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38|回复: 1

如何解读“惟楚有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5 18: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blog.bcchinese.net/

  一直让湖南人引以为傲的一副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来有人作了新解,说是“惟楚有材”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只有楚地有人材”,而应理解为“楚有材”。还有人专门撰文指出我们犯了一个百多年的错误,把“惟”误当作“唯”,“惟”是语气词,无实义。“唯”才能充当副词,才有“独”“只有”的意思。总之这副楹联应理解为“楚有材,斯为甚”才对。这些主观臆说其实大谬不然。

  古汉语中有三个很有意思的字:惟、唯、维。它们形相近,音相同,义相联。“惟”的本意是思,“唯”的本意是答应,表示这个意义时读上声,如“唯唯诺诺”。“维”的本意是绳子。在“思”的意义上,“惟”和“维”通用。在“独”“只有”的意义,“惟”和“唯”通用。作语气词时三个字通用,在先秦时期往往在不同的著作中用不同的字。如《毛诗》用“维”,《论语》用“唯”,《古文尚书》用“惟”。事实上古汉语中表示“独”“只有”的意思是“惟”的常用意,如李白的《苏台览古》:“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唯”字作语气词也是经常的,如《左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因此,认为“惟”只能作语气词,“唯”才有“独”“只有”的意思是没有根据的。

  那么“惟”可作语气词,为何在这不是语气词呢?我们知道,对联讲究的是对仗,这副对联对仗并不工整,艺术上并不出色,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全仗其气势。此联表现出来的豪情和霸气能摄人心魄,而这种豪情和霸气全靠这一“惟”字,它是此联的文眼。如果将“惟”作语气词,此联便气势全无,了无意趣,味同嚼蜡。试想这样的对联又怎配悬挂在黄永玉誉为湖南文化的耶路撒冷的岳麓书院门前!

  当然语气词也有能够表达强烈感情的。如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呀呀,险哪高啊!十分传神。但这和用于句首的“惟”不同,“惟”在句首作语气词一般没有意义,如《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就是后来的成语“鹊巢鸠居”,去掉了语气词,而意思丝毫不变。

  湖北人一直认为这副楹联是他们的,总想着要搬回去。而现在有些湖南人却在曲解其意,糟蹋家产。这样做的目的似乎是要消除外省人的反感。这实在没有必要。多少外地人,包括一些名人大家,见闻此联后多是感到震撼和敬佩。他们都懂得热爱故土、颂扬乡情是一种人之常情。情同此理、人同此心,有识之士是不会去和一种文学夸张较劲的。相反,不尊重历史、随意曲解历史倒有可能引来他人的讥笑。有位叫亦文亦武的作者写了一篇“广东人立言”的文章贴在网上。他在听说这副对联的新解之后说:“他们这样搞,我看是怕别人说他们太狂,过于厚颜无耻,只好曲解。我看这副对联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只有我们楚地(湖南湖北)有人材,尤其此时(此地)为最鼎盛。”本来一副好好的楹联,硬是将它曲解糟蹋;本想讨好他人,别人却不领情,反而徒添笑柄。这大概是曲解者始料未及的吧。
发表于 2006-1-6 19: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那么回事啊!

确实,“唯楚有才”。
确实,“唯”不是“只有”的意思而是发语词。
但是,“楚”不是湖北,也不是湖南,而是湖南湖北的总称。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夸奖我们“楚人”的话,因为紧接在后面的一句话是“唯晋用之”。
意思是,湖北湖南只出人才,只有山西人才会使用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7 15:02 , Processed in 0.1257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