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17|回复: 10

现象1980(第一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象1980(第一辑)
[url=][/url]
第一集 梦回红楼
??二十年前,二十岁的成都小伙子欧阳奋强因为电视剧《红楼梦》而成名。但也是他扮演的贾宝玉太深入人心,欧阳奋强以后的演员生涯陷入了困境。二十年来,从一名演员成功地转行成为导演,并得到了中国电视剧界几乎所有的奖项,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依然还是当年的“贾宝玉”。


· 梦回红楼 《红楼梦》剧照


· 梦回红楼 欧阳奋强试镜


· 梦回红楼 欧阳奋强
第二集 漂过母亲河
??20年前,那是曾深深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社会事件,它由一群无名者发起,同样由一群普通人完成,他们让一个美国人企图创造首漂长江的世界纪录的梦想破灭。成功的背后,有10个热血男儿永远长眠在母亲河的怀抱。


· 成功漂过虎跳峡


· 密封舱


· 漂流队在江漂流
第三集 如果青春可以重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13岁的宁铂成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一时间,这个被冠以“神童”头衔的孩子,成为全国儿童学习的榜样,也成为父母们教育子女的新模式。


· 少年班


· 宁铂


· 学生登记表
第四集 壁画背后
??1979年10月,由张仃、袁运生、袁运甫等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首都机场壁画宣告完成。其中,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大胆绘入3个沐浴的傣家女裸体,海外媒体称,“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而壁画随后面临的竟是十年被遮挡的命运,寻访壁画背后的故事。


· 袁运生


· 袁运生在创作


· 机场壁画
第五集 青春背影
??在人们的记忆中,汪国真的名字是和青春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诗曾被千万少男少女诵读,他是80年代的流行符号,他的风靡成为一种现象。今天,这个名字已有些遥远,通过《青春背影》,让我们再去寻找记忆中那段诗歌的美好时光。


· 汪国真在大学讲座


· 手抄本《年轻的思绪》


· 汪国真
第六集 风起张蔷
??8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流行音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人主要的娱乐方式,流行歌手应运而生。十六岁踏足歌坛,顶着一头像鸟窝似的爆炸头,“劈”着嗓子翻唱了无数境外流行歌曲的张蔷,凭借超过千万的专辑销量,成为早期中国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


· 张蔷当年的盒带专辑


· 张蔷


· 张蔷
第七集 我的《父亲》
??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超级写实主义的作品《父亲》一举成名。这幅作品以纪念碑式的构图,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观众,评论称:这幅画宣告了一个神的时代结束,一个人的时代开始。罗中立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 罗中立和老农谈心


· 罗中立


· 《父亲》
第八集 傻子瓜子
??1980年12月,个体户年广久注册了“傻子瓜子”商标。随着这一品牌的打响,年广久的生意越做越大,1982年雇工达140多人,日产瓜子5000公斤,月营业额60万元。这在80年代初的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一度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私营企业。邓小平曾两次发表关于“傻子瓜子”的讲话,年广久的个人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几度沉浮。


· 1983年年广九在卖瓜子


· 年广九


· 年广九
第九集 回乡之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老兵开始寻访在大陆的亲人。三十多年的分别没有冷却血脉的温热,那个时候,在海峡两岸,经常上演着亲人相见喜极而泣的感人场面。


· 等待丈夫的女人们


· 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兵


· 来自台湾的消息
第十集 青春记忆
??随着文革的结束,上山下乡运动彻底终结,一批批知青开始考虑回到城市的问题。在云南,有一群知青为了争取能够重返城市作出了各种努力。对于他们来说,在云南边陲的青春是一段苦涩和甜蜜混杂的难忘岁月。


· 支边青年证


· 当时的知青


· 当时的知青
发表于 2007-3-4 17: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集 梦回红楼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5日 16:15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 二十年前,二十岁的成都小伙子欧阳奋强因为电视剧《红楼梦》而成名。但也是他扮演的贾宝玉太深入人心,欧阳奋强以后的演员生涯陷入了困境。二十年来,从一名演员成功地转行成为导演,并得到了中国电视剧界几乎所有的奖项,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依然还是当年的“贾宝玉”。



       成都双流机场,距离成都市区十六公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双流机场,仅开通了几条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天进出港的旅客不多。1984年7月的一天,一位少年来到了双流机场,他将乘坐飞机前往北京。

  (采访)欧阳奋强:第一次坐飞机吧,我为什么买上午的机票呢?而且我到那儿以后,我还跟人家说,帮我换一张靠窗口的位置,我就想看看蓝天,看看白云,挺美的,脑子想的挺美的,原来在电影里面看过。

   一切源于这样一条消息:中央电视台将投巨资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扮演金陵十二钗及贾宝玉的人选。

  (采访)王扶林:当时正好我从英国访问回来,我带回了一个信息就是英国的BBC广播电视公司,它把世界著名作家的小说,可以搬上屏幕的,都拍成了连续剧,但是当年我认为80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没有这个条件,作为我个人来讲也不敢想,我去做这件事情只不过是一种畅想,但是没有想到当时的台领导竟然就决定了要拍《红楼梦》。

   清代作家曹雪芹以毕生精力撰写的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代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它缺少真正的了解。将《红楼梦》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制作者的初衷其实是用电视剧这种形式来普及传统文化。

  那时,全国各省市都成立了电视台,晚上提供几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与此同时,黑白电视机成了极为紧俏的商品。

  中国电视剧在这一时期刚刚起步,中央电视台的年鉴资料记载,1981年全年全国制作的电视剧为111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00部。最长的就是王扶林的《敌营十八年》。

  王扶林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一共九集。《敌营十八年》之后,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蹉跎岁月》、《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等一批电视连续剧。

  把《红楼梦》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198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了“电视剧《红楼梦》摄制工作在筹备”的消息。谁来出演剧中主角,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当时,中国已经有一批观众熟悉的演员,但是《红楼梦》剧组并没有选择这些明星。

   (采访)王扶林:有经验的演员来演可以演的很好,但是那种感觉,那种两小无猜,那种稚气、那种天真,那种孩子之间,少年之间的那种感觉是没有的,那就出来另外一个感觉了,所以必须小。

    对王扶林导演启用新人的想法,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有人认为《红楼梦》让不懂名著,没有表演经验的新人主演太冒险,甚至有领导提出让北影厂来拍摄《红楼梦》。

    启用新人拍摄《红楼梦》,在媒体和观众中也产生了巨大反响。《新民晚报》1984年1月12日在一篇评论中提出疑问“用火烘出来的花儿,到底经不起细看”。但是,剧组仍按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挑选演员。

   《红楼梦》剧组从全国数万名应征者中遴选出了六十多名条件较好的演员,于1984年春季在北京圆明园举办了第一期红剧演员培训班。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和淘汰,培训班在六月底结束时,黛玉、宝钗、凤姐的角色都已成定局,唯独宝玉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这是《红楼梦》剧组记载的一批当年宝玉竞选者名单。“宝玉”究竟能否找到?

 (采访) 王扶林:我去成都的目的是上峨眉山选片头的那块石头。张玉屏,她原来也是这个学习班的,她给邓捷,告诉她说,峨影厂演员剧团有这么一个演员,你可以叫王导看一下。

    张玉屏推荐的这名演员就是欧阳奋强。当时,欧阳奋强是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一名演员,由于长了一张娃娃脸,适合他演的主要角色很有限。

  (采访) 欧阳奋强:年龄也是快二十的人了,一看长得还像十四五岁,演十四五岁吧,你又显得大了,演十八九岁吧,你又显得小了,就高不了低不就。所以我就觉得,我经常觉得我像是演员剧团一个多余的人。

  (采访) 王扶林:当时我看他有几个条件,一个他娃娃脸,个头不高,受过戏曲训练,戏曲学校学过,演古典戏有一点戏曲的底子有好处,演过一两部电视剧。我觉得这个人很有希望,我说你呀,在这儿不用试,你坐飞机过去,试一试。

   欧阳奋强第一次来到北京,1984年7月15日这天,他和二十多名宝玉竞选者到北京南菜园试镜。  



  (采访)欧阳奋强:我也是穿了个背心,穿了个裤衩,完了穿了个拖鞋,我就打把伞,我就溜达、溜达就过去了。过去以后就给我化妆,化了妆以后,就让我穿服装,穿上服装以后呢,我就觉得呢,好像有点感觉。

   这是欧阳奋强当天试镜的照片,表演的内容是“宝黛读西厢”,当时帮他配戏的黛玉是张玉屏扮演的。  

   对于参加《红楼梦》这样一部投资及规模都轰动全国的电视连续剧的竞选,试镜之后的欧阳奋强,并没有把握。

 (采访) 欧阳奋强:应该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看过《红楼梦》的小说了,我家里也买过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也看过越剧。那就是作为一个观众去观赏一个作品,没有想过什么理解贾宝玉,可能也理解的不是很深刻。


梦回红楼 欧阳奋强试镜

  十天以后,欧阳奋强脱颖而出,最终担任这部电视剧的男主角。

   在北京空军招待所《红楼梦》剧组第二期学习班里,欧阳奋强是最后一个到来的演员。

 (采访) 欧阳奋强:我自己也很不自信,非常不自信,我就不断给家里、给同学、给朋友写信,就说我总怀疑哪天导演把我换下来。
  
   这是1984年的深秋,此时的欧阳奋强正面临着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

   (采访)陈晓旭:后来导演就是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每天要做两个恶作剧,其实就是要放松他嘛。

   (采访)欧阳奋强:你要跟这些演员,这些姐姐、妹妹们耳鬓厮磨,甚至就是说你跟她们开一些过分的玩笑都可以,当然要掌握分寸了,玩笑的分寸,你过了就成了调戏,流氓了。后来我们俩想了想,先整郭宵珍吧。

 (采访)王扶林:说某某导演几点钟希望你到哪个什么地方见一面,说有个片子要拍,想看看你,哎呀,郭宵珍打扮啊,大家就在后头笑,他们俩就在后头笑,笑她完全是假的,她真的去了。

  (采访)欧阳奋强:大概就是吃完早饭,七点半吃完早饭八点来钟就看见她出去了,我们问她,郭宵珍干吗去呢?她说,哎呀,我们家里来个亲戚,我去看看他。哦,看看他,挺好、挺好。她突然就哇哭起来了,她觉得受了特大的委屈,就哭起来了,饭都不吃,就冲进自己的房间了。这下我想闯大祸了,我就跟王导说,昨天您让做恶作剧,这事做大了,闯了个大祸。没事,没事,王导一听哈哈大笑,这事做得好,做得好,做得好。

   这时的欧阳奋强,渐渐进入了宝玉的角色,《红楼梦》也开始正式拍摄了。  


   
     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历时三年,拍摄期间,剧组走遍全国十个省市的四十一个地区,是当时拍摄周期最长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的春节,对于欧阳奋强和《红楼梦》剧组的许多演员来说都是难忘的,因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这时开始试播,并且创下当时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引起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反响。欧阳奋强也从峨影厂的一名普通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此时,电视机已经在全国普及,欧阳奋强的家里已经有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中国电视剧产量也开始上升,《红楼梦》播出后的几年间,其他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相继投入拍摄。  

   第一位“男宝玉”的出世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上海的张茜蒙在《大众电视》上称:欧阳奋强演的宝玉,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自有一段风流态度”。
  电影《红楼梦》的导演谢铁骊1987年初在《新民晚报》上感叹与欧阳奋强“相见恨晚”!

  三十年代贾宝玉的扮演者袁美云女士,看了试播的电视剧《红楼梦》在《今晚报》上也大加赞赏。

   当然,也有观众认为:“宝玉飘逸的神采及内心世界未得到充分展示”。

   周宝明,是齐齐哈尔市一名普通职工,看了电视剧《红楼梦》之后,成了欧阳奋强的忠实影迷,收集了很多有关欧阳奋强的资料,几年后,他还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240元买了一套《红楼梦》的VCD,,并且萌生了另一个想法,那就是要找到欧阳奋强,见一见心中的偶像。这也是很多影迷的愿望。

 (采访)影迷(周宝明):第一次看《红楼梦》实际就是1987年,就是咱们电视剧开播,我们就是一集没有落。看完了之后吧,最喜欢的还是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

  十多年间,周宝明从没有停止寻找欧阳奋强。

  时隔十四年后,当周宝明在成都见到欧阳奋强时,他已是四川电视台的一名导演。

  成为导演后的欧阳奋强,已经拍了30多部电视剧,用他的话说,自己几乎把中国电视节所有的奖项都拿遍了。

 (采访):欧阳奋强:《红楼梦》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平台,也给了我们一个桥梁,让我们走进我们自己想走进去的这扇大门。但走进了这个大门以后,进去了以后,你自己怎么做是靠你自己的悟性。

 《红楼梦》拍完后,剧中的演员们各奔东西,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2004年底,在一次电视节目的录制中,二十多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五十多位成员重新聚到一起。

  梦回红楼,打开记忆的闸门,许多人仍忘不了那个多情又顽皮的“贾宝玉”;

  时光荏苒,当年那场红楼电视盛宴,带着浓浓的八十年代气息,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2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00: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4月09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陶然化蝶
2007年4月10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师生情缘
2007年4月11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破茧成蝶
2007年4月12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向左走,向右走
2007年4月13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尘中飞扬(上)

2007年4月16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尘中飞扬(下)
2007年4月17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海上月亮
2007年4月18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妃子革命
2007年4月19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红色恋人
2007年4月20日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尘旅情殇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14:00

CCTV-1

  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撼摇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反封建、反礼教、反侵略”的思想潮涌。“五四运动”爆发后,各种进步思潮此起彼伏,爱国文化精英辈出,知识分子阶层空前活跃,左翼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力量逐渐壮大。到了30、40年代,这种思想解放运动达到了高潮。
  在所有的思想解放中,人自身的解放首当其冲,而爱情,则是人自身解放的重点。通过这一社会断面,通过还原那个时期名人生活、恋爱、婚姻的时代镜像,通过对文化精英在婚恋观的整理,我们将见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些文化精英个体所镶嵌的社会主流思潮,为您展现那个时期五彩斑斓、各具风情的社会婚恋风俗画卷,追究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
  下周,见证将推出《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第二部,敬请关注。
首播01:21 重播:04:2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00: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7-27 12: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8-3 16: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CCTV-10

2007年7月23日 现象1980·改革明星
2007年7月24日 现象1980·人生之路
2007年7月25日 现象1980·沉重的足球
2007年7月26日 现象1980·西北风乍起
2007年7月27日 现象1980·疯狂的君子兰

2007年7月30日 现象1980·金牌的背后
2007年7月31日 现象1980·出国潮
2007年8月01日 现象1980·Follow Me
2007年8月02日 现象1980·致富传奇
2007年8月03日 现象1980·西风东渐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14:00

CCTV-1


    “每个人都有一本记忆的相册,我也不例外。这些36年前的照片,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抚摸这些照片,我仿佛又回到那炎热潮湿的雨林,又回到我和版纳相遇的日子。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重新领悟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有一种怎样的关系,才算是真正的和谐相处。
    1970年的冬天,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接受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任务——捕捉一头年轻健康的大象。走进茂密的原始森林,就像来到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动物们仿佛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我所要找寻的大象又在哪里呢?”
    敬请关注纪录片《捕象记》,《见证•影像志》近期播出。

首播01:21 重播:04:28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CCTV-10
  

2007年8月6日 现象1980·找乐(1)
2007年8月7日 现象1980·找乐(2)
2007年8月8日 现象1980·找乐(3)
2007年8月9日 现象1980·找乐(4)
2007年8月10日 现象1980·找乐(5)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14:00
发表于 2007-8-28 1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21:02 , Processed in 0.0703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