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3 16: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女硕士的自白:读研,后悔得真想跳楼!
# n4 Z$ [5 q6 A. `' y j/ E% a来源: http://gyp136815.home.news.cn/blog/a/010100043CF103CC029F3E7E.html; C) W' q7 \! A- z5 Z/ P# |: C; s
0 L8 |/ K* ~7 r8 }“读研,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都这样的话,我看不如不读。我现在后悔得也想跳楼……”: Y8 x7 E' k7 i8 W' J
& C, q/ m. d, [, q. X; l
咋天,我接到北京一个女硕士W的电话,她给我讲了关于她的故事。
% i: q. Z) ~) _, q
" R0 a' h1 E8 D4 {( i“郭老师,我的故事网上早就有了,今天我给你打个电话,再专门讲一讲,一是表达我的悔恨,二是想给目前的考研热熄熄火,让大学生知道:考研目的不明确,考研没有用。”
! @6 q( V' d$ [' q+ k* M5 b# k" k& E2 ?8 W, a" l6 m
以下是W的自白:6 g1 H$ l! `( R0 p& r1 s
- d8 p0 @) `! Y( E
我是某名牌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今年上研三。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就陷入了焦虑———烦躁———恐慌———失眠的怪圈。按理说,一个名牌大学名牌专业的研究生,应该轻松、惬意、神采飞扬才对。而我从研二开始,却偏偏在焦虑、烦躁中度过,每天行色匆匆,害怕虚度光阴,从没有轻松过却也一无所成,这是为什么呢?' x5 k/ j& j6 `! B. a
+ U2 C* B2 i7 c% S回想读研两年来所走过的路,觉得自己一开始就犯了战略性错误,因为找一个好工作才是读研的根本目标,而我却恰恰忽视了它。
. t v. a9 H' E0 S
# v; ?$ o2 Q1 \) z' y我应该随波逐流,如时下某报所说:从大一进校就开始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我想,凭我的能力,如果早为工作做打算,今天也该硕果累累了,起码会有许多实习经历,发表了许多模式化的新闻报道,会有一些很功利的获奖证书和一些为评奖学金而发表的论文(即使这些论文从来没有任何人看,但将它们写进简历也是一种荣耀)。谁叫我总怀着天真的幻想,希望大学是一片净土,是学习与自由思想的圣地,可以不带任何功利性?就像当初怀着美好的理想与激情报考新闻专业一样。
6 U. `6 |8 z4 V* r( d
1 J' c) F$ W5 r8 x9 R3 _; t2 P K进校时,我天真而愚蠢地规划着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计划在三年里博览群书,旁听人文学科其他院系的名教授讲课,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讲座……总之,如饥似渴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时机成熟时,写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同时深入社会实践,写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类文章,研三时再开始实习、找工作、写毕业论文。: H/ i t+ {4 Z/ D
* {. b( G* s7 k$ D; H
我上新闻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一名记者。在我的头脑中,记者是杂家,是社会活动家,应该有宽广的知识面,应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上研究生以前,我心目中的记者形象是邵飘萍、范长江、邹韬奋、子冈、斯诺、法拉奇……4 j, @8 G4 z+ i/ R3 N
I5 B% L& J+ i9 Z* q4 Z0 B
为了我的新闻理想,我开始了研究生学习。研一时,我老老实实上课、听讲座,在资料室翻阅各类报刊。研一下学期,在上课的同时,为了解我所在的城市,我做了一学期既浪费时间又不赚钱的家教,那时许多同学已经开始兼职赚钱,或者实习,或者着手发表论文。研二上学期,当许多同学都纷纷奔赴实习岗位,我却依然计划以听课看书为主,我总认为工作的机会以后有的是,而能在校园静心读书的机会却并不总有。
! }; O, O! @9 n( o" g- z$ x* i! w$ _$ j6 v
然而,当看到许多同学都在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或者实习,或者在做深奥的传播学研究,满口文本、解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注:我一直很排斥脱离中国现实的传播学研究),或者在写论文发表时,我开始陷入莫名的紧张与烦躁之中。一方面想坚持自己的选择,希望在校期间多读些书,多些积累,不要太早受找工作的干扰,不要带有太多功利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临现实的压力,因为现在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你的实际成果———发了多少篇文章、写了多少论文,什么知识面、什么思想性、什么社会责任感、什么厚积薄发,都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谁稀罕?
, u# N+ _8 R% q+ V) q' T y- g
4 p7 n6 ~* | S. |7 {作为新闻系研究生,我的一些同学从不看报,从不听不看新闻,从不关心任何时事社会问题,更不会谈论(如果有谁谈到沉重的社会问题,必作惊讶无知状),最多看看时尚休闲杂志。他们中有人甚至去租供中学生看的粗制滥造的口袋书,弄不清遵义市在哪个省,以为黑龙江的省会是吉林。不过这些又有什么影响呢?只要有各种各样的实习经历,有模样大同小异的模式化的新闻报道就行,反正不少单位需要的是新闻匠而不是新闻人,有无社会责任感、有无思想、有无知识积累都无关紧要。至于发表论文,反正现在上互联网很便捷,在网上下载拼凑一篇文章并不难。天下文章一大抄,有几个人是为了做学问而读研?3 K% {, W" Z& y y9 [; W' V
- W/ h+ D! N& k我变得越来越浮躁与无所适从,我已经静不下心来读自己原先计划读的书,静不下心来听自己想听的课与讲座,静不下心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现实逼得我不得不着手为找工作做准备,像大多数人一样,奔赴实习岗位,尽管我并不想在校期间花太多时间实习。我不得不像所有人一样,去写那些模式化的报道,去为自己的简历争取珍贵的“硬件”。
, M1 H. F' H( _- l
G" o9 [3 q2 v2 N5 A: k现在,我面临毕业找工作。其他同学忙于制作毕业简历,看到他们“完美无瑕”的简历时,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硬件”。回想自己读研两年来,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轻轻松松看碟片、上网聊天、逛街购物,每天行色匆匆,总是害怕虚度光阴,总想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症结是不是我太理想化了?错误地把读研究生看得太神圣了?把记者这个职业想像得太神圣了?其实,读研究生只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已,记者只不过是新闻工匠而已。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可以机械地重复相同的操作就够了。新闻系研究生只要从进校开始实习,把该交的作业交了,写一两篇为应付学校要求或者为评奖学金而发表的论文就够了,可以什么书都不看。对形势的错误的估计加上自身的性格弱点,使我把自己弄得一团槽。
$ R/ `4 c/ | u2 w
1 I9 K4 Q! ~% a8 g0 c7 {6 u可是,难道我真的错了?早知当初,不如不读研。我现在后悔得也想跳楼……) t" ]' v+ v4 _+ L
# T9 a) q( O/ a4 P8 l. _% ~8 d
- N2 U; r6 F& L% P% s0 ~4 Q% V4 R郭一平评说:
4 b: |+ t. P7 W. |4 \ Z$ x r F* b& [ \
我肯定地说,W目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 k0 |' o0 y& T: U2 g4 z
7 M! c3 C" L) M# v' m她本来做对了,但是,她一看人家都与她不一样,反而怀疑自己做错了,便随着大流去想去做,使她丢失了自己,也丧失了深入学习的积极性。7 {- [ u) d9 q8 L o
' w7 x* |2 A7 G" l+ g6 }
试想,你那些同学光“玩些花活儿”,不学些“真东西”,即使找到工作又怎样?别说长远发展了,恐怕连把人家的工作干好就不一定。* H; Q# L( ^- a
( B; B8 T: ?1 x
听了W的自白,我想起了我最近的烦恼。
% i& L1 i4 j, z) e* K0 `" R; P/ g9 Y0 [
最近接了出版社几批活,忙得没得说。便扩招几名员工,一连试了一二十个大学生了,还有几个研究生,叫我无话可说。就连给小学生作文写个点评,竟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好。要么逻辑性混乱,要么抓不住要点瞎说一气,许多学生连基本的遣词组句能力也不过关……; j: @( Z R! S; ~
( A7 @3 d0 E: E2 X4 s! \假如说,要是一个学生这样子,我郭一平就不说了,那可能是我“要求条件太苛刻”,试了一二十个人了,还是这样子,我不得不怀疑当今的大学教育:这学生们在学校里到底学了啥?!何况,他们大多数还是学中文的。再说,即使不是学中文的,大学生研究生总是从高中生过来的吧,怎么……0 ?7 Z) d& b! V$ o) |1 i
) T6 I. r6 t2 b9 g5 S' E
我对一个研究生说:“给小学生作文写个点评,你说没写过,不会写!你可知道,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一个人的个性;写事的作文,要写出一件事的意义;写物的文章,要写出此物的特点;写景的作文,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注意写景的顺序……这些东西,你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是这样学的,教师也是这样教的呀!怎么上了大学,读了研,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忘了。何况,你们走上社会之后,日常用的最多的还是高中知识呀!”$ I( K# d+ E4 J3 U: P: _1 v. B4 K- I) L
$ p' r% Q: N& e7 ]1 x4 {! L(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我想作为一个学生,这素质那素质且不说,这基本的知识,难道不是最大的“素质”?总得把该学的东西学到手吧?基本的东西也不会,人家就用不上你,还谈什么“素质”?: v7 `. J+ D) l$ M! Y
! i. M. G% c, I$ |2 \" r
郭一平疑问:
2 v. e* d7 ~1 B' t7 u9 T
: T/ p# p& f; H! K7 C: Q联想起我本人在高中时学的东西至今还没有忘,除了英语单词。我在想,当今大学是咋教的?大学生是咋学的呢?
8 c9 |) [8 c: S6 N2 b I. ~% [- ]% t: L. P. C z
我还在想,难道我说的仅仅是个别现象?9 }, G7 u7 B* W8 u) R9 [, b% h
" a! e8 c3 K* v, z: E
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难道真的光怨这个社会?" ] N% @7 ]5 ^: T' K1 o7 O4 B
* V# ~- C: e& S, R* c大学是不是太浮躁?当今的大学生是不是太浮躁?: P* n4 e/ j$ k. i6 u3 e2 d
: I0 q' c2 U8 T8 n! K7 U. p7 P5 X
现在的大学生与二十年前的高中生究竟有什么差别?8 }! ^& A1 _9 G, ~$ h
" G8 Q8 G) O- A$ i& G
借助新华网这个平台,大家不妨评说评说,为我理出个头绪,也能为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在校的学生提个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