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0|回复: 1

声调的困惑之4——音高的共性和个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3 19: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搞清楚声调可比性的客观基础——语音学的学术模式(即生理——物理——心理——社会模式)之后,进行不同语言的声语调之间比较的思路豁然开朗。因为只要求证在生理、物理和心理三个层面的特性(即客观特性)具有共性,则我们就可以确定两个对象之间对等关系,这为在语音问题论证的时候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又完全科学的思考方法。
  但是,当我正要进一步去探究声语调之间的具体特性的时候,却又陷入了另一个迷团——一方面,同一个汉语的声调是这样地千差万别,而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调型在人类的听觉面前却又奇迹般地被人类识别为属于同一个声调。比如,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在实际语言中可能表现为214,也可能表现为35,也可能表现为13,也可能表现为22,也可能表现为31......,而在另一方面,这些不同的音高类型竟然能被人类唯一地识别为第三声(上声)而不是第二声或者第几声,人们听到“di35ren35”的时候可能清晰无误地识别为是“敌对的人”而不是“吹笛子的人”。
  在做语音实验的时候,在波谱记录中看到的音高更是千差万别,其差别之普遍,到了即使是同一个人有目的地连续发声调完全相同的同一个音,竟然不可能存在两个真正完全相同的音高记录。但是,这种必然的客观差异也使我认识到:现代语音学的五度标调法所记录的那种只有一个调型线条的声调定义不可能正确!因为实际语言中,同一声调的音高线条不可能总是相同,不论是在物理仪器测量到的声音波谱水平、人类口腔发音生理的水平还是听觉的水平都不可能总是相同。这就是说,在汉语声调概念之下还存在音高的个性特征,汉语声调是多个音高特性(多种音高线条)的总和(音高的共性特征),而五度标调法一次只能记录一条音高曲线,五度标调法记录的那一条音高曲线属于声调的概念之内,但不是声调概念的全部。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调是一个范围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音高曲线的概念。
  为了区别现代汉语语音学的现有的“声调”概念,在这里,我暂时把由多条音高线条组成的集合这种形式的声调概念称呼为框架声调,而把那种由只有一条音高曲线来描述的那种传统“声调”称之为模板声调。可见,现代汉语理论体系中的“声调”是一种模板声调,如普通话声调体系:
第一声阳平(55)、第二声阴平(35)、第三声上声(214)、第四声去声(51)
  显而易见,象这样的声调定义并不能涵盖声调的内涵,它们不过是指示别人认识一个声调的一个例子而已,就象父母指“猪”或者“狗”对孩子说“这是动物”,其实“猪”或“狗”离真正的“动物”概念相差甚远。也理所当然地,以这样的“声调”概念当作真正的声调概念出发去指导汉语语音识别的研究当然是不能得到其果的,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结果,永远也得不到一个可执行的数学模式的声调。
发表于 2006-7-13 23: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称呼

具体到每个人,考察起来可能有差别,但是那种差别是相对差别,不影响意义。
比如我们说“马”,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只能看到具体的白马、黄马、母马、大马、小马等等,你总不能说马这个东西不存在吧。
其实任何一个概念读具有抽象概括的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2 14:40 , Processed in 0.1463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