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1|回复: 2

论文数量与学术造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11: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10年1月8日5 v7 w" V! _) W/ \6 p; Z( Q" O
; Y7 |8 s! y. k4 h: u
在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上,教育部一位负责人明确指出: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其依据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科技论文数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在中国,把发表论文数量作为科研能力的评价方式,造成“学术泡沫”炫人眼目与“学术垃圾”堆砌如山。尽管如此,在课题申报、成果报奖、职称评审、教师考核,以及大学排名、学校评估中,仍把论文数量作为重要指标,令人无奈而悲哀。
$ _4 [8 p- ~* s. D: ~* O/ u4 M7 H; i6 z' f
论文数量并不能代表科研能力,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有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的获得,非常艰难。即使学有专攻者发表一篇原创的高水平的论文,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篇有真知灼见的、在学科领先的高水平论文,胜过万篇水货。于今学术研究热衷于大哄大嗡,摆花架子;论文只求数量,满足于虚幻的政绩数字,其思想根源和外在体现,与1958年全民炼钢如出一辙。
0 W% A, E! x2 D# h! X! J) ?
* h+ Q) N. w- b& ^" X$ B3 a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近日向《新京报》记者披露其研究结果,学术期刊与论文发表要求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买卖论文与非法学术期刊泛滥,中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其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现有9000余种期刊,论文年发表量248万篇;而每年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人员超过1180万人。需求相比为1:4.76。就是说,接近5篇论文才能挤上1个合法的发表版位。上千万庞大的人群,迫于毕业、评职称期限临近,只能求助于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结果促进了论文买卖行业的生成与发展,导致论文抄袭现象铺天盖地而来。据沈阳的研究分析,用反剽窃软件查询,在2007年买卖来的论文中,72%是全文抄袭,24%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
; w! D0 w: r3 T+ ?1 S
* l1 S& P+ i+ ]- a& F( B. I, B; z  n目前,与城镇街头鬼鬼祟祟、猥琐的“办证”广告不同,代发论文公司堂而皇之地在网上网下,大营其业。买卖四海,财源三江。据报载:2009年6月4日,武汉工商部门查处一家在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等十余省份拥有80多名专业写手,与国内300多家学术期刊长期联系的代写代发论文公司。该公司提供以下几种业务:(1)代发论文:客户先付100元订金,论文发给期刊编辑审核通过后,编辑部发通知书或打电话让顾客确认并汇尾款。(2)代写普通论文:客户则需先付总费用三分之一的订金,完稿后顾客可查看部分稿件,满意了再汇尾款看全稿。(3)代写本科或硕士毕业论文:公司负责修改直至论文通过答辩。本科生毕业论文,5000字以内千字200元;硕士论文每篇3500元-5000元。(4)代写代发全套服务:论文如果发表在一般刊物上,公司收1000元服务费;如果发在核心期刊上,则收取2000元服务费。这样应运而生的“公司”在全国何止千家万户!
/ M" u2 N8 ^, t! @- \) ~
: O/ s0 @8 y/ M: r( }3 i造成这种令人扼腕喟叹的学术跃进、论文漫溢、造假成风的局面,源于领导部门错误的指导思想和运作规则。在今天的高校和学术圈,学术论文的发表量通常与官位的提升保持同步,官越大,文章发表得越多越勤。有的校级院级领导一手抓官位,一手抓学术,桌面下黑幕里的邪活天知地知,可是精力旺盛得令人惊讶!他们颇为轻松地成就为院士、国家教学名师。他们总是不动声色地笑纳教师们、学生们将其署名为第一作者的成果,而哪天论文、成果出事,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自己对此“不知情”,是为了提携年轻教师、青年学子,才同意论文上署名。仅2009年,此类被媒体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多起,大多发生在大学校长或院长身上。 , \2 n! a5 V/ F* G. ]
         
3 q3 x- e; q$ @- y  ~# m' y: ]其实,在高校和学术界,还有更隐秘的“代写”论文,“代出”成果——譬如高校热衷于聘请院士、海外学者兼职。这些高端学者并不在学校任教,也不在校内做具体的研究,却可领得巨额薪水,何乐不为?作为回报,在自己出的成果上,将聘请学校署名为第一单位或参与单位,由此增加学校的论文数量、成果数量;或投桃报李,邀请校领导出国回访讲学,互惠互利。——此类伪学术真骗术,造成畸形而虚假的学术繁荣。校长或院长慷国家之慨,给自己贴金,与海外学者私利双赢,致使国家教育经费、科研经费严重流失浪费,何止10亿计!  
+ u: t1 I/ {$ w  n. Q; y" |, Y* t                                                                                          
6 h. Z" v" q, S) B2 G任何一个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大,无不以学术繁荣为基础。如果我们不为学术繁荣创造一个诚信求实的环境,而任由无价值的灰色学术和抄袭、剽窃而来的黑色学术肆意横行,最终危害的将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2 E7 l$ y7 U: E4 Q4 [
         $ C/ b  D) M5 N% j% F
目前的状况是,大量冗员、冗学混入大学执政,人浮于事,人员委派,创新萎靡,相当多的学官投机取巧,通过造假来获取学术和官位进阶,至于后果乃至国家利益,似乎于己无关。年获利10亿的论文产业所造就的升官升学之梦,会给未来的中国发展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难以估算。
9 w; w/ D# K5 d8 t2 }5 O% h9 L! C6 S- r# e1 W' h  _+ [" \
当前,我国论文发表制度已到非改革根治不可的临界点。那么如何治理呢? 3 w5 H. v: x! U# Y* l! ^

* x1 Z# F& T+ Z5 X9 h(1)取消非研究人员评审职称需要论文的规定;
, @  v8 `6 J0 s; ?
8 q8 X" c* F8 g9 s$ Q+ m9 w(2)取消非研究性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论文答辩和论文发表要求;
4 a. ~# x, H& g& X* L8 F7 X/ D' C: v4 L* b0 O. L
(3)采取措施,把部分高校硕士生、博士生因生活困难而沦为职业“论文枪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7 ?+ N" G  {: V' |) R' [
6 q( ^4 }+ U- F& n- s
(4)降低论文在应用性学科的评价权重;
4 y3 Q' H0 w4 N% s$ |$ f
- S) J) j  Q: ?4 y(5)适当扩宽专业期刊的种类和数量;
4 w" z8 u5 K8 E1 a" n8 z/ R; w' m- t, R: s' M( n6 m
(6)严惩学术剽窃和学术腐败行为。既打击造假学人,也严厉制裁权学交易下的公务员学历造假和论文造假; " v3 v9 l3 p- R4 T9 W. B
! k, }. B0 f/ I+ o
(7)切实完善并严守学术规则,捍卫学术尊严。
! L1 v% o4 [8 f
% L) _) m& r1 L; H5 X( t有学者建议:在具体操作中,启动国家级网络论文发表平台。论文发表者可随时将论文贴到平台上,由同专业品学兼优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在评审系统网上匿名打分,业界权威专家通过评审系统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在第一时间修改文稿,使论文质量跻身学界课题研究的最前沿。所有操作都在网上公开进行,可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交易行为——如此经过真刀实砍、推敲打磨的论文,“原创、创新、水平、规范”——四美兼具,一篇胜过千万篇赝品假货。  & Y0 u7 ^( Y$ c: m5 E+ Y; ?/ x

1 e. K2 D+ T5 V: N有正义感的学界有识之士,面对上下其手的论文造假成风,无不为之忧虑,甚至“忧端齐终南”,“凭轩涕泗流”。但在各级各类执权柄者中,却有人陶醉于“到处莺歌燕舞”的虚幻美景中,拿论文数量作为政绩旗帜挥舞,令人哭笑不得。 3 {: C# q7 T$ A/ |: }
, d% Y' Z- n6 ?6 v% \
(感谢谭汝为先生惠寄)   |' h5 t7 E  v- L: b. E! h

. t! ]5 S$ O9 |, t  a! `# ?, i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0年1月8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产业折射“王安石噩梦” * `2 z9 Z& Q7 Q% w9 \3 v- [+ }7 H
作者:裴钰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0年1月6日 : f8 G$ j/ j2 T5 Q9 I+ U# J
* U) F3 p2 q" m* M# K% B
高尔基写过:“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每每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高尔基笔下的暗黑激荡的情景便会浮现。大约1000年前的王安石就是一只海燕,他当年最痛苦的一个主要困难,便是社会各个领域普遍的冗费现象,从朝廷大员,到基层官吏,从翰林士人,到科举考员,成员芜杂,官僚学阀林立,既得利益集团垄断一方,沉疴宿疾,冗员、冗学、冗费,宋代公务员的编制越来越大,学人的组织也越来越多,几近失控,而自身的创造力和行政治理水平,却越来越低。造成北宋社会发展的积贫积弱,官员众多,良臣稀有,学校林立,真才罕见。我把王安石面对的这种社会发展的瓶颈,称之为“王安石噩梦”。
5 ^3 G9 T  L5 }( v; `$ V5 T. d4 N. u4 s' [8 [; \8 S$ n9 ?
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其规模已膨胀5.5倍,论文买卖的销售额近10亿元,其中72%的文章全文抄袭。我发现这个“论文产业”其实只有两个核心内容,第一,剽窃论文,剽窃他人的论文内容和学术成果;第二,购买论文,请他人捉刀代笔,有偿赎买。
+ A+ v& J9 I: c  r. S
+ G* m& P0 {+ X/ Z; q; h% X4 b整个产业的所谓产业链是粗糙的,但是,真正让我们痛感忧虑的是,这个所谓的“论文产业”折射出来的“王安石噩梦”。涉及到全国大大小小的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从政府公务员、学术机构人员,到普通职员,本专科学生,官学两届,都是“论文产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 ! T0 B8 _) e' ~" Z5 g9 C2 }0 S5 d
/ h% x) m. }; I6 z" ^/ v
学术论文制度,是整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根本制度之一,是现代社会的学术体系的根本制度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的文官制度的根本制度之一,自然和人文科学的各个学科,都基于论文制度,中国的学术机构和大学现在普遍向现代型转变,论文制度中严格筛选,严格管控,利于选拨优才,实现学术晋阶,打破“学术大锅饭”,靠着硬指标,才能真正实现学术队伍和公务员队伍的优才脱颖而出。   d6 i1 p' G8 I8 _
9 S- G0 m3 J: p* v- N
从论文制度的制度设计来看,制度设计者希望利用论文制度,打破学术团体和公务员队伍中的帮派和裙带关系,用量化的指标彻底割断人脉潜规则,在学术晋阶和职务晋升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9 K  G# s; o4 N! g/ d) @8 V: ^% ]# j! ^8 l; q- T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论文制度是积极的,是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的发展规律,但是,为什么会导致10个亿的“论文产业”呢?
3 G; I3 j# b8 Q( d1 g, D% j& d/ X% S6 `& @  k
并不是制度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发展重现了王安石所遇到的困境,大量冗员、冗学混入政学机关,人浮于事,政学制度的竞争性不强,人员摊派,创新萎靡,不满于严格的论文制度,希望投机取巧,企图通过造假,来获取学术和职业进阶,我们惊叹于现在10亿的论文产业,而这个产业造就的升官升学之梦,会给未来的中国发展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则难以计算,这就是王安石式的噩梦。 * v) h: S  f) v" ]( H' u
) w8 s8 N7 K" E6 F1 I  L
走出社会发展的王安石噩梦,不妨严格执行三个方向的路径,第一,适当扩宽专业期刊的种类和数量;第二.严惩学术剽窃和腐败行为,既打击造假学人,也严厉制裁公务员的学历造假和论文造假;第三,继续严守学术规则,捍卫论文制度的严格,乃至严苛,在制度层面,对冗学冗员绝不倒退,绝不妥协,继续激励政学两届的竞争原则,创新原则,令当前的学术改革的脚步加快,让学术改革的步伐,超过学术腐败的节奏。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买卖额近10亿的背后
9 ~$ P5 {" `, x4 B8 w- t$ ^作者:郭文婧 来源:千龙新闻网 2010年1月6日 $ c5 J* z: j* l4 ~( H

% w# {$ F$ b+ n8 n《蜗居》里面一句“人生就像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让“杯具”、“洗具”、“餐具”和“茶具”顿时成为网络流行语,它们对应的真实寓意是“悲剧”、“喜剧”、“惨剧”和“差距”。在分析复杂事物的时候,看看“茶几”上的“杯具”、“洗具”、“餐具”和“茶具”,却也是颇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8 m9 e$ a/ h& b8 g4 w& q7 T4 [

4 p9 W8 S/ r3 d' U9 Z& t1 K# i6 l4 p' g近日,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和他的团队进行的买卖论文研究显示,包括非法期刊在内,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长江日报》1月5日)  4 D8 s0 h" z5 E7 |/ f

$ x# Q/ J  {/ F论文买卖,论文抄袭剽窃,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它让我国的学术丢脸,不仅在国内丢脸,而且还丢脸丢到国外去了。2009年12月26日,国际《晶体学学报》杂志发表社论称,他们发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表于该杂志上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决定撤销这些论文。  $ \' L, [/ }; S6 e

/ a( e2 p6 s7 X  ]- j$ I过去,我们总在说,学术不端是“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加强学术自律。现在,沈阳的研究数据让我们脸红,“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系统检测出的不存在抄袭的4%的文章,我们只能说没有抄袭文字,至于是否抄袭了思想、观点等内核,恐怕也不能过早下结论。超过96%的论文,实质上等于文字垃圾,不知污染了什么环境?  
) q# ~9 l# p) b3 F: u" Y
/ q  Z! h2 a; w# m$ n5 I无利不成产业。论文买卖也一样,正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成为产业。把论文买卖产业比作一条茶几,这个茶几上有学者、学校、期刊、商贩、官员、纳税人等参与者。论文买卖,期刊、商贩不吃亏,显而易见。出钱买论文的“学者”吃亏吗?论文出职称,职称涨待遇;论文出课题,课题骗经费;职称、课题出专家、出官员,专家、官员出经济效益,出钱买论文的“学者”仅仅是进行了一项没有风险的高收益投资罢了。学校吃亏吗?教育行政部门吃亏吗?论文多了,课题多了,政绩也就上去了,政绩上去了,官也就升上去了。可是,论文买卖产业链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这10个亿的直接交易,以及比这多若干倍的间接交易金额,都是纳税人的钱。  
$ R# I! X# h: o- P) l1 Q& G; P$ A2 r: ]* A7 Z! ^7 k8 B
论文买卖产业的形成,说明学术环境里面,已经不只是“几颗老鼠屎”的问题了,而是“一锅粥”已经坏的差多了,周围围满了“苍蝇”和“老鼠”。论文买卖产业的“茶几”上,那些看似多方共赢的“洗具”,遮掩不住文化、学术、道德良心的“杯具”,更会拉大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与国外的“茶具”,最后极有可能沦落为一场“餐具”。我们对论文买卖,论文抄袭早已产生了审丑疲劳,但对“餐具”的担忧,还是让我们不停地发出呼吁:治理论文买卖,论文抄袭,缺的不是办法,是决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1 20:48 , Processed in 0.1003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