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2|回复: 1

汉字简化,可否“后退”半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7 1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 王为政
来源:人民网  http://campus.cer.net
2004-07-30 09:25

--------------------------------------------------------------------------------
  195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批简化汉字。在推行期间,简化汉字以笔画少、易书写的优势在全国普及开来,但也暴露出某些问题。

  五六十年代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识繁写简”,但随着岁月的推移,很多40岁以下的人都不熟悉繁体字了。再过几十年,承载着丰富、悠久民族文化的珍贵古籍很可能成为难以解读的古董。这一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到那时,若再培养传统文化的专门研究人才,就要先教授繁体字,其难度不亚于学习外文。

  有人说,古籍也可以排印简体字版本。其实不然!古籍中有不少字因为使用频率低而退出了常用字库;另有不少字在简化过程中被转借、合并,现行简体字很难做到与繁体字一一对应,给古籍的翻译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另外,在简体字处于合法地位的今天,繁体字也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影视、出版、书法艺术中,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书报及日常生活中,繁体字仍在使用。

  例如,繁体字的“髮”与“發”在简化字中合并为一个“发”字。于是,在一些繁体字出版物和所谓的“书法”作品中,出现了将“怒发冲冠”的“髮”写成“發”,将画家程十发写成“程十發”的荒唐事。其实,“程十发”写成繁体字应为“程十髮”,这个名字是有典故的,“程”与“髮”都是古代长度单位,十髮为一程。程老的姓和名恰好“相等”,典雅而幽默。而把“髮”写成“发财”的“發”,则不免大煞风景了。

  这样的情况都是在汉字简化时“一对二”或者“一对几”造成的。当需要变简为繁时,就不知道选择哪个了。即使设计出一个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电脑也很难识别该和哪个繁体字对应,它哪里知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发”是“髮”而不是“發”。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法,就是“后退”半步,即:把一对二、一对几的简化字全面排查一下,适当恢复一些繁体字,使简繁转化时能够做到对号入座,避免混乱。这种“后退”并非“全面”倒退,因为真正需要恢复的繁体字,在汉字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不会影响到群众的接受。
发表于 2004-10-5 12: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里妹子 于 2004-9-7 11:03 写道: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 王为政
来源:人民网  http://campus.cer.net
2004-07-30 09:25

--------------------------------------------------------------------------------
  195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批简化汉字。在推行期间,简化汉字以笔画少、易书写的优势在全国普及开来,但也暴露出某些问题。

  五六十年代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识繁写简”,但随着岁月的推移,很多40岁以下的人都不熟悉繁体字了。再过几十年,承载着丰富、悠久民族文化的珍贵古籍很可能成为难以解读的古董。这一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到那时,若再培养传统文化的专门研究人才,就要先教授繁体字,其难度不亚于学习外文。

  有人说,古籍也可以排印简体字版本。其实不然!古籍中有不少字因为使用频率低而退出了常用字库;另有不少字在简化过程中被转借、合并,现行简体字很难做到与繁体字一一对应,给古籍的翻译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另外,在简体字处于合法地位的今天,繁体字也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影视、出版、书法艺术中,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书报及日常生活中,繁体字仍在使用。

  例如,繁体字的“髮”与“發”在简化字中合并为一个“发”字。于是,在一些繁体字出版物和所谓的“书法”作品中,出现了将“怒发冲冠”的“髮”写成“發”,将画家程十发写成“程十發”的荒唐事。其实,“程十发”写成繁体字应为“程十髮”,这个名字是有典故的,“程”与“髮”都是古代长度单位,十髮为一程。程老的姓和名恰好“相等”,典雅而幽默。而把“髮”写成“发财”的“發”,则不免大煞风景了。

  这样的情况都是在汉字简化时“一对二”或者“一对几”造成的。当需要变简为繁时,就不知道选择哪个了。即使设计出一个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电脑也很难识别该和哪个繁体字对应,它哪里知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发”是“髮”而不是“發”。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法,就是“后退”半步,即:把一对二、一对几的简化字全面排查一下,适当恢复一些繁体字,使简繁转化时能够做到对号入座,避免混乱。这种“后退”并非“全面”倒退,因为真正需要恢复的繁体字,在汉字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不会影响到群众的接受。



“很多40岁以下的人都不熟悉繁体字了”——-的确如此,但这得益于当前的教育政策、考试政策。这种政策使“识繁写简”成为空话。

“再过几十年,承载着丰富、悠久民族文化的珍贵古籍很可能成为难以解读的古董”————别说甲骨文了,就是小篆,又有多少人认识?但这并不影响对历史、考古、文字等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因此,“这一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似乎无从谈起。

“到那时,若再培养传统文化的专门研究人才,就要先教授繁体字,其难度不亚于学习外文”————又是实话。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专门培养呢?非得掀起全民大学繁体字的热潮吗?

“在一些繁体字出版物和所谓的“书法”作品中,出现了将“怒发冲冠”的“髮”写成“發”,将画家程十发写成“程十發”的荒唐事”————的确荒唐。出版物中的文章作者和所谓的“书法”作品的作者们,对繁体字虽然“半瓶子醋”却情有独钟,只是附庸风雅、卖弄一下而已,尽管画虎成猫。但是,那些出版物的编辑、编审们可是专业人士甚至是专家呀!他们是如何审读把关的?是责任心不强(混日子)、还是力所不及(能力有限、无力识别),或者是居心不良(小处说,是看作者笑话;中处说,是故意出自己刊物的丑;大处说,是故意让国家丢脸)?

“在简体字处于合法地位的今天,繁体字也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影视、出版、书法艺术中,在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书报及日常生活中,繁体字仍在使用”————在影视、出版、书法艺术中,“处于合法地位”的简体字都错字“联翩”(!),何况“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繁体字!还是那句话,专业人士甚至是专家们是如何审读把关的?这决不是一句“不(未)免大煞风景”而一笑了之的。

“这样的情况都是在汉字简化时“一对二”或者“一对几”造成的。当需要变简为繁时,就不知道选择哪个了”————专业人士(!)应该是可以的,专家(!)就更不用说。平头百姓知道了更好,不会写(!)也没什么(最多不去班门弄斧而已)。

“即使设计出一个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电脑也很难识别该和哪个繁体字对应”————限于水平,我不敢妄加评断。但我想,只要“设计出一个(规范合理的!)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电脑应该可以“识别该和哪个繁体字对应”,而怀疑电脑(即将是光脑)的能力似乎不应该。关键是人,是不是有人有能力(而且肯于、乐于)研究、设计这样一个(规范合理的!)“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

“把一对二、一对几的简化字全面排查一下”————支持这种做法!但目的不是“恢复一些繁体字,使简繁转化时能够做到对号入座”(一一对应吗?),而是为“设计出一个(规范合理的!)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打基础。

“真正需要恢复的繁体字,在汉字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不会影响到群众的接受”————现在的常用字、通用字有多少?群众(大多数老百姓)“接受”了多少?恢复繁体字(尽管“在汉字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能“不会(?)影响到群众的接受”?“处于合法地位”的简体字都错字“联翩”!不要把群众(大多数老百姓)都看成专业人士甚至是专家。



我的建议

[一]   改革教育和高考制度,使学生打牢普通话、简化字和白话文的基础。

高中学生要参加普通话测试和汉语职业能力考试,达到一定等级者方可参加高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可有所区别,如普通话测试:报考文科类,北方大方言区应达到二甲,南方各方言区应达二乙,特定的民族聚集区应达到三甲;报考理工类可降一个等次);
改革语文高考,只考两大部分——现代文阅读理解和作文;
报考文科类及考古专业、中医药等专业的,应在语文卷中加一道文言文阅读 附加题。

积极开设各种选修课(包括繁体字古文课),既加强人文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凝聚力;也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激发创造力。
要落实“识繁写简”,开设繁体字古文选修课,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为培养传统文化的专门研究人才作准备。


  [二] 规范汉字,减轻学习汉字的负担(而不是加重)

      国家即将出台《规范汉字表》,想来必能规范简体字、 繁体字的使用。    我十分赞同陈明然先生的观点。结合《规范汉字表》课题组的的设想,我认为,《规范汉字表》收录的汉字可分为五级(名称待商榷)。

       1] 一级字    约1500~2000字,可命名为“最常用字”。

       2] 二级字    约2000~2500字,可命名为“次常用字”。

           ———以上两级字的总和,共约3500~4500字,略相当于原《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中小学教材用字一般不要超出此范围(繁体字古文选修课除外),超出此范围的字要加注解。
       3] 三级字    约3500~4500字,可命名为“一般通用字”,其中应包括:地名、 姓氏、人名以及科技等方面的大部分用字。

           ———以上三级字的总和,共约7000~8000字,略相当于原《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学生常用的字典只收录这7000~8000字即可(电脑的基本字库或通用字库就与学生用字典相对应)。

       4] 四级字    约4000~5000字,可命名为“专业通用字”,为“一般通用字”以外的专业用字,应基本囊括:地名专用字、 姓氏专用字 、人名专用字 、科技专用字及较通用的文言用字等。

           ———以上四级字的总和,共约11000~13000字。学校、社会上流通的较大型字典就收录以上四级字,电脑的扩展字库就与较大型字典相对应。

       5] 五级字   约17000~19000字,收录罕用的古字、方言字等。专门编纂收录五级字的专用大字典,也可分门别类地编纂各方面的专用字(如:文言字、方言字、中医药用字等)字典,供有关方面人士包括爱玩儿 繁体字的作者和书法艺术家各取所需(都可做成相应的专门字库)。

          ——-—以上五级字的总量共计30000字左右 。(有必要的话,可加上与它们对应的繁体、异体字,总量大约在45000—50000之间。)

[三]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专业人士的传统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以免“大煞风景”、贻笑大方。当然,也可以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设计一(规范合理的!)“包括所有繁体字的转换程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20:37 , Processed in 0.061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