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9|回复: 0

中国推进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15: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振凯 来源: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10.25.第 4 版)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htm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近日指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只有实现了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民族语言资源.

  ■ 55个少数民族使用上百种语言

  我国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甚至还使用着多种语言。目前,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100种以上的语言。随着农村城镇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民族语言到了濒危境地,从而威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李宇明指出,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是信息时代提出的新任务。

  ■ 构建和谐社会 保护文化安全

  除了保护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集聚区。在西藏,超过一半的藏胞不懂汉语;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约有超过30%的人不懂汉语;新疆的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汉语水平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下,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民族地区要发展,语言文字必须跟上信息化时代步伐。做好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有助于民族地区的日常交际和信息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

  另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也是争夺虚拟空间控制权,维护边疆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有30来个跨境民族,他们与境外同族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加快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我国文化安全,促进富边睦邻。

  ■ 信息化建设获长足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已有多种传统通用民族文字编码字符集、字型、键盘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开发了一批应用软件,一些软件已实现Windows系统上的运行;各类数据库及专业应用软件不断问世;蒙、藏等几种文字有了电子出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蒙、藏、朝、维吾尔、彝等文种的网站或网页初步建成;民族文字识别和机器辅助翻译等也有了一定进展。通过搜集整理各民族文字建立的“中华大字符集”,为收集、整理、保存和抢救我国民族文化遗产工程打下基础。

  ■ 维吾尔文、蒙古文手机诞生

  目前,蒙、藏、维、彝等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列。以藏文为例,1984年藏文即实现信息处理。1993年,我国开始藏文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1997年7月,藏文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藏文软件开发工作也于1998年列入自治区科委863计划。2005年7月,西藏藏语言文字网开通。今年5月, “藏文拉丁转写国际标准”在京通过专家鉴定。

   近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还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电子通讯中。2004年1月,我国推出第一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即维吾尔文手机。2007年,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又成功推出了蒙古文手机,为蒙古族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现在,民族同胞不但能通过网络获取天气预报、科技新闻等信息,而且可以利用本民族语言收发手机短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5 04:39 , Processed in 0.0743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