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89|回复: 3

潘庆云教授著《中国法律语言鉴衡》目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1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flrchina.com/html/research/ch/2006/10/87.html

潘庆云教授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2月)
我与法律语言廿三年(代前言)
上编 法律语言认知回眸篇

第一章 法律语言综论………………………………………………………………………3
第一节 法律语言是一种有别于日常语言的技术语言
第二节 法律语言是历代统治者通过法律对语言施加影响的结果
第三节 法律语言的属性与特点
第四节 法律语言的研究方法以及新世纪的研究课题
第二章 中国法律语言的滥觞沿革和认知研究简述……………………………………33

第一节 古代法律语言的滥觞与沿革

第二节 法律词汇的渊源与演变

第三节 法律语言和中国文化

第四节 明清“幕府”制度与法律语言认知研究

第五节 新时期的中国法律语言研究
第三章 域外法律语言研究概述…………………………………………………………94

第一节 希腊——罗马时代的法律语言认知研究

第二节 英美法律语言探索

第三节 苏俄法律语言认知

第四节 IAFL与欧美法律语言学

中编 当代中国法律语言鉴衡篇
第四章 法律语言的语体风格……………………………………………………………139

第一节 法律语言风格概述

第二节 准确无误——法律语言的生命

第三节 严谨周密——法律语言的科学性

第四节 庄重肃穆——法律语言的权威性

第五节 朴实无华——法律语言的求实性

第六节 凝练简洁——法律语言的高效性

第七节 法律语言内部风格差异
第五章 法律语言交际的机制与技巧(上)…………………………………………186

第一节 法律语言交际概述

第二节 单向(自叙)型法律语言交际
第六章 法律语言交际的机制与技巧(下)…………………………………………234

第一节 双向(对话)型法律语言交际

第二节 法律语言交际中的态势语策略
第七章 立法语言…………………………………………………………………………261

第一节 立法语言概述

第二节 立法语言的词语

第三节 立法语言的句子

第四节 立法语言的超句结构

第五节 法律文本的语言错误及其匡正

第六节 国外立法语言研究概况
第八章 法律文书的语言…………………………………………………………………298

第一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词语

第二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句子

第三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超句结构
第九章 刑事侦察与法律语言识别………………………………………………………335

第一节 刑事侦察中的言语痕迹与言语识别

第二节 方言识别

第三节 秘密社团和犯罪团伙的隐语识别

第四节 欧美的案件语音识别和话语分析
第十章 讯问和查证语言…………………………………………………………………377

第一节 讯问语言和讯问策略

第二节 讯问语言的修辞鉴衡

第三节 讯问中态势语功效的探索

第四节 查证(询问)语言

第五节 国内讯问和查证语言研究综述
第十一章 法律演讲论辩………………………………………………………………404

第一节 法律演讲论辩概述

第二节 法制宣讲语言

第三节 主要法庭演讲辞(公诉意见书、辩护词和代理词)的结构与语言

第四节 法庭论辩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第十二章 调节、谈判和法律咨询中的语言…………………………………………454

第一节 调节语言

第二节 谈判语言

第三节 法律咨询语言

下编 中国法律语言建设发展篇
第十三章 法律语言与司法公正………………………………………………………491

第一节 法律语言的终极目标:司法公正

第二节 法律语言的两重性:司法公正的载体与“牢房”

第三节 优化法律语言,实现司法公正

第四节 优化法律语言的具体举措
第十四章 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律语言…………………………………………………509

第一节 西方与中国“法庭语言”回眸

第二节 法制改革为中国法律语言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三节 法制改革期法律语言运用革新构想
第十五章 香港法制和香港法律语言…………………………………………………527

第一节 香港实现汉英双语法律语言制是历史创举

第二节 香港首例中文民事判决书的语言与制作技巧探析

第三节 香港与内地共同促进中国法律语言健康发展

第四节 香港回归后的法律语言运用
第十六章 澳门基本法与澳门的法律语言问题………………………………………554

第一节 澳门双语现象的特点及现状

第二节 澳门基本法与中葡双语法律语言

第三节 如何加速澳门双语法律语言制的建设与完善
第十七章 台湾的法律语言作品和法律语言问题……………………………………572

第一节 台湾书状的结构技巧及相关的法律语言问题

第二节 台湾的判例、“民事判决”及其相关研究

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法律语言终将融合统一
附录
参考书籍文献目录

(谢谢潘庆云教授惠寄)
相关链接:
  • 潘庆云教授简介(最新更新)  
  • 潘庆云教授法律语言学著述目录表(部分)  
  • 潘庆云教授新专著《中国法律语言鉴衡》代前言——我与法律语言廿三年  
  • 潘庆云教授著《中国法律语言鉴衡》目录  
  • 潘庆云教授在“中国法律语言学未来发展”专家论证会的发言提纲(2004·广外)  
  • 潘庆云教授新著《中国法律语言鉴衡》一书问世  
  • 《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简介
  • 《中国法律语言鉴衡》简评
  • 潘庆云教授又一力作《中国法律语言鉴衡》出版
  • 裁判文书应当是无懈可击的法律语言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1: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庆云教授著《中国法律语言鉴衡》一书中的代前言

来源:http://www.flrchina.com/html/research/ch/2006/10/89.html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我与法律语言廿三年

(代前言)

潘庆云

 

我与法律有缘。

二十三年前,我选择了法律语言,把她作为我必须攻克的一个阵地、一个课题。之后我劳筋苦骨、终日矻矻、焚膏继晷,有了不少心得、体会与成果。法律语言予我以厚报,尤其在精神层面。

选择法律语言,纯属偶然。

我自幼酷爱文学,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可是等到我毕业,正是举国混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文革”时代。其时生存已属不易,又遑论成就一番文学事业?十年彷徨后终于盼来了祖国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春天。承母校不弃,录取我为硕士研究生,又读了三年。不过,这次读的是语言学专业。原因是我对文学是“齿轮与螺丝钉”、“阶级斗争的工具”之类的价值界定难以理解,故改弦更张,报考“阶级性”淡薄得多的语言学专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限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分配制度,我去不了需要我去,我也愿意去的中文院系,却被分配到当时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法律院校。其时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法律倒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整个社会对“依法办事”的期望值也很高。学校指定我教的课目是“法律文书”(实际上是一门必须综合运用法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成果的司法实践学科)。我一边开课,一边学习法律并深入法院等司法机关参加刑事、民事诉讼等司法实践,觉得收获不小,感触也颇深。深深感到,当时立法远远跟不上需要,许多事无法可依,司法工作随意性大、司法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尤其是法律文书和其他各类法律语言作品质量低劣,使我焦虑、压抑,让我在去学校报到前萌生的研究法律语言的初步设想成为具体的行动。
 
首先,我根据自己初步的探索与思考,从自己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条件出发,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国(汉语)法律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建议和构想。此后几年,我对自己的构想身体力行,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钻研语言理论,广泛涉猎法学各分支学科,潜心从事法律语言学方向的耕耘,努力建构语言学与法学之间的津梁。斗转星移、寒暑数易,我散见于各地学术报刊的论文居然有几十万字。在此基础上就有了尔后的《法律修辞》(1989)、《法律语言艺术》(1989)、《法律语体探索》(1991)、《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1997)等多种著作问世。其中《法律语体探索》一书作为“七五”国家教委博士点重点科研项目的成果推出;《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一书在香港特区高等法院采用为该法院所属的司法人员培训委员会的进修教材。同时,我在全国最早对法律院校硕士生、本科生开设法律语言学科(《实用法律语言交际学》),主、参编多部全国统编教材,如《实用法律语言口才学》(1991)、《法律语言学教程》(1997)等。

在这二十余年中,我也涉猎过其他领域,例如在法律文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探讨与建构,审判方式与裁判文书改革研究,实现中国法治,提高立法技术等方面都出版、发表过专著与论文多种。此外,通过对亘延千载的秘密社团和犯罪团伙使用隐语的搜集研究,出版了一部七十余万字的《中华隐语大全》(1995)。但是,法律语言一直是我萦绕心头,始终与我相依相伴的一个课题、一个伴侣。月有阴晴圆缺,人间颇多世态炎凉,七尺之躯,负载着过多的烦恼困苦,而法律语言始终如一,从不我欺。儿时的文学情,作家梦,早已成为泡影。我在法律和法律语言研究中重新找回了自我。廿余年来,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对法律语言的审察探索和从事律师执业工作、地方人大等种种法律活动,越来越感受到时代和人民对真正实现法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企盼,黎民百姓对吏治清廉、真正实现司法公正的呼唤。我要以己之长,殚精竭虑,更加发奋努力,报效伟大祖国和养育我成长的中国人民对我的涌泉之恩!

近几年来,由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和法律体系的日臻完善,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立法、司法的震荡,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后产生的一国两制多法域的法律冲突和交融,我国包括审判方式改革在内的司法制度改革等等,无一不对构建法律语言科学体系和法律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司法机关庄重宣告以公正与效率作为新世纪的工作主题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中华四千年法律史、中国法律语言内部多法域冲突,国际法律与法律语言磨合、交际,这样一个极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重新全面回眸审视和科学研究考察权衡中国法律语言。

事实上,近年来笔者对法律语言与司法改革,一国两制背景下的多法域法律语言,法律语言与司法公正,国外法律语言学的渊源与建构等法律语言研究子课题一一进行了探讨与调研并形成了相应的成果。于是产生了再撰著一本法律语言方面的论稿的念头。

承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美意与青睐,将我的法律语言研究列入改社的出版计划。在商议书名时,我建议命名为“中国法律语言鉴衡”。

本书名为“中国法律语言鉴衡”,何故?曩者,类似书名的著述,以本人的孤陋寡闻,有东汉王充的《论衡》、元代王构四《修辞鉴衡》等。前者在中国哲学史上自成一家,影响颇大;后者则采录宋人诗话及文集说部编次而成,其所引各书,现多佚失,赖此编略得保存。上述两著在中国学术史上均有一席之地,以我学浅才疏之辈,自忖不能望其项背。然而,“鉴衡”两字所反映的著述者严格审察、精心衡测,以“疾虚妄”、“求实诚”(王充语),力求精辟入微、持论公允的处世准则与治学理念,却是我十分崇尚并刻意追求的。因此,笔者以“鉴衡”为书名,实乃用以披露自己对法律语言这一课题深切关注、认真探索的拳拳之心。至于笔者对法律语言的卮见,是否还有一点价值,那就有待于读者诸君的鉴衡与批判了。

在本书的酝酿和撰写过程中,深得王安全先生和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厚爱与鼓励,没有他们真诚无私的支持、关心、帮助和指导,拙稿是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并付梓的。在此,表示最衷心的谢忱。在探索和撰著过程中,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外,还参阅了不少中外学者撰写的法学、语言学、法律语言以及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著述,除了在引用时注明出处外,在这里向他们深深地致谢和鞠躬。最后还要感谢华东政法学院的俞慧燕同学不辞劳苦,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把我的初稿输入了电脑,帮助我加速完成了对书稿的修订、润色和定稿。

潘庆云
2004年3月5日于
上海 苏州河畔

(谢谢潘庆云教授惠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庆云教授法律语言学著述目录表(部分)

来源:http://www.flrchina.com/html/research/ch/2006/10/90.html

一、论文、文稿

1. 关于法律语体(语言)的几个问题  《华东政法学院院报》 1983年7月7日
2. 汉语法律语体(语言)初探 《学术月刊》(原“上海社联通讯”) 1983年第5期
3. 论古代法律语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同上刊 1984年第2期
4. 制作法律文书要符合语体要求 《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 1984年第3期
5. 从“马驰伤人案”说起 同上刊 1984年第4期
6. 论汉语法律语体的一般特征 《上海大学学报》 1985年第1期
7. 英语法律文书语体特征概述 《修辞学习》 1985年第1期
8. 法律诉讼语体论的嚆失 同上刊  1985年第8期
9. 合乎语体特征是写好法律文书的关键 《秘书》 1985年第8期
10. 法律文书怎样调配句式 《秘书》 1985年第12期
11. 汉语法律词语演变规律 上海法学会会刊《情况交流》 1985年4-5期
12. 法律文书怎样使用词语 《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 1985年第1期
13. 法律文书的“模糊词语” 《法学》 1985年第4期
14. 法律文书语言谈(一)词语要精当 《福建律师》 1985年第9期
15. 法律文书语言谈(二)词语要庄重 同上刊 1985年第12期
16. 歌德的辩护词与法律语体 《大众修辞》 1985年第2期
17. 法律文书的表述方法之一 《福建律师》 1986年第2期
18. 法律文书的表述方法之二    同上刊 1986年第3期
19. 法律文书的句子 《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 1986年第4期
20. “弛马伤人”和“马驰伤人” 《法律与生活》(署名兰江) 1986年第4期
21. 《办案要略》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书学专著 《秘书》 1986年第2期
22. 法律文书的说明 《秘书》 1986年第3期
23. 法律文书的叙述 同上刊 1986年第4期
24. 法律语言研究现状(署名兰溪) 《语文导报》 1986年第7期
25. 汉语法律词语演变简论 《情况交流》 1986年第1期
26.“喂喂”声中辩罪犯(语音识别) 《新民晚报》(署名兰江) 1986年1月23日
27. “语言痕迹”与侦查破案(署名兰江) 《科学与生活》 1986年第6期
28. 法律文书的论略 《秘书》 1986年第6期
29. 立法语言论略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87年第1期
30. 法律语体(语言)学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
31. 法律与语言 《中国语文》期刊《中国语文天地》 1987年第1期
32. 怎样写好辩护词  《福建律师》 1987年第1期
33. 怎样搞好法制宣讲 《劳改劳教工作通讯》 1987年第4期
34. 法律语言风格五题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
35. 汉语法律诉讼语体(语言)论略 《修辞学研究》1987年10 语文出版社
36.  从语言适用和表达方式看起诉书与公诉词制作的异同 《人民检察》 1987年第6期
37. 法庭辩论语言风格谈 《演讲与口才》 1987年第8期
38. 法庭用于的确切与模糊 同上刊 1987年第10期
39. 歌德辩护词的启示 《中学生知识报》 1987年10月15日
40. 预审言语修辞论略 《吉林师院学报》 1987年第4期
41. 学会听的艺术(法律语言论) 《中学生知识报》 1987年12月23日
42. 法庭论辩语言风格略谈 《语文学习》 1988年第2期
43. 从“蓝鼎元止息讼田案”说起——律师调解语言探略 《福建律师》 1988年第1期
44. 怎样写好刑事判决书的“理由”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学习与辅导》 1988年第4期
45. 怎样写好代理词的正文部分 《福建律师》 1988年第2—3期
46. “立法文句”简论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1988年第2-3期
47. 浅谈民事原告代理词和被告代理词写法的差异 《函授通讯》 1988年第12期
48.  简论“立法语言”的词语和句子 《修辞学研究(4)》1989年4月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49. 刚柔相济——调解语言艺术浅释  《修辞学习》 1989年第3期
50. 关于法律语言规范化问题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
51. 立法语言的文句和超句结构 《上海法学》 1989年第1期
52. 《法律语言艺术》介绍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通讯》 1989年第1期
53. 人体语言学在讯问中的运用 《刑侦研究》(合刊) 1990年第1-2期
54. 巧问在案件审理中的功用  《演讲与口才》 1990年第8期
55. “讯问言语”修辞简论  《语文论丛》(第四辑)1990年11月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56. 法律语言学刍议 (1990年12月版) 《现代语言学:全方位的探索》 延边大学出版社
57.  隐语、犯罪隐语和隐语研究 《刑侦研究》 1991年第1期
58. 法律语言和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1991年3月 百家出版社
59. 英国法学家丹宁法律文书修辞评析 《修辞学习》 1991年第2期
60.  当代台湾判例和法律文书简述 《上海法学研究》 1991年第2期
61. 台湾亲属、继承案书状的撰拟与运用 《福建律师》 1991年第4期
62. 预审对策和预审语言 《预审学术论文集》1991年6月出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63. 浅论台湾民事诉状的结构与技巧 《应用写作》 1992年第1期
64. 隐语与修辞 《修辞学习》 1992年第4期
65. 论辩型司法文书与非论辩型司法文书制作的异同 《政法成人教学》 1993年第5期
66. 律师事务文书的数量表述和数字书写 东吴法学内刊 1993年7月20日
67. 监察文书的数量表述和数字书写 《监察与廉政》 1993年第7期
68. 最高法院《法院诉讼文书样式》和司法文书制作新境界 《上海法学研究》 1993年第4期
69. 简论《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的前提和特点 《法律文书与行政文书》 1993年第5期
70. 论辩型和非论辩型司法文书写作异同论 《应用写作》 1993年第9期
71. 制作讯问笔录时怎样处理“态势语” 《刑侦研究》 1993年第4期
72. 准确性是监察文书的灵魂 《监察与廉政》 1993年第10期
73. 隐语和犯罪团伙次文化 《刑侦研究》 1993年第5期
74. 隐语源流考略——从江湖医生行骗谈起 《社会》 1993年第9期
75.  略论书状文书的特点及改革 《律师世界》 1993年第11期
76. 监察文书朴实性刍议 《监察与廉政》 1993年第12期
77. 制作监察文书务求凝练 《监察与廉政》 1993年第12期
78. 隐语与秘密社团文化 《海南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
79.  先生、太太的复苏(从称谓看法律语言的规范化问题) 新民晚报 1994年8月23日
80. 从审讯戈林的成败看法庭盘诘术 《交际与口才》 1994年第2期
81. 法庭提问有学问 《青年社交》 1995年第4期
82. 浅论台湾民事书状的结构与技巧 《法律文书论文选》1995年4月 贵州教育出版社
83. 著名英国法学家丹宁所拟法律文书评析 《法律文书论文选》1995年8月出版 贵州教育出版社
84. 英国法律文书评析 《法律文书与行政文书》 1996年第1期
85. 美国黑帮的涂写标识 《上海法制报》 1996年3月8日
86. 台湾民事书状的现状结构与技巧 《法律文书与行政文书》 1996年第2期
87. 浅论司法文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上海法学研究》 1996年第6期
88. 略论语言污染及其法治 《上海法制报》 1997年1月22日
89. 法律语言的教学与研究 《政法高教研究》 1997年第1期
90. 台湾民事判决书的结构与内容论析 《上海法学研究》 1997年第1期
91. 香港首例中文民事判决书探析 《法律文书与行政文书》 1993年第3期
92. 清代幕僚及其在法律语言研究方面的建树 《中州学刊》 1997年第5期
93. 改革开放条件下法律咨询语言论析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1997年10月 法律出版社
94. 略论司法文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法律文书与行政文书》 1997年第5期
95. 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民事判决简析 《上海审判实践》 1998年第8期
96. 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研究 《法学》 1998年第10期
97. 香港回归和法律语言问题 《法学》 1998年增刊
98. 我国当前刑事裁判文书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的思路 《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研究》1999年9月版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99. 澳门基本法与澳门的法律语言问题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100. 以审判方式改革为契机,加强司法文书学科建设 《‘2000年法学新问题探论》2000年10月出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01.  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和完善 《司法改革——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司法管理研究》 上海法官协会2000年刊行
102. 改革民事裁判文书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2001法学新问题探论》2001年10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03. 突出重点、兼及其余、全面优化——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之我见 《上海法学研究》 2002年第3期
104.  给香港大法官讲中文“判词” 《联合时报》 2002年8月16日
105.  略论法律语言与司法公正 《法治论丛》 2002年第5期
106. 法律文书与司法公正三题 《中国司法评论》 2002年秋季卷
107. 法律语言实现司法公正的若干思考 《修辞学习》 2003年第1期
108. 修辞学、法律与法律语言研究 2003年年会论文 中国修辞学会
109. 法律语言新论 《2003法学新问题探论》2003年9月版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10. 裁判文书应当是无懈可击的法律语言作品 《人民法院报》2004年1月14日 《法治时代》周刊
111. 欧美法律语言学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4年1月初版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12. 西方法律语言学初探 《修辞学习》(双月刊) 2004年第1期
113. 香港法治与香港法律语言的若干问题 《上海法学研究》 2004年第2期
114. 法律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技术语言 《江汉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115. 论裁判文书改革与私法理念的嬗变 《中国司法评论》(2003年夏之卷) 2004年3月第1版
116. 西方法律语言学及其对中国法律语言研究的启示 《‘2004法学新问题探论》2004年10月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17.  我的法律语言观 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2004年12月9日举办“中国法律语言学未来发展”专家论证会主题报告
二、专著、高校统编教材

1. 法律语言艺术(独著) 学林出版社(163千字) 1989年2月出版
2. 法律语体探索(独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系“七五”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重点科研项目成果) 1991年2月出版
3. 法律修辞(独著) 系辽宁教育出版社《公共关系修辞学》组成部分(100千字) 1989年7月出版
4. 实用法律口才学(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人承担“法律口才的语言”部分,60千字) 1991年4月出版
5. 中华隐语大全(合著) 学林出版社(本人系主编及第一作者,撰写700千字。本书系秘密社团、犯罪团伙语言研究) 1995年1月出版
6. 法律语言学教程(合著) 法律出版社(担任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撰稿80千字) 1997年4月出版
7. 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独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360千字) 1997年10月出版
8. 法律文书评论(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人系主编及第一作者,撰写390千字。本书系对法律语言作品的评论研究。) 1999年4月出版(2002年2月第2版)
9. 法律文书(合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本人系主编及第一作者,承担“法律文书总论”及“法律文书实例选编评论”,撰稿400千字。本书系运用本人的法律语言研究成果,拓展了法律文书学的学术视野,丰富、完善了法律文书学的研究内容和学术体系。) 2002年1月出版
10. 中国裁判书(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担任副主编,主要作者,撰稿10千字) 2002年2月出版
11. 法律文书写作(独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395千字) 2004年8月第1版
12. 中国法律语言鉴衡(独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479千字) 2004年12月出版

(谢谢潘庆云教授惠寄)
发表于 2009-12-16 16: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宁静致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21:12 , Processed in 0.070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