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91|回复: 4

人生读书糊涂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3 01: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孙绍先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4-2-13 16:57:15     

--------------------------------------------------------------------------------

读书自古就是天大的雅事,是雅人区别于俗人和粗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善于读书的人,不但自己要读书,而且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读书。其常态便是把那些雅书.难书.流行书挂在嘴边。我自觉也是个读书人,上大学时还是好好的眼睛,如今读成500度近视,应该算是小小的旁证了吧。可是 ,我却一直有越读书越害怕的感觉。岂止是读书,有时连“读画”都犯晕。
比如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曾折磨了我很久。

要在几年前这是决不敢说的__我看不懂“蒙娜丽莎的微笑”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很多书.很多人都在用极其虔诚的语言,极其景仰的语气谈论她。仿佛不懂她微笑的人,便不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曾把能找到的蒙娜丽莎画片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开始我以为是复制印刷技术毁了大师的灵气,后来一想,不对呀,那么多顶礼膜拜的人都见过原作吗?记得有一本书上说,蒙娜丽莎的眼睛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都在冲你微笑,我一试,大体如此。以为得了点真传。可是我又试了其他的肖像,甚至照片,都有差不多的感觉。我的信心立刻崩溃了。我毕竟不是《皇帝新装》中的小孩子。

我见过一幅中国油画《父亲》,心绪不由得翻腾了一下;可是联想到自己对“蒙娜丽莎微笑”那样的麻木,这岂不更证明了我艺术品位的低下?我因此自卑,而且怕别人知道自己自卑。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用近乎无赖的办法摆脱了蒙娜丽莎的纠缠。我对自己说:“让‘蒙娜丽莎的微笑’见鬼去吧,我要睡了!”
类似的烦恼还有面对凡高的“向日葵”(当然也是印刷品)。我只知道它值很多钱。至于从读书知道的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与泥土的关系;与视神经的关系,我完全体会不到。我并非没有见过向日葵,也很喜欢向日葵,我5岁的时候就在自家的小院里种过向日葵。我完全看不出凡高“向日葵”神奇在什么地方。这使我深感苦恼。我为自己有雅人之形,无雅人之实苦恼。
这还是指我读面上书籍的感觉,即便是与我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书,读的时候也常出冷汗。

十几年前,我看了几篇译介文章,就敢跟在一群时代学人后面,大谈弗洛伊德.尼采.海德格尔,在啃了几部原著之后,后怕得不得了。说实话,到如今,尼采于我是一头雾水;海德格尔于我是一团浆糊,只有弗洛伊德还觉得略知一二;也仅仅是一二而已。看到别人可以连篇累牍地分析欣赏这些大人物,我只有惶恐和敬畏。所以当学院很自然地要我开一门“当代西方文艺思潮”课时,我的感觉就是大难临头了。不敢说不懂,用别的法子赖过去了。

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有“你配做一个教文学的大学教师吗”这样的念头冒出来。简言之,读书使我觉察到了自己是一个俗人,一个庸人,我又不愿别人知道自己是个俗人庸人。这就成了我的一个秘密,一个负担。现在不是提倡“实话实说”吗?我就说出来了。

书还要硬着头皮读下去,担惊受怕的事也就还免不了。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已经混进了雅人的队伍。

   但愿这篇文章不要被我的学生看见。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4-2-23  05:22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3-5 1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不醉人人怎醉,书诚愚我我原愚。
发表于 2004-3-9 19: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人生养成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嗜好啊!
那位老师仁兄真是坦诚啊!!
鲁迅说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是真正的勇士。我感叹  现实中还有这样的人啊!于是还没有绝望!!
发表于 2004-4-5 1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社会,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了是本事,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也被认为是种本事。很多人是靠后一种本事生活着,而且生活的很好,怪载!
发表于 2004-4-5 18: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钻牛角尖,大写特写,借想象力任意发挥,无非一是表示自己有学问或是为了评职称,一是赚稿费。
我好读书,不过是一目十行,领略个大概。一般不大敢相信书。尤其对于什么权威总要打个大问号。这就是养成狂妄性格的原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9 14:07 , Processed in 0.0648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