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6|回复: 2

汉语的话语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8 15: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作者:方梅  来源:普通语言学博客 2007-8-12 20:49:28

   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也作“篇章分析” )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 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研究的课题如:篇章结构、篇章连贯、信息结构、句子的主位结构等。

  话语分析这个术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 Z. S. Harris 发表于Language上的名为"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这篇文章讨论了如何通过分布和句法转换等手段找出篇章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及篇章的形式结构与其使用的语境之间的联系。Harris的转换概念为以后的句法研究发扬广大,但话语分析法却没有产生多少影响。60年末以后在西方逐渐形成体系的现代话语分析,学术承传来自欧洲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布拉格学派,其代表人物 V.Mathesius 是话语分析奠基人。

  国内对话语分析理论的介绍始于80年代,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平《话语分析说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3期)、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徐赳赳《话语分析二十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1 期)。这些论著对国外话语分析的理论背景、研究课题和主要成果作了系统的评介。

  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吕叔湘成书于40年代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对汉语指称和替代关系的描述,以及最终成书于80年代的《近代汉语指代词》。但总体上说,80年代以前汉语的话语分析只是零星地见于语法研究的个别问题上,如复句研究、句群研究,而且往往是以修辞、逻辑分析为主。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还是80年代以后。研究课题有:(1)篇章结构。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篇章中的论证结构》,徐赳赳《篇章中的段落分析》(《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等。(2)篇章连贯。研究较多的是篇章中名词性成分的从缺、照应规律及其与篇章连贯性的关系。如:廖秋忠《现代汉语中动词支配成分的省略》、《篇章中的框—棂关系与所指的确定》和《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指同表达》;陈平《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徐赳赳《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等。(3)信息结构。对信息结构特征的表达手段的分析。 徐杰、 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刘丹青、 徐烈炯《汉语焦点结构与“连”字句》(《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4)主位结构与话题结构。张伯江、 方梅《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沈家煊《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中国语文》1989年第5期)。(5)词语用法与言语策略。屈承熹《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沈家煊《“判断词语”的语义强度》(《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 1994年第2期)、徐赳赳《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等。郭继懋《》(《中国语文》)

  尽管这些研究的切入的课题不同,但一般都是针对那些与语境密不可分、不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就难以结决的问题,从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刻画。这些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研究类型(type)异同的同时,重视各种类型所占实例(token)的量, 既定性又定量的分析结果往往表现为一种规律性或倾向性,而不是一种规则(rule);表现为范畴间的渐变的连续体(continuum), 而不是截然分明的对立。第二,不仅仅把分析对象看作静态的成品(static product),更注重把分析的对象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dynamic process), 除了分析句子组成成分间的关系,更重视认知策略对话语组织的作用。第三,要求分析材料是从实际使用的书本材料或录音材料中选取的自然素材,在传统语法分析中被视为非语言因素而忽略不计的现象,如停顿间隔的长短、句子当夹带的语气词等等,在话语分析中都被视为反映说话人心理过程和话语组织展开过程的重要依据。第四,密切联系语句的使用环境,包括与所分析对象相毗临的语句,整段谈话的主题、目的、谈话人的相互关系、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及谈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参考文献

陈 平(1991)《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出版社。

廖秋忠(1992)《廖秋忠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吕叔湘(1985)《近代汉语指代词》(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

沈开木(1996)《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徐烈炯,刘丹青(1998)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1994)《语用研究论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发表于 2008-2-13 0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触

"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让我思量很久,比篇章大的是什么呢?
我对语言的组织特征关注.
发表于 2008-7-12 22: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很好的,。,你体会到了的时候,就会明白了一些,,当然,咱水平也不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8 07:59 , Processed in 0.0642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