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2|回复: 0

曹志耘《走过田野》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5 1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chinadialect.com/info_view.asp?id=505


《走过田野》出版





拙著《走过田野——一位方言学者的田野调查笔记》终于正式出版了!(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出版,16开,289页,彩色印刷,39元)

该书是2008年交稿的,出版过程历经周折,一言难尽。今天终于看见它面世了,心情非常激动,难以言表!
质量如何?让读者去评说吧。

我个人感到遗憾的有两点。一是原稿中一些较为敏感的内容(例如描写天葬的部分)和语言被出版社删除了,对此我只能表示理解。二是由于纸张的关系,彩色照片的效果不是太好,不过还算过得去。如要彩色照片鲜艳清晰,那就得用铜版纸了,而那样的话定价就不是39元了。实际上该书的应标定价远远超出39元,为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学生买得起该书,我曾建议出版社调低定价,没想到出版社真的采纳了我的建议,大大降低了定价,这一点让我十分感动。


                                                                                                                                    曹志耘
                                                                                                                                2010年10月28日


附:《走过田野》目录和后记

目  录

田野足迹


云  和
珊瑚的月亮
从通道到怀化
  ──湖南怀化南部方言调查笔记
二进通道
  ──湖南通道侗语和四里话调查笔记
湘西遗珠
  ──湖南乡话调查笔记
湘南绝响
  ──湖南江永女书调查笔记
贵州访苗

高原印象


初识西藏
青海梦游
天下甲居
丹巴参考
丹巴归来的思考
后  记

后  记





1998年11月6日那天,我写了一篇题为《第一次当老师》的短文,回忆高中毕业后在老家小学里代课的事情。因为那种文章似乎不属于任何文体,所以我姑且把它叫做“笔记”。从那以后,每当心境清明的时候,我就写一点这类文字。略成规模以后,把它寄给朋友们闲阅,没想到得到了大家很多的共鸣和鼓励。其中《珊瑚的月亮》被国内外许多网站转载,甚至有些人看了此文专程跑到珊瑚去游览,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如今竟办起了“农家乐”。因此,就断断续续地写了下来,至今竟然已有十一年了。

一开始写的都是在老家时的生活片段,后来逐渐涉及到一些近期的活动,发现这种文体也很适用于记录个人的见闻和感受。于是,在进行田野调查和文化游历时,我也尝试把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直到不久以前,偶然中看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丛书,才知道原来“调查笔记”是人类学家惯用的一种表述方式,是学术论著之外的一种重要补充。而且,调查笔记能够把学术和生活、理性和感性融合在一起,比起学术论著来更具有亲和力和可读性,因而在普及学术、沟通社会大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我国,这样的调查笔记太少见了。目前市面上偶尔也可见到个别新出版的“调查笔记”,但实际上要么写得像学术著作,要么写得像文学作品。我还没见到跟《芳草茵茵》(费孝通著)等书同样性质的调查笔记。

我本人的工作主要是做汉语方言的田野调查。三十年来风雨兼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青藏高原。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平话、土话、乡话、畲话都做过或详或略的调查,赴实地调查过的方言点不下百个,近几年还调查了苗语、侗语、独龙语、道孚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在这些调查、考察、游历过程中形成的笔记似乎也是语言文化调查研究的一种资料,如果把它们整理成集出版,对行内行外的读者来说或许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出于以上考虑,我把历年来积累的笔记中的12个单篇抽取出来,编成两个板块。“田野足迹”板块是关于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女书以及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笔记,“高原印象”板块是在西藏、青海、川西藏区调查和游历时的语言文化考察笔记。(《丹巴参考》、《丹巴归来的思考》在风格上略显不同,但因为可与《天下甲居》互为补充,所以附在最后。)在编辑的过程中,我根据朋友们反馈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加工,并增加了大量的照片和地图。

在此,我要对在历次田野调查工作中给予我帮助的各地朋友和发音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体现调查笔记的性质,除了个别情况以外,书中均使用真实姓名,有的照片中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鉴于本书的性质,我相信他们能够理解。此外,我要感谢多年来鼓励我写作笔记并给我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的朋友们,他们是这本集子的先行读者和评审专家。

从事语言方言田野调查工作的同行很多,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大家都能拿起笔来,记录下调查过程中的精彩片段,那将成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一批宝贵资料。而且,语言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将展现出它应有的人性化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后,我要感谢商务印书馆愿意在出版学术著作之余,辟出一块小小的园地,来种点小花小草,感谢责任编辑于立滨女士的热情帮助和辛苦劳动。商务印书馆的精耕细作作风令我十分感动。但愿本书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曹志耘

                                             2009年12月21日于北京


曹按:出版时被印成了2010年5月8日,这样一来,开头说的“至今竟然已有十一年了”就与事实有点出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0:41 , Processed in 0.0616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