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敏 吴阳
2 m1 r$ N* h2 ]# H来源: 新华网 http://education.163.com 2006-01-13 22:08:13
% v# g% K' |- U8 Q' V8 X7 t
( M0 e: k1 g/ J* M* z$ r: c, k当前,两句关于女博士的顺口溜正在广泛流传,一是"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此句尚且承认了女博士是女性,而另一句"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更是"强行"将女博士从女性群体中"孤立"出来,打入"不男不女"的另类群体。
5 o9 e e- ?! K' X" T& a. k
$ U$ D" K3 ^* }5 b2 T/ _" `9 ]这两句顺口溜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没人能说得清,但最近两位高学历女性的极端行为真正打破沉寂,让全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群"智慧女人"。
/ p | ^' @0 V3 s" J1 p
3 }& @* N# R) ^! r一位署名罗飞的女博士不久前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疾呼:"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太"!自称原本是一个"爱说、爱笑、爱闹、爱玩、爱打扮、爱漂亮"的可爱女孩罗飞,在读了博士之后,一夜之间就被划入了"面目狰狞"的行列,从人见人爱的"乖乖女"立刻变为令人惟恐避之不及的"鬼见愁",无论是在人际交往、求职还是恋爱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从此深陷苦恼。西安南郊某知名高校的28岁女硕士研究生肖某上月底跳楼自杀。她在留给其农村父母的一份遗书中写道:"爸爸、妈妈:请你们原谅我不想再回来了。我是那种眼高手低的人,不想承受别人的非议……别为我痛×(字迹模糊)、难过,就当没生过我……"
3 Z# b- P* `, N$ D0 |& c6 k: F
; \1 _8 _5 r7 b8 I! m6 D情场、职场、家庭、友谊:高学历女性面临"四面楚歌"; T" s$ H! f" L& p
1 n0 N7 }; m* C5 ?+ u" f
作为世界上最为感性的动物,女人永远视爱情为第一生活要素,然而相当数量的女博士、女硕士却在"爱情海"里遭遇恶浪。某报近一年中,共登了3名高学历女性的征婚启事,两名国产硕士,一名澳洲MBA。结果这3名女子收到的应征信加起来还不到10封。而普通女子的来信都有50-100封,条件好一点的男士则可收到300-800封应征信,反差极大。南京一位已过而立之年仍未婚的女博士生,为了让"男士不拿世俗的偏见来看待"自己,在征婚启事中的学历一栏无奈地填了"本科"。记者在一些婚介所调查里发现,高学历人士征婚活动中,报名登记的女性要远远多过男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忙着为自己正在读硕士、博士的女儿找对象。而男士们往往对女硕士、女博士"望而却步";一些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女性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也有不少三十几岁的女硕士、女博士坚持不降身价,成为婚介所里的"老大难"。9 [: t7 ?! e# J S6 T$ P
. R+ U% e, D( R( `! A' z从博士,到本科生,甚至工人,各个阶层的男性因为不同的理由,否定女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男博士刘峰博在评价女人攻读高学历时说:"女孩读博士,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不是非要读博士去改变自己生活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再继续读下去了。""我认识不少三十几岁的女博士,毕业工作好几年找不到对象。她们在单位里很受重用,拿着几十万的科研经费,房子车子一样不少,可就是少个老公。有的在大学里当老师任教,四十来岁才结婚生孩子,过了最佳结婚生育年龄不说,她对后代的教育心态都变了,看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在看一件艺术品。"" [# V* e$ O2 u( l# W% W
0 e* p% N/ \1 n: v" |/ U而安徽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小飞(化名)则告诉记者,按照他们同学多年的"阅历","女性追求智慧等内在修养正源于缺乏美貌",学历越高,性格越孤傲,长相越难以恭维,特别是女博士,一定是戴着瓶底厚的眼睛,时刻抱着成堆的学术书籍,终日在寝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间穿梭;凡事刻板严谨,不苟言笑,全然没有女人味,丝毫不解情趣。刚刚走上工作刚位的许先生说:"女博士一般事业心强,放在家庭中的精力就相对少,难以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再说,如果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强,作男人的肯定会觉得别扭。"9 j+ Z) G# J, B% {0 g t* i
) a; H! O2 e3 e对于成家之后攻读博士的女性来说,虽无情场遭冷落的担心,但来自家庭的压力多少有些沉重。从江苏徐州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博士点的刘玲承认读博以来,不仅学业压力陡增,内心还背负着对远在徐州的丈夫和孩子的一份愧疚。因此刘玲每次回家都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并努力表现得低调,再低调。但随着在家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成绩也有所下降,公公毫不客气地责怪她:"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人生大势已定,再往上读,也不知图的啥?孩子还小,未来长着呢,是孩子重要还是你重要?"尽管刘玲的丈夫对她读博很支持,但博士妻子难免给他增添压力,偶然间婆婆冲丈夫的一句:"你看你,老婆都读博士了,你还只是个硕士。"总是让丈夫的脸"一下子阴下来"。
% O& ~9 `; {) H6 p! J% K) U1 S9 Q7 B- I$ D
在女博士最引以为傲的职场上,她们是否能尽显潇洒呢?现实往往也恰恰相反。在求职过程中,不少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攻读博士的女性在毕业后发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对她们来说仍处在"有效期",而且苦读得来的博士头衔又给她们的求职带来了新的障碍,"博士期望的待遇太高"、"书读得多了,总有些目中无人,难以相处"、"女博士进入高龄,工作后马上就要忙家庭、孩子,对单位的贡献不大"等等都成了不少用人单位"拒用女博士"的借口。一位屡遭就业打击的女博士讲述了自己求职经历:本来你各种条件过硬,张张证书在手,只要一暴露女博士的身份,对方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掐断所有溢美之辞,话锋急转直下,沉痛地说到"但是"两个字。
/ I" g/ \, i, t& u( l. B/ ]( `) q+ U$ g. p( r. g7 Y; t
职场上的硝烟未散,部分女博士的友谊圈又面临缩水的危机,"或许由于共同语言的减少,或许由于世俗的偏见,读博以来,一些过去的好朋友与我联系也渐渐地少了,尽管我每次跟他们在一起时都注意选择他们熟悉的话题,从不因为自己是博士而表现得高高在上。"安徽大学在读博士蒲霞坦言了另一种无奈。) }8 u4 ~5 \& K9 T5 {9 t
; B5 U* {, {9 [9 s
女博士们大声疾呼:我们拒绝被"妖魔化"; u9 O1 T5 _' F, a- o Y
% {$ A7 |( {8 @- f, q处在象牙塔顶端的女博士真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不男不女",令人望而生畏吗?浙江大学的一位工科女博士小静(化名)对这一说法向来一笑置之,在她看来大部分女博士和别的女人一样,经历过恋爱婚姻,喜欢臭美,懂生活。而对女博士的偏见恰恰反映了男权社会下某些人的无知,可能这些人自己根本就没接触过几个女博士,就信口开河。/ x. j( ^3 v8 @! E) b4 H6 k: c3 Q
: q. v! e; D7 J) J- Z: W6 Q许多女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兴奋地描绘起她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小方(化名)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只知道做学问,别的都不关心,其实不是这样的。作为女人,我们也经常背着导师谈论化妆品和衣服,谈起自己的家庭老公更是滔滔不绝。为了学业,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看电影、逛街,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喜欢做这些事情。就拿我来说吧,私人时间还是蛮多的,白天工作、上课,晚上和老公、孩子看看电视或者出去散步,周末还出去玩,反倒比在外企工作的妹妹活得轻松愉快。* E2 f9 w5 F1 G: y' h
# E o8 y n/ h8 }; ~$ p刘玲谈到此也笑道:"同宿舍里就有位20多岁的女博士,她和我平时教的本科女生没有什么差别啊。"再拿刘玲本人来说,她每周都要通过书信或电话和家人交流情感,还在固定的美容院做护理。放假一回家,她凡事抢着做,把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尽显贤妻良母本色。坐在记者面前的刘玲平凡可爱得像邻家大姐,不听她讲学术,你不会想到她是个博士生。
2 P# ^7 V" P+ n4 t/ Q' v4 `3 U5 v! o# F% m# I0 [) [9 I. s* e
"至于女博士感情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小静分析道:"首先,由于读博的时间较长,女博士年龄较大,再加上知识女性具有的矜持,找到合适的男朋友确实相对较难。但是另一方面,高学历不会成为感情方面的障碍,虽然一些男生担心这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毕竟这个社会更肯定的是能力,那些有足够自信和品味的男同胞们完全可以用实力证明自己并不比女博士们逊色。很多男人不是不要女博士,而是不敢要,因为他们不够自信。这是男人的悲哀,而不是女博士的悲哀。": i/ S9 l0 T& X% t/ S5 I
1 u; j9 H, O& d
对于"女博士性格孤傲,难以相处"这一观点,复旦大学的法硕研究生小夏(化名)首先鸣起了不平:"女博士中肯定有那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那是她们个人的悲哀。但我认为清高顶多是知识分子的通病,并不是女博士的专利,更不是她们的标签。是否难相处或难接近,那只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不是低学历的人就个个好相处。"
6 B* ?2 J! q- r5 y1 T( k9 w% b- Y8 x1 o
北京大学博士张敏则认为学位对女孩性格的影响只可能是正面的,不会是负面的,因为高学历会使人更自信。就拿我本科的一个同学来讲,她那时性格非常内向,毕业时很多男生跟她说过的话不超过50句。可是自从她上了南京大学的博士,整个人变得活泼开朗了很多。问及原因,她说要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要给本科的学生上实验课,甚至要陪着导师去各个企业谈判合作,慢慢就锻炼出来了。
$ ]6 W/ _6 m/ m/ m5 `, T' `. k% R0 |7 n) x& S
中年读博的蒲霞对女博士遭受的种种偏见表示理解:"要消除社会的这一偏见,女博士应先从自己做起,摆正心态,不能因为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影响到自己在家庭、在生活的定位,这是让别人接受的第一步。在我的家庭里,各种关系和我读博前一个样,丈夫学历是本科,但他很支持我。当然,最重要的是社会应多些换位思考,正确认识并多体谅我们。"
J' X7 n, R) Y# y! o0 |$ R4 P, P" J' v5 P( h
专家呼唤:搭建理解的桥梁,化解鸿沟
6 }( a O. z$ ]3 K& a9 ^! P! c# P; y. b$ y d
对于日渐引人注意的女博士话题,安徽省社科院专家王开玉认为具有多重社会意义,从积极的方面看,它至少反映了在有着几千年封建史,"女子无才便是德"流传几辈人的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达到最高,女子独立意识也空前高涨。当然,对女博士的社会偏见更反映出男权主义仍然影响着社会舆论,甚至女博士自己。另外,女博士本身也有原因,由于她们大多从事繁重的科研,与现实生活相对较远,交往面较窄以至于外界对于她们不甚了解。
' h/ Z/ \; N9 s+ _5 K% h& h2 U) j+ Z& I4 F1 A3 w8 y, t0 \$ F8 K
解决高学历女性受偏见的社会问题,实际上尤为重要,因为这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女性们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王开玉建议不仅要继续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还要帮助女博士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人生观,同时开展多重有益的活动帮助女博士们拉近与社会大众的距离。
h0 ?2 }! @4 a% s* V. R' Z% x, h' f0 |3 [# |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旨在帮助女博士们展现才艺多交朋友的"缘定玫瑰"活动,开展4年来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的研究生非常可爱,我们的女博士更加可爱,她们会做研究更懂得生活,她们甚至天真烂漫,而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第三性'。"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负责研究生学生工作的蓝海老师这样对记者说道。
" [; S7 p" z. f8 F$ i+ r& s3 ?! M3 S( h# J% Z
为此,蓝海老师带着研究生会的成员们做了不少的努力。为了帮助研究生们结识更多的朋友,研究生会从2002年开始,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缘定玫瑰"活动。$ T5 ~* A! R$ [+ T& d# m: p
4 I" o" P* ]. p+ ]* q4 k
"这个活动第一次举办就有300多个学生报名,后来附近高校的研究生也来参加,在活动里,他们从自己的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学会和他人相处,包括社交礼仪、团体合作,我们也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包括让同学们自己参与设计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很多在实验室、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而恰恰又是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在我们最基础的教育中被忽略了。"蓝海老师说。
& C4 o* \- x. r A& x" j! U+ L; n | U* Z4 K
"缘定玫瑰"活动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过,很多人认为这是南开大学给大学生找对象。"实际上,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中有的确实找到了朋友,谈起了恋爱,这个我们从没有跟踪过。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身心协调、挖掘潜能、全面发展,"蓝海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和从前已经大不一样了,研究生们完全可以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 k4 k# q& a+ F; m, c8 u2 w/ |
. c) d( Q0 S" p) A9 ~---------------------------------
; F* ?2 U, R: p' s$ ^相关文章链接4 f6 J& }! w* ~! ~5 ]% o; A+ s
' O/ t [# j9 u( J F! E9 e. x女博士裸死教学楼:现场遗留铁锤避孕套
: K$ |1 X6 `8 ?4 l/ E3 b7 P
4 Q8 m/ w# r5 `% m5 B2 Q( J" b地铁丢电脑 女博士急寻毕业论文
9 v3 C$ N8 w K% Z5 [ 0 g) a" H- @$ k& [; p
博士娶女保姆 女博士嫁个体户
/ c, |9 Q! e. K( {
4 w9 K7 ^' X* \9 E$ U口述:一对男女博士的相恋过程* v2 c/ Z# `3 Q, {
4 v; a( P# U$ U: q. s1 V9 S
女博士口述:博士生活让我大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