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7-08/03/content_6465576.htm
【编者按】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要求严格依法依规播放广告。在禁播之列中,除了一贯包含的各类非法医疗药品和性保健品广告外,性暗示广告这次也列入其中。网民认为,对违法电视广告治理,我们缺少的不是法律法规依据,而是执行不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仅仅“叫停”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法把“问责”的板子打到位。你怎么看?请进来谈谈>>>
[size=+0] 资料图片 来源:新华网 播放违规广告,应该坚决叫停
局部英俊:这些电视台播的违法广告影响很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我是从来不看的,一出现就马上转台或关机。为了净化银屏,还是希望能杜绝这种“卑鄙无耻”的广告。
新华网友:某些“要钱不要脸面”的电视台,不时播放所谓的减肥、丰胸、壮阳的广告,尽管百姓普遍不满,但仍然我行我素。希望广电总局能通过这条禁令拿出点“狠劲”,严惩违规者,以儆效尤,为观众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银屏环境。 看世界:从去年起广电总局就已经三令五申要求禁播违法广告,但是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却完全无视法令,受经济利益驱动,公然违反《广告法》,谋取部门利益,大肆播放违规和虚假广告,影响极为恶劣。
“禁播令”能让媒体“割肉”吗? 新华网友:广电总局叫停了多少次了,违规医疗、性保健品和性暗示广告为什么还没有停?为什么一些电视台敢如此无组织无纪律?因为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此,某些电视台和做广告的奸商早就一拍即合、沆瀣一气了。 新华网友:这是一些地方电视台的生钱之道。没有违法的药品和医疗广告怎么过“富足”的好日子?尽管观众看腻了,见烦了,但广告“轰炸”还在继续!为何相关执法部门对违法的药品和医疗广告不去问津?不斩断其中利益链条,只凭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能奏效吗? 水天一色绿如蓝:现在一些地方台的广告中都会制造出大量带有明显“性暗示”的新词汇出来,有的已经泛滥多年了。不过,广电总局这次叫停也算是“亡羊补牢”,但关键还是千万不要流于走形式,才刚刚清静几天,一转眼又满银屏都是。 [size=+0][size=+0][size=+0][size=+0][size=+0][size=+0]新华网友:县级、乡镇电视台,广告可谓无处不在,随心所欲,这些地方一般不为人关注,违规现象严重,成为管理死角。这次广电总局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严格把关,不给这些“黑广告”发放“准生证”,看来这回烦心广告有法治了。
斩断毒瘤需要利剑出鞘
高山有好水:多年来的治理经验告诉我们,对违法电视广告,我们缺少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网开一面、执行不力。如果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用得着频发通知、频下“禁令”吗?因此,对违规电视广告,仅仅“叫停”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法把“问责”的板子打到位。 新华网友:广电总局对老百姓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规范管理,这样做非常得人心、顺民意。但不能只是扬眉,还需利剑出鞘,严厉的处罚措施应该向老百姓亮出来,便于观众监督执行,并授予观众应有的举报权,只有依靠群众,才能确保有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 新华网友:把此类广告定性为“违规”,可能忽略了其在《广告法》范围内的违法问题。叫停这些广告,必须按照《广告法》给予相应的处罚,严肃查处有关媒体及责任人的违法责任。
让性暗示广告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来源:网友) 发动观众举报是使性暗示广告等违法广告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途径之一。观众人数众多,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他们每时每刻与各种不同的电视台打交道,他们也最清楚哪些电视台在播放违法广告,让观众来揭发和举报是成本最低也是最能见效的事情。其实,广电总局也开通了投诉热线,但笔者认为,要真正收到效果,首先要激发观众举报的热情,许多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违法广告听之任之,那么不妨给积极举报的观众一些物质鼓励;二是要让观众知道投诉是有用的,其实很多家长都担心性暗示广告对于孩子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他们是有意愿举报的,如果对观众的举报能给予及时回复,相信会有更多的观众来举报非法广告。全文>>>>
广电总局“大义灭亲”能否震住台长们? (来源:碧翰烽的博客) 让我们可以欣慰的是,此次广电总局不再用通报批评给予吓唬,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然而,面对中国数以万计的广播电视台,面对广告收入的巨大“诱惑力”,广电总局此次的一招停播能否在那些广播电视台中形成震慑,还需时间观察。因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被通报、点名的广告问题依然在不少的广播电视媒体上继续存在。恐怕仅仅靠广电总局的几个部门来管,还远远靠不住。最主要的是要吸纳民意,而对于广电总局来说,关键是要有“大义灭亲”的勇气和决心,否则无法遏制广播电视台闯红线的冲动和动力。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