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87|回复: 4

炮轰CSSCI(论纲)——兼论学术腐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1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 来源:杨玉圣的博客 2010年3月3日
0 x7 l6 f) Q9 a+ u% n7 K# o 2 v. v) B  R/ p' s8 M; u8 }
CSSCI(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来源期刊),系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持研制的有关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参考体系。因为教育部实施学术GDP战略,强制在各高校推行以CSSCI发表文章为学术评价标准的权威指数,结果CSSCI成为“学术界的窃国大盗”(见学术批评网近期署名文章)。   
' B7 v8 L+ ?; ?9 {) }
' L  l' B( @+ o# K' Q: }在不才看来,CSSCI是否“学术界的窃国大盗”,姑且不论,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CSSCI确实是中国学术病态的写照。我这么说,基于以下五点理由(论纲):   5 A4 B) G$ }+ R2 Z

9 r  N$ Q& J1 g5 f* m1 U, h  U4 T其一,在2010-11年度CSSCI中,来源期刊有明显的地域偏向,即凡是南京地区的刊物应有尽有。以入选的70种高校文科学报为例,南京地区有四种,即《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声明之一:对于前两种之入选,百分之一百赞成)。再以入选的50种人文社科综合期刊为例,计有四种,分别是《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学海》《南京社会科学》(声明之二:对于前三种之入选,百分之一百赞成)。就是说,在上述120种入选期刊中,南京地区有八种,占总数之6.7%。可是,为何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而无《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为何有《南京社会科学》而无上海《探索与争鸣》以及《兰州学刊》、石家庄《社会科学论坛》等等?   
, U1 G8 x. S. d* \6 W& I" c/ h$ [% q
其二,有一些受到广泛批评、以收费而昭著的刊物(如长沙《求索》、合肥《学术界》)被收入。可是,一些受到学界广泛好评的学术刊物(如张保生教授主编之《证据科学》、李德顺教授主编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余三定教授之主编《云梦学刊》等)居然被排斥在该来源期刊之外?   # G3 H: z7 \% D1 S

. R( O5 V' A  @$ m/ y其三,2010-11年度CSSCI,在学科分布方面,各大一级学科数量严重不平衡。如经济学明显偏多(丁学良教授曾公开置疑说中国内地是否有十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但是,历史学明显偏低。而且,其学科分类划分之混乱,也是莫名其妙得很。   
# i# @* ?7 V" C1 b* I4 K' m8 [( s) w. M# |, m2 ^4 o" N+ N
其四,作为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持研制的有关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参考体系,如前所说,CSSCI业已异化为高校学术评价标准的权威(乃至惟一)指数。这也罢了,因为教育部之“捣蛋”乃一新民谣,姑且存而不论。可是,千不该万不该,CSSCI不能成为某些单位和某些主任等实权派人物敛财的工具:  
3 U# x- D1 I8 `+ |$ j3 j  g
1 x" S. V# `: x3 W第一,这个CSSCI是教育部投资(也就是花了纳税人的钱)几千万元人民币而研制的,从法理的角度说,此乃不折不扣的“国有资产”。而且,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士内部消息,教育部还每年划拨30万元人民币(即又花了一笔纳税人的钱)给该中心。  
" U9 G7 S5 j. l/ i
& H$ `5 z4 G5 i! H. o  e( r& {第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动辄挟“天子”(教育部)以令“诸侯”(全国两千余种人文社科期刊、八百余种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出版物即学术集刊),常常以研讨的名义,动辄召开两三百位主编参加的所谓研讨会(据说每人收取一两千元人民币的所谓会议注册费)。  . i4 K* X  ~- `

# g  u2 \. V6 P6 Y% E第三,根据CSSCI官方网站,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若需查阅有关检索数据,还不得不另外交纳数百至数千元人民币不等的所谓咨询费。   ( I" W! r8 j4 ~2 U3 K0 o
- z/ o0 f: \6 b' Q2 I  u1 N" i
现在,这种严重涉嫌权(学术评价权力)钱交易的名副其实的学术腐败行为,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呢?原因固多,但归根结底,无非是如下两个根本原因:第一,利益勾兑问题。第二,学术评价标准的异化问题。正如有权威学者所说SCI是“Stupid Chinese Ideas”(中国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院士语)一样,CSSCI也可以形象地解释为“Chinese Stupid Stupid Chinese Ideas”。   
0 O5 I6 }! P. d$ a! f- n/ R+ e5 m$ |5 @! X( E0 k9 P
由于不才人微言轻之故,这篇小稿不过是也仅仅是“抛砖引玉”而已。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学者们以及有正义感的学刊主编们难道就不能就CSSCI说一句公道的话吗?   
6 ~/ b' k8 v& E* y, ^
& E: Q4 [4 _/ X' j" |) d2010年1月13日 凌晨 5:17   1月29日 修订  
- `  \( O9 c! O  l6 x$ w
. s6 T8 r% h8 }5 [+ V8 t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玉圣:就《炮轰CSSCI(论纲)》一事告师友书   O/ S; B) a. ~. ^
2010年3月10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 来源:学术批评网6 ~( g2 Y( f* \2 T9 f

% z7 w* m, Y- D作为一位21年高校教龄、长期在大学里讨饭吃的中年教授,我自己对于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严重异化、教育部推广CSSCI作为高校评估的惟一官方标准、CSSCI涉嫌严重权钱交易等病态现象,深恶痛绝,故有感而发,写作了《炮轰CSSCI(论纲)——兼论学术腐败》。因为学术批评网遇到技术问题而无法维护,故首发于我在新浪网上的博客。随后于2010年1月14日转发于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acriticism.com,www.criticism.cn)。  
& y, a7 k3 M/ `1 t$ E2 I
. s1 m/ t- [" q6 b; m( L文章发布后,不出所料,因为标题的强烈刺激性,在引发广大网友赞同或置疑的同时,也引起了包括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同仁的理解与支持、《东方早报》《成都商报》等媒体的积极回应。与此同时,作为主要当事人一方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也几乎于第一时间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严正声明》,声称:“2010年1月21日上海出版的《东方早报》发表了石剑峰采写的《中国学术“GDP”造假为敛财?》一文,文中大量引用了杨玉圣首发于“学术批评网”上的未经证实的言论,对我中心进行了毫无事实根据的指责和攻击,该文中的不实之词已经严重侵犯我中心的权益,并损害了我中心的形象和声誉。对此,我中心特严正声明如下……我们欢迎任何机构和个人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坚决反对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蓄意指责和歪曲。对于任何未经调查证实并损害我中心消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我中心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作为有教育部官方背景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居然因为一篇新闻报道引用了本人的文章而怒发冲冠、大动干戈,这在该中心的辉煌历史上很可能还是破天荒第一遭。  + Y' T* m- S+ n1 y+ G
/ ?& B* y; S6 n2 D2 F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界朋友或者学刊主编来信或电话,希望能从学术批评网上撤下《炮轰CSSCI(论纲)——兼论学术腐败》一文,善意地提醒我见好就收,以免惹火烧身,比如被吃官司,等等。  / N( u9 B% K3 l5 A

/ }% j; Z6 l% C" Q学术批评网自从2001年3月15日创办以来,因首发学术批评文章而事后由于朋友“说情”而撤稿的事情,也曾经发生过。这一则因为我也是平平常常一凡人,也怕被打击、被报复、被诉讼;二则我也深知中国学界也和中国社会一样,同样是“官本位社会”、“关系社会”和“人情社会”。何况,自己作为地道的山东人,重情重义乃为人处世之第一原则。我的好友大都也了解我主持学术批评网的这些尴尬与难处,故一般不会出面为撤稿事“说情”,怕我为难或者不给对方面子而碰一鼻子灰。  / ]8 k7 K9 @1 D8 A
7 ?7 o3 O3 b% G+ W# j* e
关于《炮轰CSSCI(论纲)》一文,我想公开做出如下说明,请学界前辈、朋友、同行、同事和学生惠予理解:  
2 `4 ^8 g4 ?. S, K; P0 T! t  F$ V2 p' S
第一,拙文系本人个人的一家之言,欢迎包括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及其专家在内的学者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学术性的反批评。本网将在收到稿件后第一时间在“学术规范”、“学术批评”、“学术评价”、“学界观察”或“学术信息”栏目发布。  
3 J9 n. Q/ q$ V# q8 z. S' D* J! E4 C) j# [4 n
第二,本人以及学术批评网发布有关CSSCI的讨论文章,系基于改革和改善高校学术评价机制这一学术公益事业,既非针对教育部,也非针对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更非针对该中心主任周宪教授及中心专家。  
, o+ ]8 |. M, k1 m) I* W1 E
3 B) S7 t) I& i0 B第三,本人系以“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这一个体角色写作《炮轰CSSCI(论纲)》、主持有关CSSCI的学术批评与反批评的讨论的,与我目前所服务的中国政法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没有任何关系。  
# k6 d; y8 }8 V- z4 P0 {9 `1 f- H# x$ s% k; C9 I5 K0 Z2 u
第四,正如俗话所云:“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既然已经拉开讨论的序幕,那么,无论是“文”(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或“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可能采取诉讼方式等非学术的应对举措),我本人均将采取不回避而是正面应付的态度。只是建议该中心,鉴于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既往的不公正、不光彩的审判记录,若该中心将来提起诉讼,郑重建议该中心直接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因为本人目前的常住户口在该区),以尽量节约司法成本、尽可能维护司法公正,从而“讨说法”。  & M. P: q' y/ |, F! i

, w/ n% o  |" W) l6 P. t7 O第五,谢绝任何领导、前辈、师友为《炮轰CSSCI(论纲)》而进行的任何方式的“说情”工作,即使为此而封闭学术批评网,亦在所不辞。  + v  F* G; Y: Z4 C- R+ j& N
. B% D( Z3 b# Q% f/ J1 u
本人以及学术批评网将就CSSCI的讨论,将负责任地进行下去。学界人心,道法自然。我相信,对于现行高校学术评价机制的讨论、批判与改革,不仅事关35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切实利益和高校评估等现实问题,而且事关高校学术评价的导向、高校学术生态的优化以及优良学风与文风的养成,这不是小事而是大事,不是私事而是公事。能不慎之乎?能不认真乎?能不严肃乎?  
5 W0 F1 L2 g( V! I- W: \4 D- i- U8 c: b# F$ w$ ?

$ F6 T4 w& z2 `) J" Z1 g/ Z2010年1月29日 11:10  $ N% A: j5 V( T  ?
于青州银座佳悦酒店  
5 b. P* Z. p, O: X0 _' a; d+ r( c8 T8 `$ G! K) U% [6 m: a
学术批评网(www.criticism.cn)首发 2010年1月29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褚俊海:CSSCI:学术界的窃国大盗
+ x* X2 K( \5 x# m5 U, Y& d 作者:褚俊海(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10年3月3日1 `6 a: S. ~) i2 _
' P( m5 z" ?3 z) g! `
通常都认为学术不端主要指部分学者或学生所涉及的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或者是恶意的一稿多投等行为。因此,学术不端的矛头主要指向学生或老师等论文的作者。实际上,还有很多变相的学术不端行为。它们的手段是利用自己的背景资源间接影响读者的学术趋向。  
1 x  ?8 o0 |7 K8 M7 n, V- s+ w* V8 A" x) b5 |! m
前一阵子,一些明星(如侯耀华)利用个人影响代言伪劣商品的广告已经不断被揭露出来,后来人们还注意到不少“XX学会”(如中华医学会)认证或推荐的商品也存在着欺诈行为。这些人或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自身影响来误导公众的价值判断标准。学术界也不乏“侯耀华”和“中华医学会”之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的行径就是其中的典型。理由如下:  
! _# {. r# i. X" i6 |- w
1 C6 o- C0 n: o一、cssci最起码应负的责任  ; s: r5 W! ^/ S9 S$ I) m
- V* H0 K/ l+ D# v; d6 g
1. cssci不只是一般的民间行为,它们是靠吃国家财政而生存的科研究机构,拿着国民捐献的项目经费,研究结果当然要负社会责任。证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作为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CSSCI提供来源文献、被引文献、优化检索等多种信息检索。已开发的CSSCI(1998—2008年)11年数据,来源文献90余万篇,引文文献近600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http://www.cssci.com.cn/default.htm)  
' S! Y- K4 P/ c* D7 M0 K+ B5 I/ ]4 _" S1 a
2. cssci在中国学术界已经和正在履行学术评价职能。它们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放在网站上对社会公众完全开放,很多学术机构也往往以此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谋种舆论导向的作用。证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CSSCI在促进期刊提升学术质量、规范办刊行为、改进学术评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http://www.cssci.com.cn/documents/cys.htm)  ! e; b5 @$ [8 y1 x% \9 N
3 }" E9 S: |3 N# x# \: X, p
3.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还把自己的研究成结果作为商品换取经济利益。用户买单的东西,应当得到相应的质量保障。“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当为自己的“产品”负质量责任,否则就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证据:热忱欢迎您成为CSSCI产品的用户,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http://www.cssci.com.cn/dgxy.htm)  
4 t2 Z  ?9 D5 T! B, ^7 Z
! ~9 p- K$ p* z3 d$ W4 R二 cssci研究成果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  6 T4 J7 }1 \: o/ P
# e, m. u) z/ ?, {7 B
1.简单实用的事实对比。我们不是什么评价专家,但我们也懂得什么的期刊是好期刊,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对入选的期刊和未入选的期刊做个简单对比,试以cssci 排名前列的期刊《求索》2008年第5期为例:刊发文章从第5页起,233页止,共刊出83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3页。 天啊!一期 8 3 篇文章!一年好几期,期期都是80多篇,篇篇都2到3页,页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号字,没有英文摘要,甚至参考文献也能省就省。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就是中国cssci的核心期刊?!就是排在里“综合性社会科学(50种)”第15名的cssci核心期刊!!不知道这是怎么评出来的?? 如果你以为这是那些专家脑子进水一时糊涂所致,请再随便看几个其他核心期刊的版面情况:  , e& W/ |0 L% z" w8 u
$ f( r+ ]  w0 t+ [' l
江苏社会科学  排名  18  2008年第5期 49篇  & j$ L" J6 D1 ^' L
江海学刊      排名  17  2008年第2期 47篇  6 m+ s* d; m  |: v; d
河北学刊      排名  22  2008年第4期 68篇  * R5 Z5 }/ l& R" k
甘肃社会科学  排名  21  2008年第5期 68篇  # z6 }+ w0 ^- |! q) t+ I
学习与探索    排名  20  2008年第2期 57篇  2 d1 ^" |- Y+ d# r: M- o
江汉论坛      排名  26  2008年第1期 36篇(月刊)  9 J3 F8 v+ Q9 N5 W
江西社会科学  排名  27  2008年第8期  51篇(月刊)  , N/ o9 V! G4 h1 Y

, T& M1 q2 f- ?8 @) D+ P可以看出,这些期刊与《求索》的做法极其相似。我们不能说文章是以篇幅取胜的,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学术规范要求每个研究都不能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短短的篇幅里想把一个问题说得很清是非常人所及的。  + n9 k6 x5 ?- N) K( y: ]8 N
/ L: [$ k3 [) f: z
2. cssci期刊中有大量的收费就包发表的情况。上网随便搜搜论文发表的广告信息,就会发现很多期刊名列其中,明码标价收取高额版面费,甚至直接找人代理论文发表事宜。笔者也亲自见证过整个收费发文的情况。这样的期刊就是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遴选的cssci ?!以综合期刊来源的前50为例,平均每个期刊每年都有至少300篇cssci 的文章发表,300乘以50,就是15000篇,每篇文章平均按最低的1000元收取版面费计算,这些期刊就可以赚到15,000,000元人民币!这就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引导下的当今中国的学术盛况!  : j! C4 Z; d/ U( \0 q' @. `( ?
: E9 F* q0 D& J6 R8 }. V# z1 d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事实终究是事实,任何评价行为的结果最终都要经得起群众检验。不管你采取何种复杂的包装手段,也蒙不过老百姓的直觉。所以,民意调查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像厂家的产品一样,尽管老百姓不一定能用专业术语来评价它,但经过实践检验后都能判别优劣。不好的商品即使是通过“专家”鉴定也不会改变它的性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或许会说,我们是严格按照某某标准来评价的,其间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这个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狡辩行为。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正确评价都不能受表面假象的迷惑,要以事物的本质现象为标准。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有能力看到事物的真相,就不要充当什么专业机构来对别人评头论足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拦瓷器活儿!警察如果以假象为证据错误判案,最终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正确的辨别犯罪分子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亦不例外,如果把大量的优秀期刊排除在核心名单之外,把低劣的期刊排在显赫的位置,客观上就是一种谣言惑众的欺诈行为,它们理应对自己的评价后果负责。  
3 U( L0 J  {4 _& a
/ B, E* O) H- ]国家一再要求坚决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也言之凿凿的声称:坚持质量兴刊,力戒不规行为。学术期刊要严把质量关,以质量取文,以质量发文,坚持质量高于一切的原则;在高度重视CSSCI对期刊发展积极引导作用的同时,要切实避免将是否被CSSCI收录作为办刊质量的唯一标尺,要力戒通过各种不当手段抬高“引用率”;要坚持服务学术,力戒以“CSSCI来源期刊”名义进行不当谋利;要提倡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和学术环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http://www.cssci.com.cn/documents/cys.htm)  & \7 D: H9 a; u2 [- s

% S3 g( l' Z# a$ N3 J% E% `: x可是它们还要把老百姓都心知肚明的烂期刊杂志列入核心,大面积的引导社会舆论和学术导向。个人学术不端的结果只能是小范围的暂时现象,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利益影响有限。以国家机构为背景,把持着学术权威指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一旦将不端行为纳进来,势必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把整个国家的学术引向不正常的轨道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将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7 w) A5 D8 a& S  u8 P; J) h, j5 h0 E6 {6 n0 M' V3 G
古人云: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我们不能仅仅提防那些学术界的“窃钩贼”,还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抗学术界的“窃国贼”!  2 Q- M7 c4 z) Y2 }4 @" P2 W# H

& V0 X. Z9 d9 B7 `" r0 ]0 a( ~! Z(感谢褚俊海先生惠寄)  3 F* }4 ~. j2 B5 k" r! w& v

- ?7 `( a4 {3 n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0年1月2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永华:屁股决定大脑——基于新近围绕CSSCI论争之我见 . ?6 m  P% R; q3 ^4 Z  R1 ~  P* M
作者:蒋永华(南京师范大学)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10年3月3日
( \/ F3 B, c- [6 l3 x" H' D4 Z
* s' L; E" D* y  r$ {/ l最近,围绕CSSCI,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争论。剔除掉火药味甚浓的言辞,依然能够感受到争论双方的对立价值取向。对此,我很想站在中立的一方,表达个人管见。对此,我有三条拙见。其一,争论是好事情,我们要搞清楚双方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要容许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其二,应该将问题的讨论,严格限制在学术论争的范围内,不应该误入甚至导向到法律诉讼的轨道,以国家的暴力干预思想的自由,只能是中国学术的悲剧。争论双方要保持克制,防止走火入魔。第三,正反双方未必提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广开言路,积极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 a* b% Q0 \, F9 K0 e1 j: w0 Q

+ Z9 y1 I2 T- f! ~: ]$ [在刊物评价方面,出现不同的学术观点,甚至出现激烈的学术论争,本来无须大惊小怪,完全可以平等地进行学术讨论。伴随着学术争鸣,人们的认识会趋于深化,有助于扩大共识,求同存异。现在的考评最大的不公在于:往往只重视发表文章刊物的学术质量,而忽视文章本身的学术质量。只重视发表的形式,而忽视发表的内容。只关心几个所谓重要的指标,而忽视了对一个学者全部学术活动与贡献的整体评估与考量。我个人甚至猜测,任何一个50多岁的副教授,都一定会对30多岁的教授不以为然,反之亦然。 ' |5 j2 ~# Y0 F- k0 S. U# l+ M

$ C* e! y$ P8 r0 H; V现在的某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难以摆脱其官僚化的嫌疑。人们能够嗅到许多不太正常的气味,但往往难以找到确凿的证据。它到底充当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助手,还是制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帮凶,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从操作上看,他们通过所谓的技术手段,通过所谓科学的方法,论证刊物“出身”的高贵,并进而推导出作者文章的品质。且不论“以刊评文”在逻辑上荒唐,就是对于存在客观差异的刊物,评价的导向都值得深思。 + ?0 Q; \0 k, u8 z2 n- {/ ^. O5 j

+ o6 E. S- ~0 B1 Q6 v9 `/ ~, W' r2 ]宠爱一小部分刊物,一定会冷落一大部分刊物,形成刊物不能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小部分刊物强,大部分刊物弱,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局面吗。 4 D: x0 n) w  r' s8 q

; Y7 h6 ]8 @: w0 g7 k学术批评对应的应该是反批评,而不能够动辄就搞所谓的法律诉讼。批评有是非之争,是非之争应该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前不久,影响全国法学界的沈木珠案到底谁赢谁输?从文本上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结论,一个所谓的名誉权官司,完全可以当庭判决,反而拖拖拉拉二三年。其是是非非,属于学术论争甚至学术批评,它是学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1 K5 |. S5 ^  C2 C6 s1 j$ l

0 y, i# H7 u8 n( M- D从实际效果上看,让一个本科水平的年轻法官审判该案,事情本身有点搞笑,因为原被告双方都是法学教授,有的还是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这很像一个小学生去判断大学生的是是非非。从案情的实质去观察,法根本不是什么天平,它误导大家的思想进入购买青菜、萝卜的计量衡器上去。法的本质,在我看来,是国家暴力,它以强硬的手段,试图以快到斩乱麻的态度和意志,了断是是非非。
$ `8 W, |8 z" b2 x2009年底,值得世界记忆的画面,四川成都的一个中年妇女用她的生命在保卫她的私人住宅不被拆迁,也间接地述说着她对于国家强制力的理解。那一刻,她更像是《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
% Y' a: T& T; Z+ M; N! Z
! D: B4 h1 @; H4 n1 z1 R: l学术批评进入法律诉讼,是可怕的路径,后患无穷。它存在一系列的诉讼成本,如法律诉讼支出的费用应该由谁来买单?等等。如果是著名学者,他们权当进行学术访问与学术交流了。如果是普通学者,输了官司要赔上几十万元,赢了官司都得倒贴差旅费用和律师费用。用老百姓的话说,老母猪拉到配种站,被搞还得倒贴钱,如此这般,谁还提出学术批评的意见。 " ~, x( Y( {7 C9 n
& d& i! ?/ f" S0 @3 F
批评者的出发点,应该是与人为善,方式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批评者如果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从善如流,那是多好的学术气氛啊。
1 S' C+ x9 c. o) G! L
: i/ u+ W( W) ?. O目前国内社科刊物,越来越看重CSSCI了,这很可能与外部力量的推动有关。评上去的刊物,怕掉下来,整天关心评价指标,提心吊胆,必然导致办刊束手束脚。一个模式必然容易导致刊物的趋同化,不利于刊物的个性化发展。没有评上的刊物,还要排队去评价机构看“专家门诊”,甚至要请他们评价机构的高级专家“会诊”治疗。有些刊物,因为抢救及时,送出去基本没有什么用的自行车,花钱买拐,总算保住了性命,最后还要感谢有关专家呢,这是缘啊。 " U% e' y/ g* @6 F

' j8 b. s7 Q' t! I9 K其实,再差的刊物都有好文章,再好的刊物都有烂文章。一种工具被神圣化,肯定是荒唐的,某种意义上就是造反有理。有趣的是,2008年承蒙有关高校领导与专家厚爱,他们安排专车带我去看曲阜孔庙,依然能在碑文上看到没有完全遮蔽的“造反有理”文字。洪秀全砸了孔子牌位,造反;孙中山藐视清政府,造反;毛泽东与国民政府斗,一样造反。
: v5 O1 [3 V$ a: s% J1 k
' ^- Q0 ^; z3 F5 ?) R- Q: A; n( M我觉得质疑CSSCI,自然有其道理。真正的人文学者,应该属于精神贵族,岂能任人宰割?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在切磋中深化认识,在砥砺中修正错误。在批评与反批评中,“只向真理低头”,达成对于问题的阶段性认识。 % |0 M, P( f- l

- v5 A7 U. [  }1 \在我看来,刊物评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这里含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也必然包含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剧烈冲击。比如,对刊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取舍,光是定量就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样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不同的专家就有不同的权重赋值。就算我们把两种刊物的高下分得清清楚楚,这能说明什么?
3 a$ p2 V7 H, R( _; J$ \$ X+ F; F: n# A
事实上,评价事关刊物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同刊物的不同立场,也有不同的诉求,非常类似于不同利益主体看待高房价。任志强们、潘石屹们观点之所以和大家不同,不是因为他们的头脑和大家有多少差别,而是他们的屁股和大家不一样。存在决定意识,我们恰恰处在屁股决定大脑的时代。 2 i) O7 P  N- p% S
. B; T9 r8 ]. k5 R) G; ^9 j7 _$ s, i
刊物评定,是一个注定有争议的话题,见仁见智,不言而喻。 从根本上,我觉得,法律应该保护学术批评。正像研究历史一样,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套一句话:当权有当权者的傲慢,批评是批评者的自由。大家的脑袋固然有不同,但这往往并不妨碍我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判断,并不妨碍我们对于普适价值的吸纳。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的屁股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我感慨,也许人类的战争一定是屁股的战争,和平才是属于大脑的愿景。  5 E- Y% x1 C2 O( ]) x* P7 X
0 J# p* x; `9 F- M, K0 R' y

; ]) L! V- t) p5 K. D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0年3月3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广锠:废止以CSSCI为高校学术评价的标准——致教育部长袁贵仁教授的呼吁书 # s6 G0 O" S3 K8 L4 n7 R
作者:方广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10年3月3日
& f9 c! G( {, a! e& [ / D. G- b4 A6 Y
尊敬的袁贵仁部长阁下:   
1 ?, l* P6 B. ~" |- V" ~8 W) i, F& I) g$ }& X# L: U/ I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的推行与引导,CSSCI成为各高校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学术评价的权威标准,成为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中国高校学风浮躁、学术不端的重要诱因。其结果,既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造成无以复加的重大损害,也成为一些学术期刊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   6 b2 ]. x0 R+ d- G( u9 y

$ u$ I! r, V% E3 `愚以为CSSCI在“促进期刊提升学术质量、规范办刊行为”方面的意义应该肯定。但是,其意义也仅此而已。一个原本用来评估学术刊物水平的技术指标,被错误地用来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乃至评价高校科研水平的权威标准,教育部的这一做法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 X# K# m# U, V, F1 z  c% y& E" X) p/ Y4 t
实践已经证明,以CSSCI为学术评价标准为害甚烈,弊大於利。敬请袁贵仁部长严令废止這一做法,严令教育部有关部门、全国各高校不得再以在CSSCI上发表论文作为对学生、教师的考核指标,同时加紧建立新的真正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废止以CSSCI为学术评价的标准,对促进学术研究,可達正本清源之功;对纠正学术不端,可起釜底抽薪之效;亦可让CSSCI發揮其“促进期刊提升学术质量”的正常作用。诚如此,则中国学术幸甚,民族幸甚!   
: \% B* U! h7 D
& w6 l% B* z# M6 h谨颂   
, M+ V# _& @8 P6 _! j8 x                 时祺!   
+ X, ^$ R0 g0 g* {
% g5 ]4 u9 O# G% e( w1 e% a* c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方广锠   
* L! D0 j) E1 e% V1 j& `5 Z                                                             2010年1月18日   
$ {( S+ D) k5 }/ t(感谢方广锠先生惠寄)   6 ?; r" k) F: B1 }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0年1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8-20 06:43 , Processed in 0.0817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