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5|回复: 0

世界人民是否可以自由运用汉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2: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姚德怀 来源:华语桥

这次“第五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包括:海峡两岸的语言生活、汉语国际传播的现状与发展协作等。本文就汉语国际传播已遇到的或将要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有关问题提出讨论。

1. 问题

  汉字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人人可做仓颉。数千年来, 汉字字数不断增多。有国人自创的, 包括方言区人民自创的方言字, 有国内外各民族创造的汉字型文字 (广义方块字)1。现在汉语 汉字走向世界, 将来在世界各国各地, 会不会出现数以百计的21世纪仓颉?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本文谈的是已经出现了的一些现象。

2. 现象

  2.1 汉语 汉字走向世界, 首先遇到的便是人名地名问题。这类问题历来便有, 例如 唐代 日本人 阿倍仲麻吕 2, 又写作“阿倍仲麿”。这个日本 汉字“麿”日语 双音节读如 maro, 中文旧《辞海 (1947) 》说读如双音节“马陆”, 现在《辞海》(1989) 说读单音节 lǚ,3 这个 lǚ 音从何而来, 无人知晓, 大概是遵循中国一字一音的传统, 而且是“有边读边”吧!《现代汉语规範字典》(1998、2004) 又把“麿”字定音为 mŏ, 也不知谁人定的“规範”, 是不是“ma ro 切”, 为什么不是“mǚ, 麻吕切”?

又如世界闻名的 日本 浮世绘 画家 歌麿4 (全名 喜多川歌麿), 一般中国人可能不会唸,“有口难言”, 是否应该跟随世界潮流, 唸成 Utamaro?这是一个大问题。

2.2 较近的例子有韩国的“首尔”。历史上朝鲜王朝首都为“汉城”(韩文 罗马拼音 Hansong), 日治时期称“京城”(韩语拼音 Kyongsong, 日语拼音 Keijo), 二战後韩国改称“서올”(韩语拼音 Seoul, 义即“首都”), 但相应的中文则未能“与时俱进”, 一直沿用旧称“汉城”。2005年韩国政府宣布, Seoul 的中文名称应为“首尔”。当时引起了一些中国人的不理解、震动甚至反感。他们问:1. 中文“汉城”这个名称很好, 为什么要改?2. 韩国政府有权单方面改用“首尔”这个名称吗?後来我们知道, 答案是:不得不改,“汉城” 与 “Seoul, 首尔”是不同时代的两个名称, 正如北京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称 (燕京、大都、北京、北平) 一样; 正如南京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称 (建康、金陵、天京、南京) 一样。5

2.3 二战後, (北) 朝鲜不再用汉字, 然而最近也产生了一个有关汉字的问题。Kim Jong-un (김정은) 汉字该怎么写。最初日文 和 中文传媒称之为“金正银”, 後来平壤官方宣布应该是“金正恩”, 各地于是照改。可知, 虽然朝鲜不用汉字, 但是, 其他国家地区用 与 朝鲜 有关的汉字的时候, 也会以朝鲜宣布的为準。

2.4 非汉字圈人民的姓名除了音译之外, 还常见有汉名。北京官方以音译为準, 为此编有多种文字译音表6。如取汉名, 通常用些音近的汉字。这些音译名和汉名, 以环球 华人 共体7来看, 各取所定, 难以规範。但一些外国名人, 尤其是政坛名人, 则会引起一些问题。

2.5 白求恩, 原 (加拿大) 法语 名 Norman Bethune, 按“译音表”应为“诺尔曼·伯蒂纳”。白求恩 大名鼎鼎。如果有人真的讲“诺尔曼·伯蒂纳”, 恐怕知道的人不会多了。又:“诺尔曼·伯蒂纳”是否可改写改读为“诺尔曼·伯蒂纳”(“尔”“纳”轻声)?

2.6 大约二战後, 前 港英政府 传统上要为港督 和 非华人高级官员取汉名。例如最後两任港督 David Wilson 取汉名为卫奕信8, Chris Patten 为 彭定康。按 北京 译音标準, 他们应该分别是“威尔逊”和“帕顿”。然而 中英谈判 期间, 中方 恐怕也不得不面对“卫奕信”和“彭定康”啊!英国政要的“中文名”也有类似问题。我以前写过, 不赘。9

2.7 美国 政府大概也自认有为 总统 和 高层官员定中文姓名/译名的自主权。例如这一届总统 Barack Obama 北京 译为“奥巴马”, 但 华府 则定名为“欧巴马”。美国 希望 北京 用“欧巴马”, 北京 不予理会, 台北 则用“欧巴马”。10

  又据2010年10月21日 报载, 为争取中期选举 华人 选票, 不少 美国 政界人物临时取了 汉名, 如 Malia Cohen 自称“郭娴”, Michael Nova 自称“李正平”, Kamala Harris 自称“贺锦丽”等等, 这类做法引起争议, 有些华人甚至认为应该禁止。

2.8 天主教 Pope, 中文有称“教皇”、“教宗”等。明末 艾儒略《职方外纪》称“教皇”, 中国 长期称“教皇”。清 道光 年间 郭实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称“教宗”。现在 梵蒂冈 正式文件称“教宗”。有人认为“教宗”是 港、台 用语, 其实是 梵蒂冈 正式用语。如果将来 中 梵 建交, 北京 会不会改称“教宗”?

2.9 以上是外国官方高层人名中译的例子。至于民间, 外国企业或其代理似乎都有为专名定中文译名的自主权。

例:瑞士錶 Omega, 中文曾一度称“亚米茄”, 现称“欧米茄”, 不称《现汉》裡的“奥米伽”。11 内地是否另有译名?

  例:日本 Sony, 香港 称“新力”, 内地 一般称“索尼”。

2.10 汉字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人人可做“字”的仓颉, 人人也可做“词”的仓颉。有些译词一般认为已是“规範” 的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据 潘礼美 先生说,“索尼”在 泉州 一带称“新丽”; 撒切尔夫人 (Thatcher, 港译“戴卓尔”) 1980年代, 中 英 谈判期间, 泉州 一带称之为“杀切尔”。这又使我想起1950年代 朝鲜战争 时期 美 韩统帅 Matthew Ridgeway, 褒的称之为“里吉威”, 贬的称之为“李奇危”、“李奇微”。现在“李奇微”仍是内地对他的正式译名。但据《英语姓名译名手册》12, Ridgeway 的规範译名应是“里奇韦”。

2.11 再谈地名。2010年出版的《全球华语词典》13“附录”收有“华语国名差异对照”和“华语各国首都名称差异对照”两表, 十分有用。从两表可知, 大陆、港、台、新、马 用语有差异的实在不少。14 目前, 自觉的、自主的为本国定华文地名的还是极少数。一个例子是 新加坡。新加坡 在1960年代立国之初, 已正式宣布“新加坡”为正式华文国名, 取代了其他译名如“星加坡”等。另一个例子是“首尔”, 已见上述。“新加坡”和“首尔”, 已为各地接受, 虽然民间还常见用“星加坡、星架坡、星洲”等用语。

2.12 随着汉语 汉字的环球传播, 将来会不会出现各地政府和民间为本地地名重订华语地名的“热潮”?近年来, 马来西亚 华人共体已在进行这类的“规範”工作。2004年, 马来西亚华语规範理事会 成立, 该会工作之一便是颁布 和 出版各种 “华文译名手册”15。以下列举几个新规範译名:

                 旧华人音译    《辞海》(1989)   新规範译名

Kota Kinabalu     哥打京那峇鲁      哥打基纳巴卢    亚庇

Sarawah          沙捞越           砂捞越         砂拉越

Trengganu         丁加奴           丁加奴         登嘉楼

ringgit (马币)       零吉、林吉特 (大陆)               令吉

  马来西亚 有了新 华语 译名後, 中国是否照用, 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3. 展望

  上面罗列了一些现象, 这些现象归结到一个问题, 便是本文的题目:“世界人民是否可以自由运用汉字?”

  中华文化有如黄河 长江, 源远流长。然而黄河 长江, 受到岛链的阻隔, 未能直奔太平洋。汉语 汉字也一样, 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同时, 遇到了不少独特的问题。本文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现在罗马字母已经通行世界, 中国也有自主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现在汉语正在走向世界, 汉语如何能在世界逐步通行, 恐怕有待汉字 与 罗马字母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特大的问题。问题虽说是特大, 但有迹象显示:在世界各地正在慢慢地实现。

後 记  

上文写于2010年秋。现在发现, 应该可以继续写, 题目是:

世界人民是否可以自由运用汉语?

这个题目大家都可以来写。

  随着华语 华文 华字走向世界, 各地先後出现了各式中文, 如“港式中文”(对此已有共识)、“台式中文”(恐怕还未有共识)、“大陆式中文”(内地人肯定不接受这个说法, 不过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现在也有了“马来西亚式中文”。感谢汪惠迪兄电邮告知, 2011年6月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时, 马方欢迎仪式广告牌上除了马来文外, 还有华文, (没有英文), 华文这么写:

“正式欢迎仪式, 与他一起温家宝阁下的正式访问马来西亚”

有人说这不通。不过彼此彼此, 中国不也经常出现不通的“中式英文”, 甚至中式“中文”吗?                                                               

  



--------------------------------------------------------------------------------

+ 本文为作者向“第五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研讨会于2010年12月7-8日在广州大学举行。

1. 详见周有光著《比较文字学初探》,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8年, 其中卷四关于“汉字型文字”的论述。

2. Abe Nakamaro, 汉名晁衡, 李白有“哭晁卿衡”诗。

3.《辞海》(1989) 不收字头“麿”, lǚ 音见“阿信仲麻吕”条 和“喜多川歌麿”条。可惜我手头还没有1999、2009版。

4. Ukiyoe 画家 Kitagawa Utamaro, 一般只称 Utamaro。

5. 参见周定国,“韩国首都新称──首尔”一文, 载《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第7卷第4期。

又:Seoul 是双音节 seo-ul, 音译可以是“色乌儿”。

又:当时韩国 驻 香港总领事赵焕发也对香港传媒说明:如果中文名称不改, 会产生许多笑话。有一次 北京大学 举办一个学术会议, 原意邀请 Seoul 大学校长, 结果来的却是 汉城大学 校长, 因为 Seoul University 跟 汉城大学 (Hansung University) 是两所不同的大学。(本文作者注:北京大学 和 燕京大学 本来也是两所不同的大学。)

6. 例如“英、法、德、俄、西班牙语译音表”, 见 陆谷孙 主编《英汉大词典》附录。也见多种 新华社 编的译名手册。

7. 这裡试以“共体”译 community (即“共同体”、“社区”、“社群” 、“群体”、“界”等。)

8. D. Wilson 会 汉语, 本来就有 汉名“魏德巍”。港英政府 有关部门认为“魏德巍”三个字中有太多“鬼”, 不吉利, 故为他另取 汉名“卫奕信”。

9. 参见“外人音译名 和 汉名的烦恼”,《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 第95期, 2010年5月, 第70页。

10. 又据 2010年11月12日 报载 新华社 电:奥巴马 到 韩国 出席G20峰会, 获赠 韩国 名“吴韩马”(Oh Han-ma)。

11. Omega 为希腊字母 Ω ( Ω 是大写, ω 小写, 都是常用数学符号)。据《现汉》“希腊字母”条, 应称“奥米伽”。1980年前後, Omega 称“亚米茄”, 香港并有广告名句:“亚米茄錶, 驰誉世界, 一致推崇”。李乐毅先生曾写短文说这是病句:“主语暗换”。其实“伽”、“茄”都是多音字, 似不适宜做译音字。

12. 辛华 编 (即 新华社 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 (修订本)》, 北京商务, 1981年。

13. 李宇明主编,《全球华语词典》, 北京商务2010年5月。

14. 较为人熟知的有:莫桑比克/莫三鼻克(给); 塞拉利昂/狮子山; 危地马拉/瓜地马拉; 科特廸瓦/象牙海岸 等。

15. 参见“马来西亚华语规範理事会简介”,《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第86期, 2007年5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30 00:01 , Processed in 0.0749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