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旗下讲话——校长在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经过了一个寒假的休整,我们迎来了2015年春季的新学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老师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难以忘怀的2014年使我们悲喜交加,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不平凡,从年初的抗击冰冻雨雪、五月抗震救灾、八月的北京奥运、九月的神七飞天,到美国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等等,在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国人民用坚韧、勇敢和智慧向全世界展示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的确,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信而理性、包容而博爱、坚定而从容。在大喜大悲的历练中,那些散发着人类文明光辉的品质,深刻地镌刻在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中。因此,在大家关注的“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感动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校师生也付出了许多:2月27日,在“心系灾区——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的捐款活动中,我们向冰冻灾区人民捐赠了6万多元,谱写出“冰雪无情,人间有爱”的真·爱之歌。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我校师生迅速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捐款32万之巨,表达我们对灾区人民的热切关心和无私援助;北京奥运时,我和许雨诗、夏天同学参加奥运火炬传递,谭立勇老师亲临鸟巢担任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的裁判;神七升天和着陆时,教室里的欢呼声响成一片。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中也有我们亮丽的身影,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站在新学期新的起跑点上,我最想跟大家说的就是爱心与责任。爱心和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人常常在爱与被爱之中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爱使我们每个人有了责任感,爱自己并对自己负责,爱父母并对父母负责,爱老师并对老师负责,爱同学并对同学负责,爱学校也要对学校负责,惟有如此,我们的爱才能上升为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才能产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也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美国西点军校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校训,2007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一条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调查发现,用人单位用人主管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精神、进取心、适应能力……责任感排在第一位。
爱心和责任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没有爱心和责任感,就连打扫卫生、擦黑板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发奋进取、学业进步、成才成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而,我今天要说的第二句话是:请带着爱和责任启程!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三中人,用爱心责任不负青春的诺言,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
老师们、同学们,一年多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世界都有一些紧张和动荡,对民族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我们今后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政府从1月7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集众智。
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文理分科等热点问题正处在热议之中。去年7月和今年1月,我校师生在与澳大利亚、美国友好学校的交流访问时,同学们也有许多感受和收获,也看到了我们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因而,我今天要说的第三句话是:面对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最美的春天不在自然界,而蕴藏在人们心中。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勇于挑战,我们总能与充满希望与期待的春天相伴。新学期,是升级升学的学期;是老师和同学们检验收获成果的学期;是高三同学接受考验迎接挑战的学期。因此,全体师生员工需要尽快的从假期休闲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工作之中。希望高三年级的同学们抓住时机,争分夺秒,在最后的一百多天里,以超凡的毅力,奋力拼搏,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守纪学生。 2、珍惜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3、发扬刻苦、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4、开好头,起好步,抓好第一周的各项工作。【初中国旗下讲话——校长在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国旗下讲话。 5、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6、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校新的田径场将于本学期开学后择时启用。 7、增强安全意识,使平安、和谐、民主、快乐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老师、同学们,回首过去,悲伤与欢乐同在;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2009年,我们带着爱和责任启程,展开理想的翅膀,迈着坚定的步伐,以开阔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一路播种,一路耕耘,延续我们的自信,延续我们的骄傲,延续我们的辉煌,以优异成绩向共和国六十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传承重大精神,梦想扬帆启程
校长周绪红
(2013年9月9日)
亲爱的2013级全体新同学:
大家上午好!
歌乐巍巍,缙云婀娜,虎溪悠悠。在这两山环抱的虎溪河畔,隽秀美丽的重大校园又迎来了7000名新同学。我谨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在校老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成为新一代的重大人!
从今天开始,你们正式踏上了实现远大抱负的人生旅程。在这里,你们将度过生命里最为难忘的恬静岁月,领悟受用终身的知识与本领,也将收获人生中最为珍贵的挚友真情。从此,美丽山城注定成为你未来甚或此生都挥之不去的惦念。暑假前,大概就在你们高考后决定填报重庆大学志愿的时候,我也非常幸运地从兰州大学调到重庆大学工作,你们是我在重大迎来的第一届新生,今生我和你们注定有缘。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跟你们心情一样,十分高兴,无比激动。高兴的是,“Weareallfreshmen!”激动的是,我将和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共同努力去创造重庆大学美好的明天。和你们在一起,我会变得年轻、快乐!感谢你们选择了重大!
作为一位就任不久的重大校长或者刚刚跨进校园的新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重大。当我们走进重大校园时,那历史中光辉的痕迹若隐若现,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一股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油然而生的是肃穆和敬畏,是由衷的赞叹!
重大是一所有历史的大学。1929年,在救国图存的时代呼唤中,重大应运而生。“学府宏开,济济隆隆”。建校后,广大师生不畏艰辛,在困难曲折中推进学校建设发展。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中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十大杰出国立大学之一。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何鲁和柯召、无线电专家冯简、国学大师及诗人吴宓、美术教育家吴冠中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可谓大师云集、盛名中外。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学校虽遇坎坷,但依旧前行。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以机、电、动、采、冶等工学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学校抢抓机遇,快速发展。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与拥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及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00年10月,重庆大学成立研究生院,标志着重庆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今天的重庆大学,迈出了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步伐,正朝着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重大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建完备弘深之大学”是自重庆大学成立之日起就不懈追求的梦想,为梦想我们不曾止步。今天的重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在西南的战略要地,依托国家“985工程”的战略优势、重庆直辖市的地域优势,确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相互支撑的格局,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
重大是一所有理念的大学。建校伊始,一批留学归国的创办者就借鉴世界近代大学的先进模式,开办院系、设计组织、延聘师资,并且卓有远见地发布了《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和《重庆大学成立宣言》,前瞻未来地提出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蕴含着优秀的办学传统。令我们后人唏嘘感慨,敬重不已,唯有只争朝夕,唯恐有辱使命!
重庆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已成为祖国建设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重大人;哪里有工业,哪里就有重大人。”历代重大人始终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绘就了一幅幅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图强画卷,为新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大始终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为国家和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重大始终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重大是一所有精神的大学。回溯重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韧、执着、顽强的奋进史。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重庆大学的诞生举步维艰,其经费就是通过征收农民“猪肉税”的办法来解决的;在随后的办学历程中,历战火纷飞,经院系调整,曾濒临解散,一波三折,置死地而后生。在抗战年代,重庆大学与国家、民族同患难,挥起铁拳,捍卫河山,是西南地区抗战救亡的重要阵地。“七七事变”后,中国大片国土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为了分析抗战形势,树立起抗战必胜的信心,身在西南一隅的重大学子两次邀请周恩来专门到重大作形势演讲。在当时的战乱环境里,患难之中的重庆大学以宽大的胸怀毅然向内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诸多知名大学的师生伸出了慷慨的双手,提供土地、搭建校舍支持其办学。重庆大学诞生在光荣的土地上,融抗战精神、红岩精神于一体,经历了战争的考验、牺牲过红岩志士、生长出无数的文才义胆。在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重庆大学刘国鋕等一批进步师生英勇献身,用生命铸就了永恒的红岩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大学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大学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改革,不断实践,始终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赢得了学校发展中的每一次重大机遇,发展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
八十多年沐雨栉风、励精图治,只要有希望,重大人就不曾让机遇错失;代代重大人踔厉前行、滋兰树惠,锤炼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重庆大学的这十二个字,朴素无华,低调务实,历经八十多年,如精神图腾般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代重大人,成为重大精神文化的标志和根源。有人曾认为它“过时了”,而在我看来,其内涵愈久弥新。
“耐劳苦”是做人、做事的前提。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当今的你们而言,已没有太重的“筋骨之劳”,但在这个深刻变革、多元文化错综并呈、功利主义容易滋生浮躁的时代,比“劳其筋骨”更加考验你们的是“苦其心志”。大学生活固然五彩斑斓,但背后也潜伏着各种诱惑。“耐劳苦”,就是要求你们在大学里砥砺心志,使其更加成熟。“成熟”不是精神早衰,也不是世故圆滑,而是对自我成长的担当,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对外界诱惑的免疫。大学绝不是挤过独木桥后的休憩地,而应该成为你们策马扬鞭、继续前行的新起点。
“尚俭朴”是一种生活的格调。诸葛亮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俭朴”不仅在于生活节俭,更在于内心的宁静淡泊。“尚俭朴”,就是要求你们为人朴实,摒弃急功近利,不媚投机钻营,坚守诚信为本。“尚俭朴”,还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多一份理想主义情怀,有“望尽天涯路”的崇高追求,能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集中精力、静下心来读书。
“勤学业”是做学问的方法。韩愈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毁于随”。大学四年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你们应该珍惜时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好学校优越环境多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本身,更要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学好专业,而且要提高素养;不仅要学习理论,而且学会实践;不仅要学习书本,而且要学习社会;不仅要向老师学习,还要向身边的同学学习。不仅要学会接受知识,还要学习创造知识。总之,在这里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
“爱国家”是做人的根本。梁启超先生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独善其身”有失担当,“兼济天下”才是应有的胸怀。“爱国家”,就是要求你们培养一个大气的自己,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人民和文化,关心我们的时代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即将与你们这代人迎面相遇,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责无旁贷,这空前的事业需要你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社会担当。
重庆大学从她一诞生开始,就焕发出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勤俭办学、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正因为重大人有了这样的精神品质,从这里才走出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向巴平措等大批政界要员,深受学生崇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杨士中、鲜学福、孙才新等大批学术大师,民族企业的骄傲华为集团董事长任正非等大批业界精英,“嫦娥工程”系统总指挥李尚福等大批技术骨干,还有著名词作家闫肃、国学大师王利器等文艺大家。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重大人!
前天,我在迎新工作现场时,有几个学生记者采访我同一问题:“新生入学,您作为校长最想给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今天在这里告诉大家,我最想对大家说的就是,希望你们了解重大,热爱重大,好好学习,珍惜时光,用自己的青春去续写重大的辉煌,用精彩的人生去折射重大精神的七彩光芒!
从明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军训生活。新生参加军训也是重大的光荣传统,你们要严格自律、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把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留在学校;你们要尊重教官、虚心学习、刻苦训练、磨砺品质。在这里,我也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此次承接我校新生军训任务的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预祝本次军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来源:http://www.jianliw.com/473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