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58|回复: 6

[原创] 汉语吃亏就吃在至今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7 08: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华倬

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何况汉语,可是语言界有些人就是不承认汉语有特殊性这个事实。他们怕提中国特色,一听到中国特色就火冒三丈,就跳起脚来反对。我看出来了,他们这样起劲地否认汉语有特殊性,其目的就是想用西方的语言观点来改造汉语。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认为汉语是用模拟客观真实的办法而使人产生形象化感觉的形象化语言。而印欧语则是用一套形式规则来规范语言行为的语法化语言。

众所周知,汉字的雏形是象形文字,象形就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形态模拟,可见汉语从一开始就走着一条模拟化的道路。经过长期演变,字的形似度已大大降低了,甚至面目全非了,但字演化成词后,人们对词以及句子的形象化感觉反而增强了。我认为增强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客观认识的深化,比如人们对吃饭和当兵这两种行为就有不同的认识,前者会自动终止,因为饭总不能老吃下去;后者却不会自动终止,只要没有外界干预或时间限制,兵就可以永远当下去,因此“吃了饭”便认为表示吃饭完了,而“当了兵”则认为表示当兵继续。“吃了饭”和“当了兵”的语法结构完全一样,但给予人们的语感却不相同。又比如“爷爷死了三年了”和“奶奶病了三天了”的语法结构也一样,但前一句表示爷爷在三年前就死了,是过去完成式,后一句表示奶奶正在病中,是现在进行式。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死”是表示瞬间动作的动词,这个动作在三年前就完成了,“三年”则是死后至现在的时间延续,句尾“了”表示这个时间未尽,还要延续下去;“病”是表示持续状态的动词,因此,病虽然开始于三天前,却会持续至今,句尾“了”表示病还会持续下去。这些都说明中国人不是凭语法去理解句子,而是凭语感去理解句子,由此可见,语法并不和人的语感挂勾。然而是语言中的什么使人产生感觉呢?说穿了就是语言中所折射出来的形象,因此可以这样说,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的形象化感觉。象形只能形似,形象则能神似,从象形到形象是沿着同一条道路而走过的两个阶段,可见汉语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自己的轨道。

自古以来,汉语教学都是以教读范文为唯一途径,学生就是通过学读范文而逐步建立起对汉语的形象化概念,现代汉语课却教起了与形象化语言风马牛不相及的语法,以至于学生学得没有劲,教师也教得没有劲,因为这个语法实在是太脱离汉语的实际了。将英语的语法观点强行套于汉语,不管主观动机如何,客观效果却是使汉语也跟着语法化。然而可怕的是语法化的观点占据了当今语言界的主流,因为这种观点确是解释不了汉语的事实,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改造汉语,用英语代替汉语的母语地位。有些沿海城市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因此语言界有人提出了‘保卫汉语’的口号,然而光提这样的口号就能解决问题吗?

汉语吃亏就吃在至今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自己的理论,首先在学术上就不足以和语法化的理论相抗衡,因此,建立汉语自己的理论体系实在是当今最迫切的任务,其迫切性甚至超过了文字改革。当然,人们一定会说:建立汉语的理论体系,谈何容易!是的,在没有看准方向之前,这个问题难之又难,但方向一旦看准了,这个问题就不那么难了。说实在的,由于看准了汉语是形象化语言,所遵循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的逻辑法则这一点,就使得我能够看清汉语中的许多现象,我不相信建立汉语的理论体系会比登天还难。
发表于 2006-9-26 2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很新颖,值得研究

我觉得语法界的人好用洋人的语法来套我们汉语,是由于不肯去对大量的汉语现象下大量归纳分析的死功夫,总是想偷懒啊,投机啊.其实,只要老实的一句一句的把若干篇文章分析过去,汉语语法的百分之九就明白了.如果能把一本语言好的书这样一句一句的分析过去,那就成了语法专家了.问题谁肯下这样的死功夫呢?
发表于 2006-10-7 08: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慢慢会改变的。

开始的时候没有汉语的语法理论,那么开始的时候只有借鉴。借鉴,自然就要先参考别人的东西。语言理论体系是个庞大的东西,不是说研究就能研究明白的,要慢慢来。

而且,汉语的特性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了,也不想LZ说的那样,都是“照搬国外”。发现一个错的地方,就改一处,时间久了,才会出现汉语独立的语法体系,不是三天就会有的。中国研究语法研究多久?外国研究语法又有多久?或许你们给的时间有点太短了,或许你们有点着急了。

如果你们觉得汉语语法哪里不对,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光说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好像没什么实际意义。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写一套完整的汉语语法理论体系么。只要你们说的对,我想,大家会接受的……
(另外,字母文字的雏形也是象形文字)

哦,对了,我也觉得现在的汉语语法理论存在很多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找出他们。
也许有一天我会写一本属于我的语法书呢,呵呵。

[ 本帖最后由 mengqinghao 于 2006-10-7 08: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有一种不太高明的看法,那就是:批评张三的人一定要比张三高明,否则就设有批评的资格。照此逻辑,观众是设有资格议论演员的,因为观众不会演戏。
批评实际上是一种促进,其积极意义远大于吹捧,若是演员不喜欢别人批评,只喜欢别人吹捧,呜呼!其进步可想而知了!
中国人很聪明,但是心态不正常,也许是过于谦虚吧!或者是受洋人欺侮久了,总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高明,这是一种弱国心态。本站可能好一些,东方语言网上被一派祟洋之风笼罩,有人公开提出要当洋奴才,这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正是这种弱国心态束缚了中国人的智慧。语言学本来一开始就可以走自己的道路,然而在这种弱国心态的影响下跟着外国人跑了。跟着和尚拜塔跟久了就不知道自己是俗人了。
发表于 2006-10-7 2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只想回您一个帖子,没想再讨论这个问题了。但是鉴于对阁下的尊敬,再最后回一贴。

1.观众和演员是什么关系?演员演戏是给观众看的,不是演给演员自己看的。戏剧的作用就是娱乐观众,所以评论戏剧的只能是观众,而不是所谓的会演戏的演员。换句话说,演戏的目的就是给观众评论的。无论观众是什么层次,什么水平,你都要围绕观众进行演戏。

2.这个论坛有许多研究汉语的文章,不知道你看了多少?
没有完全看清事物就进行评论,最好的例子就是“瞎子摸象”这个故事。建议您再多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再多看看相关文章(本论坛就有很多)。

[ 本帖最后由 mengqinghao 于 2006-10-7 21:35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7 22: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语法的方法是可以交流的

各民族的语言肯定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互相借鉴没有什么错误.就是本民族之中,看一看别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对自己也是很启发的.不过,我觉得研究汉语语法主要的力量不是读别人的理论,而是分析我们自己的语言现象.我最初研究语法的教材不是语法书,而是一本赵树理小说选集和鲁迅的两个短篇小说集,感到收获很大.如果让我招这方面的研究生,他要问我考哪一方面的书呢?那时我就问他:"你最爱读哪个人的文学书呢?"比如他说:"我最爱读水浒."那么好了,我就拿"水浒"里的句子考他.至于语法上现有知识和世界上的什么语法流派,我肯定不考.
发表于 2006-10-7 22: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粗心,我上面的贴子中有一句写成了病句

"看一看别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对自己也是很启发的."这一句当改为:
    " 看一看别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对自己很有启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1:12 , Processed in 0.0737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