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3|回复: 3

返京大学生狠批列车内蹩脚“中式英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1 17: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返京大学生狠批列车内蹩脚“中式英语”

来源: 南方网(广州)2007-03-31 00:33:49 

核心提示:一高校学生坐火车回京,发现列车上的几块警示牌都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英文翻译错误,属于典型的“Chinglish”。他用手机照了下来,回学校后整理出其中的无数谬误,并指出较正确的译法。

信息时报3月31日报道 2月26号,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羽佳,从家中坐火车回京。漫漫旅途,29个小时。闲来无事,他便在车厢中胡乱游荡。结果,他发现列车上的几块警示牌都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英文翻译错误,属于典型的“Chinglish”。于是他在列车里“上窜下跳”,将目所能及的所有警示牌、提示牌都用手机照了下来,回学校后整理出其中的无数谬误,并指出正确的译法(编者注:虽然有些译得还不是很完美):
中国的铁路,一直是由国家管理、运营,不客气地说,这是国家的一张脸。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铁路长度最长的国家、以及全年铁路运送量最多的国家,一个车厢的英语警示牌、提示牌居然是这般的满目荒唐言,说不完的错。其它列车上的问题,我都不敢想。我真是希望这类错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避免,要不我等“多事之人”在这纠错,中英文切换,是废不完的劲。
人们一提到鲁迅先生的作品,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对这一车厢的荒唐英语是“哀其不细心,怒其不用心”。想着我去请教外教时,她一脸复杂的笑容,我的心啊,凉凉的!

1 一个车厢的存放灭火器的地方赫然竖着一块警示牌。



不禁觉得好笑,若是光看其英文翻译的话,得到的信息是“战火安全设施,请勿随意搬动”。因为Fire fighter是救火队员的意思,翻译人员便将fire fight一词理所当然地翻译成“消防器材”,殊不知,这一词在英文中是“交火、炮战”之意。老外看了,除了错愕外,还不被吓死。英语中灭火器的一词应为“fire extinguisher”。所以,这个警示牌的英文翻译改成“Fire extinguisher, please don’t move it at will”才符合其中文意思。至于“safety device”二词也是完全是可以删掉的。
2 到了盥洗室,看见水龙头旁边也有一块提示牌。
这块牌上的英文翻译更为可笑。若是根据其英文“Please take good personal luggage”再译成中文的话,得到的是“请带上好的个人物品”。好的物品就随身带,不好的就扔吗?这句提示语的英文翻译,将“good”一词去掉可以,但若换成“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luggage”似乎更符合英文的语言习惯。
3 卫生间的门上,还有一幅提示牌,是这样的。
这幅警示牌,不过四个单词,错误却最为荒谬。“stabling”是单词“stable”加上“ing”的形式。我们知道,英文中,只有动词才能在词的后面加上“ing”。而“stable”作为动词,只有一个意思——“把(马)拴进马厩、或置于马房”。所以,我们若将“No occupying while stabling.”一句翻译过来的话,意思是:“当将马拴进马厩时勿占用”。天,我要是外国人,不在这趟既有炮战,又有马厩的列车上崩溃才怪。这句话应是“No occupying while stopping”.

4 下面这幅警示牌是贴在车辆连接处的。


上半句中,“车辆”一词,翻译为“vehicle”,用这个词作为火车车厢的翻译是不妥的。有另一个词“carriage”是专门用来指火车车厢的。下半句,“watch for”在朗文字典上的意思是“等待,期待”之意。若将警示牌上的英文再翻译过来,是“请等待一个安全”。显然,谬矣!所以,不妨翻译为:“Carriage conjunction, please be careful”。

5 这幅警示牌的错误同样是动词短语的运用不当。




“keep out”的解释是,“用于警示牌,切勿靠近(进入)”。老外若看了这个牌子,还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呢,竟会如此之凶险。“危险!请勿动。”翻译为“Danger! Don’t touch it.”即可(编者注:这个翻译成“Danger !No Touch”更准确)。
6 这一幅,贴在列车的车窗边。
“严禁向窗外抛扔物品”,译文是“Strictly forbid toward window to throw to throw a product outside.”其中将“抛扔”翻译为“throw to throw” 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服”。说实在的,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这样不负责任的翻译。简简单单的一句话“Don’t throw anything outside the window.”(编者注:译成“Don't throw anything out of window.”更好)。

7 这一幅,“垃圾在此投放,烟头切勿投入”。译文是“The garbage throws in here. The cigarette butt throws in absolutely not to.”



别的错误先不说,因为逐字翻译,这两句话在译成英语后,都将宾语放在了主语的位置。在报纸上,好像会看见类似的用法,作为标题。所以我有些拿不准,请我们外教看了一下。外教一边笑一边冲我摇头,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Throw garbage in it. Don’t throw cigarette butts in it.”(编者注:应是“Garbage only, no for cigarette butt”)。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7: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清理中式英语 "long time no see"不在列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2007-02-26 11:21:04 

当“Chinglish”(中式英语)连同“海啸”、“禽流感”被全球语言监听会公布为全球最流行的十大词汇时,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就在中式幽默英语诞生最多的北京,一场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的战役已经打响。去年12月1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进入实施阶段。


逐渐,老外们发现那些过去曾随处可见的蹩脚、滑稽的Chinglish标志牌已难寻其踪迹。一位在北京生活了两年的美国留学生Jill说:“虽然少了一种新奇幽默的生活乐趣,但我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只有规范的双语标志牌才能给人们带来方便。”

“消失”了的王府井

和许多生活在北京的外国朋友一样,收集标志牌上那些好笑的中式英语,成了Jill的爱好之一,一本厚厚的相册中就收集了她所拍摄的近百张这样的照片。

“看.Good good study,Day dayup(直译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些按照中国人思维模式和汉语结构组成的Chinglish真的很有趣!”Jill指着一幅拍摄于一所小学黑板报上的照片对记者说。汉语已经说得相当好的她也承认:对于已经熟悉中文并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外国人,特别是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来说,理解那些蹩脚的Chinglish,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反而倒是一种新鲜有趣的感受。

“但不标准的Chinglish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指示牌上,真的会给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带来不小的麻烦。”Jill回忆起一年前她的一位德国朋友初来北京时闹的笑话。

那位朋友来到北京的第二天,便想坐一坐北京的地铁,再到王府井大街逛逛。他下车后,在地铁大厅的指示牌上看到,标有“Wangfujing Street”(“王府井大街”的意译)的地方已经不远了。可当他出了地铁口,却发现街上的指路牌上写着“Wangfujing Dajie”(“王府井大街”的音译),不知所措的他只好给Jill打电话求助。

“‘王府井消失啦!’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那位朋友在电话中吃惊的语气呢。”她笑着说。在她收集的每张照片下,记者发现她都在错误的Chinglish下标注了正确的英文。Jill自豪地说:“我已经成为规范双语标识活动的志愿者了,我的许多外国朋友也都参与进来了!”

“不好意思吃”的童子鸡

教高中英语课的徐老师竟然在一名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看到了这样一个词:“Young Chicken Without Sex”(直译为“没有性生活的年轻的鸡”),当她把这个学生叫来询问其中文含义时,这个学生说道:“这不就是‘童子鸡’的意思嘛,我是在一家大饭店的菜谱上看到的。”

哭笑不得的徐老师告诉记者说:“有些Chinglish根本就是错的!学生平时看到了,还以为那就是标准的英文,真是误人子弟!再说菜单上这样翻译,还怎么让人好意思吃啊!”

在记者对数十位中学、大学的学生进行采访后发现,70%的学生表示,曾注意过双语标志牌上的中英文互译,其中大部分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曾使用过那些不规范的Chinglish。“像‘小心滑倒’、‘禁止入内’这些标志牌上出现的英文短语一般都是很常用的,可我们的英语课本上却很少出现这样的词语,所以我们用这些Chinglish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否正确。”一位高中学生告诉记者。

“并不是所有Chinglish都是错的,比如像‘long time no see’(直译为‘好久不见’)这个典型的从中文到英文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翻译过来的Chinglish,就已经成为标准英文词组。”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韩梅分析说:“Chinglish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像‘longtimenosee’那样的符合中国式思维并且达意的表述,这可以看作是英语语言变迁的一种形式,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另一种则是不达意和错误的,会对英语学习者产生误导,它们应当被彻底规范。”

配上图画的双语牌

“我建议能在双语指示牌上加上生动且易懂的图形、图画,并把统一的标准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来自台湾的人类学学者杨教授为这项规范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出生在台湾淡水县的他曾经在英国、新加坡等地任教,他回忆说:“新加坡虽然也以华人为主,但所有双语标识中的英文都极其统一、标准,有的甚至比英国还要规范。”当问起台湾在使用双语标识上的情况时,他认为台湾缺乏统一的标识译法,比如台北市的交通标识牌上的地名是使用汉语拼音,而其他地区却使用韦氏拼音,经常会给旅游者带来麻烦。

“像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指示标识牌上都采用了生动易懂的图形和图画,有的甚至用漫画来代替文字。”杨教授认为,使用图形可以为来自不同语言国度的人们创造一种无国界的沟通平台,这也体现了一种世界大同的精神。“而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所以在统一规范双语标识的基础上配以图形,就可以为更多人带来便利。”他说。

政府和民众互动

如何确保在2007年年底前,用4624条标准英文译法来规范全市所有公共场所中的每一块双语标识牌,这已成为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卢津兰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二、三、四、五环路主路交通标志英文标识的规范工作,而春节后,规范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饮食行业英文菜单的规范上。”卢津兰介绍说。

她表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困难不小,最大困难来自于各种市场中私人经营者所使用的大量不规范的英文标识。

她告诉笔者,“政府制定双语标识规范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参与进来,目的是让更多的北京市民讲正确的外语,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国际交往氛围。”(中国青年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7: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中式英语幽默应保留

来源: 羊城晚报(广州) 2007-02-11 16:08:25

 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最新报告显示:一些中式英语已成标准英文词组

  本报讯为了给奥运建立好形象,竖立在北京公共场所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标识已开始逐步清除,一些看惯中式幽默英语的老外对这道城市风景即将结束而深感哀叹。有人甚至表示,不在乎北京英语是否正确,厕所干净比较重要。

  对中式英语情有独钟的老外,目前正四处张罗,争取把大量幽默收录在博客中。他们当中就有一位叫纪韶融的德国青年。

  据“德国之声”报道,纪韶融(OliverLutzRadtke)2000年到上海留学,初次邂逅中式英语翻译,就觉得“惊为天人”。他认为“中国式的幽默”刚好体现中国的特色,并解释说:“有些翻译不能说是错的,只不过那些是从中文到英文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翻译过来的,英语里不这样说。”

  纪韶融把搜集到的“中国式的幽默”都帖在博客(Chinglish.de)中,他表明:“Chinglish.de展现中式英语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

  纪韶融在网上张帖的“中式幽默”包括“No firemaking in hard coresceneryarea”(核心景区严禁烟火)、“No More Steps”(游人止步)、“Take Care OfYourSlip”(当心滑跌)等,一张张照片,看了让人发笑。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另一位老外,软件工程师埃弗里特·格里菲斯(EverettGriffith)也在他开办的pocopico.com网站中发布古怪的中式英语,网页中有张洗手间标识的照片,上面写着“GenitlEmen”,非常吸引眼球。

  中式英语的消失,对老外而言,不只失去了生活乐趣,也是一座城市个性的消失、一个时代的结束。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南非人JeremyGoldkorn(自己起名“金玉米”)坦言:“我更在乎厕所的卫生状况,而不是英文标识是否正确。”

  相较于老外的依依不舍,中国人大多认为这类笑话不该久留。

  这类中式英语虽然好笑,但也别小觑它的力量。据《欧洲新闻》报道,中国正在改变英语。根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最新报告,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报道说,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timeno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tea等,现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沈泽玮)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报:北京清理中式英语 老外“遗憾”特色尽失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2007-02-07 15:23:41 

陈琳参与领导的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是2002年成立的,当时得到了外交部的支持。陈琳表示,组委会在奥运会前的一年半时间里将加大活动力度,可能会有数千名政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与进来。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更换了6,300个英文措辞让人不知所云的路牌。比如,有个提醒行人“小心路滑”的指示牌上用的英文是“Totake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verycrafty”。如果按这个英文翻译过来应该是:要注意保险箱;那些滑的是非常狡猾的。虽然更换标牌需要的具体开支还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个小数。陈琳说,有些不规范标识是刻在大理石上的,在那里已有几十年历史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虽然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未必有太大提高,但使用英语的场合却大大增加了。各种标识牌上和服装标牌上都喜欢用英文,以显示国际水准、增加异国情调,但很多都存在用词不当问题。

  陈琳说,政府部门有时会把翻译公共场所标志牌的工作交给只有基础英文水平的人去完成,他们的参考对象只有一本字典。在北京某些著名历史景点,外国游客经常对着难以理解的标志牌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开通了一个网站,招募志愿者翻译标志牌。同时进行的另一项活动是为餐饮行业翻译中文菜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网站就吸引了7,000多人报名。陈琳说,市民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陈琳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在北京各处查找翻译不正确的英文标志牌,陪同他一起巡查的有美国人杜大卫(DavidTool)。杜大卫曾在美国军队服役,现长住北京。北京电视台的一个摄制组有时会跟踪拍摄巡查过程,记录下他们的发现。摄制组据此制作的专题节目已在电视台播出了两期。

  许多住在北京的西方人认为,消灭不规范英文翻译的活动是推进北京现代化进程的措施之一,不过,在这同时,北京也丢失了它的某些特色。还有外国人则对失去一类让他们很逗乐的东西感到非常遗憾。

  在北京旅游或居住的外国人会在某些网站上(比如chinglish.de)张贴被他们认为非常“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标牌的照片。随着这波消灭不规范用语活动的进行,这些网站的发贴量和访问量似乎都在上升。

  比如,软件工程师埃弗里特·格里菲斯(EverettGriffith)说,他开办的网站pocopico.com最近几个月的日均访问量上升了25%,达到500人次。这个网站上有张洗手间标识的照片,上面写着“GenitlEmen”。

  在北京生活多年、给自己起名“金玉米”的南非人JeremyGoldkorn说:坦率地讲,我更在乎厕所的卫生状况,而不是其英文标识是否正确。2

(中国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15:17 , Processed in 0.1004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