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1|回复: 0

首屆兩岸四地語言學論壇開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7 10: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澳门日报 来源:http://www.chinadialect.com/info_view.asp?id=2662008年12月7日

    冀推動本澳法律語言學術研究

    “首屆兩岸四地語言學論壇”昨假理工學院開幕,應邀來澳的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共同就法律語言研究、兩岸詞語比較、四地語言規劃三大主題展開討論,推動澳門在法律語言、語言規劃等方面的學術研究。論壇籌委會主席陳曉烽認為,透過舉辦這類型的四地語言學論壇,有助澳門解決相關的語言問題,也有助各地區制訂合乎現實的語言政策。

    論壇由澳門社會進步協會、九鼎月刊社、澳門語言學會合辦,開幕式昨日上午十時假理工學院禮堂舉行。檢察長何超明,行政會發言人唐志堅,中聯辦文教部副部長李正橋,是次論壇籌委會主席陳曉烽,國家語委語信司司長王鐵琨,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侯精一,澳門語言學會會長程祥徽主禮,多名內地及本澳專家學者出席。

    澳仍未能雙語立法

    陳曉烽致詞指出,在二十世紀最後十年,澳門的語言問題尤為突出。當時處於“過渡期”最後階段,中葡雙方訂立的工作重點是解決公務員本地化、法律本地化、中文合法化這三化問題。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以來,三化問題的解決有很大進展,但仍有不少工作要做,特別是中文官方地位的真正落實。至今,澳門法律文本還不能全部實行雙語立法。

    縱觀海峽兩岸四地共同使用漢語,因歷史原因,如內地使用普通話,台灣使用“國語”,港澳通行廣州話;又因社會制度不同,生活傳統不同、法律體系不同,反映為詞語有異同、用字分繁簡、法律行文風格有差異等情況。這些問題非單個別地區能解決,必須有賴各地區的共同努力。故希望此論壇可延辦下去。

    珍惜語言文化資源

    王鐵琨致詞時希望,通過兩岸四地語言學論壇,能加深四地了解各地區對語言問題存在的“聲音”和“訴求”,經過兩岸四地專家學者互動交流,必有豐碩成果,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作出積極貢獻。更倡議共同珍惜語言文化資源,把關注力度擴展開去。

    侯精一致詞說,上世紀末港澳相繼回歸,港澳兩地的語言學者深感法律語言的重要,分別就兩地的法律語言、文字的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及討論。澳門地方小,但人才輩出,是三語流通的社會,澳門土生葡人所講的葡語也有自身的特點,與一般葡語有較明顯的障礙,這些構成澳門法律語言的多元性。為此,加強語言研究,特別是積極加強關於語言生活,並為語言作出規劃和規範,乃當前對廣大語言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澳門特殊而複雜的多種語言文字並存的環境,給論壇帶來獨特的研究條件。

    兩岸語文問題甚多

    程祥徽指出,澳門回歸後,語文運用、語文教育、語言規範,尤其是法律語言的翻譯與應用,及中文寫作公文時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在兩岸四地交往中,語言的交流、互動和整合,有待解決的問題甚多,如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問題、方言與共同語的問題、詞語對照問題、不同地區詞語相互吸收借鑑問題,及法律用語規範問題等。隨着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四地交往漸趨頻繁,法律的溝通必然相應增多,建議把澳門法律語言的改進,置在四地法律、四地語言交匯的大環境中去考量。

    下午,大會安排各地與會者小組討論,共同就三大主題各抒己見,與會氣氛熱烈。今日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半,多名學者同於理工學院禮堂作主題發言,開展專題討論,侯精一屆時作總結發言,程祥徽致閉幕詞。

建立互信求同存異

    學者論解決兩岸語言文字差異

    澳門語言學會會長程祥徽在大會發言中指出,隨着兩岸四地交往頻繁,語言文字的差異日漸突出,討論解決四地語言、文字問題時,應以“建立互信”為大前提,始能達至“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目標。他強調,兩岸和平發展,語文學家責無旁貸。

    詞語對比相互吸收

    大會發言環節由教育部語用所研究員蘇金智、暨大文學院院長郭熙主持。程祥徽在題為“為我們共同使用的語言作規劃”的發言中說,普通話、粵語和台灣“國語”之間的問題不難解決。雖然港澳口語以粵語、文字以繁體為正宗,但兩地在回歸後,隨着與內地交往漸漸頻繁,普通話的使用率增加,也慢慢承認簡化字的地位。普通話和台灣“國語”將在不斷互動中互補,逐漸形成一種以大陸普通話和台灣“國語”為基礎的超地區、超國界(包括新加坡華語、世界唐人社區語言)的“大漢語”。

    面對繁、簡體字之爭,程祥徽認為兩者都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不存在對立關係,應予保存。同樣,注音符號與拼音字母都應並存。在解決四地語言問題上,要以互信為先,通過詞語對比,相互吸收。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教授張振興建議,兩岸四地進行語言規劃時應尊重歷史、照顧現實,規範寬容、求同存異。特別指出港澳實行的兩文三語存在不對稱現象,雖然回歸後普通話使用率高,但港澳居民日常用語仍以粵語為主,連長期作為官方優勢語言的英語或葡語,對其影響亦有限。台灣推行的“國語”與方言閩南話之間,也出現不對稱情況。

    莫與意識形態掛鈎

    張振興認為,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各地方言與規範語言之間又相互滲透。因此進行語言規劃時,必須從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出發,有些地方不能過於規範,以免變成桎梏。他指兩岸四地語言、文字的差異,正好說明漢語的多樣性,莫把繁簡體的差異與意識形態掛鈎,最佳辦法是使用時適當調整。

    此外,台灣政治大學教授何萬順會上指出,台灣應接受“台灣華語”為新本土語言,同時積極振興原住民語,並結合歷史從台灣多元族群語言的角度出發,闡述外省族群母語的演變過程,及方言與普通話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曹志耘介紹了全球和中國弱勢語言的現狀。他強調,語言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強重視語言的保存及語言的保護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7 06:30 , Processed in 0.1056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