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4|回复: 0

普及小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 2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及小资

因为写了篇《我与<挪威的森林>的一段往事》,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与小资有仇。其实岂敢!岂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学是有阶级性的。作为新兴的白领一族,他们有他们的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文学品味,才合乎文学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林妹妹的葬花词,焦大绝对是看不懂的;焦大发起飚来的海骂,不仅林妹妹听不得,连宝哥哥也是云山雾里。
不幸的是,在我们国家不论什么都爱一窝蜂。小资的意义就在于他们的独特,可我们的媒体像开掘煤矿一样,把小资的言行全暴露出来,作为人生样板,告诉大家这样活才叫有意义。就像58年大办钢铁,90年代普及文凭一样,一时间举国学白领,全民尽小资。尤其是电视荧屏上,连续剧中男女主人公住别墅、开房车,一脸的高深,真是小资味十足;主持人当然更不甘落后,或扮球迷,为帅哥们洒两滴情泪;或假充高雅,在文化的脂肪上搔一把痒;或卖弄异域风情,扯虎皮作大旗要……但看这些 “有中国特色”的速成小资,总感觉他们与大办钢铁炼出的铁疙瘩和大城市街头叫卖的北大文凭一样,假!
如方说吧,凤凰卫视名主持陈鲁豫女士,现在不“说新闻”了,新开个栏目“鲁豫有约”,开始“说故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陈鲁豫很有感觉地自白说:“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里(指北京),我能吃到最接近家庭风味的饭菜,偶然吃到鱼头泡饼,便像堕入情网一样,日思夜想。北京能拴住我的胃和心。”说得如此煽情,陈鲁豫也许忘钱钟书对北京经典描述:
假使我们更申明她(指《猫》的女主人公李太太)信在战前的北平,你马上获得结论:她是全世界顶古的国家里第一位高雅华贵的太太。因为北平——明清两代的名士象汤若士、谢在杭们所咒诅为最俗、最脏的北京——在战事前几年忽然被公认为全国最文雅、最美丽的城市。甚至无风三尺的北平尘土,也一变而为古色古香,似乎包含着元明清三朝帝国的劫灰,欧美新兴小邦的历史博物院都派学者来装满了瓶子回去陈列。
和鲁豫有约的既有杨玉莹、遽美凤这样新闻人物,更多的“文革”中的英雄:郭凤莲、龙梅、玉荣……坐在北京舒适的演播室里,陈鲁豫信手一把历史的劫灰,惊叹着、赞美着。比方说,对梅志的访问,从选题来说是十分讨好的,但节目结束时,陈鲁豫这样总结道:我曾问梅志,假设胡风当年不写30万言书,她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梅志回答说,当一个普通人。
娓娓而谈,极富诱惑力。可我不明白,为什么陈鲁豫不假设舒芜没有把胡风的私人信件编摘、注释;不假设周扬他们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假设毛泽东没有在《人民日报》批胡材料中加按语……偏要假设胡风不写30万言书!这简直是对胡风的侮辱!现在我们谈起胡风,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不曲不折,勇于斗争的精神,不愧为知识分子的脊梁。按照陈鲁豫的假设,我们只能说当年文学界万马齐喑,太令作失望了!毕竟,经济学界出了个顾准这样的硬骨头,史学界出了个陈寅恪这样的老古董。假若历史可以重来,我想胡风仍然会写30万言书。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即使胡风不写30万言书,他就可以与梅志去当一个“普通人”,象陈鲁豫一样“每天吃家庭风味的饭菜”?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在当年胡风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即使成不了“反革命集团”头子,“极右”、“反革命学术权威”等总是跑不了的。梅志所说的“当一个普通人”不过是句愤激之言,陈鲁豫却像捡了个大元宝似的,忙不迭地用别人的块垒来印证自己的小资情调。
沉重的“文革”历史在演播室里,就这样悄然化解。不论是胡风,或是郭凤莲、龙梅都仿佛是咖啡屋里带有怀旧色彩的旧马灯、旧海报和口里咀嚼的善存片,供人消费、娱乐,让小资们感觉到做一个普通人的快乐――当然,正如有钱的人才可以哭穷,漂亮的人才可以说自己丑一样,也只有先富起来的人才有心情去当一个“普通人”。
小资是历史的必然,而伪小资则令人倒胃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07:03 , Processed in 0.0620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