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9|回复: 3

东北方言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9 21: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东北网东北论坛
2003年11月18日

---------------------------------------------------------------------------------------


  嘎嗒:意为"地方",有时简称"嘎儿"。 发音:(gada)嗒为轻声(有人常误写成疙瘩,其实是不对的) 举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铁岭那嘎儿?

  嗯那:意为"是的"、"好的"、"哎"、"OK"。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问:你是东北人吧?答:嗯那。

  母们:意为"我们"、"俺们"。 发音:"母"音并不咬实,嘴唇没有动作,在鼻腔里面发音。 举例:母们哥俩儿一块去的。

  的色:贬义,一般用在训斥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臭显派"、"瞎逞能"。 发音:"的"发四声,"色"轻声。 举例:不在家呆着,上这儿的色啥? 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的色啥?

  贼:意为"特别"。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我刚学了拳脚,贼厉害。

  咯能:意为"垃圾"。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把地上的咯能扫了吧。

  嘎哈:意为"干什么"。 发音:嘎为四声,哈为二声。 举例:你嘎哈呀?

  个应:意为"讨厌"、"厌恶"、"烦人"。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赖蛤蟆趴脚面,不咬人个应人。

  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听说媳妇被人调戏,他急眼了。

  埋汰:意为"肮脏"、"侮辱"。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孩子不爱洗手,真埋汰。别埋汰人。

  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哈尔滨的美女老鼻子了。

  滚犊子:意为"滚蛋"。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滚犊子,别让我再看见你。

  砢碜(寒碜):意为"丢脸"、"难看"。 发音:ke1chen前重后轻。 举例:你这不是砢碜(寒碜)人吗?高秀敏长得太砢碜(寒碜)了。

  隔路:贬义,意为"特别、与众不同",可以理解为"特立独行"。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这只羊长了4只耳朵,真隔路。

  嘎:意为"吝啬"、"抠门"。 发音:ga3。 举例:东西到了他手里,谁也不给,这孩子真嘎。

  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做不成了"、"找不着北"。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找他好几趟也没找着,这不是抓瞎吗?

  醢:意为"打"、"用重物猛击"。 发音:hai1。 举例:我醢死你。

  咋整:意为"怎么办"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龙泉山庄给封了,这可咋整?

  丁把儿:意为"总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 发音:ding1ba4er 举例:这个人怎么丁把儿来?

  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 发音:个读轻声,浪为重音。 举例:大兴安岭大火太厉害了,把林子整个浪儿都烧光了。

  浮溜浮溜:意为"特别满",形容水要溢出的样子。 发音:重轻重轻。 举例:松花江的大水太大了,都浮溜浮溜的了。

  唠嗑:意为"聊天"。 发音:lao4ke1。 举例:闺女,干啥呢?没事儿陪大娘唠唠嗑,中不?

  稀罕:意为"喜欢"。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这小孩儿长得真招人稀罕。

  解嘎吱:意为"过瘾"。 发音:jie3ga2zhi0 举例:你给我挠后背没挠准地方,一点儿都不解嘎吱。

  扯哩咯儿楞:意为"扯淡"。 发音:che3li1gerleng1 举例:你别跟我扯哩咯儿楞,说点正事儿。

  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 发音:xian2ga4da0ya2 举例:阿嚏没事儿就到网上闲嘎嗒牙。

  老灯:贬义,意为"老头子"。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个老灯,真碍事儿。

  老蒯:意为"老婆子"、"屋里人"。 发音:lao3kuai3 举例:这位是我老蒯。

 

  其它网友的补充:

  无级六兽:意为"无聊""无事可做"。 发音:正常发音。举例:看你在家闲的无级六兽,快跟我去整两盅。
  边旯儿去:意为"到旁边去"、"离某人远一点"。发音:bian1la3qu0  举例:什么破草药啊,拿边旯儿去! 你给我滚边旯儿去!


( 据东北网东北论坛冰城宝贝的原创文章:东北方言详解)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2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关东

来源:http://www.guandong.com.cn/fealture/page/fangyan.htm
----------------------------------------------------------------------------------------

[iframe]http://www.guandong.com.cn/fealture/page/fangyan.htm[/iframe]
发表于 2004-1-19 22: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方言[一些很俗的方言、段子]

作者:找妹妹
来源:http://gbj.grchina.net/XUE/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2
---------------------------------------------------------------------------------------
1、以前有一段贼拉实惠的爱情,等没了俺后悔屁了,人间最邪呼的事儿也就这样了,假如…俺对那个丫头说:俺歇憨你.
2、曾经有份贼纯的爱情,搁在俺跟儿前儿,俺没咋当回事儿。直到让俺整没了,俺才发现:世上最憋屈的事就是这儿了。
3、俺看中了一个大妞,俺可稀罕她了,可她不稀罕俺,把俺整地成天没着没落的,俺还总缠着她,你说俺是不是不知苛趁.
4、男<我稀罕你,你稀罕俺不?>;女<我稀罕你,我妈不稀罕你,你说咋整呀?>;男<你妈到底想噶哈呀?这不折腾人呢吗?>
5、曾经有一份贼拉那哈的爱搁在俺眼前,俺没稀搭理,俺现在是贼拉地后悔呀!俺现在想大声的喊出:爱老虎油!
6、大葛!想烙科儿不?没丝儿刀俺们那儿去,俺们内噶大的人儿可热情了。快来吧!俺们都等急了!
7、曾经有一份贼拉那哈的爱搁在俺眼前,俺没稀搭理,俺现在是贼拉地后悔呀!俺现在想大声的喊出:爱老虎油!
8、装啥呀装,知道不,在俺们那旮瘩你这样的就是条小面鱼。
9、摸摸不要钱,睡觉3元钱![膜膜,水胶]
10、早先俺们屯子里有个大妞看上俺,可俺不依她,现在想起来有点可惜啦,你说乍整?以后再寻思找个更好的吧~!
11、俺们那噶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噶特产高丽参俺们那噶猪肉炖粉条俺们那噶都是活雷锋。。
12、哥们:喝点啊!俺就这样,谁都不好使!要不就比令比令?喝不?痛快点儿,别末机!
13、哎呀妈呀啥也别说了,眼泪哇哇的!
14、如果老天爷再给俺匀个空儿,俺就对那个闺女说:俺贼稀罕你啊!
15、我出来混的时候你还是液体呢!你在我面前装什么装?
发表于 2004-1-21 0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丑的夜晚——关于“东北二人转”的所思所想

作者:祝东力
来源:向日葵文艺

-------------------------------------------------------------------------------------------------
   
     七月初,和两位朋友结伴,先后到长春和佳木斯看了两场慕名已久的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以说、唱、舞为表演形式,杂揉了戏曲、相声和小品等艺术门类的若干成份,风格泼辣火爆,在当今普遍沉寂的传统民间曲艺中一枝独秀,近年在东北地区盛演不衰,并声名远播,通过电视上的各种综艺节目而走向全国。
  在东北,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每晚都有多场二人转演出,演出场所一般是大小剧场、酒吧或夜总会。锣鼓声中,先是一位男演员绕舞台快步走出一个圆场,然后站到前台,笑嘻嘻地随意和前排的老观众打着招呼,即情即景地插科打诨,言语之间便引出另一位女演员。二人转的每场演出一般由三、四对男女演员连场表演,称作“三副架”或“四副架”。演员大多功底扎实,有的甚至身怀绝技。但是,毋庸讳言,当今东北二人转广为人知的最大特色或者说最大卖点还是所谓的“脏口粉词”。男女演员相互间围绕“性”话题肆意调侃挖苦,甚至于自轻自贱,间或彼此动手动脚,其语言之腥秽,动作之露骨,令人震惊。台上火爆演出,台下观众则连声爆笑,前仰后合,舞台上下连成一气,近于白热化。
  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东北二人转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悲怆之情。例如在长春某剧场,一位男演员简单化装后,扮作老婆婆哭坟,唱得一字一血、声声含泪,天地亦为之动容。还有一场《擦皮鞋》的段子,男女演员循环往复地唱着“擦皮鞋,擦皮鞋,大家都来擦皮鞋!”从擦鞋工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历数前来擦鞋的各色人等。使人由“鞋”的意象联想到鞋上的尘土,联想到尘世的路途和各种各样的复杂人生,令人感慨系之。
  毫无疑问,今天的东北二人转早已不是当代老一辈艺术评论家王朝闻曾经形容过的所谓“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而已沦为典型的“小丑的艺术”。作为当今最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裁,它的盛行不能不是当地社会整体心态的深刻反映,而这种社会心态又缩影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存在。
  回顾历史,东北一向是中国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以工业为例,“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就有58项之多,占全部项目的37%。“一五”时期,辽宁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省份,在上述项目中占有24项。到“一五”计划结束时,辽宁已成为向全国提供原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重工业基地。其钢产量338.2万吨、生铁41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3.2%和70.5%;纯硷、烧硷、变压器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原煤、原油、发电量、水泥等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与高歌猛进的经济建设相辅相承的,是社会心理或民众士气的高涨:像雷锋那样的共和国长子式的人物能够出现在50-60年代的东北,绝非偶然。实际上,在整个毛泽东时代,作为重工业和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就一直承担着“共和国长子”的角色。甚至到1988年,在全国六大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中,东北的人均产值仍远远高于其他各区。(见杨德明:《东北经济区现代化建设战略研讨会纪要》,未刊稿,2001年2月5日)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地位开始下滑。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由于国有企业陷入困境和农产品价格连续走低,到2002年,在全国各省市(不含台港澳)人均GDP的排名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已分别下降到第9、13和18名。就业形势也大面积恶化,例如在4238万人口的辽宁省就有四个一百万:下岗工人一百万,城镇贫困职工一百万,农村贫困人口一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百万。
  从社会主义中国的“长子”到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中的“丑角”,转型中的脱轨和失范在东北一般民众心底似乎引起了普遍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以至于陷于无奈和自嘲——这正是某种喜剧由以产生的心理基础。90年代以来东北向全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像赵本山、潘长江、黄宏……这些大众文化中的“丑角”,还有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流行,联系到上述经济的和心理的原因,则可能并非偶然。在以往时代,东北的品牌艺术是“长影”的大批国产片和译制片,它们与重工业基地的身份互为表里,同样是大工业的产品;而如今,二人转的火爆则使东北的标志性艺术又回到了前工业时代的传统民间演艺形式。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确有着隐蔽的因果关联,通过东北二人转,我们可以读解到深层的社会心理以及这种心理所折射的历史和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07:03 , Processed in 0.0930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