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7|回复: 3

移用军事口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3 06: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李苏鸣
    所谓移用军事口语,是指将一些原来使用于一定场合、时机和范围的规范军事用语,移用到军营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赋予规范军事用语原形以特殊的含义。
(一)移用口语主要类型
从移用方式看,移用口语主要有3种类型:
1.队列口令的移用。在军营生活中,队列口令是军人最经常使用的制式口语之一。正是因为队列口令的形式和意义为广大军人所熟知,这种制式口令才能成为军营中一种常见的变体使用口语形式。例如:“踏步”原来是指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的一种队列动作,但不少官兵用“原地踏步”来移称个人没有进步或工作没有进展。“稍息”是一种与“立正”相对应的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有些官兵有意取其表面意义,将其移用于表达“不用你管,靠边休息去”的意思。“向后转”是队列动作中停止间转法的一种,在军人口语中却被赋予了“转业”、“复员”、“退伍”等含义。“齐步”本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但其口令“齐步走”在军营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军人用于表达“一起进步”或“不分优劣”的意义。
2.通用军语的移用。有许多通用军语也往往被应用军营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并被赋予新的含义。比如,“单个教练”在军语中是指“以单个人员为对象进行教学和练习”通常在队列、射击、军事体育、单兵战斗动作及专业技术训练中采用。但在军营日常口语中,常被移用于表达“个别谈心”的意思。“轻装”在军语中是指“部队或分队为提高机动能力而临时减少其携行量和减轻人员的负荷量”,移用到军人口语中时,往往用于指称“放下思想包袱”这一意义。“阵地”在军语中指“为进行战斗,兵力兵器所占领(准备占领)并构有工事的位置”,在军人口语中,常常被移用于指称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或媒介。这种用法十分普遍,并已进入书面语中。
3.军兵种术语移用。在军人口语中,有的军兵种专用术语也常常被移用到另一军兵种的军事活动中,或被移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放单飞”本是空军术语,原指准予考核合格后的飞行员单人驾驶飞机升空。其他军兵种的军人有时也移用这一术语,用于口头表达“允许单人行动”的意思。“全天候”这一术语原指“包括昼、夜间各种天气、气候条件在内的大气环境状况”,“全天候飞行员”就是“指在规定的昼间简单、夜间复杂、夜间简单、夜间复杂4种气象条件下飞行的飞行员”。在军人口语中,常将这一术语用于表达“对各种情况都能适应”的意思。“抛锚”原是个典型的海军术语,原指船艇在海面锚泊。在军营日常口语中,常用于比喻义思想上停止进步。
(二)移用口语基本特点
如前所述,规范军事用语的移用是军营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这一现象从语言学原理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移用口语大多具有比喻或比拟效果。从军人口语交际情况看,表现为比喻手段的移用口语占大多数。比如,用“安全着陆”比喻平稳完成某项任务或安全结束某项工作;用“打机关枪”比喻说话时语速急促;用“放炮”比喻“公开表达比较尖锐的意见”;用“制高点”比喻“分析、观察问题时较高的着眼点”;用“分界线”比喻“正确和错误思想、观点的限线”等等。这些移用于比喻的规范军语,有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通常用于比喻某一事物,有的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通常用于比喻某一行动或某一事理。还有一些移用现象兼有比喻和比拟两种效果。比如,“不加强学习,思想就会抛锚。”
2.比喻手段的移用口语大多属于借喻。比喻手法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分,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其间以“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喻词联接,如“风雪中的哨兵像一株傲然挺拔的白杨”。暗喻也出现本体和喻体,但喻词主要是“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如“哨位就是阵地,执勤就是战斗”。借喻则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这批新兵执勤训练考核合格,可以‘放单飞’了。”这里只出现作为喻体的“放单飞”,没有出现本体“单独执勤”。从表现为比喻效果的移用口语看,大部分是借喻用法。
3.部分移用口语临时词义固化为正式义项。可以肯定,规范的军事用语在被移用的初期,其临时意义并不能成为这一词语固定的义项。但是,经过长期使用后,有的临时词义约定俗成,逐渐固化为该词语的正式义项。上文例举过的“抛锚”一词就是这样,原来仅指船艇停泊海面,后面用于指称汽车在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并成为正式义项列入《现代汉语词典》对“抛锚”一词的解释。同时,由“抛锚”引申的“进行中的事情因故中止”的意义也成为一个正式义项。
(三)移用口语使用要点
移用军事用语的方法在口语表达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过多移用规范军语。中央军委批准印发的《军语》明确指出:“军语是规范化的军事用语。军队在作战、训练及其他工作中必须使用统一的军语。”使用统一的军语不但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更是部队指挥畅通、行动一致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注意维护军语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尽管在口语交际中、在一些非正式的时机和场合,适当地运用军语移用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但是,在正式的语境中,尤其是在传递作战信息的过程中,不应随意移用军语、任意赋予军语以临时意义,以免出现辞不达意、影响部队指挥和行动。即便是在口常口语交际中,对军语的移用手法也应有所节制,避免出现弱化军语使用规范性、严肃性的问题。
2.避免在同一语境中使用同一形式的正式军语和移用军语。一个军语被临时移用到特定的语境中时,它的原义已经消失。虽然被移用的军语与保持其原义的军语具有同样的词形,但实际上它们已成为“同形异义”的两个话语结构。当保持原义、没有被移用的规范军语和被移用的同一形式的军语出现在同一语境中时,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比如,指导员对一名正在接受班长单个教练的战士说:“班长对你单个教练结束后,我再对你‘单个教练’。”指导员原想以“单个教练”比喻“个别谈心”。但是,由于两个不同含义的“单个教练”出现在同一个口头话语片段中,就可能让那名战士产生误解,误以为指导员要让他继续训练。因此,在口语表达中,要注意避免出现这类“同形异义”话语结构共存于同一语境的现象。
3.被移用的军语应为军人所普遍熟知。从修辞学原理看,虽然在一定的语境中适当运用移用军语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但这种效果应当建立在接受者熟知被移用的军语语形和语义的基础上。上文例举的“稍息”、“向后转”、“齐步走”、“原地踏步”、“放单飞”、“单个教练”等都是军队中常用的军语,用它们来比喻一些境况和事理,很容易唤起军人的联想,使口语表达更具形象感。但是,如果被移用的军语比较专业,且使用范围有限,那么,被移用后不但不能唤起口语接受者的表象联系,反而会使人产生生僻感,影响表达效果。
发表于 2005-4-7 2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军事口语的移用会这么广泛、贴切、生动。妙文也!
发表于 2005-4-11 1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来无事,用google一搜,居然在湘里妹子坛里碰到老战友,甚为高兴。也真应了无湘不成军的老话。

特续篇——数字军语的民用

  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在军事上广泛运用,各军兵种无一例外。特别在炮兵通讯中大量使用,由于军队中人员来自山南海北,口音有所不同,如1和7,6和9等,特别容易听错。作战和训练时大量与数字打交道:方向多少?距离多少?坐标多少?都离不开这十个数字,来不得半点差错,弄不好打到自己人头上。0、1、2、7、9的声母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在发音上无法发出很大的声音。由于战场环境噪声大,使用电子通信设备时,话筒的频率响应对这几个数字的增益比较低,使发射机功率达不到要求。所以必须对其发音进行改进。于是约定俗成,数字军语使用中改动了1(幺)、2(两)、7(拐)、9(勾)、0(洞),3、4、5、6、8读音未改。十个数字念成:幺、两、叁、肆、伍、六、拐、八、勾、洞。如此这般改动,朗朗上口,不容易出现差错。

词典中对幺、两、洞有解释:

幺:数目中的“一”(只能单用,不能组成合成数词,也不能带量词,旧时指色子和骨牌中的一点,现在说数字时也用来代替“一”)。如:幺幺三(113)。另麻将用语,幺万、幺条、幺饼、幺鸡、幺喜、幺牌。

两: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洞: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如:洞洞八(008)。

至于拐(7)、勾(9)词典中未有解释,《军语》也无从寻觅。现斗胆解释如下,还望高人指点。

拐:军语中代替数目中的“七”、“7”。取“7”字形象拐棍、拐杖。如:拐洞拐(707)。

勾:军语中代替数目中的“九”、“9”。源自猜拳划拳。一人伸出几个手指,另一个人同时伸出手指或拳头,按事先约定的规定决定输赢。通常食指作勾状,余指合拢表示“9”,勾代表“9”由此演变尔来。如:勾两勾(929)。

猜拳划拳在吾国历史悠久。如:《儒林外史》中有“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的记述。斗酒诗百篇的酒仙加诗仙李太白想必是猜拳划拳的泰斗,无人抵挡的住。嬴了作起诗来是那么荡气回肠、流芳万世。要是常常输拳,肯定没有心思作什么诗了。划拳的历史何时开始,无人考证,但可以肯定,酒什么时候研制功成,此活动即蓬勃兴起。这是题外话了,有点扯远了。

数字军语在吾军推广运用,无从考证。但老红军们讲起话来个个运用自如,无疑红军时期就运用了。由于《军语》未将数字军语列入,事过境迁。与时俱进的军队里也未曾闲着,竟然大有将“勾”发展成“狗”的趋向。如果将“90”念成“狗洞”,岂不有伤大雅。

数字军语现在民用也很普遍,如“110”念成“幺幺零”。假如念成“一一零”,别人倒会有怪怪的感觉。如果有人把“110”说成“幺幺洞”此人多半当过兵。一个人说话时常不经意间漏出“幺、两、拐、勾、洞”,可以断定此人当过兵,而且是个老兵油子。

平时我们打电话时告诉对方电话号码和数字什么的,用数字军语会省不少麻烦和差错。尤其对于方言不同的对象,效果极为明显,不信可以试试。

[ 本贴由 石洪行 于 2005-4-20  13:06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09: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阔别多年的老战友在网上重逢,喜出望外。恳望老石多来这里捧场。回应老石的贴子,这里也转贴一则关于军队中数字读音的短文:
      110为什么读作“幺幺零”?(摘自《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09日 第29版)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把“110”读成“幺幺零”,而不是“依依零”,同样,“911”也不读“九依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是国家红头文件规定,还是老百姓约定俗成呢?
  经查,国家的红头文件并没有规定要这样读,恰恰相反,按照普通话的有关规范,“1”应当读做“yi”才对。那为什么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数字读音跟普通话规定不一致呢?这要从历史中去找原因。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出过一个通信兵,他探亲回来对我们说,在部队里“1234567890”要读成“幺两三四五六拐怕狗洞”。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还以为通信员在战场上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怕钻狗洞呢,后来学了点声学和语音学知识,我才理解了其中的缘由。
  闹了半天,这种特殊的数字名称,起源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革命军队里的士兵来自五湖四海,说起话来难免南腔北调。其中“2”的发音最为混乱。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这个音就发不好,管“二哥哥”叫“爱哥哥”。很多南方士兵,把“2”读成“ni”,或类似的音。为了避免发音混乱,通信兵就用普通话中的“两”代替“er”的读音。同样的道理,南方人发后鼻音也有困难,所以“0”就不能读做“ling”而读成“洞”。其实,现在很多地方打麻将的时候,也喜欢把“饼”读做“桶”或“洞”。还有,在很多方言里“b”“p”不分,“p”是爆破音,发声清晰,于是“8”就读成了“怕”。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汉语韵母的频率。据研究发现,在汉语韵母中“i”的频率最低,清晰度最差,跟“a”比,“i”的功率只是“a”的一半,差了至少3分贝。大家知道,战场上噪音很大,通信兵如果发“i”对方可能听不清楚。通信不畅,在生活中尚且会造成许多麻烦,若发生在战场上,可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于是大家想出一个好办法,全面替换“i”音,因汉语里“幺”指小的意思,所以把“1”读做“幺”,“7、0”则根据其形状重新认读做“拐、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7”,由于其声母“q”音极不分明,改用“拐”,辅音“g”的爆发声带来了宝贵的清晰度。同理,“9”也就读做“狗”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这套特殊读音,也就由军用转为民用。到了今天,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普通话日渐普及,在民间,数字的特殊读音也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那为什么“幺”还存活了下来呢?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则,声母“i”的发音问题依然存在;二则,“1”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数字。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很多场合下,还是习惯把“1”读做“幺”。这就是“幺幺零”和“九幺幺”的来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8 17:31 , Processed in 0.139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