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3 1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褚俊海:CSSCI:学术界的窃国大盗 2 b4 ~, f; M+ f: O
作者:褚俊海(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10年3月3日9 B8 s: l9 L- y& @
: J7 [2 f8 P0 Q0 Y
通常都认为学术不端主要指部分学者或学生所涉及的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或者是恶意的一稿多投等行为。因此,学术不端的矛头主要指向学生或老师等论文的作者。实际上,还有很多变相的学术不端行为。它们的手段是利用自己的背景资源间接影响读者的学术趋向。 / f7 m( l, N- X
: Z; Z9 ]( n" q( N4 B
前一阵子,一些明星(如侯耀华)利用个人影响代言伪劣商品的广告已经不断被揭露出来,后来人们还注意到不少“XX学会”(如中华医学会)认证或推荐的商品也存在着欺诈行为。这些人或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自身影响来误导公众的价值判断标准。学术界也不乏“侯耀华”和“中华医学会”之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的行径就是其中的典型。理由如下:
/ s+ ^3 `- O+ E, x2 {) L, l1 U# K$ I
一、cssci最起码应负的责任 7 K- R) w) v8 x& j2 Z& d+ i, ]& t
# a# _9 o2 r. x; q
1. cssci不只是一般的民间行为,它们是靠吃国家财政而生存的科研究机构,拿着国民捐献的项目经费,研究结果当然要负社会责任。证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作为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CSSCI提供来源文献、被引文献、优化检索等多种信息检索。已开发的CSSCI(1998—2008年)11年数据,来源文献90余万篇,引文文献近600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http://www.cssci.com.cn/default.htm) 4 v6 u6 {5 B" V: I8 E, k
8 t& Q; q( b% D: p; }2. cssci在中国学术界已经和正在履行学术评价职能。它们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放在网站上对社会公众完全开放,很多学术机构也往往以此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谋种舆论导向的作用。证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CSSCI在促进期刊提升学术质量、规范办刊行为、改进学术评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http://www.cssci.com.cn/documents/cys.htm)
! ~/ i/ G8 }1 g' ]( j. u
: L' n9 F1 K* W V6 V3.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还把自己的研究成结果作为商品换取经济利益。用户买单的东西,应当得到相应的质量保障。“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当为自己的“产品”负质量责任,否则就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证据:热忱欢迎您成为CSSCI产品的用户,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http://www.cssci.com.cn/dgxy.htm)
4 @. `# f* y4 C8 [0 b# h, f
s3 s4 F, x# ]; E5 H7 C; O4 e二 cssci研究成果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
+ b/ [7 E3 w7 n. a+ _* m: D( a, E4 e, C
1.简单实用的事实对比。我们不是什么评价专家,但我们也懂得什么的期刊是好期刊,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对入选的期刊和未入选的期刊做个简单对比,试以cssci 排名前列的期刊《求索》2008年第5期为例:刊发文章从第5页起,233页止,共刊出83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3页。 天啊!一期 8 3 篇文章!一年好几期,期期都是80多篇,篇篇都2到3页,页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号字,没有英文摘要,甚至参考文献也能省就省。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就是中国cssci的核心期刊?!就是排在里“综合性社会科学(50种)”第15名的cssci核心期刊!!不知道这是怎么评出来的?? 如果你以为这是那些专家脑子进水一时糊涂所致,请再随便看几个其他核心期刊的版面情况:
+ @; O' r3 C+ {* }! U
+ v+ {$ k1 h7 G% P" l+ u江苏社会科学 排名 18 2008年第5期 49篇 & B2 p3 x- i; G- z0 M8 s
江海学刊 排名 17 2008年第2期 47篇
4 R; F3 o6 L1 x: ~) x+ N河北学刊 排名 22 2008年第4期 68篇 6 B# P* t; J$ Q8 K5 ^
甘肃社会科学 排名 21 2008年第5期 68篇 ) ^3 e$ y1 K6 `
学习与探索 排名 20 2008年第2期 57篇
. _! i ?# N2 t2 n# w0 J江汉论坛 排名 26 2008年第1期 36篇(月刊) 0 {5 q; ]% r- n3 Y/ \8 V# Z
江西社会科学 排名 27 2008年第8期 51篇(月刊) , i8 q. n" K+ H$ g, K9 n: C
9 B. r c" ?# b$ O可以看出,这些期刊与《求索》的做法极其相似。我们不能说文章是以篇幅取胜的,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学术规范要求每个研究都不能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短短的篇幅里想把一个问题说得很清是非常人所及的。
6 }. v8 Z; e! W+ x6 j0 ~
) [6 A- n% J' T& K9 v8 g2. cssci期刊中有大量的收费就包发表的情况。上网随便搜搜论文发表的广告信息,就会发现很多期刊名列其中,明码标价收取高额版面费,甚至直接找人代理论文发表事宜。笔者也亲自见证过整个收费发文的情况。这样的期刊就是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遴选的cssci ?!以综合期刊来源的前50为例,平均每个期刊每年都有至少300篇cssci 的文章发表,300乘以50,就是15000篇,每篇文章平均按最低的1000元收取版面费计算,这些期刊就可以赚到15,000,000元人民币!这就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引导下的当今中国的学术盛况!
# U) ?+ O4 v8 a' S+ U) A9 Q2 `0 S, r( h, X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事实终究是事实,任何评价行为的结果最终都要经得起群众检验。不管你采取何种复杂的包装手段,也蒙不过老百姓的直觉。所以,民意调查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像厂家的产品一样,尽管老百姓不一定能用专业术语来评价它,但经过实践检验后都能判别优劣。不好的商品即使是通过“专家”鉴定也不会改变它的性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或许会说,我们是严格按照某某标准来评价的,其间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这个说法看似有理,其实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狡辩行为。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正确评价都不能受表面假象的迷惑,要以事物的本质现象为标准。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有能力看到事物的真相,就不要充当什么专业机构来对别人评头论足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拦瓷器活儿!警察如果以假象为证据错误判案,最终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正确的辨别犯罪分子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亦不例外,如果把大量的优秀期刊排除在核心名单之外,把低劣的期刊排在显赫的位置,客观上就是一种谣言惑众的欺诈行为,它们理应对自己的评价后果负责。
6 @5 M1 R+ |3 A" T4 a" }
% y: @+ j3 P0 Y- S& V7 {3 t* p$ }国家一再要求坚决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也言之凿凿的声称:坚持质量兴刊,力戒不规行为。学术期刊要严把质量关,以质量取文,以质量发文,坚持质量高于一切的原则;在高度重视CSSCI对期刊发展积极引导作用的同时,要切实避免将是否被CSSCI收录作为办刊质量的唯一标尺,要力戒通过各种不当手段抬高“引用率”;要坚持服务学术,力戒以“CSSCI来源期刊”名义进行不当谋利;要提倡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和学术环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http://www.cssci.com.cn/documents/cys.htm)
- m2 G' Z& I( h: i/ N9 y( ~ ~0 n( l- p! m
可是它们还要把老百姓都心知肚明的烂期刊杂志列入核心,大面积的引导社会舆论和学术导向。个人学术不端的结果只能是小范围的暂时现象,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利益影响有限。以国家机构为背景,把持着学术权威指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一旦将不端行为纳进来,势必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把整个国家的学术引向不正常的轨道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将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 k( e+ R$ C- l3 n2 b: K4 @( Z6 Q% u1 O4 m: ], n* z* F
古人云: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我们不能仅仅提防那些学术界的“窃钩贼”,还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抗学术界的“窃国贼”! / z4 C5 ]0 {. @0 j! o: M! H
/ X0 J- b% J1 i+ e8 U0 J& o3 E$ T" H(感谢褚俊海先生惠寄)
* W5 D9 F3 f' q2 a
: |1 N# f8 B \# v- S4 D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0年1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