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14|回复: 1

普通话的第三声是否可以发成第二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1 2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在[北大]论坛有这样的一个贴,贴中有位网友提问到“普通话的第3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2声?”,回帖的S教授说“没有说第3声会发第2声”,当我刚要参与讨论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提问被作者自己删掉了,所以只好另起一个贴来讨论。

[学问在于好问]
这位网友可能觉得,象“好好学习”的第一个“好”字的读音听觉上象第2声,但后来由于问题受冷落而觉得自己的问题可能过于“幼稚”,从而放弃了一个很好的探讨的机会,令人遗憾!

[先来看看第三声的使用例子1]
“抵”字的声调是第三声,“笛”是第二声。
1,在单独发音、句子的结尾和句子中间停顿语气的时候发声的调值为“214”;
2,在读“抵抗”的时候发声的调值为“214”,但快速连读时,发声的调值为“33”;
3,在读“抵挡”的时候发声的调值为“215”,但快速连读时,发声的调值为“35”。
这样,问题就来了,在快速连读“抵挡”时读音的效果跟“笛挡”有什么区别?

回答是:“抵”和“笛”完全没有区别,不单是听觉上没有区别,就是最精确的声学仪器测量的结果也是毫无差别。
那么,这两个不论怎样比较都没有差别的的两个音,为什么还要说一个是第三声而另一个却是第二声呢?所以,上面的问题的解答不是用调值来说明的,而是用声调本身的定义来说明的,不同的声调定义所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

[出发点不同所得的结论就不一样]
他的问题其实正好出入在对“声调”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如果认为“声调”是人为规定出来的一种发音模式,则这个提问显得“可笑”;如果认为“声调”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发音现象,则这个问题并不可笑,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问题的焦点在于我们应该更尊重自然的规律还是更尊重学者的法则。从一个自然存在的发音现象的层面讲,说第3声会发第2声是很自然的,而从人为规定出来的一种发音模式的层面讲,我规定出来的第3声当然就是第3声而绝不允许叫第2声,即使是十足的第2声也只能叫第3声,然而,声调的称呼跟声调的声音物理学实质却分离了。

[声调的本质是一种自然发声现象]
声调是一种自然发声现象,尽管各种方言的声调不尽相同,但声调毕竟不能超越自然声音这个本质,声调首先是一种物理现象,然后才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不论怎样复杂也不能超越自然声音这个本质。

[第三声变调]
第3声变调例子2:
“抵挡、抵抗、抵抵挡挡、抵抵抗抗”
1,用五度标调来标值可能是如下的情形:
抵di35挡dang214;
抵di214抗kang51;
抵di35抵di35挡dang35挡dang214;
抵di35抵di214抗kang51抗kang51。
2,实际上当快速阅读时会是如下的情形:
抵di35挡dang33;
抵di33抗kang51;
抵di35抵di35挡dang35挡dang33;
抵di35抵di33抗kang51抗kang51。

从上面的例子1和例子2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第三声变调的结果有四种情况
1,标准声调(完整折调,调值:214)
2,低音区平行调(调值:33)
3,高音区上升调(调值:35)
4,低音区上升调(轻声调,调值:13)

从上面的例子1和例子2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第三声变调的条件有四种情况
1,当第三声字单独发音、句子的结尾和句子中间停顿语气的时候,发标准声调;
2,不属于第一种情况,并且后面的字不是第三声时,发低音区平行调;
3,当后面的字也是第三声时,发上升调(在一个语气小块内,2个第三声相邻时前面的变调;3个第三声相邻时前面2个变调;4个第三声相邻时第1、第3个变调);
4,当后面的字也是第三声,并且轻柔的语气时,发低音区上升调。
.

[ 本贴由 皮扎诺 于 2005-5-23  01:0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5-21 2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普通话语音的声调变化范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8 02:49 , Processed in 0.0641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