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清华的会议上,不少发言者使用了“语言学家”一类词语,我感到模糊了。因为在我印象中,只有像赵元任、吕叔湘、王力、朱德熙等才算是“语言学家”(linguists)。我请教英语词典Co build,它给了两条定义。第一条是:Alinguist is someone who is good at speaking or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这就是说,能说和用若干外语者都是。难怪过去与外宾接触时,我跟他们说我是教英语的,经常获得“Oh,you are a linguist!”这样的回答。第二条定义是A linguist is someone who studies or teaches linguistics。这句话中的studies既可指学习,也可指研究,我似乎也沾边。至于teaches linguistics,我也教了一、二十年的各种语言学课程。我又找了《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词典》核实,注解也是这两条。但这部词典有汉译文,把前者译为“精通数国语言者”,把后者译为“语言学家”。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学家”不一定非是大家。可我还是忐忑不安,像我们这类外语教师半路出家,尚未修成“正果”的,能否叫做“语言学家”?于是我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对“家”的第5条的释义为:“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辞海》也提供了内容基本相同的解释。这里,有两点值得讨论:外语系的教师讲授语言学课程,是否算“专门学识”或“专门活动”?第二,外语教师该达到何种水平或程度才算“掌握”?这个问题需要统一认识,这有利于语言学发展,壮大语言学队伍,避免出现据说某一学派,全国才两个半人够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