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71|回复: 2

温州话成了“独门武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8 08: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王宏
来源:温州都市报新闻
时间:2004年12月04日

--------------------------------------------------------------------------------------------
  据称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温州民间,曾流传了这样一个说法: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的联络方式总被敌方破译,因此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紧急之中,部队首长让部队里的温州兵充当通讯兵进行联络,来传达作战命令,结果由于温州话太难“翻译”而保全了机密。后来,这个故事不仅在温州而且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
  如今,当我们要追寻、印证这个故事的渊源时,却发现它离我们是这么远,并且大家说法不一。那么,温州话是否真的在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记者寻访了多名老兵和专家,探访不同说法的“温州话武器”。温籍战士当通讯员

  记者费了很大周折,也找不到关于温州话在战争中大派用场的官方记录。

  几经辗转,记者获悉市财税学校校长虞尚义曾参加过还击战,还荣获了一等功。昨天上午,在校长办公室,他跟记者聊起当初那段历史。

  “1984年,我在浙江某部陆军一师服役,记得当时有300多名温州老兵一起参加了还击战。他们被分配在陆军一师不同的连队,均担任正、副班长的职位。到了云南老山前线后,才发现当地的环境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复杂、恶劣。雾气笼罩着原始森林,到处都布满地雷。‘三个蚊子一盘菜,七个老鼠一麻袋。’说得有些夸张,但当时的环境确实挺艰苦的。

  我们使用的通讯工具是‘龟两瓦’和‘861’,功能跟现在的对讲机功能比较像,它有9个频道,但是使用这些工具直接通讯时,很容易被越军窃听。这是因为以前在抗美援越时,中国支援越南的通讯器材中就有类似的工具。

  战场上的情况复杂多变,在以一个班为单位的冲锋攻战中,一般直接用‘861’来传达和指挥战斗的。但普通话和上海话、闽南话等方言,越军特工都能破译。我军在攻打老山968高地前,攻打命令被越军截获,他们集结了大量兵力,驻守在968高地。

  偶然一次,我军反窃听装置听到我们的谈话,发现温州话挺难懂的,于是有人建议,能不能用温州人做通讯员,来传达战斗指令和通报战斗情况。这个建议得到首长的肯定。于是每个连、每个班都找出一名温州籍战士当通讯员。

  攻打968高地的战斗打响后,敌人炮火很密集,我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往968高地冲。高地到处有越军设下的军用地雷、钉板、陷阱,我们都穿着钉有钢板的军靴冲锋。隆隆的炮火声和喊杀声让我都感觉麻木了,但一听到用温州话传达的战斗指令,我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清晰。我们遭到了越军炮火的猛烈攻击和疯狂的反扑,在高地上坚守了8天8夜,第5天就开始断粮缺水了。150多米长的山头,密密麻麻地重叠着越军的尸体和战友的遗体。阵地上,第四连的150名战士也只剩下还能继续战斗的20多人。在打退敌人的一次反扑后,战场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那种静让我们产生幻觉,会引发莫名的想法。为了驱散这种感觉,同时也为了了解战斗状况,就与其他老乡联系,谈论各自的伤亡、目前位置,能够听到熟悉的乡音,心里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虞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温州话确实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它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作用,也在精神层面上对我们温州籍战士发挥了作用。

  军事学角度值得推敲

  那么,“温州话武器”在每个部队都所向披靡吗?记者采访发现,不同的部队也有不同的做法,使用这个“武器”还需要相当数量的温州兵。市第七届政协副主席虞世章先生是当时的野战军第41军122师364团的政委。他那时参加的战争不是这样使用温州话的。

  “我是1979年2月参加还击战的,团里只有我一个是温州人,大部分战士来自湖南、福建、广西农村,有些连普通话都不大会讲。我所在的部队是最先参战的,没多久,我们就收复了被敌人占领的领地。由于部队已经20多年没有实战过,加上里面有一部分是没有经验的新兵,而且越南的地形非常复杂。为适应当时的这种形势,我们在离前线不到200米的一隐蔽处,设置临时指挥部。这样能看到前线的战斗状况,随时作出下一步的战斗指令。那时,我们用的对讲机比较笨重,有效接收距离很短。战斗打响后,指挥部要跟着部队移动,指战员为了不影响前进速度,把笨重的对讲机都扔掉了。因为原始的口头传达方式更方便,也较安全。我们前线指挥部与后方总部联络,还是使用发报机的,这项工作是由专门的机要人员操作。师部有机要科,团部有机要股,机要人员掌握着所有代码的含义。密码代码多,一个机要人员要花较长时间才能记住。每个指挥部的无线电报话务员也是固定的,其他兵种的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是很难使用那些通讯设备的。这是当时战场上的大概情况。

  我转业回温州后,1987年开始听到这个故事。但我认为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我当时的情况和军事常识角度来看,发生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后来浙江某部被调去越南作战,那里面温州人多,这个故事也许是他们那里发生的。”

  语言专家认为有可能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从浙江某部转业回来的战士麻煜臻。得知我的来意后,麻煜臻说,他没有经历过那次战争,但他所在的部队有老兵参加过,这个故事他是在部队里和温州老乡聚会时听说的。

  而我市著名作家戈悟觉教授和记者谈起这个问题时说:“我听说过这个故事,众所周知,军事通讯的保密性很强,所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记者也向其他的专家咨询,他们都很谨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因为都没有亲历过,也是在一些会议上或者朋友闲聊时听说过,对此都没有作过细致的研究。

  《温州话》一书的作者沈克成先生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的一位朋友作为文艺代表,曾参加过温州军分区表彰参战退伍军人的大会,当时在大会上就说起这件事。所以,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应该是挺高的。他说,战争中可能使用的是苍南地方的蛮话,在全国很少使用。

  温州话是独特的语言

  记者不是要追寻这个故事的真伪,只是想寻找这个故事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温州人对温州话真切的热爱之情。记者所采访过的人,他们总是小心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十分热心地为记者提供线索。他们都相信,温州话是独特的,内涵丰富的,是延续的生命体。

  正如沈克成先生所说,这个故事说明温州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语言,它保持了古代汉语的声调和唐宋文化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是温州地方文化的载体。

[ 本贴由 山豆杰 于 2004-12-10  18:5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20 18: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语言,它保持了古代汉语的声调和唐宋文化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是温州地方文化的载体。
发表于 2005-8-21 1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话独特,温州人更独特!

----------------
温州人把生意做遍了全中国不说,听说还做到了美国的曼哈顿,也不知是真是假?

有人是这么来形容温州人的:打不死的蟑螂!
虽然有一点带贬义,但同时说明了,温州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温州人能操着一口温州方言像蟑螂一样走遍中国跨过世界,这里面的文化内涵值得深究,不知有人写过关于“打不死的蟑螂”没有?呵呵: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5 08:08 , Processed in 0.1023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