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9|回复: 0

比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09: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ccitccx.blog.163.com/blog/static/374760820099129816980/



   人类与语言俱生,人类是有语言系统的物种。

   人类创造了语言,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用语言反映认识的成果;语言又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人类所能认识的世界就是语言所能反映的世界,人类已经认识了的世界就是语言所反映出来的世界。所以,人类生活在语言中——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

   语言是人类精神所创化的最有意义、最伟大的事业——一个完成的形式,能表示一切可以交流的经验。这个形式可以受到个人无穷的改变,而不丧失它的清晰的轮廓;并且它也像一切艺术一样,不断地使自身改造。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这是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的。

   抽象的语言一旦“受到个人无穷的改变”,就成了言语,就是我们说的话语、写的文章,它就体现出其理当存在的价值。

   桥,搭筑在两岸之间;友情,联系于两心之间。

   家庭问题是盒不安全火柴,不要随便去擦。

   诗是跳舞,散文是走路。

   书本就像降落伞,打开来才能发生作用。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这些都是言语,同时都是比喻,是语言受到个人无穷改变后的言语中的比喻,又是对言语的偏离。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语言的历史有多长,比喻的历史就有多长。比喻是人类童年期的产物,是潜意识思维这棵树上的艳丽花朵。比喻对人类语言生活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使人想起空气、阳光和水分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比喻渗透在人类语言生活的一切方面,口头的、书面的,艺术的、非艺术的,重大的、微小的。比喻在言语中的无孔不入,以至于使人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运用比喻:人类生活在比喻世界中而又不自知觉。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良好的比喻乃是将一个直观的感觉含蓄地表现在不同的事物中。赫伯瑞说:隐喻乃等值、迅速的启示。两个印象或一个思想和一个印象,以相等地位对立而存在,彼此混合,具有分别的意思,互相反应,突然闪耀而使读者惊奇者是隐喻。所发的光,在文中发生启发和润饰的作用。

由此可知,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映射在另一个事物中,将一个思想映射在另一个思想中,这“一个”同“另一个”不同质而却等值,对立存在而彼此混合,分别而又互相反映。它既能启人思智,又润饰言辞使增美感。比喻真是一个奇妙的玩艺儿!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理由的,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比喻的出现有理据吗?有!

   人类交际,需要具有魅力的言语形式,是其产生的必要性;

   物理基础、心理基础、文化基础、语言基础是其产生的可能性:

   客观万象相似联系的普遍性及人类对“联系”的感知是其物理基础;

   人类的联想和想象、心理积淀、审美观念等是其心理基础;

   人类自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其文化基础;

   语言系统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是其语言基础;

   相似律、自由律、模糊律、偶然律这些潜逻辑规律是其思维基础。

    比喻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思维结构→信息结构,其要素为本体、喻体和相似点;表层结构:结构模式→语表形式,其构成成分是本体、喻体、相似点和联结方式。深层结构转化的结果就是表层结构。表层结构模式共有15类64种,这是比喻最基本最简单的模式,是用演绎法推导出来的,四种成分的一切排列组合都涵括其中,概莫能外。比喻表层语言表达形式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比喻不同层次的结构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比喻同义世界,可谓洋洋大观!

科学研究中,对一切研究对象的分类都是必要的、可行的。比喻可从不同角度分类——

   具体比喻:喻体相对质实;抽象比喻:喻体相对虚灵。一切比喻都被概括于其中。

   微观比喻:静态的词语型比喻;宏观比喻:句群、篇章型比喻;常规比喻:自由短语型和句子型比喻。

   明喻:有“像”、“是”等类喻词的比喻;暗喻:一切不用喻词的比喻。

潜比喻:潜在而尚未出现的比喻;显比喻:已经被人们创造出来而投入使用的比喻。前者的数量远远超过后者。比喻=潜比喻+显比喻。潜比喻和显比喻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零度比喻:常见的、规范的、基本的比喻;偏离比喻:突破“常见、规范、基本”性的比喻。比喻=零度比喻+偏离比喻。零度的和偏离的分别还有层次性,也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既然,比喻=潜比喻+显比喻,

         比喻=零度比喻+偏离比喻;

   那么,潜比喻+显比喻=零度比喻+偏离比喻。

   于是,潜比喻是零度比喻,显比喻是偏离比喻;然而,潜比喻不等于零度比喻,显比喻不等于偏离比喻,因为:潜比喻=潜零度比喻+潜偏离比喻;显比喻=显零度比喻+显偏离比喻。

   于是,比喻=潜零度比喻+显零度比喻+潜偏离比喻+显偏离比喻。
                                    


   比喻是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

   比喻仅仅是表达方式吗?不,它同时还是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作为“方式”,它具有普遍意义,不仅仅用于语言表达,还能用于各种艺术表现,用于汉字创造、用于梦的解析等。

   作为修辞方式,比喻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为终极目的,以语言材料为载体,用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对象来描写、说明、灵化、强化甲对象;其效果同言语主旨、语体、语境、交际者、交际方式等因素的和谐度成正比;是一种具有审美属性的言语形式。比喻,说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绘物则物态宛然,抒情则情意剀然。

   作为思维方式,比喻是人类感知、思考、认识宇宙万象和人自身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采用“通过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象来婉转曲折地认识甲对象”的方法进行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行为方式,它具有工具性意义和心理属性。比喻思维的具体形态就是联想。

   作为认知方式,比喻是将乙对象的意象图式投射到甲对象身上,通过概念转化或语义映射以达到把握、认知甲对象的目的。它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认知功能是其本质属性。

   比喻是有意味的一种言语模式,但却不是率意用之就能达成你的愿望的,它有时是不听话的,希望你把它安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它才乐意为你服务,有如一件衣服穿到合适的人身上才显得可体好看一样。比喻运用的最高原则是“得体”:得”就是“适合”,“体”就是题旨,就是语境,就是交际者,就是语体,就是新颖度、用量度和雅俗度,就是“中庸之道”。   



   对比喻的研究也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是中国比喻研究的发轫期。“辟也者,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这是最早的定义,是墨子下的。中国古代对比喻的研究是功用性研究,即从文艺学、文章学、经解层面对其外部功能的研究,而忽视了比喻的语言结构,且大都是平面式的,理论呈零珠散玉状。这是当时历史文化的大环境使之然。

   现代修辞学对比喻的研究,将其外部功能和内在结构形式有机结合,由“功能本位”转向“语言本位”,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多面性和系统性,但仍认为比喻只不过是一种修辞方式而已。

   当代修辞学则不然,认为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方式,是人们思维、认知、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这就大大拓展了比喻研究的视野。人们对它的研究呈立体状。

   传统修辞学对比喻的研究以经验的呈现的现象——显比喻——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归纳法;——收集用例、排列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出规律。然而不管研究者收集的用例数量有多大,都不能与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比喻事实的海洋相比,更丝毫没有涉及到比喻这座巨大冰山的底座——潜比喻现象。因此用归纳法研究比喻,所归纳的现象总是不完全的,理论解释力总是有限的,且缺乏预测和指导能力。王希杰先生将比喻的结构分为深层和表层,并认为比喻的一切表层形式都是深层转化的结果,这就又把比喻的研究由归纳法拓展到了演绎法,这是比喻研究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语言研究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比喻的研究应当用辩证法:采用联系性策略、分化性策略和转化性策略。

   比喻的研究应将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

   比喻的研究应立体化:从修辞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三个层面研究,方能认识“庐山”真面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16:56 , Processed in 0.1484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