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4|回复: 8

说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31 23: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欧洲人把龙当成恶魔,而中国及东亚,美洲把龙作为神圣的祥瑞,尽量龙曾是皇帝的专有,但"龙的传人"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现在的龙形象,在汉代就已出现.这是图腾复合----民族融合的产物,但在上古,龙是存在的.

<<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如果龙真如汉代人说的那神圣,就不会有人养龙,吃龙了.这段记载说明,龙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动物----鳄鱼.

有些考古学家把马,猪作为龙的原形,实际上讲不通.在河南,湖北发现的龙,都是鳄鱼.最先以鳄鱼为图腾的知长江边的人们.太昊为龙师而龙名,其业绩为后人怀念.龙就成为许多王族的祥瑞.神农的传说中,其母女登游华阳,有龙首感之,生神农于裳羊山.黄帝的传说中,黄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龙已是有不同寻常意义的称呼了.龙代表了有一定实力的首领.黄帝自己是"黄龙",才有铸鼎升天的传说.在母系社会,图腾五花八门,凤与龙脱颖而出,由实而虚,成为人民喜爱的虚幻的动物,来自上古的显赫部族以它们国图腾.各部族融合,不同的图腾累加上去,终于与最初的样子全然不同,难怪今天人们要说龙不存在呢!

墨西哥人的十二生肖中,有龙也有鳄,龙与中国相同.这说明现在的龙形象早已传入美洲,可是鳄图腾也保留下来了.伊朗人属相有鳄,无龙,值得深入研究.

杨西海亮先生在<<史前基本婚制与中国十二属相史探>>指出,数目字一至十借自属相字,其说精避,不可怀疑.

一   二[两]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羊[鳄]  龙  鼠  蛇  猢  牛   鸡   马    狗 [豕]   猪


作者又用古文字证明,五,六,七,八,九也是属相的象形字,二读鳄,两读龙,十读豕,\(zhu)猪,是十二属相形成的历史留在汉字中的证据.龙本来与鳄等同,但后来龙变成了与鳄不同的复合图腾.孔甲吃的龙是鳄鱼,许慎<<说文解字>>说:"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已有些神秘主义了.

<<山海经>>中的龙是图腾神.如<<南山经>>之首神鸟身龙首,<<南次二经>>神龙身鸟首,<<南次三经>>神龙身人面,<<东山经>>之首神人身龙首,<<中次九经>>女几山至贾超山神马身而龙首,<<中 次十经>>神龙身而人面,<<中次十二经>>神鸟身龙首,以上单纯的龙图腾及复合图腾能够勾画出图腾的分布,进而分析各地的部族关系及生产生活方式.有人对中外历史尽写帝王史不满,<<山海经>>则从最原始的生活形态入手,再现了中华大地上古时期的人民生活与环境.四方之神,祝融,蓐收,句芒都乘两龙,启也乘两龙,这是先民眼中的神性与人性兼备的神,原为王或臣,被神化了,让他们乘龙,蛇,被人们纪念.直到秦汉,四方神列为佐神,加上位在中央的黄帝,五行五帝的观念被整齐化,祭祀变为国家的仪式,失去了人民对祖先神的祭祀传统,直接后果是三皇五帝一直被祭祀,在大一统格局之下而中止,上古史的可信度因面降低了.

中国是巨龙,要腾飞,与时俱进,励精图治是当务之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龙的传人"的凝聚力.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贝与玉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贵,贱,货,财,赔,赚,赢,贷等与财富,商品交换活动有关的字为什么从贝?这些字创造时肯定是因为贝有非同寻常的地位,才保存在这些字中.在繁体字和古文字,从贝的字更多,如买,卖,得,具等.

上边文字中的"贝",是海贝,体长几厘米,外壳坚硬有光泽,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但在中国沿海不出产(古代可能有?),内地更加罕见,所以被当作货币.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骨贝,蚌贝,石贝,商代殷墟出土的铜贝,体现出贝作为财富象征的共性,因海贝太少了,人们才仿制,作为货币.甲骨文两个贝是"朋",即贝币的计数单位.<<易.坤>>:"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就是获利与亏损的意思.金文有一个人肩挑两担贝币的字形,为贝氏徽,即钱庄商人.周代后期贝币在中原停用,而云南直到十七世纪还在用,印第安人二十世纪仍在用.开头例举的字从贝是顺理成章的.

"宝"字古从贝从玉,是以贝玉为宝.武丁有一个妻子叫妇宝,宝字为屋顶之下有贝和玉,说明贝和玉是当时公认的财富.王国维先生说珏"其用为货币及服御者,皆小玉小贝,而有物焉以系之 ......"是不准确的.玉不是商代货币,卜辞,金文未见赏玉的记载.说明玉是贵族的宝物,不会在社会上流通,在祭祀中,用玉,不用贝,二者分工很明确.各种玉器长期作为礼器,十分重要.

<<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秦统一货币之前,各国货币材料,形状各异.如齐,燕有刀币,赵有铲形币,楚有蚁鼻钱.秦圆形方孔钱成了后来中国长期使用的币形,钱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在上古时,有了私有制,才有了商品交换.但最初是以物易物.<<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为炎帝文化,后期已是父系社会,以物易物是可能的.仰韶文化分布区域有甘肃,青海,陕西,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神农氏有天下是可能的,距今约有5100年的马家窑文化已有海贝图案.玉在<<山海经>>中记载很丰富,也很神奇.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已有了世界最早的玉器,到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玉的加工和使用已达到登峰造极. 同样的现象在印第安人中也存在,玛雅文化玉器的地位很高,这在中华文化圈以外是罕有的.

如今,贝不再是宝,玉仍是珍品,但贝玉的意义凝于汉语中未曾衰退.分析贝,玉缘何成为宝,是追溯中国文明源头的大事.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欢呼孙大圣,昔日猴王是夸父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古代印度史诗中有一位猴军首领.中国上古的"猴王"却鲜为人知.他就是夸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王耳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大荒经>>)

     "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海内经>>)

     夸父是炎帝神农氏后裔.他既与蚩尤相提并论,绝非等闲之辈.

     <<史记.五帝本纪>>说"神农氏世衰",黄帝先与炎帝战,后与蚩尤战,"禽杀蚩尤,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帝王世纪>>说神农至榆罔丹八世,合530年.<<吕氏春秋>>说"神家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夸父与黄帝同时,就是末代炎帝,即帝榆罔.榆罔,犹如禺王,即猴王.

    <<西山经>>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兽投,名曰举父."举父就是夸父,是猴图腾的描写.黄帝轩辕氏,本名天鼋,同样以图腾为号.

    "神农以上有大州,"黄帝以来,"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到夸父时已经衰落."尤乃逐帝,争于涿鹿河(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这是<<逸周书>>的记载."帝","赤帝"为夸父.蚩尤夺权,夸父不能征,只有求助于轩辕.轩辕打天下,成为天子,夸父不再是帝了.但在后裔的记忆中,猴图腾代代相传,夸父逐日的故事可歌可泣.

    夸父山,在现在河南灵宝,为夸父族原居地.灵宝有仰韶文化特大聚落遗址,晚期即夸父文化.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进入父系社会.商周青铜器上铭文"夸"作为族徽,属于夸父族,到周代,夸父族仍有存在.   

    夸父就是不少文献中与黄帝并称的炎帝.<<史记.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蛟氏,生黄帝,炎帝".这里的炎帝均为夸父.<<帝王世纪>>说"榆罔居空桑......帝所居也."封禅泰山,又居空桑,夸父不会是一个酋长,而是拥有天下的帝王,他的权力由衰而失.但其后裔分布到了世界许多地方.王大有,宋宝忠,王双有等认为,夸父逐日实际上是夸父族人中原北上,迁往北亚和美洲的大长征.且不说在约5000年前的先民如何在大半个地球上开拓,我只是想通过这些铁的事实让大家认可三皇五帝是信史,他们代表了约4000年的文明时代.

    北美洲的夸父后人生活比较落后,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南美洲的夸父后人早在50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时代.这种差异由离开故土时的文化面貌决定.在文明时代初期的人们还保留图腾观念,在台湾,内蒙古和美洲各地大量的猴崇拜遗物就是夸父族存."大人国"即秘鲁查文文化时代,人像都是猴头.玛雅碑铭中,"日"字用猴表示,"月"字用蟾蜍表示,猴夸父,蟾蜍即月神常羲.楚帛书记载"共工囗步十日四时",即共工用甲,乙,丙,丁等十天干纪日.<<海内经>>说"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即噎鸣的子裔以十二地支为名.夸父的先人已有干支,到夸父时历算当有所继承.黄帝考定星历是对前人的历法加以改进.玛雅人用猴作为日的标志,说的保护神是猴,进一步体现了夸父的地位来自其能力.

    夸父不是神话.他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们的一位先祖.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之谜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中国上古史最大的谜团莫过于昆仑山了:它到底在哪里?最上边住着太帝吗?西王母是神还是人?神农的妻子听沃所属的赤水氏是中国人吗?

(一)昆仑寻踪

<<山海经>>多次提到昆仑山,以<<西山经>>最详尽.".....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河出于东北隅,赤水出于东南隅,洋水和黑水出于西北隅.<<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墟",又有青水及弱水出于西南隅.<<西次三经>>是帝王所升为神的集中所在.这一节末说"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厘,糈用稷米."以羊为图腾者,即炎帝所在的羌人地区.这一带是仰韶文化区.各山的神,兽又明载"虎"字,即虎图腾,是伏羲,西王母为代表的部族.其中提到三危之山和稷米,可确定就在青,甘,陕一带.<<西山经>>,<<海内西经>>所载昆仑山在中国,不在外国.

有人说昆仑为巴比仑之讹.昆仑山在西亚.对比<<旧约.创世纪>>可以看出,伊甸园与昆仑很相似.印度人称世界最高山须弥山(sumeru),与"苏美尔"十分接近;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中的世界最高山hara(haraiti),与"昆仑"相近.印度人,波斯人的主体均为印欧语系,在语言,文化上本同出一源.太昊后裔巴人的后裔土家族有中国关于伏羲女娲在昆仑山上避洪水,重创世界的传说最详细的版本.河南贾湖遗址7800年前毁于大洪水,其文化的主人为伏羲氏,甘肃大地湾文化上限约在距今7850年左右,那一带正是天水---伏羲的出生地(成纪),与伏羲女娲到那里避洪水相符.近东的大洪水,据黑海古城的测年资料,恰在7800年前,世界许多民族记忆中的毁灭世界的大洪水,应发生在7800年前.劫后余生的人们必然在地势很高的地方---高山上躲过洪水,这些高山成为人们感恩的对象.

<<淮南子>>,<<水经注>.所述昆仑为三重,显然是方士的杜撰.这是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昆仑在哪里.<<水经注>>在列举了种种说法之后,引用<<穆天子传>>:"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把昆仑确定在印度了.黄帝曾游赤水之北,又登昆仑,而后返回(见<<庄子.天地>>).登昆仑应为向上天举行的仪式,此时的黄帝是首领了,其活动区域应在甘,陕一带,不会到印度.黄帝统一天下后,者去泰山封禅,活动区域以华北一带为主,考古学上是红山文化区.

有人主张昆仑在四川,即山民山主峰.这与"昆仑墟在西北"相矛盾.

司马光认为周穆王所到的昆仑是甘肃安西的昆仑塞---一座并不神秘的小山.只求名同未必可信,因为山名可以改变.但说昆仑在甘肃是对的.

甘肃既在有"天水"---"天"为羌语"夏"的意译,那么羌人必有相应的神山----昆仑在甘肃.以昆仑为名的山不止一处,作为伏羲,炎帝生活区域内的昆仑---甘肃的祁连山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心.

(二)西王母

西王母住在昆仑山附近.<<西山经>>:"昆仑之丘.....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据此玉山离昆仑之丘不算近.<<穆天子传>>固然有许多可疑之处,而基本事实是存在的.西王母为人,不为神.她显然是虎图腾首领兼巫师,其外貌,行为正是巫师的特征.据考证,伏羲,西王母均为虎图腾首领称号.在彝语中,女首领称作"西摩","西"为主人,"摩"为女性.彝族以虎为图腾.<<山海经.海外北经>>:"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彝语"罗"的意为虎,西王母,<<穆天子传>>中的西膜,都来自虎图腾部族首领的称呼.母系氏族社会,首领为女性.这可上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黄帝之妃有嫫母,即此部族之女.后来道家把黄帝尊玉皇大帝.西王母--王母娘娘就是由于嫫母为妃变成了唯一的妻子,<<史记索隐>>引<<帝王世记>>说嫫母"班在三人之下".这全是昆仑山的影响.

舜时西王母献白环玉决.(<<竹书纪年>>)

周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史记.赵世家>>)造父作为赵氏始祖,有关记载是可信的.<<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所记里程可能夸大了,<<穆天子传>>细节多有不可信之处,如河宗呼穆满,以洛邑为宗周,都是常识性错误.此书为后人伪作.书中记"西膜之所谓茂苑","西膜之所谓木禾",记录不同的说法,有可能是来自实录.书中记"赤乌氏",显然为赤色乌鸦图腾,人名有女听,女列,神农之妻听沃为赤水之子,也应是这一带的人.书中多处记天子赏赐贝带.易洛魁人王权象征就是贝带,它代代相传,记载族史,有结绳记事之妙.<<庄子.天地>>说黄帝登昆仑后丢玄珠,应属贝带上表示他为首领的那个玄珠.可见<<庄子>>有民俗上的依据,并非凭空而来.

(三)赤水之子

<<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炎帝,即神农氏,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其妻来自赤水氏---以赤水为号的氏族.赤水源出昆仑东南,注于汜天之水,<<山海经>>等书的记载扑朔迷离,似乎找不出一条与赤水相对应的河流.

炎帝时代为仰韶文化,考古证实,其居民与其它考古文化的居民体质接近,是中国土著.西方曾因仰韶文化与近东考古文化相似,说仰韶文化是从西来的,这早已证实是"可耻的".炎帝文化向西传播,却是事实.同样的器物,哪里最早,哪里就是文化的源头.神农为鱼图腾,即<<国语.晋语四>>所说"彤鱼氏",尚彤与赤,与其族人的习俗有关.印第安人把皮肤涂红,即源自神农氏之时.南方之帝炎帝,其色赤,其兽朱雀,尚红是炎帝族一贯的传统.两河流域司文化,教育,艺术之神Oannes是鱼图腾,世界文化史上唯神农可当之.赤水的命名可能出自炎帝族,赤水就在甘肃一带是可以肯定的.

<<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柱即"炎居"的居".<<礼记>>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帝王世纪>>说听沃为神农之妻,生帝临魁.<<山海经>>,<<帝王世纪>>所列名号不同,都有来历.

<<春秋纬命历序>>:"......驾六龙出地,辅号曰皇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纬书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书的神学迷信,虽荒诞,但保存了珍贵的上古史料.<<帝王世纪>>早已指出神农之地"过日月之表,近为虚诞."但<<吕氏春秋>>记载:"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考之<<山海经>>,八世之说近于事实."有天下","与天下同"分明在说从神农到夸父是天下共主,并非一个部落酋长而已,此时"天下大同",是先秦,秦汉人们向往的美好时代.昆仑山在赤水之北,成为神山,与炎帝族在此生息有关系.大地湾原始宫殿是已知夏代以前最高规格的房屋,当属炎帝宫殿,年代距今约5000年,属仰韶文化晚期.无论从文化角度上还是从政治角度上,炎帝之世社会生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四)葫芦---虚幻的昆仑

昆仑的真面目难得见到,于是纷纷传说,越传越神.<<楚辞>>:"登昆仑兮食玉英".<<山海经>>中有黄帝食玉的记载.这只是很奇妙的神话.<<淮南子.地形>>:"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难怪太史公说:"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大宛列传>>)昆仑成为幻象,无处可寻.

昆仑,与葫芦谐音,与古波期的hara谐音.我国许多民族有伏羲女娲在葫芦中避洪水的传说,有的说把葫芦放在昆仑山上.无独有偶,<<旧约>>中的方舟汉译有"方"字,注:"圆形".远在<<旧约>>成书之前,苏美尔人已有完整的大洪水传说.葫芦与昆仑是同一个避难场所的代称.云南彝族有砸破葫芦的成婚仪式,与伏羲女娲的传说有直接关联.日本天皇御座旁有瓢,竹圣器,日本学者指出这源自伏羲氏.昆仑是虚化的,葫芦则是这种观念的物化.

(五)结论

昆仑本来只是普通的山,由于它在中国上古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才成了神话中心.昆仑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人渡海说考证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CCTV<<环球>>节目1999年11月中旬在一次关于古文化的报道中,有专家称"殷人渡海说"缺乏证据.我确信中国商代人能渡海去美洲,但愿有一天我能去美洲寻访华夏先民的遗迹.(这个愿望促使我发奋攻读历史,外语,考古.)

2001年夏,玛雅文物展在中华世纪坛展出了3个月.在这些光彩夺目的珍宝当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殷人祖先牌位.主办者并不知道这是让殷人祖先牌位回乡探亲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La Venta地方发掘的一处距今约3200年的遗迹中,太阳神庙地下,发掘出16尊高七,八英寸的翡翠蛇纹岩雕像和6块玉圭.其中15尊雕像是黑色的,呈同心圆状排列,都面向一尊红色雕像,玉圭上刻有中国文字.中国学者王大有,宋宝忠,王双有最先释读出其中的殷商先王先公等名号.一块玉圭上刻着:俎女戍茧翟伯(肉祭有戍氏长女简狄);一块玉圭上刻着:(火)农妣辛(火祭神农裔高辛氏帝喾);一块玉圭上有契,相土,王亥等名......这些雕像与玉圭是殷商王族的祖先牌位,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它们不仅证实史书关于商先世记载的可信,而且证实殷商王族在墨西哥生活过.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女戍氏之女,为帝喾次妃."<<淮南子.地形:"有女戍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有女戍,不周在山西南部.

甲骨文"喾"字作猴形,暗示帝喾实为夸父族.玉圭铭文说帝喾为神农后裔,补证了这一点.中国史书对此从无记述.不少学者对殷出于帝喾的否定是站不信脚的.

契封于商,在漳河流域.甲骨文有氵商字,即漳河.考古发现证明漳河流域确实是先商的生活区域.山东境内并无先商文化.关于殷人曾迁往山东的说法无依据.<<诗经.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学者认为"海外"是辽西.但<<山海经.大荒经>>记王亥,地在美洲.由于La Venta出土了殷人祖先牌位,<<诗经>>,<<山海经>>等书的类似记载有了文物证据.

按<<史记>>记载和王国维先生考订,从契到汤的世系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王亥)--微(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汤.相土在中美洲有突出成就,王亥则从美洲返回故土,与有易争,被杀,其子上甲为父报仇.在殷人祭典中,王亥拥有作祟时王,影响收成,保佑征战胜利等神威,对他的祭祀很隆重.他既是"高祖",又是"王",他的名字从隹从亥,表明商族人对他的崇敬,加上了图腾像.

商族人是怎样到达美洲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乘船渡太平洋,二是经北亚过白令海峡到北美洲,再南下.二者一样艰难.美洲各地与中国有关的文物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这是航渡太平洋的结果.如果从陆上分散开来,不一定仍要沿太洋沿岸移动,美洲各地秦汉的铜钱,文字,雕像等说明当时中国人到美洲不是个别的行动.<<汉书.东夷传>>:"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黑齿国为少昊后裔,在中美洲.<<汉书>>的记载证实航渡美洲在汉代已是可行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大壑,汤谷在中美洲,在渤海以东,说明战国时代中国人知道中美洲的方位.这只有在了解地球形状,有航海实践的基础上者能做到.倒退几个世纪,中国人航渡美洲同样是可能的.<<山海经>>多处记载少昊时已有竹舟,到商代航海是有物质基础的.

<<中华祖先拓荒美洲>>分析了有关殷末25万军民渡海去美洲的细节问题.我不完全赞同作者的推断.但作者提供的积极证据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材料.地位显要的攸侯喜突然在中国消失,而美洲印第安人流传着<<侯喜王歌>>.歌中记叙了侯喜率领二十五族历尽万难终于抵达美洲的事迹.甲骨文"舟"字是一段剖开的竹子,原产中国的涕竹在本土失踪,却在美洲生长至今.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舟"字,即二十五族会师时留下的盟书.25万人集体远走他乡,绝非易事.他们出发前应当有一定的计划,航行中有可以想像的困难.但是,他们来到了中美洲,在这里会盟.如果会盟是事实,那么对于目的地是明确的,"舟"字表达了他们对劫后余生的感恩,就和许多民族对葫芦--昆仑的感情相似.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但我觉得江晓原先生求得克商日为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更可靠.考古也证实,武王伐结在公元前1040年代是可信的,殷人东渡应在公元前1044年年初,到达中美洲已是下一个冬天.<<侯喜王歌>>有"天国再建冬复春",表明他们是在冬天到达美洲的.<<汉书>>说"船行一年可至也"在商末是同样能实现的.

<<逸周书.王会解>>参加成周之会的,有青丘国和黑齿国代表.这两国远在中美洲,能获得通知并到成周出席大会吗?

<<竹书纪年>>说夏伯杼征东海,获一狐九尾.一狐九尾为青丘国图腾.伯杼去了美洲?武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2年,应当有活跃的外交.La Venta太阳神庙的年代正是武丁在位期间.甲骨文从此较多地保存下来.

如果中国学者参与美洲考古工作,很可能会发现更多证据,更清楚地看待中国上古史.殷商文化到达美洲应在4000年前,但殷商文化的美洲版--奥尔梅克文化上限是公元前1200年.许多问题要弄清楚,考古是有希望做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太阳神探源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都有太阳神.多数只是神话,没有真实的生活原型可查考.中国的太阳神崇拜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有案可查,这是由于中国文明是自远古到今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先民在树碑立传.保存文献等方面不及近东,却终不能抹去那辉煌的业绩.

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半坡陶盆的圆形人面太阳神,是把太阳,太阳神.部族首领合成一个整体的观念.中国上古时代,太阳崇拜极为普遍,神农.夸父.轩辕.犬工等的族徽上都有太阳,直接用太阳为号的有太昊和少昊.昊,古字形为太阳底下正立人形,表示太阳神.太昊,也称大皋,是年代较早的”大太阳神”,为龙师(龙图腾),生活在鲁.苏.皖.浙一带.少昊,也称小皋,年代较晚,为鸟师(凤图腾),都城在典阜.华北称太阳为”老爷儿”正是上古太阳与部族首领合一的观念的反映.玛雅人称国王为Ahau,A为前缀”阿”,hau就是”昊”.天津人故乡在安徽宿州,为太昊后裔居地之一.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是风姓,是太昊后裔.我们可以从世代祭祀不断的事实断定,上古帝王的世系传到周代,各族的谱系传到周代,来自于一代代的传承,绝非后人的虚构.太昊是确切存在过的.波利尼西亚人的海神叫Taaroa,即太昊,太昊作为海神,必定是航海的实践者.<<淮南子.时则>>:”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蒲木之地,青丘树木之野,太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从太平洋到美洲,是太皋辖地.这是太皋及其后裔所分布的区域.<<山海经.海内经>>:”有木……名建木……太皋爰过,黄帝所为.”建木在蜀,与若木.扶桑同为太阳崇拜的圣物,同时也是测日的圭表.太昊为东方青帝,属木,与这一事实是分不开的.

儒家学者整理古史,产生了”太昊伏羲氏”一语.其实在先秦,太昊.伏羲并不相同.伏羲为虎图腾,生活在黄河中游,都城在陈(河南东部),也曾去泰山封禅.<<易>>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说明伏羲为共主,地位比太昊显赫.伏羲始创八卦,从河南贾湖文化的占卜实物来看是可信的.贾湖文化毁于洪水,与伏羲女娲大洪水后重创世界的传说相符.由于太昊.伏羲年代相近,二族有融合,后世混为一谈,日本文化之根出自伏羲氏.

少昊的年代,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等的记载可以知道,是在黄帝.夸父后期,颛顼之前,有的古书称少昊为五帝之一,<<史记>>却未在<<五帝本记>>中提到少昊.少昊的后裔见于古籍记载的很多,如秦.赵.徐.奄.莒等国.朝鲜<<三国史记>>记载,金.朴二姓出于少昊,李出于少昊则是中国人熟知的.新罗始祖之母生有鸡嘴的传说,与出土的陶器上女长有鸡头的形象,印证了新罗人出自少昊的事实,少昊为金天氏,鸟图腾,百官以鸟命名,美洲各土著民族的人文始祖为同一位神,玛雅人称”羽蛇神”库库尔干,阿斯特克人称作”凯察尔科亚特尔”.他是金星神.太阳神,是最高神.他就是少昊.少昊司历法的官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玛雅碑文中表示”400年”.”20年”的图形是鸟,也是少昊文化的特征.玛雅历法起点为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但在玛雅历法中日期为4Ahau 8Cumbu,二者都不是岁首,可知这个历法起点必与少昊有关,因为这一天金星在日出之前在东方升起,昴宿也首次在日出前经过了夜空中的子午线.在中国,少昊是西方天帝,昴宿则为西陆星,参为虎.种种观念有惊人的一致.玛雅人认为昴宿为金星的使者,中国人则说虎图腾的蓐收为少昊的佐臣.少昊能成为美洲土著公认的始祖,其文化上的业绩当如中国史书和美洲传说所述,是对人类历史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传播者.

<<逸周书.尝麦解>>:”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少昊名挚,”质”同音,其官居”司马”,是黄帝之臣.<<史记.天官书>>记载金星,”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大司马位谨候此,”这分明是少昊史实的记录.大司马占金星,因为少昊为司马.<<天官书>>核心是黄帝时代的占星气观念,所以处处体现着黄帝及当时各族的文化状况.这样精密的契合是作伪者无法编造的,中国文明由来已久,并非在东周时代大爆发.只不过以前是国家掌管图书和教育,无法广泛传播.这种情形在另外几个文明古国也是一样.

在近东,太昊和少昊也留下了足迹,待另文叙述.这两位太阳神并不是虚幻的神,而是先有其人,死后被尊为神.一些学者称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帝王本来不存在,是从神话中剥离出来的,实为本末倒置.太昊与少昊的存在是无法怀疑的.朝鲜古史书可以作证,印第安人的古代记载也可以作证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与土德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五德终始之说,称金,水,木,火,土相继为帝王之德.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但是,从史实来看,五德部分是实践的总结,部分是主观臆造.就实践而言,太昊木德,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是天文学实践.下面以黄帝为例,略作讨论.

<<史记>>开篇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多数文献说黄帝姓姬,更可信,轩辕同天鼋,是图腾,从中国和美国易洛魁人的图腾可以证实,上古时龟,鼋,黾(蛙)的界限并不严格.商代虎与豹的区分也不严格.姬字,左边"女"表示这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的姓,右边是龟,鼋的侧视图.黄是龟,鼋的正视图,黄帝为龟(鼋)帝,与夸父为猴王(榆芒),伏羲为虎王,太昊为大太阳神,少昊为小太阳神一样,是上古帝王称号的特色.

在易洛魁人的<<轩辕黄帝礼天祈年图>>(见韶华宝忠双,欧阳如水明<<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上,龟的四周有二十八颗星,围成一圈,这就是二十八宿.易洛魁人与中国隔绝,依旧处在迁出华北时的社会形态,他们已没有文字,所以只用二十八颗星代表二十八宿,但这已经是中国在黄帝时代有了二十八宿的直接证据.因为史书明载二十八宿源于黄帝之时,而在易洛魁人那里有物证.

<<史记.天官书>>:"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曰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岁填一宿......二十八岁周天......斗为文太室,填星庙,天子之星也."填星,又叫镇星,就是土星.它代表黄帝,是因为黄帝观测土星,考定星历.土星公转周期是29.46年,取28年,所以分黄道为二十八份,每一份叫一宿.二十八宿的意义在于把黄道划分成28个区域,以便于更准确地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制订历法.目前学术界认为黄帝生活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印度二十七宿,在吠陀中以昴宿为第一宿,依岁差原理推算,昴宿为春分点,时间在公元前2500年.可见,中国的二十八宿与印度的二十七宿不同,是独立起源的.

二十八宿被分成四方各七宿.每七宿分别与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搭配,于是产生了一星期七天的说法.中国古代习惯以干支纪日,虽有星期,但日常不应用.日语,朝鲜语至今仍在使用以七星命名的一周七天的说法,其实这本来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欧洲语言一周七天的名称,实际上也有这个特点,如下所示:

今名 古名 英语 法语 西语 德语 星名
星期日 日曜日 Sunday dimanche domingo Sonntag Sun,Soleil
星期一 月曜日 Monday lundi lunes Montag Moon,Luns
星期二 火曜日 Tuesday mardi martes Dienstag Mars
星期三 水曜日 Wednesday mercredi miercoles Mittewoch Mercury
星期四 木曜日 Thursday jeudi jueves Donnestag Jupiter
星期五 金曜日 Friday vendredi viernes Freitag Venus
星期六 土曜日 Saturday samdi sabado Samstag Saturn

上述一周七天的名称,部分与中国古名相同.(例外的情况应是变化的结果.)这种联系是否暗示在古代中国与欧洲有过联系?

马王堆帛书<<五星占>>说土星"三十岁一周天",比"二十八岁周天"更接近29.46年.司马迁为什么不用"三十" 呢?这与他写<<天官书>>的立场有关,<<天官书>>重在占星气,思想体系属黄帝时代,所以保存了黄帝时代的文化特征.如轩辕星,即狮子座,今称"土相",正与黄帝土德有关.中国古代星图上,轩辕星成龟状,与黄帝图腾一致.可以确信, 正因为轩辕星与自己图腾像看起来相似,轩辕氏族才选它作主要的占卜对象,用轩辕命名它.

<<史记.历书>>:"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太史公是认真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经过调查研究,证明黄帝时代已有国家,历法体系日益完善,占日的羲和,占月的常羲的存在可以证明,八卦,文字的应用可以证明,易洛魁人最高首领的称呼---哈约温特哈----黄帝,是以驳斥黄帝时代尚为原始社会的观点.

黄帝土德,是观测土星的实践的总结.五行之土,源自土星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古王表读

作者:王立
来源:http://www.anzwers.org/free/kulturo/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古纪年缺乏系统的年表,不用说五千年文明的认同程度多么低,就连夏,商甚至西周还被国际史学界斥为传说,不可信.这既有中国自己的不足---上古史料未能完整保存,二十世纪上半叶疑古派大行其道,又有国外贬低中国文明的成见在作怪.

<<文史杂志>>2000年第2期王德奎<<"绵阳第一碑"与盘古王表石>>列出了盘古至禹的年表.该年表如下:

一,约公元前8000-公元前6391年:  原始社会

二,约公元前6390-公元前6211年:
  1,盘古 2,天皇 3,地皇 4,人皇 5,五龙纪 6,摄提纪 7,合雒纪 8,叙命纪

三,约公元前6210-公元前5771年:
1,巨灵氏 2,句疆氏 3,谯明氏 4,涿光氏 5,钩陈氏 6,黄神氏 7,巨神氏 8,犁灵氏 9,大隗氏 10,鬼隗氏 11,掩兹氏 12,泰逢氏 13,冉相氏 14,盖盈氏 15,大敦氏 16,云阳氏 17,巫常氏 18,泰壹氏 19,空桑氏 20,神民氏 21,倚帝氏 22,次民氏

四,约公元前5770-公元前5071年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儿遽氏 5,希韦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五,约公元前5070-公元前4171年 1,浑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娲氏 4,伏羲氏 5,赫胥氏 6,东户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启统氏(3代) 9,吉夷氏(4代)

六,约公元前4170-公元前3151年 1,仓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栗陆氏(5代) 6,昆仑氏 7,西陵氏(5代)

七,约公元前3150-公元前2331年 1,轩辕氏(3代) 2,祝涌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阴康氏(3代) 7,无怀氏(6代) 8,神农氏(8代)

八,约公元前2330-公元前2211年 1,黄帝有熊氏 2,颛顼 3,帝喾 4,尧 5,舜 6,属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始于公元前2070年,但无论是考古发现夏文化积年,还是尧舜时代遗址的年代,都反映出二者相隔一段时间,也许以后会有新的结论.所以这里不作改变,仍接原文讨论.

我认为中国文明应该有8000年----当然是有一定文化的较高层次的文明,华北,华南都已发现距今一万年以上的农业部落遗址.距今8000年之际,以内蒙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河南舞阳贾湖,浙江河姆渡,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散布于全国,有代表王权的物品,有占卜和刻辞,有乐器,玉器,有经过规划的村落,可以看出这是有一定文化的社会了,社会是一步步发展的,最早的政权实体,绝不会与4000前一样,承认这一差别,并不是降低文明的尺度,而是客观地对待人类历史,因此,表中原始社会在8300多年前就结束了,有一些部落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当然任何时代都曾有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不少民族现在仍处于原始社会,而国家的建立已有几千年了,不能一刀切,是研究上古史的前提.

一般认为盘古是从<<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的盘瓠演化而成的,表中既以他为文明时代的缔造者,则与开天辟地的传说相悖.先秦文献及出土文物尚未发现盘古存在证据.

三皇的一种说法为"天皇,地皇,人皇"."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艺文类聚>>十一,<<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从公元前480年上推276万年,分为十纪,九龙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循飞纪,因提纪,禅通纪,流讫纪.表中有"纪",但只有4个,谁更可信?这一部分或许有真实的史录,或许来自神话.

第三部分起,大部分王名见于<<史记>>,诸子作品,<<山海经>等文献.如<<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封禅书>>开头就说:"自古帝王受命,曷尝不封禅?""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山海经.中山经>>:"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可见,到禹时,或按到春秋时,到泰山封禅的就有七十二家,且为有为之君.表中所体现的框架正是这样一个事实.平时说三皇五帝只是举其代表.几千年里8个人统治显然是不可能的.七十二家的大致轮廓可从<<盘古王表>>略知,但这仍不是全部,仅是有影响的.

<<山海经>>中的山名,神名保存了表中的不少帝王名号,如涿光,谯明,伏戏(伏羲),神民,泰逢,空桑,崦嵫(掩兹),中皇,昆仑,倚帝,轩辕等.钩陈作为星名,摄提作为星名,原为人名是可以理解的,北极星又名太一,钩陈,为神中最尊贵者,应源自地上的帝王名,才会赋予星,神这样的地位.

<<越绝书>>记载:"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祖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神物也,又遇神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为兵,威服三军."轩辕为黄帝,是从很多方面已证明了的,但与有熊氏不为一人,也能解释许多谜团.轩辕即天鼋,是图腾,族名,人名,不只一世.到夸父之时,有熊氏仍名轩辕,故仍为黄帝,到商周之时,轩辕氏族把自己的族徽刻在青铜器上,"有黄","黄尹"是轩辕族.轩辕族的存在上溯到远古,下到周代,其首领为黄帝.但有了战胜蚩尤,夸父的有熊氏之后.黄帝遂成为专名.<<盘古王表>>中轩辕氏在先,而熊氏在后,有道理.

"庸成氏","祝涌氏"一般多写成"容成氏","祝融氏".<<山海经>>有相柳,又作相繇.这种r--y对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读音体系.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盘古王表>>体现出固有的语音,未被通行的写法影响,就很可信.<<左传>>,<<国语>>说"祝融",<<楚辞>>及出土的楚制书写"伯庸","祝庸",也与当时一般写法不同.

总之,<<盘古王表>>及其它类似的年表作为中国夏代以前的历史年表,从框架和大部分名号看,可信;个别次序和名号明显不可从.考古发现,古文字研究,美洲和近东上古史的研究,很可能为这样的年表提供有力的证据.在没有更好的证据出来之前,<<盘古王表>>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发表于 2003-11-1 17: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14:26 , Processed in 0.0700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