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湘里妹子

[随笔] 阴阳界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9 13: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管理员 于 2007-5-13 04:33 发表
传说泰山君府可以还魂,但是需要牺牲另一个人的生命。


还魂?没有的事情吧?听说一些民间巫师可以将离去的亲人喊回来跟活着的人见面,说话呢!没经历过,不知是真是假?:Q
发表于 2007-5-31 0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陈晓红

如果是真的,我愿意牺牲。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2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陈晓红 的帖子

很能理解晓红老师失去爱侣孙先生的极悲之痛。

我想,活着的人只是比离去的人步履慢一点儿而已,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

当然,大多数的人都会尽量放慢脚步的。不过,命运这东西是无法抵抗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定数。活腻了,就换一种生存方式,换一种存在。即使是至亲至爱的人也难以改写命运所设计好的程序。

什么是疼痛?柔石说,连眼泪都没处流的人,这才是人间最痛苦的人。而拿破仑则说,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发表于 2007-12-5 1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亲爱的外公,在6月离我远去。就在要出殡的时候,天还是倾盆大雨。当把棺材抬出门做最后拜别的时候,雨也舍不的淋湿他的子子孙孙,慢慢的,细细的雨就来了。再过一会儿天就阴沉了,仿佛天也感动了。一直到把外公的骨灰送到山上,天都是阴沉。有的时候,阴阳两界真的是很不可想象的。在外公离我远去之前,我蛮怕那些神鬼故事的。但是现在我却很希望真的有所谓的阴界,因为这样我就会感到其实外公并没有走远,他只是去了另外一地方去闯荡了。他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和他团圆。。。既然他一个人在那里默默的奋斗,我们也应该要在我们的地方好好的奋斗,等到某年某月某日,当我们去见他的时候,向他诉说我们的过程。。。。其实他是在等。。。。其实他就在我们周围。。。忘不了他忘不了他的情。。。。
发表于 2007-12-7 0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学说各方面特性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的特性: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阴阳的相关性  

                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既相关的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以天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阴阳的普遍性  

              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

阴阳的相对性  

             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阴阳的可分性  

              指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天而言,昼为阳,夜为阴;白昼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亦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之间的交感相错  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是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错综复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
             2、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1.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2.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
             3、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古人称之为阴阳相成,1.指凡阴阳皆相互依存,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下。2.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特点。
             4、阴阳的消长和平衡  消长,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意为减少、消耗;所谓“长”,意为增多、增长。它们指的是数量的变化。古代思想家以消长来概括阴阳的运动变化,其基本形式包括<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表现为阴阳双方的你强我弱,我强你弱,这种形式主要是和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相联系的;<2>.阴阳皆阴阳皆长,阴阳皆消,表现为阴阳矛盾统一体的我弱也你弱,我强你也强它主要是和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相联系的。“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做“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音同育,意:界限)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往往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综上所述:
           阴和阳是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就是阴阳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而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阴阳双方不断的消长运动中实现的;若各种形式的阴阳消长运动处于一定限度、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之内,表现为动态平衡,整个事物就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就往往陷于异常状态。

阴阳的普遍性  

              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

阴阳的相对性  

             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阴阳的可分性  

              指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天而言,昼为阳,夜为阴;白昼又可再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亦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之间的交感相错  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是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错综复杂。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
             2、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1.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2.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
             3、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古人称之为阴阳相成,1.指凡阴阳皆相互依存,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下。2.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特点。
             4、阴阳的消长和平衡  消长,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谓“消”,意为减少、消耗;所谓“长”,意为增多、增长。它们指的是数量的变化。古代思想家以消长来概括阴阳的运动变化,其基本形式包括<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表现为阴阳双方的你强我弱,我强你弱,这种形式主要是和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相联系的;<2>.阴阳皆阴阳皆长,阴阳皆消,表现为阴阳矛盾统一体的我弱也你弱,我强你也强它主要是和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相联系的。“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做“平衡”。
              5、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音同育,意:界限)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往往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


综上所述:
           阴和阳是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就是阴阳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而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阴阳双方不断的消长运动中实现的;若各种形式的阴阳消长运动处于一定限度、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之内,表现为动态平衡,整个事物就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就往往陷于异常状态。
发表于 2008-10-31 1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怀谨:关于生命
  南怀谨   书摘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8403 2008-10-23  



    我一辈子研究哲学宗教,为什么重点在佛法呢?中国儒家、道家跟佛家一样,但是没有佛交代得清楚。佛已经修证悟道,知道我们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生命、整个的宇宙,有个总的共同生命,是不生也不灭的,永远不变的。这个在哲学上,中文翻译叫做“本体”,一切生命的六道轮回,分段的生与死,只是这个本体的变化现象。

  假定时间是永恒的,在科学上我们加“假定”二字是很严肃的,我为什么讲“假定”两个字?因为时间不一定是永恒的。假定时间是永恒,那么,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的分段,这是人为的知识思想,把时间分段了。

  我们生命也同这个原理一样,在所谓的本体上讲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可是我们现在变男人、变女人,女人嫁个丈夫,男人讨个老婆,然后生了又死,昨天、今天、明天,每一分每一秒,身心生命随时都在变化,宇宙也随时在不停地变化;这是变易生死。

  譬如说,我常常跟你们开玩笑,也是真话,有很多几十年不见的同学来看我,“老师啊,二十多年没有看到你,还是一样哦!”我说,我要是不变,那不是变成老妖怪了?其实我早变了,已经不一样了,这是变易生死。我经常引用《庄子》里孔子对颜回讲的“交臂非故”,这怎么讲呢?你们现在的教育不从古文入手,就看不懂了。交臂,就是两个人擦肩而过,你过来我过去,就是一下子,已经不是原来的你我,一切都变了,变得非常厉害。

  那么,佛法的修持,像小乘罗汉了生死,充其量了了分段生死,认为这一生修行成功了,不再来了。可是大乘菩萨就会笑他们小家子气,不来?做不到的!就算你入定八万四千年,最后还是要出定来的,所以说不是究竟,大菩萨才能了脱变易生死。

  昨天晚上胡松年问我,释迦牟尼佛也是化身吗?没有错。什么叫化身呢?以佛教来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都是化身,我们一切众生也是化身,只有一个中心不变的,叫做中央毗卢遮那佛;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一切众生也是他的化身。换句话说,都是本体的分化作用,而那个不生不灭的生命的本体没有动过。所以释迦牟尼这一生,成佛做教主,他也是化身,阿弥陀佛也是化身。

  在讲这个课题以前,我们要晓得,人类整个的文化,不论中西,一切学问,都是为了追寻生命问题。像现在大学里开了那么多课,开了那么多研究所,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物理学、化学、应用科技等等,也是为了生命问题。如果与生命问题、生存问题不相干,这个学问不会成立的,自然会被淘汰。还有生存里的现象,我们叫做生活,为了生活不管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花了那么多钱,培养孩子受教育求学问,拿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我看来,也许我不对,我说求学问赚钱,或者做官,胡闹一阵,也都是为了一个生命问题;一切宗教也是一样。

  印度在释迦牟尼佛以前就有宗教。现在的尼泊尔、巴基斯坦、盂加拉、阿富汗,原来都是古印度的范围;佛教后来传播范围很大,不仅包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乃至东亚、东南亚、中亚、欧洲,也有部分包括在内。印度的疆界土地非常大,不过古代没有统一,言语文字有六十多种,到现在也不统一,而且他们自己也不注重历史。如果印度也像中国一样,有类似秦汉的统一,文字的统一,那就不得了啦。

  这就看到我们中国文化的宝贵了,秦以后,我们文字统一了,很好地保存了历史文化,当然包括佛教在内。到现在,我们读古书,几千年以前的思想文字,一看就懂。不过,现在白话文、简体字的流行,差不多把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丢了,这是个大问题。

  印度既没有统一文字,也不注重历史,再经过阿拉伯人、英国人的入侵,印度现在没有佛教了;现在的梵文也不是古代的梵文了。印度佛教真的东西,都随着佛经到中国来了,所以我跟有些练瑜伽的印度朋友感叹,我说很想把你们老祖宗留在中国的宝贝交还给你们!他们说我们也想啊,可是文字言语真的不行啦。我说你们老祖宗那么伟大一个圣人——释迦佛,他的东西都留在中国了,没有中国保留,现在就都没有了。

  至于言语呢!两千年以后,中国各地的方言那么多,到现在也还没有大统一;譬如广东话、闽南话,北方人听不懂的。现在所谓海峡两岸问题,就有语言沟通的问题。所以普及标准话,尤其必要;当然不是说普及标准话就不要方言了,两个可以并存的。

  我这个话又拉开了。那么世界上文化既然都为了这个生命问题,中国当然也有同样的问题。你们要学佛,那么佛悟道悟什么?为什么要悟道成佛?说穿了还是为了生命问题;为了追究宇宙万有生命的究竟根本,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生死问题、生存问题。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翻译成中文来讲,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无上正遍道。什么叫菩提?就是悟道了,明白了。证得菩提,不只是道理明白,是身心都求证到了。“阿耨多罗”是至高无上,彻底的;“三藐三菩提”是正遍知,正等正觉,随时随地清醒知道,不糊涂。“三”,意思就是正;“藐”是等,平等,一切平等。

  为什么《金刚经》等经典上提到成佛是证得菩提?换一句话说,佛的大彻大悟,是彻底知道宇宙万有生命的究竟。到了中国文化,禅宗把这些名词都推翻了,就是“悟了”!悟了什么?唐代的大禅师说,悟了“这个”!“这个”是什么?干屎橛!狗屎!狗屎也好,这个也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好,上帝也好,主宰也好,神也好,都是代号。生命的究竟是讲不出来的,只好用个代号叫做菩提。

  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代这个世界上,所谓悟道成佛了,悟个什么道呢?彻底知道了,不是逻辑理论上知道,知道一切生命的本体是不生不死的,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是悟到这个而成佛。譬如释迦牟尼佛,他也生来也死去了,同我们一样,这个是生命的现象,分段作用,就是像昨天明天后天一样的,或是去年今年明年,过去现在未来一样的。所以我说,唐人刘希夷有两句很有名的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的佛学道理,用文学这两句话就说明了。这个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

  换句话说,佛说一切众生,不止人,包括宇宙的物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这个本体的现象变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变易生死。变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现象。但是这个生命总体的功能,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也不死。

  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易经》有几个要点——变易、不易、交易、简易。所谓“不易”,有个东西是不变的,永远不生不死,根本的东西没有变过。“变易”就是变易生死,会变化的,宇宙万有一切现象有生有灭,随时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男女感情,父子感情,一定会变的,不变就不叫做感情了。“交易”就是变易中有交变,交叉的,感应的;这个交变感应,在梵文里就叫瑜伽,互相感应,相对应的变。“简易”,一切复杂的变化是由简易来的。只懂复杂,不懂简易;或者只懂简易,不懂复杂,都不通的。变易、交易、简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一个不变的,就是不易。(按:唯识述记卷二曰:言瑜伽者,名为相应。)

  就因为中国有这个文化的基础,道家、儒家、诸子百家等,配上印度佛家佛陀所悟的道理,吸收融合,成为东方文化。因此我也常常告诉西方人,你们讲宗教,世界上哪里有你们的宗教?五个教主都是东方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东方人;耶稣、穆罕默德,是中东人,也是东方,没有一个你们西方人。你们西方拼命反对东方,其实你们的文化思想大多是东方人所给的。这五大教主都懂了这个道理,不过他传道传播的方法不同,因地制宜;当然,道理有程度的深浅,讲得最彻底的是释迦牟尼佛。中国的《易经》,对这个道理也知道。

  譬如说,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有法则在变。你们要算命卜卦,算个什么?算也没有用。当你这个事情说对了,对了以后,已经变成不对了,随时变去;所以没有绝对算准的,都是刻舟求剑。常常有朋友问我,老师啊,我去做生意,你给我算算卦。我说,不是成功就是失败,没有中间的。你说做生意要赚钱,拿出本钱来,如果也没有赚,也没有赔,可是你消耗时间精神,已经赔了嘛!你说赚了,赚来的已经过去了,还是没有,其实没有赚,一切都是在变化的。生命的道理就是如此,这是一个大原则。所以学佛修道,所谓打坐参禅,大彻大悟,就是证得那个本来不生不死的,这就是佛学,也就是中国道家修神仙之学。

  我常说,世界上东西方的文化,讲了半天,中国人有个别家都没有的文化,就是敢讲生命是可以“长生不死”的,只有中国道家敢这样讲。既然晓得那个本体是不生不死,我可以修持到同本体一样活着,去了死的一头,永远活着,道家叫“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休”,“宇宙在手,万化由心”,这个只有中国人胆子大,敢做这个科学的假定,认为生命可以跟天地宇宙的寿命一样长久。宇宙是活动的,在这个虚空中,永远不停止地活动,没有休息过,我们的生命也使它永远活着不休。

  佛不同了,佛晓得本体是不生不死,但是不讲,把这个生死可以保留起来。中国的禅宗密宗虽不讲这个话,但有这个含义在。可是释迦牟尼佛得了道,为什么又走了呢?佛说我没有走啊!我还在这里。而且最有趣的,佛到八十一岁走了,要走以前,告诉跟他出家的弟弟阿难,阿难没有讲话。最后佛宣布要走了,阿难就痛哭地跪着说:哎!您不能走啊!佛说我有意地问你三次,借你的口看因缘,我可以留在这个世界上不死,你看我留好啊,还是死了好?可是问你三次,你那个时候被魔魔住了,头脑昏聩,都不答复我。如果你说我留,我就留下了,你没有讲,现在这个机会过去了;而且魔王要求我不能再留下去了,我也满魔王的愿,要走啦。可是经上记载佛吩咐他的四个弟子:迦叶尊者、罗罗(佛的儿子),还有宾头卢尊者,另外一个是君屠钵叹尊者,留形住世,身体留下来在世上继续活着。据说,迦叶尊者现在还在云南的鸡足山那里入定,这个叫“留形住世”。这些都是研究生命问题的资料。生命问题、生命的道理就有那么严重。



  (摘自《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月版
发表于 2009-4-25 23: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母刚走,这种情况我会念大悲咒,却尽量不哭泣(因家母生前是天主教徒)
发表于 2009-4-29 2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母刚走,这种情况我会念大悲咒,却尽量不哭泣(因家母生前是天主教徒)
Artvine 发表于 2009-4-25 23:28


Artvine 斑竹节哀。。。。。。

唉,人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
发表于 2009-5-2 15: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人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
monkey-EB 发表于 2009-4-29 21:51


人从哪里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435292/
      人是从哪里来的,是否自然而来,还是进化而来,或是猴子变的?这都是人人愿意知道的问题。无论是科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他们都不能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
  
  人是神所创造的,这是圣经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揭开圣经第一页,就可以看见神创造了天地万物,随后用泥土造了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里,又把灵魂赐给他,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神给他起名叫亚当,意思是说,人是神用泥土造的。
  
  神造了人,就把他安置在伊甸园里,把责任交给他,叫他修理看守。伊甸园里有飞禽,走兽,昆虫,亚当一一给牠们起名。神见他独自一人不好,就使他沉睡;取了他一根肋骨,为他造了一个女人帮助他。亚当就说: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男人身上取出来的。这女人的名字,叫做夏娃。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人的几方面。
  
  ??(一)人本来的福乐  
  
  神造人的目的,是要在人身上得着荣耀,也叫人荣耀祂。神就是爱,祂造人,是要人作祂爱的对象;祂要赐福给人,使人生养众多,遍满全地。
  
  始祖未犯罪以前,身体健全,没有疾病。神把他们配合成为夫妇,他们心灵圣洁,与神亲近;没有贪心,恶念,惧怕,羞耻的感觉;因为他们的心地是纯良的。他们住在伊甸园里,生活舒适。在园中物产十分丰富,有各种蔬菜果实,可以作他们的食物。一切鸟兽,鱼虫,都服从人的管理。人在伊甸园中,极其舒适快乐。
  
  ??(二)人本来的特权
  
  人在伊甸园里,可以自由与神相交,与神谈话来往,毫无阻隔,也毫不惧怕!人在犯罪之前,没有私欲,本性善良,因为遵守神的命令,完全顺服,没有一点违背神的心意。神造万物的目的,无非是为人的生活和享受。人需要阳光,空气,雨水;也需要植物蔬菜和果实。人未犯罪时,万物未受咒诅,都适合人的需要;人不需劳苦,便可以得到吃的。园中的万物,都服从人的管治。
  
  ??(三)人犯罪的经过
  
  神造人,并赐给人有一个自由的意志,可以选择自己所爱好的。神在伊甸园中立了两棵树,一棵是生命树,一棵是分别善恶树。神吩咐人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因为吃的日子必定死。只是魔鬼借着蛇向人显现,引诱女人,并对她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女人就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吃;惟独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被引诱,就摘下果子来吃,也给她丈夫吃。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遮盖由罪而来的羞耻感。
  
  ??人犯罪后,就躲藏起来,因为惧怕见神的面。魔鬼来试探的时候,人本来可拒绝牠的试探诱惑的;但是因为人心里起了疑念,反而误信魔鬼的话,以为神所说的刑罚,未必是真的。人犯罪堕落外在的原因,是由于魔鬼的试探诱惑;内在的原因却是因为人对神不信任,也不服从。
  
  ??(四)人犯罪的结果
  
  ??人犯罪后,随着罪而来的,乃是审判。神来呼召人,对男人说:「谁告诉你赤身露体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吗?」男人说:「你所赐给我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神对女人说「你作的是什么事呢?」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人犯了罪后,就彼此推诿责任。但神是公义的,必照各人所行的,施以刑罚报应。神就咒诅蛇,罚牠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神罚女人,要她受怀胎的苦楚,受丈夫的管辖。神又罚男人,要终身劳苦,耕种田地,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中国人造字很有意义,女字是象征怀孕的苦楚;男字从田从力,表示男人若非耕田出力,也不配做男人)。
  
  ??此后,神就把人赶出伊甸园,人离开了神的面,立刻丧失灵命,不能再与神有交通;并且肉身要死亡,归于泥土。从此罪恶入世,罪欲掌权;人就成为罪恶与魔鬼的奴仆,遗害子孙,使全人类都成为罪人。并使万物也因人而受咒诅,直至世未。
  
  ??(五)神为人的预备
  
  ??人犯罪后,因为赤身露体,不敢见神的面,就用无花果叶编作裙子蔽体;但太阳出来一晒,大风一吹,叶子就会枯干损坏,露出羞耻来。圣经说,神为始祖用皮子作衣服。皮子是从羊身上取下来的,这是预表耶稣基督成了被杀的羔羊。中文繁体字的“义”字,上面一个羊字,下面一个我字。惟有基督在我们身上遮盖我们,我们才能称义。
  
  ??神又应许说: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蛇要伤女人后裔的脚跟。(创三15)女人的后裔到底是谁呢?乃是耶稣基督,因祂是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祂是无罪的;惟有祂才能够担当我们的罪,替我们死,拯救我们。惟有祂胜过了魔鬼的权势,把我们从罪恶里拯救出来,这就是神为我们预备的救恩了。
  
  ??(六)人离开的光景
  
  ??始祖离开伊甸园后,就开始耕种田地,生儿养女,日渐繁衍;但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神就决定要用洪水来毁灭世界。于是吩咐义人挪亚,建造方舟,叫他全家和所要保存留种的生物,都进入方舟藉以保全生命。结果洪水来了,把地上一切生物淹没了,惟有挪亚一家八口得救。以后由挪亚就开了一个新纪元,但可惜后人要建造巴别塔,传扬自己的名;所以神要变乱人的口音,使人分散在全地上。神从中拣选了一个民族以色列,要他们成为大国,又将律法和诫命赐给他们,吩咐他们遵守。可惜他们不遵守,并且破坏了神的律法。然而神仍然爱他们,让耶稣在他们国家降生;他们却杀害耶稣,因此救恩就临到外邦人。神使犹太人以外的外邦人,若肯悔改相信耶稣的,也可以得救。
  
  ??(七)人历史的时代
  
  ??人类按历史可分为七个时代: 
  
  ??(一)无罪时代 (二)良心时代 (三)人治时代
  ??(四)应许时代 (五)律法时代 (六)恩典时代
  ??(七)禧年时代
  
  ??现今,五个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还未来到,我们今日仍在恩典时代中,所以要赶快信耶稣。
  
  
  ??祷告:
  
  ??神阿!我是个罪人,求你怜悯我,拯救我,求主的宝血赦免我的罪,使我得救,赐我永生。奉主耶稣的圣名求,阿们!
发表于 2009-5-2 15: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教学目标
第1课 人从哪里来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
《圣经》上帝造人说、女娲“抟土造人”、神创论、一次创造论与连续创造论
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化传说的相似性

查找资料

归纳整理

问题探究
世界各地人们对人类起源的丰富想象反映了人类特有的智慧,也反映出科学探究的必要性
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
瑞典生物学家林耐的“人猿同类”说、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人猿同源”说、法国拉马克的“由猿变人”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
科学家在探究人类起源问题上研究成果的发展性和与神学束缚作斗争的艰巨性
探寻达尔文进化论被传统势力围攻的主要原因
分析图表

归纳整理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探索科学、寻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是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

难点

世界各国关于人类起源传说的介绍,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初步介绍了有关人类起源的问题: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有关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和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成果。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起源的强烈寻“根”意识和丰富想象;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了科学探索的必要性。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不畏强权的勇于斗争精神,突出反映了科学探索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由于反映这课内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人类起源的传说和科学探索的初步了解和辨别,为深入学习本单元内容,更科学地了解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培养质疑、批判、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引言是一个小幽默故事。它通过达尔文智慧的言语,既化解了问题的尖锐敏感,又通俗而科学地说出了人类的起源问题。从一句轻松睿智的回答感叹地引出生物进化理论探索的艰辛历程。这种切入为学生学习本课埋下了探究的心理伏笔。建议教师以故事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故事中所说的“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说法正确吗?问题二,你知道人类起源的科学结论是什么吗?你知道它的探索历程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

教材以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为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结论各异、想象丰富的起源之说,并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将种种传说归于神创论的范畴,阐发了神创论的分类与学术地位。

1)“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

教材首先选取了两则典型的人类起源传说加以介绍。一则是西方流传甚广的“上帝造人”说,《圣经·创世记》里记载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尘土依据自己的模样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另一则是中国“女娲造人”的传说,传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于是给他起名为“人”。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连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于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于是她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女娲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增多。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初中课本有所介绍。通过对东西方两则“造人”传说的介绍,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的传说有无异同之处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归纳: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象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世界各地泥土造人的神话,除了以上两则外,还有新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泥土造人”的说法最为流传,那“抟土造人”传说为什么会在世界各地都有相似的版本呢?建议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然后教师总结:这说明人和土地关系的亲密不是其他事物所能比的, “土生土长”的观念,“入土为安”的信仰,似乎都和泥土造人的神话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说明神话传说的出现与人类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

2)世界各地多样的人类起源说

教材对于人类起源传说的介绍并不局限于“上帝造人”和“女娲造人”,而是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民族人们对人类起源的丰富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材中人类起源传说归类、列表,把握先人推测人类起源的途径有哪些。
泥土
动物
植物
其他
上帝造人
中国商朝以玄鸟为祖
中国苗族以枫树为祖
北美阿兹特克人认为人是从地洞钻出来的
中国“女娲造人”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羌人和姜姓人以羊为祖
中国红河和哀牢山彝族人以葫芦为祖
大洋洲柯迪亚克人认为人是海面大泡囊孕育的

南非布须曼人以蛇为祖



非洲柏柏尔人以鹤为祖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人认为人是橡树的枝与瘤节变成的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人类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这体现了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人们想象的异常丰富,闪烁人类智慧的灵光。

3)神创论

教材在学生已有了对人类起源传说的一定了解后,从生物学角度向学生介绍神创论及它的分类。神创论即由神创造世界万物的论点,如世界各种生物若是由神一次造好就是一次创造论,若是分多次创造的就是连续创造论。这些概念是学术名词,教师讲清即可,不必要展开。

第一目在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了解到人类起源传说的丰富性的同时,更应激发他们了解人类起源真正本源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人的起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解释?世界万物真是由神创造的吗?由此导入第二目。

第二目“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

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是人类在科学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的历史条件下,探索自身起源的一种朴素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粗糙而又缺乏科学的解释,已日益不能为人们所满意。随着近代科学特别是解剖学的日益进步,人们开始质疑神创论的绝对权威,用科学的探索精神寻求人类起源的本源,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人类起源的研究环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斗争,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破解了人类起源的重重迷团,揭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真理。这目的学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人猿同类论、猿变人论

随着近代解剖学的进步,更多的科学家逐渐开始摆脱神创论的束缚,认识到人与动物的亲缘关系,逐渐发展了人猿同类、人猿同源、人猿同祖的理论,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经过了人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

瑞典著名生物分类学家林耐(CVLinne17071778),于18世纪上半叶,在对生物进行分类比较过程中,发现人与猿的基本形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此他指出:“再没有什么东西有像猿类那样和人类相类似的了……人类与其模仿者的猿类之间几乎找不出任何自然方面的差别。”“……野兽中丑恶的猿和我们多么相像啊!”他在《自然系统》一书第十版中,把人、猿、猴同归于动物分类学中的灵长类。虽然林耐把人猿形态上的相似,归结为上帝有意识的安排(即神造的),但是他在动物分类学上,客观地反映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因此,他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揭示出了“人猿同类”的思想。

林耐关于“人猿同类”思想发表后,由于它直接触犯了宗教教义,因而遭到罗马教皇的坚决反对,并把他的《自然系统》一书列为禁书。然而,科学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与林耐同庚的法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者布丰(GLLBuffon17071788),他也主张把人置于自然界,与动物放在一起,因为人在整个物质方面都像其他的动物。他通过对化石及其他生物学资料的科学分析,摈弃了林耐的特创论观点,进一步提出“人猿同源说”。

在宗教神学的压抑下,“人猿同源”的思想沉寂了半个多世纪。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BLamarck17441829),继承了布丰的进化观点,他在1809年发表的名著《动物哲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类是由神创造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人类是由动物起源的。”这样拉马克又进一步地提出了“由猿变人”的进化论思想。

在宗教神学及其陈腐自然观的统治下,拉马克的进化论思想也同样遭到了非难。拉马克的思想触犯了基督教教义──上帝造人说,遭到传统势力的围攻。当时,忙于巩固专制统治的法国皇帝,曾经愤怒地把拉马克的书掷于地上。在种种压力下,77岁高龄的拉马克处境十分困难,他孤军奋战,以致造成双目失明。幸获两个女儿的帮助,又坚持了8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当1829年拉马克离开人世的时候,虽已经穷困到连5年期限的葬身之地都买不起,但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教师在讲授关于人与猿同类论、猿变人论等理论发展时,要把探索的递进、发展关系讲明,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科学理论脉络,体会科学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可适当补充相关生物学和考古学研究资料,强化科学家崇尚真理精神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质疑、批判、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2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论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英国学者达尔文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根据动植物演变的大量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首次指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确立了。

C.R.达尔文于1831年,参加“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在5年航海生活中他观察到大量的现象,收集到丰富的材料。南美洲从北到南相似的动物化石类型逐渐更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既具有南美大陆鸟类的特性,又在岛屿之间略有差异。这些现象使他产生了物种渐变的想法。18373月,当他从鸟类学家J.古尔德处获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3个岛屿上采集到的地雀,确有种的差异时,使他终于认识到地理因素引起物种形成的过程,从而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的观念。18377月他开始就物种变异问题进行写作;根据他的亲自观察和阅读过的大量书刊,使他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发生的,动、植物界到处进行着生存斗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不利的变异将被消灭,其结果就是新物种的形成,因而得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18426月达尔文用铅笔写出了这种观点的摘要,35;1844年夏季,又把它扩充到300页。但这仅是一个手稿,且只有很少人知道。此后,他一直持慎重态度,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1859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18591124《物种起源》出版,当天即被抢购一空。同时,《物种起源》也遭到了学术界、宗教界等方面的强烈反对,甚至恶毒诽谤,称其为“牲畜哲学”;一批政客也利用手中的权力,公开禁止讲授进化论。达尔文的支持者寥寥无几。建议教师在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达尔文学说遭受传统势力攻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这主要因为达尔文以自然界的规律代替了“造物主的智慧”,并直接涉及人类自身的由来及历史,使宗教的基本信念发生了动摇,导致科学与宗教间的更深刻冲突。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所以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

与此相反,以达尔文学派的“总代表”、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TIHuxley18251895)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在传播进化论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于1863年发表了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这一著作。他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地说明了“我们人类的种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他提出了人猿同祖说。

坚持进化论思想的赫胥黎,也不能幸免于宗教神学和学术界保守势力的围攻。1860630,“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在牛津大学召开辩论会。赫胥黎作为达尔文的代言人,以“准备受火刑”的决心参加了会议。在会上英国圣公会主教威尔伯斯福作为一个宗教教义的顽固维护者,恃才自傲,肆无忌惮地攻击起进化论。他耸人听闻地说:“朋友们,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每只虾、每只土豆……甚至一条低级的蚯蚓都有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一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主教在对进化论肆意歪曲一通之后,转向坐在旁边的赫胥黎,以讥讽的口吻问道:“我要请问一下坐在我的旁边、在我讲完以后要把我撕成粉碎的赫胥黎教授,请问他关于人从猴子传下来的信念。请问:跟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的祖父的一方,还是你的祖母的一方?”  

赫胥黎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用充满自信的语调开始陈述起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解剖学、人猿比较学、胚胎发生学等知识,以确凿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旁征博引,论述了人猿同祖的理论。他那生动而又深入浅出的说明,使广大听众中“即使没有解剖学专门知识的人也能明白”,而且不容置疑,许多人都被他那雄辩的话语所折服和吸引。对于主教的嘲讽,赫胥黎蔑视地回答道:“关于人类起源于猴子的问题,当然不能像主教大人那样粗浅地理解,这只是说人类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主教大人并不是用平静的、研究科学的态度向我提出问题,因此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没有理由因猴子是他的祖先而感到羞耻,而不学无术、信口雌黄……企图用煽动一部分听众的宗教偏见来压倒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呀!”最后赫胥黎说,他宁愿“要一个可怜的猿猴作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个运用自己优厚的天赋和巨大的影响,却把“嘲讽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的人做祖先。这样,赫胥黎便巧妙地把这位主教大人比得连一只猴子也不如了。赫胥黎这一番义正辞严、有理有据的话,无情地揭露了主教的愚昧无知,震惊了所有的听众,令主教威尔伯斯福张口结舌、羞愤交加,当即退出了会场。赫胥黎捍卫人猿同祖论的铿锵有力的发言,赢得了听众的阵阵热烈掌声。经过激烈的争论,很多青年学生站到了进化论一边。因此,这场牛津大论战在客观上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

建议教师在介绍赫胥黎为“达尔文的斗犬”以及他的名言 “为了你的理论,我准备接受火刑——我正在磨利我的爪和牙,来捍卫您的学说” 时,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并帮助学生查找牛津大论战的有关史实,请学生模拟论战,再现历史情境,以增强质疑批判和崇尚真理素养的培养。

3)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

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呢?恩格斯在1876年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人本身”的理论。他指出,人不仅仅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而且是在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转变过来的。由猿转变为人与一般动物的进化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认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后肢直立行走,前肢因而得到解放。前肢解放出来后,古猿通过使用天然石块、木棒,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等劳动,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引起身体结构上的一系列变化。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在这篇论文中,还提出三个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概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正在形成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而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

他认为,劳动影响了人的思维器官、劳动器官、语言器官的发展,最后发展成为完善的现代人。由于人类能够从事制造劳动工具的劳动,这种决定性的因素已经不再是生物学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因素。由于这个原因,自然界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范围,进入人类的社会及其历史的领域。

建议教师讲授“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时,结合教材“灵长类的进化”和“现代类人猿”的图,让学生设想古猿生活环境的变迁,而引发其肢体的功能变化,生存技能的大变革,从而理解“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古猿进化成人的模拟演示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古猿身体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技能的变化。

还可以结合【学思之窗】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小小辩论,找寻人类起源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一目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人类起源的传说知道多少。例如:上帝造人、女娲造人传说可以请学生大胆说说,由此引入本课学习。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发挥教师语言功底,用生动的话语向学生补充介绍东西方经典神话“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的故事,适当补充课本以外关于“抟土造人”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究性地思考: “抟土造人”传说为什么会在世界各地都有相似的版本呢?体会传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对更多更丰富的人类起源传说的介绍可用学生列表整理的方式,做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起源强烈的寻“根”意识和大胆想象。对于神创论(特创论)的介绍可依教材讲述,无需拓展,以设问“人的起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解释?世界万物真是由神创造的吗?”由此导入第二目。

人类起源的科学探索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对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介绍要讲清讲明,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人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内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建立及重大意义、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的内容。对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这一难点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神学的愚昧和旧势力的阻挠,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形成对科学的尊重,对科学家的崇拜,培养学生质疑、批判、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这一目的教学方法可多样性,可以有教师理性地介绍科学成果,如人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猿同祖论、生物进化论和劳动创造人理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境的模拟演示,如模拟牛津大论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图表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人类由猿到人的演进过程;还可以进行探究性问题的思辨,如就人类起源因素的分析开展小辩论。

最后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人类起源的探索,应该认识到对人类起源的探索是人类不断挑战愚昧,追求进步的历程,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起点。它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时,用讲故事、列图表和探究性思考的方式,变这目复杂的知识内容为条理清楚的知识构建。

如:通过列图表,总结人类起源种种传说的不同途径,找寻世界各地区人们在人类起源之说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地区多样性。

如:对“抟土造人”传说的流传甚广原因的解释,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从传说中找寻人与土地的密切关系,体会传说是人类生活的一定反映。

案例二 在学习进化论与神创论斗争的内容时,通过查找资料、再现历史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体会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艰巨性。

如:让学生阅读【历史纵横】,通过计算机查找牛津大论战的资料,分角色扮演论战双方,再现论战时神创论代表大主教威尔伯福斯的傲慢无理、理亏词穷;赫胥黎的机智应答、慷慨陈词。体验赫胥黎抱定“准备接受火刑”的坚定决心,领悟科学勇士追求真理的人格魅力,培养质疑、批判的科学素养。

案例三 在解释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理论时,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由猿到人的演进历程。

如:借助教材“灵长类的进化”和“现代类人猿”的图,剪辑音像资料,设计古猿由丛林攀缘到地面后肢直立,再到上肢解放,制造工具这一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为计算机模拟动画效果,动态地演示给学生直观地视觉、听觉感受,从而使学生内化地接受“劳动创造本身”这一科学结论。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提出:促使古猿向人转变的根本原因,应当从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中寻找,劳动并非自然因素。也有些人认为:应当从人的生物起源和人的文化起源两个角度分析人类起源,因为人类起源并不是一个纯生物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些观点?

解题关键:人类由古猿向人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它经历了古猿身体结构的变化,发生了生理机能的进化,但这种变化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古猿的生存方式、生存技能都随之而改变,劳动影响了它的思维器官、劳动器官、语言器官的发展,最后发展成为完善的现代人。

思路引领:不能把人类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割裂开来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联系的整体。

答案提示:在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由于人类能够从事制造劳动工具的劳动,这种决定性的因素已经不再是生物学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因素。由于这个原因,自然界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范围,进入人类的社会及其历史的领域。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达尔文学说遭受传统势力攻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题关键:达尔文学说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思路引领:在当时神权和封建王权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达尔文学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权威和统治。

答案提示:因为达尔文以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代替了“神创论”,并直接涉及人类自身的由来及历史,使宗教的基本信念发生了动摇,导致科学与宗教间的更深刻冲突。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所以遭受传统势力攻击。

2.劳动创造人本身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解题关键:人不仅仅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而且是在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转变过来的。由猿转变为人与一般动物的进化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思路引领:劳动影响了古猿的思维器官、劳动器官、语言器官的发展,最后发展成为完善的现代人。

答案提示:恩格斯认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后肢直立行走,前肢因而得到解放。前肢解放出来后,古猿通过使用天然石块、木棒,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等劳动,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引起身体结构上的一系列变化。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人类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正在形成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而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林庆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顾勤)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阴阳创世说

这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起源神话,认为是阴阳二神开天辟地,把气变成了人。

《淮南子·精神篇》:“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窃窃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

盘古开天地说

这里认为人类是由盘古身上的寄生虫变成的。

《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田亡。”

古尔德关于生命问题的解答

《自达尔文以来》是一本科学家撰写的散文杰作,收集了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上发表的科学随想。作者在哈佛大学教生物学,是科学内行,又有历史家的眼光。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达尔文在确立了进化论之后,为什么迟了20年才发表?古尔德说,这是因为他清楚进化论的含义比一般人所意识到的更为离经叛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和变幻令人不可思议,几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一个人要想清晰、确切、全面地解答生命的问题,就必须做出全方位的探讨,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是多么不易!还是古尔德说得好:

“我们可以明确地解决小的问题。我们可以合理地处理中等程度的问题。大的问题则只有听任丰富多彩的自然摆布——变化可能是定向的或无目的的,逐渐的或剧变的,选择的或中性的。我为自然的多种多样感到欣喜,把确切性的幻想留给政治家和说教者吧。”

(录自[] 斯蒂芬·杰·古尔德著 田洺译:《自达尔文以来》,三联书店1997年版,后记。)

2.课文注释

古希腊人关于神的起源的传说

根据希腊人的传说,世界最初是一片混沌,然后从混沌中产生了该亚。她是胸怀宽广的大地,是所有生命、生物赖以产生和活动的根基。从混沌中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神灵是爱神厄洛斯,她是诸神中最美的,能让所有的神灵和人销魂荡魄。此后,在混沌中又分出了白天和黑夜。接着,该亚无性生殖,生下天神乌拉诺斯、绵延起伏的群山和沟谷、波涛汹涌的大海。到了这时,宇宙初步有了秩序。

达尔文人类起源说之内涵

1859年,在法国学者拉马克生物进化思想的基础上,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完整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了西方进步学者的有力支持。恩格斯称颂《物种起源》一书“写得好极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从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学科成就出发,论证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于1863年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证明了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1871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学者的科研成果,出版了《人类的由来》这一名著,发展了进化论思想,创立了较前完整的人类起源说。

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说的基本要点是,其一,坚持人类起源的一元论,反对二元论,并以大量的资料证明了人类是由一种已经灭绝了的高度发展的古猿演化而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达尔文在书中指出:“人类是由一个种或几个种构成的问题是近年来人类学家们讨论得很多的问题。他们由此分成两派,一元论派和多元论派。那些不承认进化论的人不得不把各个种看作逐一分别创造出来的东西”,而另一方面,“那些接受进化论原理的自然学家,而如今大多数青壮年学者都已经接受了这一原理,无疑地都会感觉到,人的一切种族都是从一个单一的原始的祖系传下来的。”在此前提下,达尔文论述了人类和猿类的关系问题。达尔文说:“从一个谱系学的观点来看,人既然是属于狭鼻类的或旧世界的一个支系,我们就不得不得出结论,当初我们的远祖也会这样地被列为一种猿或一种猴,反正是什么,就叫什么。”达尔文并由此推论“类人猿这一亚类中的某一个古代的成员是人所由出生的根源。”

其二,正是在人类起源说的一元论基础上,达尔文根据古猿的习性,特别是人类近亲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历史、故乡做出了有价值的推测。达尔文说:“我们很自然要问,人的出生地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的远祖是在什么地方从狭鼻类的祖系分歧出来的呢?我们的远祖属于这一祖系的这个事实清楚地说明了他们的原籍是在旧世界之内,但根据地理分布的一些法则而加以推论,旧世界的澳大利亚洲和任何远洋岛屿却没有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大区域里,现今存在的各种哺乳动物和同区域之内已经灭绝了的一些物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此,有可能的是,在非洲还存在过几种和今天的大猩猩与黑猩猩有着近密关系而早就灭绝了的类人猿;而这两种猩猩现在既然是人的最为近密的亲族,则比起别的大洲来,非洲似乎更有可能是我们早期祖先的原居地。”

我们必须牢记一点,当达尔文写下这些话的时候,远古人类的化石全都尚未出土; 因此他的结论完全建筑在理论上。在达尔文时代,惟一广为人知的人类化石,仅有自欧洲出土的尼安德特人,而他们在整个“人类生涯”中,所代表的其实是非常晚近的时期。

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及其发展

启蒙运动的理性和进步理念,包括马尔萨斯的生存竞争理念,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思想基础。达尔文证实了进化中的自然选择机制。孟德尔用实验方法弄清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机制。达尔文进化论与孟德尔遗传学的结合,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解释生物进化机制的综合进化理论。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原理体现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的结论中,主要有如下五点:

1)所有物种生育子代的能力都大于食物增长速度,即大于养育能力。

2)所有物种的个体都有变异,同一物种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

3)由于要生存的个体多于能生存的个体,所以会有种内个体间的生存竞争。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生存机会,即物竞天择之下的适者生存。

4)生存即生殖。获得生存机会的适者有更多的机会通过生殖把特质传给子代,即被选择。

5)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有利变异世代积累,导致新物种产生并实现进化。

这套理论简洁有力,足以解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的许多现象,但它没能解释变异的由来。孟德尔在达尔文一筹莫展之处做出突破,他经过8年的实验证明一个事实:生物的变异来自遗传。遗传中,控制个体性状的基因各行其道。这一成就成为现代遗传学的基石。1937年,杜布赞斯基在《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中把进化论与遗传学整合成一体,朱利安·赫胥黎(注意:不同于“人猿同祖”论的提出者托马斯·赫胥黎)称之为综合进化论。

综合进化论认为进化是包含两个阶段的一个过程:

(1)变异:不同个体在孕育过程中得到不同的遗传材料,形成不同的表现型;

(2)选择:不同个体在繁育成功率方面出现的差别。综合进化论总结变异产生的形式有如下四端:

重组:包括性细胞生成时的遗传物质重组(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的联会)及两性基因形成受精卵的重组。这是不增加新材料而实现变异的形式。其过程如同洗牌。设想人类遗传这副牌有10万多张,它的可能组合就近乎无限。人类因此而能生出各不相同的个体(同卵孪生除外)

突变:是遗传密码在复制和传递时发生的意外错误。突变的外因是环境条件(如X射线等)对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复制机制的干扰。内因则是DNA本身因其数量庞大而产生的复制错误。这些错误多为中性,但也有些对人体有害。突变能增加种群基因库中的遗传物质。

基因流动:指遗传物质加入或离开某一种群基因库,即内婚群体的后果。基因流动的结果是使一个种群中的一些遗传物质增加或流失。

基因漂变:指前述原因之外的偶然小变动导致的种群基因库内容变化。漂变影响的种群规模一般较小,因而能使偶然的小变动影响整个种群。例如,携带特定基因(如黑眼种群中少有的蓝眼)的个体偶然地从种群中消失,该种群就会失去该种基因。又如,某个新种群的一小群祖先携带特定基因,也容易造成该种基因在种群中广泛传播。

遗传变异的作用是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料。值得指出的是:遗传变异发生在代际之间。变异一旦发生并形成表现形,就会暴露在环境中的选择作用之下。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个体,但进化的单位是种群。此外,遗传变异没有方向性。选择和进化也仅有相对于环境的暂时方向性。由于环境变化不定,所以进化的方向也不固定。严格讲来,进化有两个层次:一是种群层次上的微观进化,主要指种群基因库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短时期内(如两代人之间)的变化。二是更高层次(物种)在较长时段中的宏观进化。对于后者,学术界又有两种理解:一是渐进累积,二是间断平衡。渐进累积论将生物进化和新种发生视为渐进积累过程,例如把从猿到人的进化看成连续无间断的链条。间断平衡论则将这一过程理解为长期稳定与短期骤变的交替。根据目前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材料,我们认为间断平衡论能更好地解释古人类化石和人类遗传学资料上的间断和缺环现象,同时也与综合进化论的原理兼容。

3.学术观点

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理论的另一种看法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在达尔文进化论出现以前,神创论一直占统治地位。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继拉马克后提出了生物进化思想, 1871年,达尔文又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进一步从身体结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考古发现等各方面,详细论证了人类与动物的血缘关系,认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猿如何变成人?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仍是从猿到人的进化机制,其中性选择的意义尤为突出。但是后来恩格斯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著名论断。

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

(1)劳动促使猿从身体结构、生理功能方面转变为人;

(2)劳动“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劳动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南京大学的李见恩赞同他的第二个结论,同时认为,人首先是作为一种叫做“人”的物种而存在的动物。人“种”的进化不应该完全摆脱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作为人的本质特征的“劳动”及其他社会属性都应该建立在人的生物学属性之上。诚然,没有劳动就没有语言的出现,没有劳动和语言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人类思维。然而,没有猿的舌、喉、声带等跟“发声”有关的器官的进化,语言永远不可能产生(不管如何训练,“黑猩猩总不能说一句人话”)。同样,没有人脑这一自然界最特殊最复杂的物质器官的形成,思维(意识)也难以出现。恩格斯固然没有否认人特殊的身体结构、生理功能是人猿揖别的最初前提,但他认为这正是劳动的原因造成的。但是,现代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愈来愈证明了这一结论的不科学性。《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所阐述的思想对于科学界和哲学界批判唯心主义的特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进化史观,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引导我们从生物物种内部而不是向上帝寻求人类产生的根源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原因。恩格斯看到“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的确是“惟一正确的解释”。而“达尔文学派的最富唯物精神的自然科学家们还弄不清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就是因为“他们在唯心主义的影响下没有认识到劳动在这中间所起的作用”。恩格斯思想的光辉之处就在于,发现和强调劳动对于人的非生物特征的发展及社会存在的意义。但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错误地把劳动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形成的决定作用推及到从猿到人的整个生物性进化阶段,将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类起源过程,仅仅归结为劳动的作用。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劳动是先要有适应劳动的生理前提(例如,直立行走、手的灵活性、语言器官,特别是有意识的能力的大脑)的生成,而生理上的一切变化无疑是遗传物质变异的结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大约成文于1876年,这种思想的局限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直到20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分子遗传学所揭示的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中心法则,更是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后。

李见恩进而指出: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及相关学术文字几乎都把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思想作为不可触动的经典结论。人类起源问题似乎原则上已经得到解决,人们所能做的只是为“劳动造人”原理寻找自然科学的实证和提供哲学上的解释和发挥。自然辩证法是应该给自然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它本身不是游离于自然科学之外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它必须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改变自己的内容。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哲学的人类起源理论应该有所进步,而不是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水平。
  

4.参考资料目录

达尔文著
潘光旦 胡寿文译:《人类的由来》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达尔文著
马笃庄等译:《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科学出版社1982版。

吴汝康:《古人类学》,文物出版社1989版。

理查德·利基著,吴汝康、吴新智、林圣龙译:《人类的起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王成军:《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说与原始社会史研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李见恩:《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再认识》,载《洛阳大学学报》20023月(第17卷第1期)。

2008-09-25  人教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9:10 , Processed in 0.0688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