分钟里用一个近几年内别的导演才刚刚用的玩意儿,才敢把他作为一个大噱头放在片子的头尾处,对于字幕里感谢导演彭浩翔的内容,在散场的人群里,也没有多少人回头注意。
  
  (三)观众到底要看什么呢?
  学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对白和演员的个人魅力在一部电影的各方面元素中绝不是最重要的,而我看到,这两点,却是观众眼里最能记住的。
  故事被简化或者是被表现成了演员的表演以及经典的对白,身段、脸部特写、某个表情、一句话,成了走出电影院的人们对一部电影的片段式记忆。周一晚上的九点五十分,大望路的万达,满座。满场的观众都无比的热忱,且一路奉陪。我在笑完了之后也在想,观众到底要什么呢,原来是要这些笑话。很多人没有觉察到徐若瑄出场的那一段胶片有问题,颜色和亮度忽然就变了,暗了很多,也没有人觉得北海道的景拍的并不是很美,Z说邬桑最后哭的那场戏,根本就是在车里驾着机器拍的,特别不讲究,征婚的戏几乎都是正反打,背景也极其杂乱,植入式的广告就算了,忍了这么多年也就忍了。后来我和Z说,其实观众根本不知道车里的戏在里面拍和外面拍有什么区别,也不觉得正反打怎么不招人待见,镜头这种东西在观众的眼睛里就是葛优舒淇和对白,比起《夜宴》这种说起来镜头上也讲究的,服化道上也算精致的片子,我相信观众和我一样,更愿意看《非诚勿扰》,就图一乐,也比看不出门道的那些玄乎玩意好。
  
  说了半天,换成一句话就是,冯小刚是聪明的,但是他不真诚,也不厚道,他拿电影纯当一挣钱的玩意儿,这在做电影的人眼里,是一定会受鄙视的,但是,他拿观众当回事,所以,他的市场一定在观众那里。有得必有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伙图一乐,多的也就别想了,这种电影,走出电影院觉得心情凑合,也就凑合了。记忆肯定是留不下的。
发表于 2009-1-2 13: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心不诚怎么啦,我成心的

  大清早的,满脑子都是舒淇同学的美腿,外头下着雨,大足去不成,只好在旅馆里发呆了。恩,《非诚勿扰》,很长很好,呵呵,说得还是舒淇的腿,这片子里的舒淇太招人喜欢了,按我的审美观,舒淇第一,北海道第二,爱情第三,当然杭州湿地也很赞,但那里最后还是沦为了有钱人的私产,这就没劲了。葛优还是那么淘气,没二话,是人都想要个这样的朋友,仗义,好玩,有情有义,真情真趣。影院里笑声不断,冯导还是保持了水准,就是拍出来的那东西象双截棍,还是火腿肠和鸡肉肠拼的,两个味,上次的集结号,据说可以上下集倒着放,这次还好,不过后半集如果没有葛优,就该是文艺片啦。

  为什么变味,因为爱情开始发酵,“是那一个糊涂的厨娘,把那酸甜苦辣揉在一起,教我吐不咽不下”,也许这就是爱情吧,先往你身体里吹口气儿,让你轻得可以飞上天,然后再彭得一声,炸成碎片,重回地面,人无痛苦轻飘飘,所以胖子是痛苦的,现实总是让人飞不起来,生活琐事是最臃肿的赘肉,没有幻想、理想、事业、遗产之类的翅膀,将直接导致你无论如何加速都只是滚地葫芦而已。就象歌词里唱的,当感情纠缠到难以放手,让多少有情人都为爱消沉,说什么,再爱都不要溺爱,再迷都不要痴迷,可能吗,网络普及了区区十几年,就让大家都患了精神病,更何况扎根本能深处的爱情,东方不败这么破败的身体都被爱神收走了,我们就不要心存侥幸了。过两天我去看卡门,再次见证一下,杀死人的爱情。

  人在世外无人桃源或者室内私家花园的时候,容易掉以轻心或者掉以倾心,以为自己到了伊甸园,演起了亚当夏娃,然后就有了原罪,有情皆孽,无欲不伤,强烈的感情总是通向坟墓,爱情的或者身体的,卖墓地的会说,如果你是孝子,就不能把亲人的骨灰放在格子里,怎么也要如土为安呐,卖房子的学着说,如果你是男人,就不能让老婆的躯体躺在格子间里,怎么也得花园洋房供着呀,人总有一死,要么心死了,要么人死了,红白喜事嘛,道理原是通的。出来混,迟早要进去的,这世上最难拿也最好拿的证书就是结婚证,跟死一样,只要愿意,只要有诚意,谁也拦不住。

  只是现在大家说话都不算数了,都不愿意只死一次了,非得多找几颗树试试,心不诚,言不成,for better or for worse,For richer or for poorer,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To love and to cherish,Till death do us apart,有神父作证呢,那更好了,下次来忏悔的时候,都不用介绍前因后果了,反正上帝他老人家办的是福利单位,走个形式嘛,神父们总是大包大揽,好像那些吐出来的脏东西还能回收利用似的,还能不宽恕你?现在征婚方便了,相亲容易了,时不时地还有说山东话的天使下凡给你凑齐十二星座、十二生肖般的十二段姻缘,我爱你,谁不会说啊,心里再加三个字,逗你玩。以前的世道,夫妻之间那点进退转折,责任义务,全写在大家心里了,印成书,裱成框,刻在牌坊上,是挺他妈恶心的,哪象现在,每人都有资格起草一份,不知道孩子们是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还是太少。地球是平的,资源会合理配置的,婚姻市场就是人才市场,不要诚心,要工作经验,好赖先占个座吧,谁说非得从一而终的,不求天长地久,机会来了就走,生同屋,但咱可以见异思迁,死同穴,但咱可以频繁走穴。

  “不是说了非诚勿扰吗”“我就是心不诚怎么啦,我成心的”
发表于 2009-1-4 2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23# 疯狂滴石头

用音乐转换场景,简洁明快,但无技巧可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9:15 , Processed in 0.0641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