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汉语语调的复杂性
•汉语的语调虽然具有一般语言语调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但是,它显然要比英语等非声调语言的语调要复杂得多。因此,仅仅用升语调和降语调,是远远不能说明汉语的语调特点的。赵元任先生所举的外国人把“我姓王,你姓陆?”错说成“我姓望,你姓卢?”的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在语句里,汉语音节的音高运动起码身兼二职:第一,区别词义;第二,表达情态。就区别词义而言,作为音节的声调或者词的变调模式是不可以随便改变的。可是,就表达情态而言,它们作为语调的构成部分,又不得不受整个语句音高运动模式的制约和调节。这就产生了各个局部音节的音高运动跟语句总体音高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赵元任先生就把汉语声调跟语调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小波浪”与“大波浪”并存叠加的“代数和”关系。为了深入理解这种关系,我们不妨通过实例剖析,看看它们究竟是怎样并存叠加的。
•4.2 声调小波浪
•在连续的语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词或词组, 都具有符合变调规则的音高模式,它们分布在总体语调下倾线的周围,仍然保持着各自基本的调形特征。这些就是所谓的“小波浪”。
•不过,作为语流中的“小波浪”,这些音节或词(组)的表层具体音高实现,又不完全等同于它们孤立单念时的情况。在一个句子或者语音短语里,有的是同样声调的几个音节,其音阶特征和音域特征会随着它们在语句中的位置而各异,有的甚至调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由于语句种种韵律因素、包括语调、节奏和重音等复杂作用的结果。
(图 5) •
4.3 语调大波浪
•实例分析
•从图3上部的点线走势可以看到,无论是句子还是短语,都存在着总体音阶下倾,还可以看到音高音域逐渐收缩的趋势。
•这种自前向后逐渐下倾和收缩的趋势,随着语句的转折而重新设置,从而形成了上下波动。为形象起见,我们把那些代表总体语调骨架的点线离析出来,并用虚线连接它们的首尾,于是,就显现出有形的波浪,如图3下部的浪线所示。这就是语调“大波浪”。 •从这个图上,还可以看到,这种波浪其实还有一定的层次分别,起码包括跟句间转折相关的大波浪和跟韵律短语间转折相关的中波浪,短语的中波浪就包孕在句子的大波浪里面。
调阶走势的重新设置和语句总体旋律的形成
•语句调阶的具体走势构成语调的调形。
•调阶走势以语调单元为转移,也就是以语音上的韵律短语或者语调短语等节奏单元而转移的。
•每一个语调单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调阶走势。
•每开始一个新的语调单元,就重新启动一个新的调阶走势。这种现象就是大家已经熟知的音高重新设置(pitch resetting)。
•这种效应通常在说话换气或者节奏节落转变时发生,一般通过相关韵律边界上音阶的跃变来实现,具体表现为:边界后的起始调阶显著地上抬或者(在边界后以上声音节起始的情况下)显著地下落,然后后续成分的调阶再逐渐下倾,直到到达这个韵律单元末尾为止。接着,又会发生下一个音阶突变,重新启动一个新的调阶走势。如此循环往复,上下波动(undulate),便形成了连续话语语调抑扬起伏的总体旋律。
4.4 小波浪与大波浪并存叠加的代数和关系
•汉语里的语调跟声调, 虽然是两种不同方式的音高运动。但是,两者又不可完全分割。一方面,语调离不开声调,它必须通过每个局部声调的音高运动来体现,这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在语句中,声调的调形虽然可以保持基本不变,但它的具体音阶和音域必须受总体语调格局的调节和制约。
•首先,一般所说的句末语调现象,这是大家熟知的。疑问句“你姓陆?”的句末音节“陆”,从载带语调信息来讲,它的调阶显然被抬高了,而从声调功能来讲,它依然保持了去声降调的调形。这就是声调跟语调并存叠加的一种具体表现。
•但是,声调负载语调信息,不仅限于句末;语调对于声的调节作用,也不仅仅表现在句末。同样一个音节或词(组),当它处于或接近于语调大波浪的浪峰、即句首或短语首时,它的音阶就会随着浪峰而被抬高,音域就相对地大。如果它本来具有“高”音阶特征的话,那么,这时候它的音阶就变得更高;如果它本来具有“低”音阶特征的话,那么,这时候它的音阶也会被相对抬高。相反,当它处于或接近于语句大波浪的浪谷、即短语末或句末时,那么,本来具有“高”特征的就会被压得低一些,本来具有“低”特征的就会被压得更低。这正好体现了赵元任先生所说的“正的加正的越加越大,负的加负的越加越负,正的加负的,它就相消了,看是哪一个大一些,它就望哪一边儿”的“代数和”关系。 (图3)(图1)
由此可见,作为汉语语调的语句音高运动模式,主要体现为音阶的总体走势及其波动形式;作为声调的音高运动模式,主要体现为音节音高升降曲折的形式(即调形)和相对的音阶特征。在语流中,声调与语调同时并存,两者的关系是音阶叠加的“代数和”,而不是调形叠加的“代数和”。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声调受语调的调节,其调形虽然相对稳定,但其音阶必须随着语调的波动而上浮或下沉;语调存在于声调之中,必须通过各个声调的音阶沉浮而得以实现。
:P:P:P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3-9-25 14:17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