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资料照片).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中新社北京七月六日电又逢“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犯我中华日。虽然六十九载已过去,但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中国人不会忘记,日本人也不应该忘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一九三七年抗日的枪声让京城的一座古桥举世皆知。
卢沟桥,桥上石狮怒目圆睁;宛平城,墙上弹痕历历在目。永定河水奔腾不再,乾隆御碑“卢沟晓月”却依旧静观人世沧桑。
登桥凭吊的游人要花二十元买票,老人、孩子、军人享有优惠。以前这里的票价没有这么高,一些市民喜欢结伴来这里看落日。
烈日下,两个年轻女孩对桥上石狮子产生了兴趣,揣摩它们的样貌,并反复点数着个数。卢沟桥石狮的数目是老北京的谜团,目前公认的是五百零一只。它们身负昔日斑驳弹痕,睥睨不语。一年前,这些石兽见证了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曾率团来此展开的“民族之旅”,目睹了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长跪于此为战争向中国人民谢罪。
再向前追溯,六十九年前的七月七日,以一士兵失踪为借口进犯北平的日军铁骑正是踏桥而来。中国记者范长江记录了当时中国二十九军守桥官兵的忠勇,在两军前线相距不到半里的情况下,“我们的官兵毫无畏惧地在火线上谈笑,有人劝他们小心,他们反而说没有什么关系,这是说明我们的官兵乐观的精神。”
这段历史被纪念在卢沟桥东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抗战教育基地。其中的展览分为八个主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最终章,记录了近二十年来中国领导人有关中日关系的重要讲话。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四月,胡锦涛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说的,“尽管当前中日关系面临诸多困难,但中方发展中日友好的方针没有改变。希望中日两国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七月五日下午一点半,纪念馆里的参观者并不多,除了两队团体游客外,还有十几个散客。年逾古稀的退休教授胡安平每年都会在“七·七”事变前后来此参观,他很小的时候经历了北平的沦陷,“那时一家人忍辱生活,无论怎样都怀着希望。从小我开始懂得,人要坚强,国家要强盛。”
纪念馆大门口恭放着五个纪念花圈,有一个来自民间,是中关村中学的学生送的。这里的参观门票也是二十元,在特定时间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抗战纪念馆前是一条新修葺的仿古明清的石板路,把宛平城和卢沟桥连成一体。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卢沟桥事变六十九周年前夕,有来自各界的参观者经由此路凭吊历史。据了解,继中国乒、羽国手组团参观后,抗战纪念馆近期还将迎接台湾学生团体、日本友人团体等到访,预计“七·七”时,接待客流可近万人。(中新社记者 沈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