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blog.sina.com.cn/u/58584889010004uk

配音演员毕克简介
2001年3月23日凌晨4时,中国著名电影配音演员毕克,在上海走完70年的人生路程。
毕克原名毕德泉,(1931年7月21日-2001年3月23日)原名毕德泉,又名德全。山东济南人。1931年出生,祖籍山东“一个开满玫瑰花的小城镇——平阴”。1952年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导演、艺委会副主任。他先后为约500部译制片及多部国产美术片、科教片配过音,后兼任译制片导演。先后为《海之歌》、《白痴》、《仅次于上帝的人》、《阴谋与爱情》、《警察局长的自白》、《苦海余生》、《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老枪》、《追捕》等约五百部译制片配音。还为多部国产美术片、科教片配音。后兼任译制片导演,执导了《兆治的酒馆》、《铁面人》、《老枪》、《罪行始末》、《总统轶事》、《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远山的呼唤》等译制影片,其中《远山的呼唤》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外国译制片奖。1995年2月,营口电台记者汪洋曾对毕克进行过电话采访,因而使我们对毕克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毕克年轻时身高1米83,喜欢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曾经作为上影球队的主力队员打过好多年呢。”毕克音色醇厚,戏路宽活,“装龙像龙,装虎像虎”。他早年配的《阴谋与爱情》中的斐迪南、《音乐之声》中的男爵、《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都是那样地风流倜傥;而为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的《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海峡》等一系列人物配音时,则使人感到冷峻、凝重,完美地再现了高仓健塑造的各种充满男子汉魅力的形象。谈到高仓健,毕克曾幽默地说:“我与高仓健同龄,身高也略高于高仓健——当然,只局限于身高”最令人难忘的角色,大概要算《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大侦探波洛了。特别是结尾长达5分钟的大段剖析案情的独白,不仅把扑逆迷离的杀人案交待得条理清晰,而且台词读得有声有色,清晰到位,使得观众跟随角色,透过层层迷雾,抽丝剥茧地弄清了事件真相,堪称绝配
毕克还是一位出色的译制片导演。他执导的《英俊少年》、《蒲田进行曲》、《死亡陷阱》等均获得很高评价,其中《远山的呼唤》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外国译制片奖。1995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为毕克颁发特别奖,以表彰他为中国译制片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去年7月,毕克因身体不适而住院治疗。其间,高仓健盛邀他为自己的电影新作《铁道员》担任中文版的配音。高仓健对这位能够十分传神地再现他的各种角色性格的配音艺术家心向往之,80年代访问中国时,曾特意会见了毕克。
不料,这一心愿竟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憾事:此时的毕克已感呼吸困难,力不从心。他无奈地说:“勉强去配,会损伤高仓健先生塑造的形象。自己都不能通过,怎么能拿出来给别人听。”此次住院,毕克被诊断为肺功能衰竭。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医生不得已切开他的气管,从此,他再也发不出声音了。病中的他用笔与大家交谈。3月22日下午,他还在小黑板上写下“听”和“说”两个字,意即让探望他的同事说说厂里的事儿。23日凌晨,因病情突然恶化,毕克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配音事业。
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高仓健感到无比悲痛。3月30日,他向上海电影译制厂发来唁言。唁电中写道:“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他还按照日本的习俗,寄来一盒香奠,让袅袅轻烟,陪伴一代电影艺术家孤独远行……
 《简爱》配音台词 罗彻斯特:我还不了解她,在我结婚的时候我才十九岁,婚姻是家庭做的主,我就娶了她,那时候我是个目光短浅的糊涂人,简,我…,我经受过一个纵欲不贞的妻子所给与丈夫的各种苦恼。我眼看着无节制的纵欲使她变疯了,我带她回英格兰到桑菲尔德,上帝和人类要我做的我都做了。我躲开这个人,一心想找一个我能爱的女人,要完全和她不同的,可我找到什么了?一个愚蠢的维也纳舞女?一个嗜好珠宝的那不勒斯伯爵夫人!回英格兰,我骑着马快到桑菲尔德,月光下有个人在那儿走动,一个奇异的小妖精似的东西她惊了我的马,而后走上前来,郑重的提出要帮助我,要用她的手来扶我,我接受了。就在那天晚上,还记得吗简,说你记得。
简:我记得。
罗彻斯特:你走进那屋,怯生生的,不过,你回答问题的时候敏捷而干脆。你向我微笑,我想可找到了,简,你能原谅我吗?
简:我原谅你。
罗彻斯特:你还爱我吗?
简:我爱你。非常爱你,我得说了,因为是最后一次。
罗彻斯特:你是说你走一条路,我走另一条?别离开我简,我们不会伤害别人。
简:会伤害我们自己。
罗彻斯特:难道爱我是邪恶的吗?是吗?我可以用我的手捏碎你,但你的精神依然是自由的,简,你要走吗?
简:我要走先生。
罗彻斯特:你不愿意安慰我,拯救我。我的申请,我的狂热请求,你都无动于衷?
简:愿上帝保佑你主人,是你摆脱创伤和过错。 罗彻斯特:简爱,简爱,简爱.....
毕克八大经典配音角色 1、杜丘(《追捕》)
现在看来,这部七十年代在日本并未产生太大轰动,而在我国却风靡一时的日本惊险片,其所产生的持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于高仓健独特的明星气质和精湛的演技。但不能否认,正因为有毕克精彩的配音才使得高仓健的偶像风采在中国观众面前得以充分展现,并成为一个“中国化”的“银幕硬汉”。毕克的声音与高仓健形象的完美融合是我国译制片史上杰出的典范。
2、京西荣太郎(《砂器》)
在这部根据日本推理小说大师松本清张同名小说改编的“史诗”式推理片中,毕克为男主人公、警探京西荣太郎配音,巧的是扮演京西的也是日本影坛上有名的“硬汉”丹波哲郎。毕克的配音使京西这个角色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看过该片的观众谁也不会忘记片尾京西冗长的破案陈述,用饱含同情和惋惜的声音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悲剧化”的犯罪故事,极好地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3、田岛耕作(《远山的呼唤》)
同《追捕》相比,本片中高仓健的表演更加自然真实,他扮演了一个逃犯,压抑着自己对农场女雇主的情感。毕克的配音不仅体现出男主人公沉默坚毅、外冷内热的个性,而且以一种具有生活沧桑感的音质增强了高仓健这个银幕“深情男子汉”形象的心理深度。
4、摩尔多万(《复仇》)
提起罗马尼亚影片《复仇》,影迷立即会想起片中那位机智勇敢、深入虎穴的“孤胆英雄”摩尔多万。毕克为摩尔多万的配音虽不如田岛耕作(《远山的呼唤》男主人公)那样深沉,但却非常潇洒俊朗,蕴含着一种成熟的幽默,极为贴近角色的性格。 5、波洛(《尼罗河上的惨案》)
毕克在本片中为大侦探波洛的配音获得了很大成功,也展现了他“千人千声”、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艺术功力。波洛同福尔摩斯一样在西方已成为智慧的象征,毕克成功地把握了角色的机敏诙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征,他为波洛解析案情时的配音张弛有度、虚虚实实,具有引人入胜的叙述魅力,谁也不会忘记他在片尾说的那句解嘲式的台词———“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为影片添上了一抹悲剧的色彩。
6、“橡皮鸭子”(《车队》)
执导该片的是美国“暴力片”大师萨姆·佩金帕(吴宇森最崇拜的导演)。毕克为片中的男主人公“橡皮鸭子”配音,当时扮演“橡皮鸭子”的是美国著名摇滚歌手克里斯·克里斯托夫森。片中“橡皮鸭子”是一个类似于嬉皮士的人物,虽然表面看上去玩世不恭,其实不畏强权,嫉恶如仇,毕克在配音中为人物增添了一种粗犷、嘲弄、滑稽的味道。
7、史密斯上校(《鸳梦重温》)
本片堪称是好莱坞“失忆”主题的爱情影片的代表作,由著名影星罗纳德·考尔门、格丽尔·嘉逊主演。考尔门扮演的史密斯上校因为战争而失忆,当他恢复记忆后又忘记了精心照顾过自己的妻子,可是他对往事依稀之中还留有残影。毕克把握住了男主人公从失忆到追忆再到清醒的心路历程,配音低沉、忧郁,具有一种朦胧感,体现了男主人公迷茫、彷徨、苦闷的心情。
8、巴格上校(《海狼》)
这部由格里高利·派克和罗杰·摩尔领衔主演的二战片深受我国观众喜爱。毕克为男主人公巴格上校配音。巴格上校具有典型的军人气质和作风,深谋远虑、沉着冷静,而毕克的配音则稳重中不失洒脱,平易中不失威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派克到上译厂访问时,曾对毕克的配音艺术大加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