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9|回复: 0

方言、宗教文化与晚清地方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1 22: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榕腔”文献为中心
来源:http://wkkyc.fudan.edu.cn/s/38/t/69/15/d0/info5584.htm

构成一地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风俗,二是方言。不过,迄至今日,在历史学研究中,方言文献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福建省福州市简称“榕城”,福州方言遂称为“榕腔”,以福州方言撰写的文献——“榕腔文献”,是十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产物。鸦片战争之后,为了向平民布道,传教士努力学习和掌握当地方言,以方言讲解《圣经》和教义,编写了福州方言的汉英字典和许多的榕腔文献。在这种背景下,大批的榕腔文献遂保留迄今。美国波士顿是美部会总部之所在,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传教士编写的榕腔文献,有数十种保存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这批榕腔文献,大致可分为方言课本、宗教文献、历史书籍和自然科学著作等四个门类,内容相当丰富,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藉此,我们可以了解晚清时期通商口岸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由此勾勒出的不少清晰画面,为中国史料所未逮。从中,可以感受到西方传教士改造中国社会的强烈企图。

作者认为:方言与一地的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区域社会研究中,利用方言文献,可以极大程度地把握地方文化的脉动。而在这方面,十九世纪传教士所做的孜孜努力,也正是源于他们对于方言与区域文化关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作者王振忠,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3:49 , Processed in 0.0923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