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36|回复: 0

DV与行为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9 17: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zfd
网易报道
2001年08月03日08:24:21 
   
  

有关行为艺术的问题,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是没有什么资格评论的。因为我对这些东西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而且对知道的那些行为艺术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们搞的实在是太惊世骇俗啦!不说前一阵子在美术界闹出轩然大波的那个表演吃死小孩尸体的行为艺术,就是平时我见过和听说过的就已经让我觉得他们这些人说轻了是有点神神叨叨,说重了就是一帮SB。只是最近在和几个搞现代艺术的朋友在一块谈到了行为艺术,他们算是给我扫了个盲,所以才对这些东西有了一点点粗浅的了解,总算对行为艺术有了还算比较客观和宽容的认识,不再象以前那样把他们都统称为SB了。

  不过这也不怪我啊。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随时准备为艺术献身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是平时我还是可以称的上是一个正常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在外也不会无事生非,平日也还算是比较附庸风雅,看的书听的音乐都比较小资。因此有一阵子我觉得自己已经有点向高雅阵营转化啦!但是正当我洋洋自得的时候,一见到行为艺术就完全崩溃了——靠!原来自己还是这么TMD俗啊!

  举例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会发这些牢骚。咱们国内有一个搞行为艺术的哥们在英国或者某个欧洲国家的大学食堂里贴了个启示,说想找一个处女同志和他一块完成一个行为艺术作品。然后有若干女哥们来应征,这个艺术家就挑了一下,最后选了一位(估计是漂亮的)。然后大家到公证处去公证,说明大家将要在一块性交,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双方是自愿的,不存在性交易和强奸等情况。然后他们在一间房间里开始性交,女哥们的臀部下有一本中法字典(你别问我为什么要选中法字典,我也不明白)。由于这位女哥们还是处女同志,所以这个过程完成以后避孕套上就会有血迹。然后我们的艺术家把这个带血的和用过的避孕套贴在这本中法字典上,就完成了这件行为艺术作品。当然了,和所有的行为艺术都一样的,所有的过程都被忠实的用DV摄像器材录下来了。

  在我刚听到这个行为艺术作品的时候,讲老实话是非常羡慕这个艺术家的——我还从来没见过艺术家这么爽的。然后就非常惭愧,TMD,人家明明讲的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冲撞,我怎么就老是这么不入品呢?然后就大怒——这么暧昧的事情为什么你说是交流就是交流?其中这么多含义为什么就你说的这种正确?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误读或者歪读?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尝试?(哈哈哈哈哈)

  当然了,答案已经在等着我了——这种艺术行为本身就是小众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你不是这种艺术的受众。所以你的误读并不影响这种行为艺术本身的艺术含量。再说了,行为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仅仅靠一两件行为艺术来表现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也就是说,要把这个作品放在整体环境下考虑,而不是孤立的来评价这个事件。

  其实他们搞的这些东西如果用比较粗浅的含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都还是有很好甚至是很深刻的意义的。只是我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很是不习惯而已。这也许是我长期习惯了用影象的方式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惯性,对其他的艺术门类作不得数。只是我作为一个门外汉来看,如果行为艺术坚持这种方式来继续自己在国内的生存的话,那我很怀疑他们的这种艺术行为到底能为现代的中国带来什么?

  据说行为艺术都是有很强烈的社会现实批判性的,他们的这些艺术行为都是为了探询现代社会对文化或者知识分子或者历史或者现时中国社会的关系的影响等等很沉重的话题。只是对于这些真的是很沉重的,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的话题,为什么他们要选用这些根本不会被现在的中国人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呢?他们的这种思考是基于什么目的呢?他们的这种思考是打算给除了他们那个圈子之外的大家看的吗?他们真的是在思考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吗?

  无需答案。因为我们不是来探讨行为艺术的。作为一直生活在某种行为艺术中的人来说,这些都已经是无所谓的问题了。

  只是,对于现在这些已经或者正在准备拿起DV的人来说,我觉得这些问题是真的要好好想一想的。

  现在的DV作品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记录片的形式上。这可能和它的便携性和隐蔽性有关,也可能和记录片的操作成本比较低有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开始面对DV作品有点向行为艺术转化的趋势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所谓“私DV创作”开始用记录片的方式来涉及到一些非常个人化的题材,例如以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唐丹鸿的《夜莺的歌喉》(?)和杨荔娜的《家庭录像带》为代表作品的“美女DV”基本上都是以个人的家庭或者个人情感经历为题材。在这些非常私人化的题材中,她们涉及到的基本上都是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法有任何观点的问题——杨荔娜在《家庭录像带》中拷问自己的家庭成员,交互回忆父母离婚经历的六十分钟作品的确有其震撼性的一面,但是家庭创伤与隐私是否可以作为公共纪录片的题材,应当以何种心态创作这种题材,是否具有公众展示的必要性等,都值得我们思考。

  现在由于DV的技术门槛降低到了这样的一个程度,它实际上已经可以让任何有一定财力的人进行自己的个人化的影像表达。现在有很多人在欢呼:“只要你购买了新型数字摄像机,就可以信心十足的声称,老子已经具备了涉足业内的充分条件。 ”但是我们在这些技术派的欢呼中并没有看到,他们在掌握了DV机以后有没有意识到:你有了一只笔并不意味着你能够成为作家。不管我们怎样去定义DV作品,它首先还是需要进行相对说来比较艰苦的学习才能掌握这种语言的语法的。而且这种学习的过程由于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机器,时间,良好的学习环境,大量的练习以及高明的指点等),使得它并不是一个能够仅仅凭借天才就能完成的过程。对于仅仅只是凭借本能或者借鉴完成的东西,它首先就缺乏可重复性和可学习性。特别是对于记录片来说,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是我认为的很重要的特点,而这些所谓的“私DV创作”在组织故事的时候都明显表现出它们缺乏足够的调度能力,它无法像电影一样可以在繁杂的构架中进行。这就完全暴露了这些创作者在学习上的匮乏。而且由于相对而言的无知,尽管可以说无知者无畏,没有任何教条的约束,但是同时它们也缺乏对基本原则的敬畏。

  不管我们在创作或者制造记录片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设备,但是我觉得记录片的一些原则是要遵守的。记录片正因为它的真实性,所以才会对我们造成震撼。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可以说是基本的道德的话,那么它给我们带来的杀伤是具有同样的震撼的。 我们有一种记录的念头,那么就会有着想将它传播的欲望。既然我们会考虑到传播,那么就会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事前考虑到的。我们不能将人的尊严作为一种突破口,这是一个我以为的原则问题。 假如我们可以将上面那些记录片称为“私记录片”的话,我们就面对着这样一个选择——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还是将记录作为一种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手段。既然是一种表达的手段,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在这个过程中不去伤害别人,特别是那些在拍摄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不过由于以前的记录片伦理大都是针对公众媒体身份而约定俗成的,对于现在这种利用DV进行贴身拍摄的记录方式来说,可能并不存在这种道德困境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继续坚持这些基本的传统纪录片伦理,否则记录的意义就很容易被扭曲,最后成为一种只是为了表现勇气和无所顾忌的行为艺术。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损害了那些我们正在努力维护的东西——让平民百姓能够不受伤害的去自由思想。

  每一个准备用DV认真拍东西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其中的故事估计都很复杂。但是起码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DV之所以会吸引我们,是因为DV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思想和创作的自由。

  以前由于技术和意识的缘故,掌握用影象说话的方式和权利是一种经济成本和个人代价很高的行为。而且即使我们能够忍受这种根本是不知所谓的牺牲,最后换来的还是被阉割过的作品。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体制内需要靠这个过日子的人,如果常年的经受这种阉割,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得是让自己从这种苦不堪言的日子里寻找一种寄托——其结果基本上都是自觉自愿的成为工具。如果想要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考,就不能依赖这个体系。

  而DV给这种梦想提供了某种可能性。技术门槛的降低和操作的私人化,都给我们隐隐约约的指明了某种可能。

  毕竟用影象思考的方式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和最容易传播的方式。

  毕竟在现在这个可以说是动荡不安和急速变化的年代里,用DV,用这种私人影象是可以保留一些东西下来的。

  虽然现在这条道路的方向并不是很明确。但是我对此是深抱希望并且开始去实践的。

xzf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8:49 , Processed in 0.0635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