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39|回复: 0

规范型汉字字典的编写要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7 16: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里妹子学术网站-www.xlmz.net-2003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象山分校信息资源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培成( 2002年04月10日)


内容提要  规范型汉字字典属于共时语言学范畴,它在收字、注音、释义等方面都必须区分古今。给汉字区分古今,是规范型字典必须做到的学术要求,这也是实现汉字规范化的前提。西方语言学传如入中国以后,语素、词这些概念逐渐被语言学家接受,对字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反映在字典编写上,就是不再把字与词割裂开来,明确了要用词的观念支配字,字典带有词典的性质。规范型字典要认真贯彻政府规范。从已有的经验看,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规范做出解释。2.做出提示。3.做出补充。规范型字典要讲究规范,但是又不局限于规范,它还要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有用的信息。一部优秀的字典内容十分丰富,并不能都纳入规范与不规范这种非此即彼的模式。语言文字是不断发展的,规范型字典不能无视这种发展,而要与时俱进,否则必被社会所淘汰。一部有创造性的规范字典不应该只满足于贯彻了政府规范,还要努力反映汉字使用的鲜活面貌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现代汉字 政府规范 专家规范 语言的变异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字典,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它产生的时代的印记。任何一部有创新精神的字典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都要与时俱进。 一、区分现代汉语用字与文言古语用字

  规范型汉字字典属于共时语言学范畴,它在收字、注音、释义等方面都必须区分古今。这里说的古今,不是指汉字字体的古今,而是指记录的汉语的古今。古不是指甲骨文、金文,而是指古代汉语;今不是指隶书、楷书,而是指现代汉语。从记录的汉语着眼,现在使用的楷书汉字可以分为三类:

  1.古今通用的字,例如: 哀、埃、蔼、爱、暗、昂、拔、白、败、宝
  2.现代汉语专用字,例如:镁、啤、泵、氘、氚、她、嗲、甩、傣、啶
  3.古代汉语专用字,例如:怛、笪、萏、谠、玎、簦、珩、敉、礞、搦

  站在现代的立场,要把古今通用的字与现代汉语专用字归为一类,就是现代汉语用字,也就是现代白话文用字,这样的字我们叫现代汉字;把古代汉语专用字归为另一类,这样的字我们叫文言古语用字。在规范型汉字字典里,现代汉字不必加特殊的标志,文言古语用字要标明〈古〉。

  传统字书的收字,多数是以古为主,以经典文献里的字为主,常常忽视记录当时活语言使用的字。辽代僧人行均在他所著的《龙龛手鉴》里收了些当时的俗字、异体,就被认为是“俗谬怪妄”。有的字书偶尔也收入一些记录当时活语言的字,但是古今混杂,不加任何标志。例如《中华大字典》金部五画收“鉠、鉡、鉣、鈾、鉬”等字,其中的“鉠、鉡、鉣”是文言古语用字,“鈾、鉬”是当时新造的化学用字,字典把这两类字不加区分地并列在一起。《新华字典》有许多改进。它果断地把许多生僻的文言古语用字删除掉,突出了现代汉字。它为了增加查考功能仍保留了一些文言古语用字。对规范型字典说,这样做是允许的,但是应该区分古今,对文言古语用字应该标上个〈古〉,而《新华字典》只给少数字做了标记,多数字没有做。
例如:

    伻:bēnɡ〈古〉使,使者。
    蛩:qiónɡ〈古〉①蟋蟀。②蝗虫。   许多应该标上〈古〉的字却没有标。例如:

    劢:mài 努力。
    酾 shī ①滤酒。②斟酒。③疏导河渠。
    湜 shí 形容水清见底。
    奭 shì 盛大。

  古代名物用字如果在释义中已经注明“古代”,当然就可以不再加〈古〉。例如:

    祊 bēnɡ 古代宗庙门内的祭祀,也指门内祭祀之处。(《新华字典》)
    砭 biān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新华字典》)
    雩 yú 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新华字典》)

  在注音上也要区分古今。古代的破读字应该标上个〈古〉。例如:     妻 qì 〈古〉以女嫁人。(《新华字典》)

  可惜的是没有贯彻到底,不少字音应该标注而没有标注。例如:

    王 wànɡ ①统一天下:以德行仁者王。②统治,君临:王此大邦。(《新华字典》)
    雨 yù 下(雨雪):雨雪。(《新华字典》)
    食 sì 拿东西给人吃。(《新华字典》)

  规范型字典主要收现代的义项。为了增加查考功能,也可以收一些古代的义项。对古代的义项要标明〈古〉。在这方面,不少字典都有应该标注而没有标注的地方。例如:

    阍 hūn ①门:叩阍|司阍。②看门:阍者。(《标准汉语词典》)
    赍 jī①〈动〉拿财物送人:赍酒|赍赏。②〈动〉怀着;抱着:赍恨而死。③〈动〉携带:赍持金玉。(《标准汉语词典》)

  对文言文里的汉字通假用法,规范型现代汉字字典可以不收。如果收了,应该标明〈古〉。例如:

    蚤 zǎo 〈古〉同“早”。(《新华字典》)
    莫 〈古〉又同“慕”。(《新华字典》)

  也有许多应该标注而没有标注的。例如:

    涂 tú 同“途”。(《标准汉语词典》)
    内 nèi 通“纳”(nà)。(《标准汉语词典》)

  有人不赞成我们在上面提出的看法,认为汉字不应该区分古今,也无法区分古今。我们认为,汉字的古今分别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是可以区分的。我们既然能区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也就能区分现代汉语用字与文言古语用字。虽然会遇到一些难于区分的字,但是我们能够提出妥善的处理办法。给汉字区分古今,是规范型字典必须做到的学术要求, 这也是实现汉字规范化的前提。除去专门从事古代文化研究的人员外,一般人使用汉字字典首先是为解决现代白话文的读写问题。读写现代白话文需要现代汉字,现代白话文中出现文言古语用字是个别的、偶尔的。从规范型汉字字典的发展说,由古今不分到努力区分,这是重大的进步。古今不分不但要加大学习汉字的识字量,而且容易造成文白夹杂,影响了现代白话文的健康发展。

  与区分古今类似的,还要区分近代汉语专用字与近代现代通用字。前者标〈近〉,后者不标。例如:

    恁 〈近〉①那么,那样:恁高|恁大个。②那:恁时|恁时节。(《错别字辨析字典》)

  还要区分共同语用字与现代方言用字。对现代方言用字标明〈方〉。例如:

    靓:liànɡ〈方〉漂亮,好看:靓女。(《新华字典》)
    俵:biào〈方〉俵分,把东西分给人。(《新华字典》)

  在这方面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这里就不多谈了。
  

二、名叫“字”典 , 实系“词”典

  现代语言学告诉我们,字与词具有不同的性质:字是文字书写单位,词是语言单位。但是两者又有联系: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单音词的书面形式是字;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词的书面形式是两个字。中国古代的语文学家已经知道有的字单独有意义,有的字单独没有意义。单独没有意义的字如联绵字、重言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在字以外,已经有了词的观念。例如:

    螮 螮蝀,虹也。(《说文》十三篇上,虫部)[螮是螮蝀的螮,螮蝀是虹]
    明明、斤斤,察也。(《尔雅·释训》)

  西方语言学传如入中国以后,语素、词这些概念逐渐被语言学家接受,对字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反映在字典编写上,就是不再把字与词割裂开来,明确了要用词的观念支配字,字典带有词典的性质。20世纪50年代初,魏建功先生草拟的《编辑字典计划》中说:“本书要把 ⑴一个单独的汉字,⑵由几个汉字连写的词,都按照它表示意义的单位同等排列,名叫‘字’典,实系‘词’典。”[1] 魏先生的这种主张在他主持编写的《新华字典》里得到了实现。“《新华字典》虽是字典,但编写时不是从字出发,而是从语言出发,把多音单纯词作为字头收录。只是记录多音单纯词的字不作为字头看待。比如‘玻璃’,‘玻’字不单收,收‘玻璃’,‘璃’字为了备查也收录,后来从第二版起就用[-璃]的形式处理,表示不是一个字头。”“《新华字典》作为字典,却尽量要使它起词典的作用。除收录复合词外,还想了许多方法照顾复合词。比如用(叠)、(连)、同义复合词作注,以及用复合词和成语作例(必要的加括注)等方法照顾常用词语。实际上这本小字典里著录的词语,要比单字多得多。”“编写语文性字词典应该从语言出发,不能拘泥于以字为本位的传统。《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曾指出,过去的辞书‘大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字”的观点,以汉字为对象’,要求编写现代汉语词典要从语言出发,以词为对象。这样的观点应该引起注意。”[2]

  我们现在编写字典,不要忘记“名叫‘字’典,实系‘词’典”这句名言,语言的组成单位是词,而不是字。而且要把这个精神贯彻到字典的各个方面。下面我们举出两个例子:

  第一是如何给没有意义的字释义。有的字本身没有意义,例如组成联绵字的字,在注释时只能给出由它组合成的词,然后给这个词释义。例如:

    螮:[螮蝀]〈书〉虹。(《现代汉语词典》)

  而有的字典,“蝙”的释义是“蝙蝠”,“佝”的释义是“佝偻”,“蟋”的释义是“蟋蟀”,这是不懂得字的背后是词这个道理。

  第二是如何给字标注词性。现在有些字典为了加大信息量、方便读者使用,给字标出了名词、动词等词性来。顾名思义,词性是词的语法属性,作为书写单位的字是谈不上什么词性的,因此,所谓字的词性实际是指字所记录的词的语法属性。例如在现代汉语里“大”是形容词,于是我们在字典里给记录这个词的“大”字标上个[形]。“伟”在古代汉语里是形容词,在现代汉语里不是词,而是语素。因为汉语语素的古今语法属性的变化不大,我们参考它在古代的词性,可以认为现代的语素“伟”是形容词性的。因为“伟”这个字记录的是“伟”这个语素,所以我们可以给汉字“伟”标上个[形]。有的字记录的不是词,也不是语素,只是一个音节,这样的字自然也谈不上词性,也无法标注词性,例如我们在前面谈过的“螮”和“蝀”。
  

  三、认真贯彻政府规范

  规范型字典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规范性。陈原说:“语言规范就是一个语言群体在一个特定时期一个特定空间,经语言群体多数成员所公认的标准表达形式,这个形式是根据(个人的或集体的)交际环境,包括所处的社会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而自然形成或有意识地制订的,其作用是在调节语言的社会功能。”[3] 陈原先生这里说的是语言规范,我们觉得也同样适用于汉字规范。

  从确定规范的主体说,规范有政府规范、专家规范、社会习惯规范等几类。政府规范是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规范,规范汉字的主要方面,具有权威性,有的具有强制性。政府通过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各种手段加以推行。专家规范是语言文字学家提出来的规范,这种规范主要通过学术论著和语文字典来影响社会的汉字应用。专家规范不具有强制性,但是权威专家的意见对社会有重大的影响。专家规范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这要通过学术讨论求得发展,使认识逐步趋向统一。政府规范与专家规范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政府规范作为主体,专家规范作为补充;而政府规范的形成要以社会习惯规范为依据,要采纳专家的规范意见。汉字规范不但要科学合理,同时还要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容易混淆容易用错的地方,不能过于繁琐,以便于千百万民众学习和使用。我们要时刻记住,建立规范是为了发挥汉字的交际作用,推动汉字的健康发展,而不是消极的限制。

  
  现有的由政府发布的汉字规范,字形方面的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12月)、《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1 月)、《简化字总表》(1986年10月)、《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年4月)、《信息处理用BG 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1997年12月1日发布);字量方面的有《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3月),以及几种供信息处理用的汉字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集·基本集》(GB2312-80)、《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汉字编码字符集(UCS)》(GB13000.1)、《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18030);字音方面的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等。
规范型字典要认真贯彻政府规范。怎么贯彻呢?从已有的经验看,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规范做出解释。陈原说:“从理论上说,辞书不能完全等于国家标准,不完全等于国家规范。如果辞书完全等于国家规范,那就多印一点国家规范好了--何况国家不能把一切语言现象都列为规范,不能有那样的众多规范。更何况生活在前进,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也在时刻发展着--保留,修改,变换。”[4] 以相同的政府规范为依据而编写出来的规范字典可以有不同的特色,质量可以有高有低。这是因为规范字典不等于政府规范的汇编,把政府规范的内容简单地排列一下并不能成为优秀的字典。规范字典要根据读者对象,对政府规范做出科学的解释,帮助读者领会规范的精神和内容。   例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后来又把其中的28个字恢复为规范字。怎么理解恢复?是不是要回到《第一批异体字整理标》发布以前的样子呢?对此政府文件没有做出说明(应该加以说明!),规范字典要做出交代。《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认为“于”和“於”是异体字,决定取“于”舍“於”。其实,只在用作介词或后缀时“于”和“於”是异体字,而“於”还有其他的读音和意义,是“于”包括不了的。例如,“於”用作姓氏,读作Yū,;还用于古地名,如於陵的“於”,读作Yú;又同“呜”,就读wū,“呜呼”在古籍里就写作“於戏”。恢复“於”为规范字,不是恢复用作介词的“於”,而是恢复用作姓氏、古地名和“於戏”等里面的“於”。恢复不等于完全回到以前的状况。

  2.做出提示。有些规范,政府文件规定得十分明确,可是使用的人有时却没有注意,结果还是不能正确使用。这就需要规范字典做出提示,引起读者注意。至于哪种情况要提示,提示内容是详还是略,要根据字典的读者对象来确定。例如:

    发:“发菜”,藻体细长,黑绿色,呈毛发状。“发”读fà,繁体是“髮”,不读fā。
    番:读fān。广东地名番禺的“番”读pān。

  3.做出补充。现有的政府规范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出台的,前后相隔有40多年。用现在的眼光看待以前制定的规范,可能会有一些不妥的地方。对这些不妥的地方,要发挥专家规范的补充作用,给读者提供帮助。

  例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可是在现实的语文生活中,读yīn的“荫”使用范围很广,历时长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没有发现不便之处。在这种条件下,《审音表》的规定难以贯彻。规范字典在引用《审音表》的规范后可以补充交代:“树阴”“林阴道”的“阴”本用“荫”,现在许多地方仍用“荫”。又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劵”是“券”的异体字。规范字典在引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规定之后应该做出交代:“劵”读juàn,是古“倦”字,与“券”不同。

  又如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外还存在一些尚待整理的异体字。吕叔湘在为《现代汉语词典》制订的《编写细则》中就曾规定:“每字只有一个形体,其余都是异体。”[5] 吕先生的这个意见应该得到重视。对这样的字,规范字典的编者要加以整理,提出取舍的建议,供使用者参考。有的字典不这样做,而是把这些尚待整理的异体字都看作规范字,单立字头,注为“同某字”。或者再加上引导性的说明:“现在通常写做某字”。这样处理不符合辞书完备性的要求,不利于读者的使用。   规范字典要对异形词做出整理。我们说的异形词是指: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姓氏不同的词语。整理异形词不属于词汇规范问题,属于汉字字形规范问题。异形词是客观存在,是当前影响书面语用字规范的主要问题。在还没有政府规范之前,要发挥专家规范的引导作用。

四、要提供丰富的有用的信息

  规范型字典要讲究规范,但是又不局限于规范,它还要提供给读者十分丰富的有用的信息。一部优秀的字典内容十分丰富,并不能都纳入规范与不规范这种非此即彼的模式。例如“言行、品行”的“行”,《新华字典》注明:“旧读xìnɡ”,提供了字音演变的知识,对读者有参考价值,但是这里谈不上规范与不规范。符合规范并不是字典编写的最终目的,字典编写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解决读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规范型字典还必须提供十分丰富的有用信息。至于信息丰富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用,要根据字典的读者对象和字典的规模来确定。在这方面,本文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加强字典的系统性。这涉及收字、注音、释义、举例等方面。字典是以字为单位独立出条的,从表面上看不到某个条目与其它条目之间的联系。但字典反映的是语言里的词汇,而词汇是个系统。因此字典必须加强条目之间的联系与呼应,以提高自身的系统性。系统可以提供知识,可以提供用法。

  例如收字,虽然字典的规模有大有小,读者对象的语文水平有高有低,但是收字都应该有系统。通用字和常用字本身就构成系统。规模小的字典收常用字,规模大的字典收通用字。但是不管收字多少,都要注意收字的系统性。例如“旮旯”是联绵字,有的字典只收“旯”不收“旮”;“鸸鹋”是鸟名,有的字典只收“鸸”不收“鹋”:这都破坏了收字的系统性。表示方位的字,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是个系统;表示颜色的字,“红、黄、白、黑、绿、蓝、紫、灰”这8个稳定而能产的字也是个系统。亲属关系用字也构成系统,其中的“父、母”“爸、妈”“爹、娘”三组字所指的对象相同,但是意义与用法有别。“父、母”是基本字,“爸、妈”带口语色彩,“爹、娘”带方言色彩。“夫、妻”“子、女”“兄、弟”“姐、妹”每组的两个字都是有联系的,组与组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指明这种联系,加以比较。
规范型字典在释义上也要体现出系统性。同类的条目在释义上用语要一致,要保持均衡,这对正确的使用这些字,会有很大的帮助。有些辞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差,需要改进。例如《标准汉语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对国内少数民族名称的释义是:

    壮 壮族。
    侗 侗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傣 我国少数民族名,主要居住在云南省。
    彝 彝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
    蒙 蒙古族的简称。

  “水”“土”“回”“苗”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而这本词典在这几个字的释义里都缺少这个义项。   2.提供用法。字典在释义时,要注意提供用法。这对读者正确用字会有切实的帮助。许多字典都这样做了。例如:
  
    俩 liǎ 两个(本字后面不能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夫妇俩.买俩馒头.(《新华字典》)
    哪 něi “哪”(nǎ)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新华字典》)
    您 nín 代词,“你”的敬称。(《新华字典》)

  易混字的辨析很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常常为分不清“象、像”“做、作”“即、既”等而烦恼。规范字典有义务给读者提供帮助。

  3. 提供知识。辞书是知识密集型的著作。读者使用辞书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有用的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字典要简明,不要啰嗦,但是内容要丰富,不要干瘪。许多字典都这样做了。例如:

    癌 生物体细胞由于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变成恶性增生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新华字典》)
    虱 (-子)寄生在人、畜身上的一种昆虫,吸食血液,能传染疾病。(《新华字典》)
    炻 [炻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多呈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质地致密坚硬,跟瓷器相似。如水缸、沙锅等。(《现代汉语词典》)
    谥 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例如齐宣王的“宣”,楚庄王的“庄”;诸葛亮谥“忠武”,岳飞谥“武穆”。(《现代汉语词典》)

  字典提供的知识要准确,不要模糊;要适时更新,不要陈陈相因。有的辞书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例如:

    炻 炻器,类似于陶器和瓷器的一种陶瓷制品。(《标准汉语词典》)

  陶器和瓷器是两种不同的制品,既类似于陶器又类似于瓷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是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而又要避免与它重复而造成的结果。

五、要吸收积极的变异,使字典面目常新

  语言文字是不断发展的,规范型字典不能无视这种发展,而要与时俱进,否则必被社会所淘汰。陈原说:“一部词典不记录一个时代,这部词典只是抄下来的文字汇编,而不能称为创造性的著作。”[6] 规范是静态的,发展是动态的,两者是对立的统一。一部有创造性的规范字典不应该只满足于贯彻了政府规范,还要努力反映汉字使用的鲜活面貌和时代特征。

  社会不断地发展,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地发展。社会语言学家把语言文字中出现的与原有规范不同的新成分和新用法叫做变异。对于语言变异,一律拒绝与一律吸收都不是好办法。一律拒绝会妨碍语言文字的发展,使语言文字停滞不前;一律吸收会给语言带来许多杂质,造成应用的混乱。正确的做法是进行评价与选择,区分积极的变异与消极的变异。吸收积极的变异,屏弃消极的变异,促进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前几年在一些城市青年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把一元叫“一分儿”,十元叫“一张”,百元叫“一棵”,千元叫“一吨”,万元叫“一方”。这种说法近似黑话,既没有必要,也不够明确,属于消极变异。另外,近两年北京地区仿照“资本”造了个“知本”,意思是知识可以成为资本。先不说意义是否明确,仅从读音上就不便使用。“资本”与“知本”读音的差别在声母,前者是z,后者是zh。不少南方方言分不清z和zh,“知本”的使用不是会增加混乱吗?这就是消极的变异。

  规范型汉字字典要吸收积极的变异。从现有的经验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收入新字。现代语文的特点是增加新词而尽量不增加新字。增加新词可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丰富汉语的表现力,而增加新字可能会加重学习和使用的负担。我们不赞成随意增加新字,可是得到社会承认的、确有必要的新字也不能视而不见。例如,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五个化学新字,就是釒杜、釒喜、釒波、釒黑、釒麦。这五个字使用频度都很低,小型字典不一定要收,但是大型和中型的字典就不应该漏掉这样的字。有些文言古语用字、方言用字,进入了现代白话文,成为现代汉语用字,规范型字典应该及时反映这种改变。   2.广收新义。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字增加了新义,规范型汉字字典应该尽量收录。下面是《新华字典》没有收录的新义:

    村  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娱乐与活动处所:度假村|亚运村。
    毒  使电脑存储的数据遭到破坏的程序:杀毒。
    炒  为引起公众注意而特意渲染:炒新闻|炒情人节。
    虫  像害虫那样给人带来危害的东西:千年虫。
    秀  表演:作秀。
    吧  提供某种服务、可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尚场所:网吧|氧吧|陶吧|书吧。

  3.选收新词语。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字典不同于词典,不能随意收入新词语,但是要通过例词或连带的词语适量吸收,以满足读者的需要。《新华字典》1998年版在“电”字下出现了“电脑”,这就很好,可惜数量太少。新词语举例:

    电:充电|过电。
    网:网民|网虫|互联网|局域网|因特网,
    激:激光|激活。
    黑:黑客|黑马。
    基:基因

  4.吸收字的新用法。1872年傅兰雅、徐寿译的《化学鉴原》里的“绿气、弗气、轻气、淡气、养气”,到了《国音常用字汇》(1932)已经改为“氯、氟、氢、氮、氧”。这几个化学字一直使用到现在。又如,“矽”和“锡”“硒”都读xī,都是化学元素的名字,使用时会带来不便。后来把“矽”该为“硅”,这是名称的改变,也是用字的改变。“牛仔裤”也可以写作“牛崽裤”,英文cowboy说成牛崽也是可以的。可能是受了港台用字的影响,“牛仔裤”的写法流传开了。这样一来,“仔”就增加了zǎi的读音和崽的意义。这也属于用字的改变。

  5.重视字音的变化。“矿”在《国音常用字汇》读 ɡǒnɡ,现在读kuànɡ。“癌”在《国音常用字汇》读yán,现在读ái。“的士”的“的”读音不稳定,有人读dī,有人读dí,需要加以引导。《现代汉语词典》采用dí的读音,减少了异读,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字音的问题十分复杂,史学家陈寅恪的恪,大家都读què,可是字典至今不肯承认这个音。“契诃夫”“唐· 吉诃德”的“诃”,许多人读kē,可是字典就是不承认,仍旧采用呵斥的呵(hē)的音。轻率地变动读音是不对的,但是长期与实际脱节也是不妥的。

  由不重视语言规范到重视语言规范,这是进步。今后还要大力宣传语言规范化,加强民众的规范化意识。但是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把规范看成静止不变的,忽视语言文字的变化和发展。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为了便于交际,而不是阻止语言发展。语言是发展的,规范不应该阻止发展,也是阻止不了发展的。规范标准的制订一般说是滞后的,语言变异有时要经过一段观察才能做出抉择。好的字书应该紧贴时代,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汉字使用的新变化,肯定积极的变异。

  注释

  [1]魏建功.魏建功文集第四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403
  [2]刘庆隆.《新华字典》出版三十年.中国语文,1984 (1):36-37
  [3]陈原.遨游辞书奇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94
  [4]陈原.遨游辞书奇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97
  [5]晁继周.语文规范标准与语文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中国语文,1999(1):72
  [6]陈原.遨游辞书奇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8

  (第6页倒5行的“钅杜、钅喜、波钅、钅黑、钅麦”是五个化学字。)


原作者:中央电大
来 源:www.openedu.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4:40 , Processed in 0.0721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