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8|回复: 3

汉语文萃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4 15: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将成为世界第一网络语言     人民网  2001-09-06

    记者杨文全报道:今天上午,“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旨在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发展前景,增进国内外互联网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加快首都信息网络化发展,建设一流水平的数字北京。
 主题演讲,群星璀璨。英雄所见略同,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兼执行副总裁张醒生,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副总裁朱莉娅·伽西娅在各自的演讲中都提到:2007年,中文将成为世界第一网络语言。
 张醒生指出,第四媒体使得电信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新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巨大的市场资源、高速发展的人力资源和具有竞争力的制造资源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信息强国,中文成为互联网主流语言势不可挡。
 朱莉娅·伽西娅分析说,中国具有巨大的互动服务潜在市场,目前仅有低于2%的互联网使用者。成功的国际互联网发展经验和潜在的巨大的商机在中国本地不期而遇,为中文成为第一互联网语言造势。
 中文成为第一互联网语言是否真能实现?为什么偏偏选择2007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及“科技奥运”的提出,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提速,为中文占领互联网阵地提供契机。
   
湘里妹子学术网站-www.xlmz.net-2003

中国要做世界强国仍需努力     乔盛·中国留美学者(联合早报)2001年11月09日


    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第一次进入世界杯足球决赛圈、及在上海召开APEC会议等一系列事件,使中国人自己及周边的一些国家都感到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强国的地位。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的改革使经济迅速发展,在国际事务中也逐步地显示出其经济实力。
   那么中国距离世界强国的地位是不是还很远?在什么情况下,中国才能被称为世界强国呢?

强国要多种指标都高
    一个世界强国除了超人的经济实力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等诸方面都要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是强国,往往要根据多种综合指标来评定。
   以经济为例,强国的指标也是多样化的。单凭GDP(国内生产总值)一项只能说明一个国家实力的增长,但不能作为评定该国是否为经济强国的唯一指标。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前列。如果中国能够以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发展,假以时日,中国的GDP终有一天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然而,民富才能国强。一个国家民众的人均收入水平、贫富差别状况、个人消费水平等等都反映了民富的基本情况。当一个国家还面临一定数量的绝对贫困人口的时候,能不能保证这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关系到能否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少部分人的巨富并不能代表整个国家民众的富裕程度。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太大或绝对贫穷人口太多,社会正义就有可能遭到破坏,社会动乱也就随时可能发生。这也就难怪,稳定的社会都会出现中产阶级的数量及其收入稳步增长的现象。
   当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齐聚上海的APEC会议时,看到上海浦东区的惊人发展,都会意识到要重新认识中国,而且再也不能轻视中国了。
    但是,面对浦东的现代化办公楼群,人们自然想问上海市办公楼的租用率或使用率情况,因为这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上海的经济近况。
中国最近出品了一个题为《忠诚》的电视作品。剧中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靡红灯下有血泪”。尽管该市靡红灯夜夜闪亮,但该市十万下岗职工却生活在入不敷出的边缘状况下。上海APEC会议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少有的公关机会。中国抓住大好时机,相当成功地向外人展现了上海绚丽多彩的一面。至于说,上海是不是有和《忠诚》剧中巧合的地方,由于缺少数据,外人是难以得知的。

中文vs.英文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持续了几千年,充分表现出了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再生力。而东方文化的强大实力,又将为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强国提供基础。
   一个世界强国向世界输出其文化和文化作品是必然的。而在世界的重大外交舞台上,语言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显示其实力和影响的标准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一惯特别注意在重大外交场合上使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当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就有这方面的精彩表现。
   这次在上海APEC会议上,也许是由于过于强调和国际接轨,在有世界第一流的同声翻译情况下,英语成了会议的主要语言。虽然在场面上有“万邦来朝”的气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文在一些主要的场合上没有显示出东方文化的魅力。向世人显示中国是世界强国和对外开放,并不一定需要以放弃自己的语言为代价。在吸取和学习外来文化和科技成果的同时,中华文化也同样需要发扬光大。
   中国目前在亚洲已经是一个重量级的大国。中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悠久的多民族大国,而是一个以经济强盛的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大国。在历史上,中国在各方面对自己的周边国家都曾经有过相当大的辐射影响力。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又开始重新施展出自己的影响力。
   相应地,中国的外交活动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国势的增强,中国自然或不自然地都必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从而,这也就要求中国的外交要避免机械、教条和呆板式的表现;要不断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让中国的外交表现得更加灵活、机智、富有创新、长短线兼顾,使人耳目一新。
   目前国际形势变化得很快,一方面要冷静观察,分析哪些是短期现象,哪些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情况。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利益,适时、适度地调整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策略。针对目前世界上以反恐为主的时局,有必要用“四两拨千斤”的弈棋术来对付国际棋局的复杂态势。同时,积极主动地促进和平解决两岸的统一问题,从而减少亚洲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担心和疑虑。
   中国建设的成果显著,振奋人心。然而,要调整、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按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定的努力,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一次APEC会议、申奥成功、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等事件所能够达到的效果都是短暂的。中国若想要长期提高其国际形象,就必须实实在在改变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环保环境,扩大中产阶级这个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社会队伍。即使在搞一些国际性的公关项目时,也要严格地控制支出,不摆大手笔的花架子。中国一旦成了真正的世界强国,即使自己不宣传,也会得到世界的公认。

湘里妹子学术网站-www.xlmz.net-2003

神奇的汉语, 愚笨的英语

   最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讲汉语的坏话。什么“汉语不精确了”,“汉语不能细化了”。记得的本人都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晃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现在回想起来真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递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还在虽这技术进步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滞步不前了吧。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汉语文献影响力正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在世界范围内增强。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个本地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 ..。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辟。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
   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 好了。英文是发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长方体”也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一般人连他们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无奈!可悲可怜!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  :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 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 又有什么不可以?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 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 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 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 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 ,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 。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世纪件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
   为汉语辩护!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1)联合国5种文 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2)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3)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 ;(4)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5)汉语是二维信息是生动的是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是密码型的是枯燥低效的。(6)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干的。如阅读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7)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

   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湘里妹子学术网站-www.xlmz.net-2003

汉语-英语大对比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十分愚蠢;
事实也是如此; 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

汉语里没有时态;只有表示时间的词;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而英语里为了表示时间要把所有的动词都变换形式;这些动词数以千计;不是有表示时间的词吗?为什么还要在动词上变化? 还是愚蠢;

英语只能横排不能竖排;竖排是神经病;而汉语就没有这个问题;汉语从前就是竖排的;
汉语可以从右往左排;在阅读上没有困难;
但是英语的单词因为是表音的;只能从左往右读;
如果把英文语句从右往左排;读者必定跟吃了摇头丸一样;30分钟后头晕厥死;

英语以空格作分隔符;本身不表达任何含义;却占一格;浪费版面;浪费bit天理难容;
而汉字没有这个问题;汉字之间不需要空格;这个字与下一个字不会混淆;这就是汉字的优势;

汉字是方的,英语是长条的; 因此汉字写的扁一些长一些都可以不会比例失调;
而英语如果写成方的就非常难看; 并且由于有的单词长,有的短,都写成方的;也不知道占几行;
并且,由于英语的长,英语书一般也很长;浪费纸,不环保;这行的词无法与上一行的词对齐;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汉字书写自由;可以倒笔画;而英语就不行,英语必须按照顺序写;如果倒笔画了;将一塌糊涂;

英语单词有长有短,换行是个问题;如果用-号,一个单词被分两行看起来费劲;如果整个单词换到下一行; 对齐又很困难;

汉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义;而英语则十分弱智;一个词汇的含义有限;关于这个观点各位可以参考文言文;

英语表音,而汉字表音形意,在读音上有启发性, 而根据形可以直接想象客观存在的样子;
而英语缺乏相应的内涵,moon与月亮没有任何关系;horse与马也没有任何形象上的联系;机械的很;
汉语可以表意,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而sleep算什么玩意?不过是字母的组合,无法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英语就是拼音,汉语可以用拼音表达;中国的小学生都会拼音,可见英语之简单;事实上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语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声母韵母构成,可以很简单地组合出汉语的发音来;而英语就笨的跟笨蛋似的,一个词需要很多音标;

有人说汉语难学难写难认要改成表音文字,而英语能读一般就会写,于是比汉语好;其实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汉语拼音是中国的拼音文字;比英语简单得多;完全可以做到能读会写;但是中国人只把拼音当作识字的工具;当作小儿科;
语言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客观世界的;而不是一些字形和声音;
读和写,在语言表达世界方面,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语言的含义;是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而汉语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语强一万倍;从汉语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
英语完全缺乏这个功能,英语仅仅是语音的编码; 而汉语则是音形意的编码,是立体的编码;

阅读英语时人们往往注意了读音,而忽略了含义, 然后再从音去检索意。 这种音与意的映射全靠死记硬背;

语言反映了人的思维;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单纯呆板幼稚的多;他们宏观思维能力都很糟糕;处理事情缺乏灵活性;做事偏激; 与阿拉伯的极端分子处于同一个档次。

湘里妹子学术网站-www.xlmz.net-2003
发表于 2003-10-2 23: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本是交际的工具,不应注入太多的文化内容

语言本是交际的工具,不应注入太多的文化内容。
        我们之所以去学英语,是因为我们想去与他们(讲英语的人)交流,想看懂他们的书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迫切需要一种共同语,假如有一天,英语成为世界的共同语,我们应该感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就像当初我们使用普通话为我们汉民族的共同语一样。
发表于 2003-10-3 00: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亦有很多缺陷

汉语亦有很多缺陷,如同音字、同音词太多了;多义字、多义词太多,即同一个词有多种含义,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难写、难记、书写速度(包括打字)明显不如英语。
        其实每种语言都有其优劣之处,使用英语的民族会认为英语好处多于劣处,我就曾听到一位美国人诉苦:学汉语时不知时态怎样表达,也觉得语序很难学。同样,使用汉语的人会觉得英语时态、语序难学。
        我想:假如我们掌握了几国的语言,才更清楚比较出这些语言的优劣。让我们用宽容、全面的眼光来评价。
发表于 2003-10-3 0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秀外慧中兄

秀外慧中 于 2003-10-3 03:51 AM 写道:
语言本是交际的工具,不应注入太多的文化内容。
        我们之所以去学英语,是因为我们想去与他们(讲英语的人)交流,想看懂他们的书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迫切需要一种共同语,假如有一天,英语 ...



语言和文化能分开吗?
交流中不包括文化内容吗?
书籍不是文化交流吗?
请指点迷津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2:46 , Processed in 0.0784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