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梦回红楼
[内容速览] 二十年前,二十岁的成都小伙子欧阳奋强因为电视剧《红楼梦》而成名。但也是他扮演的贾宝玉太深入人心,欧阳奋强以后的演员生涯陷入了困境。二十年来,从一名演员成功地转行成为导演,并得到了中国电视剧界几乎所有的奖项,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依然还是当年的“贾宝玉”。
成都双流机场,距离成都市区十六公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双流机场,仅开通了几条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天进出港的旅客不多。1984年7月的一天,一位少年来到了双流机场,他将乘坐飞机前往北京。
(采访)欧阳奋强:第一次坐飞机吧,我为什么买上午的机票呢?而且我到那儿以后,我还跟人家说,帮我换一张靠窗口的位置,我就想看看蓝天,看看白云,挺美的,脑子想的挺美的,原来在电影里面看过。
一切源于这样一条消息:中央电视台将投巨资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扮演金陵十二钗及贾宝玉的人选。
(采访)王扶林:当时正好我从英国访问回来,我带回了一个信息就是英国的BBC广播电视公司,它把世界著名作家的小说,可以搬上屏幕的,都拍成了连续剧,但是当年我认为80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没有这个条件,作为我个人来讲也不敢想,我去做这件事情只不过是一种畅想,但是没有想到当时的台领导竟然就决定了要拍《红楼梦》。
清代作家曹雪芹以毕生精力撰写的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代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它缺少真正的了解。将《红楼梦》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制作者的初衷其实是用电视剧这种形式来普及传统文化。
那时,全国各省市都成立了电视台,晚上提供几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与此同时,黑白电视机成了极为紧俏的商品。
中国电视剧在这一时期刚刚起步,中央电视台的年鉴资料记载,1981年全年全国制作的电视剧为111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00部。最长的就是王扶林的《敌营十八年》。
王扶林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一共九集。《敌营十八年》之后,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蹉跎岁月》、《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等一批电视连续剧。
把《红楼梦》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198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了“电视剧《红楼梦》摄制工作在筹备”的消息。谁来出演剧中主角,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当时,中国已经有一批观众熟悉的演员,但是《红楼梦》剧组并没有选择这些明星。
(采访)王扶林:有经验的演员来演可以演的很好,但是那种感觉,那种两小无猜,那种稚气、那种天真,那种孩子之间,少年之间的那种感觉是没有的,那就出来另外一个感觉了,所以必须小。
对王扶林导演启用新人的想法,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有人认为《红楼梦》让不懂名著,没有表演经验的新人主演太冒险,甚至有领导提出让北影厂来拍摄《红楼梦》。
启用新人拍摄《红楼梦》,在媒体和观众中也产生了巨大反响。《新民晚报》1984年1月12日在一篇评论中提出疑问“用火烘出来的花儿,到底经不起细看”。但是,剧组仍按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挑选演员。
《红楼梦》剧组从全国数万名应征者中遴选出了六十多名条件较好的演员,于1984年春季在北京圆明园举办了第一期红剧演员培训班。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和淘汰,培训班在六月底结束时,黛玉、宝钗、凤姐的角色都已成定局,唯独宝玉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这是《红楼梦》剧组记载的一批当年宝玉竞选者名单。“宝玉”究竟能否找到?
(采访) 王扶林:我去成都的目的是上峨眉山选片头的那块石头。张玉屏,她原来也是这个学习班的,她给邓捷,告诉她说,峨影厂演员剧团有这么一个演员,你可以叫王导看一下。
张玉屏推荐的这名演员就是欧阳奋强。当时,欧阳奋强是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一名演员,由于长了一张娃娃脸,适合他演的主要角色很有限。
(采访) 欧阳奋强:年龄也是快二十的人了,一看长得还像十四五岁,演十四五岁吧,你又显得大了,演十八九岁吧,你又显得小了,就高不了低不就。所以我就觉得,我经常觉得我像是演员剧团一个多余的人。
(采访) 王扶林:当时我看他有几个条件,一个他娃娃脸,个头不高,受过戏曲训练,戏曲学校学过,演古典戏有一点戏曲的底子有好处,演过一两部电视剧。我觉得这个人很有希望,我说你呀,在这儿不用试,你坐飞机过去,试一试。
欧阳奋强第一次来到北京,1984年7月15日这天,他和二十多名宝玉竞选者到北京南菜园试镜。
(采访)欧阳奋强:我也是穿了个背心,穿了个裤衩,完了穿了个拖鞋,我就打把伞,我就溜达、溜达就过去了。过去以后就给我化妆,化了妆以后,就让我穿服装,穿上服装以后呢,我就觉得呢,好像有点感觉。
这是欧阳奋强当天试镜的照片,表演的内容是“宝黛读西厢”,当时帮他配戏的黛玉是张玉屏扮演的。
对于参加《红楼梦》这样一部投资及规模都轰动全国的电视连续剧的竞选,试镜之后的欧阳奋强,并没有把握。
(采访) 欧阳奋强:应该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看过《红楼梦》的小说了,我家里也买过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也看过越剧。那就是作为一个观众去观赏一个作品,没有想过什么理解贾宝玉,可能也理解的不是很深刻。

梦回红楼 欧阳奋强试镜
十天以后,欧阳奋强脱颖而出,最终担任这部电视剧的男主角。
在北京空军招待所《红楼梦》剧组第二期学习班里,欧阳奋强是最后一个到来的演员。
(采访) 欧阳奋强:我自己也很不自信,非常不自信,我就不断给家里、给同学、给朋友写信,就说我总怀疑哪天导演把我换下来。
这是1984年的深秋,此时的欧阳奋强正面临着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
(采访)陈晓旭:后来导演就是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每天要做两个恶作剧,其实就是要放松他嘛。
(采访)欧阳奋强:你要跟这些演员,这些姐姐、妹妹们耳鬓厮磨,甚至就是说你跟她们开一些过分的玩笑都可以,当然要掌握分寸了,玩笑的分寸,你过了就成了调戏,流氓了。后来我们俩想了想,先整郭宵珍吧。
(采访)王扶林:说某某导演几点钟希望你到哪个什么地方见一面,说有个片子要拍,想看看你,哎呀,郭宵珍打扮啊,大家就在后头笑,他们俩就在后头笑,笑她完全是假的,她真的去了。
(采访)欧阳奋强:大概就是吃完早饭,七点半吃完早饭八点来钟就看见她出去了,我们问她,郭宵珍干吗去呢?她说,哎呀,我们家里来个亲戚,我去看看他。哦,看看他,挺好、挺好。她突然就哇哭起来了,她觉得受了特大的委屈,就哭起来了,饭都不吃,就冲进自己的房间了。这下我想闯大祸了,我就跟王导说,昨天您让做恶作剧,这事做大了,闯了个大祸。没事,没事,王导一听哈哈大笑,这事做得好,做得好,做得好。
这时的欧阳奋强,渐渐进入了宝玉的角色,《红楼梦》也开始正式拍摄了。
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历时三年,拍摄期间,剧组走遍全国十个省市的四十一个地区,是当时拍摄周期最长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的春节,对于欧阳奋强和《红楼梦》剧组的许多演员来说都是难忘的,因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这时开始试播,并且创下当时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引起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反响。欧阳奋强也从峨影厂的一名普通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此时,电视机已经在全国普及,欧阳奋强的家里已经有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中国电视剧产量也开始上升,《红楼梦》播出后的几年间,其他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相继投入拍摄。
第一位“男宝玉”的出世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上海的张茜蒙在《大众电视》上称:欧阳奋强演的宝玉,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自有一段风流态度”。 电影《红楼梦》的导演谢铁骊1987年初在《新民晚报》上感叹与欧阳奋强“相见恨晚”!
三十年代贾宝玉的扮演者袁美云女士,看了试播的电视剧《红楼梦》在《今晚报》上也大加赞赏。
当然,也有观众认为:“宝玉飘逸的神采及内心世界未得到充分展示”。
周宝明,是齐齐哈尔市一名普通职工,看了电视剧《红楼梦》之后,成了欧阳奋强的忠实影迷,收集了很多有关欧阳奋强的资料,几年后,他还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240元买了一套《红楼梦》的VCD,,并且萌生了另一个想法,那就是要找到欧阳奋强,见一见心中的偶像。这也是很多影迷的愿望。
(采访)影迷(周宝明):第一次看《红楼梦》实际就是1987年,就是咱们电视剧开播,我们就是一集没有落。看完了之后吧,最喜欢的还是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
十多年间,周宝明从没有停止寻找欧阳奋强。
时隔十四年后,当周宝明在成都见到欧阳奋强时,他已是四川电视台的一名导演。
成为导演后的欧阳奋强,已经拍了30多部电视剧,用他的话说,自己几乎把中国电视节所有的奖项都拿遍了。
(采访):欧阳奋强:《红楼梦》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平台,也给了我们一个桥梁,让我们走进我们自己想走进去的这扇大门。但走进了这个大门以后,进去了以后,你自己怎么做是靠你自己的悟性。
《红楼梦》拍完后,剧中的演员们各奔东西,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2004年底,在一次电视节目的录制中,二十多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五十多位成员重新聚到一起。
梦回红楼,打开记忆的闸门,许多人仍忘不了那个多情又顽皮的“贾宝玉”;
时光荏苒,当年那场红楼电视盛宴,带着浓浓的八十年代气息,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