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05|回复: 4

现代汉语是否具有形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9 2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关于现代汉语是否具有形态这一问题,各位有什么看法?
发表于 2009-10-4 2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形态标志浅论
来源:http://blog.myspace.cn/e/403454828.htm

[本文提纲]

一、汉语形态标志问题的简单回顾

二、什么是形态标志

三、现代汉语形态标志举例

        构词形态:1  词缀: 前缀

中缀

后缀

2  重迭: 名词   AA式  AABB式

                            形容词 ABB式  AAB式  AABB式

                            副词  AA式

3         变音: 声调变音

          重读变音

        构形形态:1  形缀: 后缀

                            中缀

2         重迭: 动词   AA式  ABAB式

          形容词  AA式  AABB式

                            名词    AA式

                            量词    AA式

                            数量词  ABAB式  ABB式

四、现代汉语形态标志问题未引起重视的原因

1         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原因

2         汉语本身的特点:汉语句子的特殊性

                       汉语形态标志不同于西欧语言

                       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

3         对汉语改革认识的分歧

五、现代汉语字、词、形态标志的区分


[内容提要]

认为汉语有形态标志,并不是什么新的理论。早在1938年,方光焘先生就第一个提出了汉语的形态问题;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中外语言学家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中,也有学者认为汉语有形态,汉语的词类就是要按形态分类;80年代以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为代表,建立了汉语造词学的新体系,其中论述汉语形态标志的部分,占全书很大的篇幅。但是,长期以来,汉语还是被许多人当作无形态的语言,汉语的形态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语言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这当中既有语言研究的历史原因,也有汉语本身的原因,还有对汉字改革认识的分歧上的原因。

[关键词]

汉语  形态标志  构词形态  构形形态  语言研究  汉字改革





认为汉语有形态标志,并不是什么新的理论。早在1938年,方光焘先生就第一个提出了汉语的形态问题。他把“子、头、的、地”等看作词尾,肯定汉语有单语形态,并提出广义的形态--词与词的结合。主张文法学“是以形态为对象的”,“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①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斯大林发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除了第一次提出了语言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之外(参见何祚庥文章:我读懂了马克思因而反对伪科学,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7月30日),文中给语法下的定义是:“文法(词形变化法、造句法)是词的变化规则及用词造句的规则的综合。” ②也就是说,语法包括词法(词的变化规则)和句法(用词造句的规则)两个部分。把这一理论运用于汉语研究中,有些语言工作者看到,过去认为汉语无形态因而汉语只有句法没有词法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不能成立,而且也不符合汉语实际。在52年开始的中外语言学家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中,苏联语言学家康拉德发表了《论汉语》一文,批评了当时语言学界的某些错误观点,强调汉语不是单音节和无形态的语言。陆宗达、俞敏两位也认为汉语有形态,汉语的词类就是要按形态分类。1954年他俩合编出版的《现代汉语》(上册),就体现了这一精神,因而被称为“异军突起”的著作。

1979年吕叔湘编译了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这部书的基本体系、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在1948年出版的《国语入门》中已经具备。(参见1952年李荣编译出版的《北京口语语法》。)它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相当注重汉语词法的论述,词法中又有很详细的汉语形态类型的描写,如对名词后缀“子”和“儿”等的分析,极其细致精当。在第四章《总论》中,作者指出:“在古典汉语中,……多数语素都是词。因此,西方学者中通行的说法是汉语语法全部是句法。可是在现代汉语里,词已经多数变成双音节或多音节”,“少数出现在复合词里的粘着形式已经失去他们作为根素的意义,取得语缀的身份,标志它所参加的词的功能,用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派生词。” ③这样以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现代汉语的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他的著作本身,也是对传统语言学某些理论的一个突破。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语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词汇和形态的研究又重新为不少学者所重视,其中任学良所著《汉语造词法》一书,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该书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细致的科学分析,建立了汉语造词学的新体系,其中论述汉语形态标志的部分,占全书很大的篇幅。书中所述观点,对现在的语言研究工作者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另外,不少当时及以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著作,也或多或少地重新探讨和研究现代汉语形态标志问题。


                         二


什么是形态标志?

“仅仅表示语法意义,又能使别的语言成分起语法性质的变化的语法形式,叫做形态标志”。④可简称为形态。例如英语中的后缀“-er”,本身无词汇意义,因为它不是词,仅仅表示“人、者”等抽象概括的语法意义。如把它放在动词“work”的后面,就使这个词的语法性质起了变化,造成了一个新词--名词,意义也有原来的“劳动”、“工作”等变为“劳动者”、“工人”了。再如“-s”这个后缀能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其中之一是表示名词的复数,把它加在“worker”后面,就使原词表示的意义从单数(工人)变为复数(工人们)了。但是它和“-er”有不同,就是它没有造成新词。可见,所谓形态标志,有两种,一种是能造成新词的,叫构词形态,可简称为词缀;另一种不造成新词,只表示一个词本身的各种变化,叫构形形态,可简称为形缀。就是:

(词根)                (词根+词缀)             (词根+词缀+形缀)

Work      -er            worker          -s           workers

工作                     工人                        工人们

                构词                         构形


    这就是词汇学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利用前一种方法,可以制造出大量的新词;利用后一种方法,可以使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显示的不同意义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这样,词汇和句子才会显得丰富多彩,语法的研究也才有了可能。

现代汉语里也同样有这两种形态标志。例如“胖”是个形容词,加上词缀“-子”成为“胖子”,就造成了一个新词--名词,意义也变为指人了。再在其后加上形缀“-们”成为“胖子们”,就由单数变为复数了。就是:

(词根)               (词根+词缀)               (词根+词缀+形缀)  

胖     -字            胖子             -们         胖子们

      构词                            构形      

同前述“work”的加词缀加形缀相比,不同点只是前者是拼音文字,后者是方块汉字而已。如果汉字也用拼音文字表述,那两者的形式岂非几乎相等?就是(这儿略去声调符号):


(词根)               (词根+词缀)               (词根+词缀+形缀)  

pang     -zi            pangzi             -men         pangzimen

       构词                              构形      


   下面我们分别例句现代汉语的形态标志,要说明的是,由于这是一篇短文章,故只能是举例性质。

    构词形态

1 词缀  词缀是现代汉语中最发达的一种形态标志,又可分为前缀、中缀、后缀(有的书上称为词头、词嵌、词尾)。例如前缀“老-”,能改变别的词的词义,使别的词变为名词。老- + 大(形容词)--老大(名词)。凡是由“老-”构成的词均为名词。后缀“-子”、“-头”等也有同样功能。如“傻”是形容词,“傻子”就是名词了;“看”是动词,“看头”变为名词。同时,以上几个词的词义也随之改变了。

  前缀

  老- :老二  老陆            阿- :阿妹  阿Q

  第- :第一  第97号         初- :初一  初十

反- :反函数  反导弹        非- :非法  非金属

中缀

-里- :  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

-不- :  灰不溜秋  酸不溜丢

-七八- :乱七八糟  零七八碎

后缀

-字: 疯子  条子            -儿:盖儿  话儿

-头: 苦头  奔头            -员:演员  团员

-师: 厨师  讲师            -炎:肝炎  皮炎

-性: 酸性  片面性          -化:绿化  现代化

-家(轻声):东家  女人家    -家(阴平):儒家  作家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缀中后缀最多,前缀次之,中缀最少。据任学良所著书统计,现代汉语后缀有48个以上,英语后缀据张道真《现代英语语法》有54个。汉语中还有不少后缀正处于转化期,即原来是一个词,慢慢变为后缀,失去了原来词的意义,如“家”,还有如“-户”,出现了“千万元户”、“专业户”、“信息户”等等。

2  重迭  重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形态标志,汉语用这种方法造了许多新词。如名词“草”重迭成“草草”,是副词了,意义当然也全变了。数词“万”重迭成“万万(不可)”,也是副词了。重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

  名词    AA式:宝宝  乖乖

          AABB式:祖祖辈辈   男男女女

  形容词  ABB式:热乎乎  甜丝丝

          AAB式:呱呱叫  麻麻亮

AABB式:婆婆妈妈   花花绿绿

副词   AA式:活活  暗暗  偷偷  白白


3 变音  


变声调:声调在汉语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故汉语中常用声调的变化表示一种语法意义,用来造新词。如“春风风人”,前一个“风”,平声,名词;后一个“风”,去声,动词。“夏雨雨人”、“解衣衣人”等同理。这种形态标志现在仍旧保留着,如:

好  上声,形容词;去声,动词

种  上声,名词;  去声,动词

和  阳平,连词;  去声,动词

声调变了,词性、词义也都改变了。从上例中似乎可以得出变成去声必为动词的结论,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例外,如:

   秤  去声,名词;阴平,动词

   号  去声,名词;阳平,动词

   数  去声,名词;上声,动词

   

变重音:英语中利用词根的重音转换来构造新词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Concert   重音在前,名词,音乐会;重音在后,动词,协定

  Perfect    重音在前,名词,完成式;重音在后,动词,完成

汉语由于有四声变化,构词上的重音不很明显。又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音节内部的不同语音变化常常被汉字的形体所掩盖。但也还是有不少是明显的,如“东西”,指东边和西边,但“西”字如念轻声,就是代指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了。“兄弟”中的“弟”念阴平时指哥哥和弟弟,念轻声则只指弟弟了。还有如“干事”、“生气”等语言结构,念时重音在前,是一个名词,重音在后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谓宾词组(动词加名词)了。“大意”、“鸡眼”等重音在前还是在后,意思也不一样。


构形形态

1  形缀  现代汉语中形缀没有前缀,主要是动词后缀“-了”、“-着”、“-过”等。它们同前面构词词缀中的名词后缀的不同,“在于它们是无限能产的,并且词汇性的组合较少。” ⑤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  丢了  做了  吃了  完成了

-着:表示动作的持续  等着  站着  看着  工作者

-过:表示动作的过去完成  吃过  试过  爱过  出去过

-看:表示动作的尝试  说说看  摸摸看  看看看(看一看的意思)

中缀

-一- :表示动作的短暂  看一看  笑一笑  试一试

-了- :既表示动作短暂,又表示动作已完成   看了看  笑了笑  试了试

后缀

-们: 表示名词复数  我们  人们  女士们

2  重迭  重迭是汉语的构词形态,但更主要的是构形形态,能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并区别词类。

动词:  重迭后表示动作的短暂,有“一下”的意思

AA式  试--试试

        ABAB式 研究--研究研究

形容词:重迭后表示程度加深,有“很”的意思

         AA式  高--高高

         AABB式  辛苦--辛辛苦苦

量词: 重迭后表示“每一”的意思

         AA式  个个  年年  篇篇

名词:仅限于单音节词,重迭后作用和量词一样

        AA式  人人   代代    家家

数量词:重迭后表示数量的多或动作的重复,有“又”的意思

        ABAB式  一张一张  一次一次

        ABB式    一张张    一次次

“重迭”这种形态标志,是汉语所特有的。

    现代汉语形态标志的后缀,有些既可作构词形态又可作构形形态,是一身兼两职的。如“-了”,在“算了”、“罢了”中是构词形态,在“写了信”、“吃了亏”中是构形形态。


                                三


  以上所举例子并非现代汉语形态标志的全部,但已经足够使我们认识到,现代汉语的形态标志是丰富的发达的。可以设想,没有这么多的形态标志来帮助创造新词和表示词的各种变化,那么,现代汉语的词汇就不会这么多。“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⑥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发达的语言之一,其中一方面的表现就在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而形态标志在其中立了大功。

为什么长期以来汉语还是被许多人当作无形态的语言?为什么迄今为止汉语的形态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语言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比如2001年4月出版的《汉语正序倒序多用词典》序言中说,汉语的词“没有印欧语那种表示语法特征的形态标志”,这是当前还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

首先,是语言研究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1910年,德国语言学家芬克在他的著作《语言组织概论》中谈到汉语的特征,认为汉语的词绝大多数只包含着单个的音节,这些词在句子中的关系不是用它本身所固有的某种标志来表明,而首先是用词的次序的某种规则,其次是用附加的一些词来表明,所附加的词失去了原来具有的意义,只能达到形式上的目的,有点像西洋人所谓的助词。他例举了一些词作为单音节词的例外,认为这些词在汉语中不占重要地位,因而汉语的词一般就是单音节构成的了。⑦

芬克著书的年代,正是我国的宋朝。考察我国文学发展史,尽管当时民间已经有通俗话本出现,其中许多词语已和现代汉语十分接近。但当时的话本并未成为文学语言的主流,文人写的书面语言还是以文言文为正宗。因此,芬克的结论我们似乎不必过分责难。问题是到了1949年,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在所著英文版《汉语》中,却还以芬克的著作为根据,认为“汉语是单音节的,即是每一个词(不是合成的词),都是一个整的,不会有曲折变化或语根变化,在句子中靠这个词和其它词的相互关系来决定它的作用。”⑧这就同汉语的实际发展情况脱节了。1949年的汉语,众所周知,已不再是单音节的无形态的语言了。事实也真是这样,50年代初斯大林的著作一发表,就有语言学家以实事求是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来研究汉语,得出了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的正确结论。但是,由于上述语言学“权威”的理论影响,又加之古代汉语的根深蒂固的印象,因此,汉语形态学理论还是迟迟不能建立起来。

其次,是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

第一点,比之于西欧诸语言,现代汉语的词序较固定。句子的格局一般总是主在谓前,宾在谓(动词)后,似乎用不着再找其它手段来帮助给词分类,只要依照句中位置,同它词的搭配关系等,就可确定某词属某类了(即所谓“依句辨品”)。事实是:汉语的词序有时也相当的不固定,句式更是变化多端。英语的词序自由吗?不自由。英语的句子少不了主语、谓语,谓语一定要动词担当。汉语呢?许多句子就没有(或不必要)主语,谓语更是各类实词可担当。汉语也有倒装句、被动句等,有的地方显得比英语更复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汉语语法至今还不能归纳出令人满意的基本句型。认识汉语的形态标志,除了对词类区分有利之外,还有助于句子结构的分析,更正确地理解句子内容,使汉语语法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第二点,汉语形态标志有不同于西欧语言的地方。这就是,汉语形态标志除了作构词成分,仅表语法意义外,相当多的还能单独成词,有词汇意义。因此,有些人就认为汉语的形态标志不叫形态标志,外语中的形态标志才是真正的形态标志。殊不知,西欧语言中的形态标志有不少也是能单独成词的,如英语的-adle、-man,德语的-mann等。吕叔湘认为:“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⑨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即汉语的形态标志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作形态标志,又可作词,一身兼二职,发掘资源潜力,这是好处,而非坏处。

第三点,汉语的表达形式--汉字,还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是不同的两种体系,但它们在语言的工具性上是相同的,这才使我们有可能把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汉字和西欧文字,前者是方块的表意的,后者是字母的表音的,形体的不同并不影响文字为语言服务的职能。“工人”的“人”和“workman”的“man”,除了书写形式和语音形式不同之外,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性质、作用等信息都是一样的。如果说这儿的“man”是后缀,而“人”是词,那么,当它们都独立成词运用的时候,难道也可以说两者是互不相同的吗?“postman”和“邮递员”,看上去还是“man”的词汇意义比“员”明显呢。谁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这儿的“man”是后缀,而“员”是词?⑩

最后,是由于对汉字改革认识的分歧。

汉字改革,比如汉语拼音化问题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毛泽东、周恩来都说汉字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文化大革命后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又重新掀起汉字的拼音化热潮,并且出版发行了汉字拼音的报纸。后来王永明发明了五笔码输入法,似乎解决了汉字输入电脑的问题,让汉字拼音化进程受阻,汉语不必改革的呼声比要改革的还要高。汉字到底要不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改革?孙振坡在2005年11月写的《革新汉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一文中说:“汉字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100年来中国的历代先进文人所企盼的:让文化普及于广大人民群众,要永远使中国的8岁以上的正常人全都认识3000个以上的汉字,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消除文盲。”为此,他还发明了一种“ 意、音双表的汉字”。(参见语言文字网该作者“认为汉字不必改革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等文章。)

纵观世界文字发展史,迄今为止的大部分文字,走的是这样一条路: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之一,它是不是也会发展成为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具体方案,是不是一定就是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的、目前中小学通用的拼音化方案?日文、韩文以前也是汉字方块字,早已改革为拼音文字。国内的例子是湖南江永“女书”,据研究就是取用方块汉字的部件组成的拼音文字,搜集到的近2000个字符,所有字符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划,可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不待说,汉字本身呈现的许多现象也在证明它正向表音文字的大门迈进。研究语言的人要站在语言发展的前列,就以目前汉语拼音方案为例来说,如果我们站在将来汉语拼音文字的立场上来观察目前的表意文字,那么,汉语的形态标志不仅是可以认识的,而且是应该认识的。请看下例:

俄语 плотник(木匠) булочник (面包师) лётуик(飞行员)

                             后缀-ик  不单用

德语 Edelmann(贵族)      Amtmann(职员)         Hauptmann(船长)

                             后缀-mann  可单用(人)

英语 worker(工人)      singer(歌手)            writer(作家)

                             后缀-er  不单用

Nobleman(贵族)    salesman(店员)          spaceman(宇航员)

                         后缀-man  可单用(人)

汉语 zuojia(作家)      zhuanjia(专家)           kexuejia(科学家)

                            后缀-jia 可单用(家,但意义不同)

     Zuozhe(作者)    xuezhe (学者)            gaoguizhe(高贵者)

                            后缀-zhe  不单用

可见,如果说汉语形态标志在目前的表意文字阶段还不易看出来的话,在上述这种拼音文字里就真是一目了然的了。反过来,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说:重视汉语形态标志,对汉字拼音化有其重要意义。


                           四


    本文最后,似有必要再谈谈汉字的字、词和形态标志的区分问题。

汉字到现在还是表意文字。“在表意文字体系里,一个词由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和组成这个词的音素无关。每个文字符号代表整个词,因而也代表词的概念。”⑾对于古代汉语来说,基本上是这样,即字不直接表音,一个字常表示一个意义,也即字和词几乎对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的概念日益繁复,人们的思维日趋发达,需要用更多的词语来交流思想,故一个音节常要负担多种意义,这就产生了音义的矛盾。人们运用形态标志等手段,使同音的单音节词变为不同音的多音节词(双音节为主),即把几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表达一个概念,这就是汉语发展史上词汇由单音变双音,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种趋势。由此还可见,古代汉语的字和现代汉语的字,内涵是不同的(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古代汉语的字和词也不是一回事。)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必须抛弃字的概念,建立词的概念,不能再把字词等同起来。汉语的字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有几个方块就是几个字,但却不能说也是几个词。字是书写单位,词是语言单位,一个词可由一个字表示,但更多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清代大学者戴震说过:“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求。”⑿古人尚已知道区分字和词,我们现在就更不应该把两者混为一谈了。

形态标志是构词材料,它当然也要用字来表示。形态标志同词的区别本来是很明显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比字和词的区别还清楚。因为形态标志只是构词材料,而非造句材料,在句子中永远不能独占一个语法单位,必得和别的语言成分结合在一起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光杆儿的一个形态标志不表示什么意义,并且,它同别的语言成分的结合,带有很大的限制性,“-子、-儿、-头”必得附在名词后面,“-着、-了、-过”必得在动词后面。有不少著述习惯于把后者说成是“虚词”,称它们为“时态助词”,说它们表示时态是对的,说它们是“词”就错了,因为它们不具备词的特点。

西欧语言不存在字和词区别的问题,因为在拼音文字里实行词儿连写,字和词是一回事,词和形态标志的不同也是较明显的。汉语则不同,字、词、形态标志三者之间都有互相交错的现象。不少人至今还字词不分,词和形态标志不分,甚至把三者混为一谈,这就难免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缺乏科学性,带有主观性。为什么现代汉语语法长期以来体系分歧,有的著述也是层次不清,前后矛盾,令人无所适从,也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


[注释]

①《体系与方法》,见《中国文法革新论丛》41页。

②《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21页,1953年版。

③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03页,1979年版。

④任学良《汉语造词法》18页,1981年版。

⑤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25页,1979年版。

⑥《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21页,1953年版。

⑦⑧参见康拉德《论汉语》,《中国语文》1952年9、10、11期,全文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

⑨吕叔湘《现代汉语分析问题》11页,1979年版。

⑩补充说明:西欧诸语言的形态标志除了词本身的变化之外,还有用词外的语法手段表示词形变化的,前者是内部形态,后者是外部形态,如冠词、助动词等。英语中I shall read,I have gone,汉语则说“我将读”、“我已去过”。对于这种现象,历来都说汉语是用词汇手段表示的,英语则是语法手段(形态变化)表达的,实际上两者是相同的,英语也是用词汇手段表达的,用“shall”这个词表将来,用“have”(加“gone”)这个词表完成,同汉语“将”、“已”(加“过”)一样。

汉语还有许多多重后缀,和外语一样,如:

物理学家        leadership(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者    nationalism(爱国心)

汉语还有两个词缀夹住一个词根的词,也和外语相似,如:

       反革命者         эащитник(保卫者)

       非党员           подстканник(玻璃杯托盘)

⑾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80年出版。

⑿参见胡明扬《语言和文学》,《语文战线》1980年12期。

[参考书目]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979年版。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1981年版。

吕叔湘《现代汉语分析问题》,1979年版。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1953年版。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80年版。

语言文字网http://www.yywzw.com

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发表于 2009-10-4 2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类词缀的发展与现代汉语的形态化趋势
来源http://www.cqvip.com/qk/87727X/200901/29182399.html

【摘要】: 通过对形态进行重新认识,我们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的形态特点,形态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从类词缀的构词能力,标志词性的功能以及其语义类化等方面证明类词缀是形态的标记。从类词缀的产生数量、类词缀的产生动因等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形态化趋势。 (共3页)
发表于 2009-10-4 2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态与现代汉语
分类:社科学术 作者:吴利琴 字数:3287 来源:江淮论坛 第3期

  【摘要】:现代汉语受英语外来词的影响, 语言内部发生了变化, 其表现形式是现代汉语出现的新的形态特征。研究表明, 汉语构词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用法不符合汉语的句法规律, 但与英语形态规律相吻合。本文从粘着词根、自由词根、词形借词、词缀借词等形态层面对现代汉语受到英语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形态; 现代汉语; 影响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志码:a
  一、 现代汉语形态研究的理论背景
   汉语属汉藏语系的汉语语族。部分汉语学家认为, 由于汉语以单音节为主, 形态变化较少, 再加上多数没有标音的历史资料, 对汉语的研究要比对印欧语系的研究难得多。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1]告诉我们, 汉语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训诂和韵书时期, 然后是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时期, 最后是西学东渐时期。王力先生将汉语语言学研究分为两类, 一是语文学(philology), 另一个是语言学(linguistics)。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 重点是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 这种研究既零碎又缺乏系统性; 后者则是对语言本身的研究, 其研究结果是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发表于 2009-10-5 23: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中文对此问题的讨论: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59653

《语法讲义》专题讨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序虚词重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朱德熙先生<语法答问>客:通常说因为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词序和虚词显得特别重要.朱德熙先生不肯定这种看法,可只是将汉语和英语进行比较,说明词序和虚词在英语这中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同样重要,不是汉语的独有特点.无可否认朱德熙先生的回答针对汉语语法特点来说是圆满的.可是,我们进一步追究,这种所谓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我们一直接受的观点是:形态的缺乏和词序虚词的重要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大家怎么看.石毓智老师在<汉语语法化的历程_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一书中这样提"因为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词序和虚词特别重要."大家怎么看.是否可以说"缺乏形态/词序虚词重要'是汉语语法的特点.其中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希望大家指点.

---------------

每一种成体系的语言都有自己内部足够的区别手段,不至于影响表达和理解,我们以印欧语为参照物,可以说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但若以汉语为参照物,也可以说印欧语词序虚词没有汉语重要.
      印欧语有丰富形态变化,所以对词序虚词要求没有汉语严格,而汉语因为可以用词序虚词去区别语义表达,所以不必要使用丰富形态变化.
     形态变化和词序虚词之间不应看作是因果关系,而是不同语言体系采用的不同的区别手段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2:57 , Processed in 0.0653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