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4|回复: 2

[原创]“手”“毛”二字的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2 1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手”“毛”二字的比较
手,说文:手,拳也。象形。古手字形为乙本身二次向上出,以前说过,乙可为人抽出手形。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仅抽出了上肢,而且抽出了可随意弯曲的一个手指,这里抽出是指变自由和灵活。手,拳形也。也是这个意思,五指本身能握成拳,这是与猴等动物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手字形的意义是什么呢?撇为本身动,并与下二横组成三为多,一指手指多,二指东西多,竖勾为控制起来或拿过来。能灵活(动)控制各种东西并为之所用的——手也。
1腕以下的指掌部分。也指人体上肢。2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手做某件事具体的样子。
3手迹,笔迹。4手艺,手法。5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6量词。多用于技能本领。
7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货币计算单位。
手把东西拿过来象。
8亲手,亲自。9拿着。10取。11小巧的,便于手头携带或使用的。12徒手搏击。
以手控制的地方。
13气口。即中医所称寸口。
古文字按其象形不断抽出可为“首”象。现代文字则是拿,取,控制象。这里只能从勾作文章,即控制意,缩意。使手指缩回来的。
14受束缚,桎梏。15通“首”。16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后,表示地点,方位,相当于“边”,“面”。
毛,说文:毛,眉毛之属及兽毛也。象形。古文字为满出之形,满了还继续抽出,就会出现蓬草的场面.说文的字形就更清楚明白,乙中有二出,且下面的出有包上出之势,如未字的两横,枝叶的重叠.说明浓密。在这里乙又具有下拽之意,意为上越出下越紧,有伏贴意。从此象形看确实是眉毛之属及兽毛也. 毛的外表是草形。
现在的毛字实际上更完善。上一撇为本身的生长,与二斜横组成三为多,为须中的三撇柔软伏贴或风吹状,本身有乱,软象。竖折勾把它们连起来表示脱离不了皮肉的控制,越长越软(越伏贴)。也说明毛根与皮肉的紧密结合。也类手拔毛,毛不出。
凡指毛类或类毛类。
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的羽毛。2特指人的须发。3兽类。4带毛的售皮。5地面生长的植物。6物体上长的绒状霉菌。
如毛状,草状。
7细微,细小。8粗率,不细心。
未梳理的毛状或还在兽身上的兽毛状(要革)。
9粗糙的,未经加工的。又指声音发沙或不圆润。10大约,粗略(由9引申)。11不纯净的。
人的情绪对应到毛发状。
12急躁,发怒。13惊慌,慌乱。
毛,细也,不出也,无肉也。
14兵器名。可能小,刺进去不易拔出。15中医学说中的一种脉象。可能小而难摸。
16(货币等)的贬值。17无,没有。18中国辅币“角”(一元的十分之一)的俗称。
毛,多毛同向(须的三撇)而卷曲不出(夹起尾巴)。
19牦牛尾。
(四声有看一下意)看起来毛同向卷曲,分不出乱杂来。是纯色。
20毛,四声。选择毛色相同的畜牲。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3 15: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爪”与“羽”二字的比较
爪,zhao三声。说文:爪,覆手曰爪。象形。甲骨文为乙形,在转折以下有二斜横。乙头为出形或乙为悬空形。若乙指人形,爪为人原来的手形——覆形,人经过漫长的进化由覆手进化到抽出的手,由原来的爬(掌心向下)到现在的直立,过去的爪变成现在的手。故言覆手曰爪。若为悬空(人拖兽鸟)似它抓不放(二斜横为更难出),若为腾空扑向,意为带二爪出为抓,使东西难脱。若指草木为向上抽出而根却抓地。若指鸟(鸡)扑扇翅膀欲飞而难飞爪下伸象。由此总结起来其象形为,下抓东西象。若为动植物为下出状(出甲,根)
说文中的爪是什么意思呢?匕为整天在厂之人,为女人,为反人(人直立其爬),为爬人。在说文的匕字中间有一竖为下达也,看来厂是很低矮的,女人只能在里面爬。或人覆手爬形。
现在的爪字表面上看更为形象,似向右爬,中间为一手着地,右一捺为向右抓或按住东西,人弯腰似厂形。唯一的疑问是厂的一横为什么变成一撇?我想是因为人是活动的同时为了表达“反”字意,与正常的直立相反或要表达是从厂里向厂外逐渐抬头的象形,里面低需要爬出来。
再看爪部首为爭字的上部,上为一撇为动,横的三点水与小有区别,要注意,如肖上为小,学上为横三点水。横三点水意为从上而下集中(抓)。
原来的人类爬行象。
1寻找,后作“找”。2抓,掐。3人的指甲,趾甲。4鸟兽的脚趾或趾甲。5形状或作用象爪的东西。6古代送终的一种礼制,为死者修剪手脚指甲(爬着抓)。
爪,zhua三声。为强调鸟兽爪子的锋利以及剐状。从抓一声变三声,一强调其爪入肉而转弯(三声),二为抓的是爪zhua,即先有抓的概念,后才有锋利的zhua爪子的概念,原来都叫爪zhao.如称一声为动词,能称一声才成称四声(秤)。
7鸟兽的脚爪。多用于口语。
辨音:爪zhao指人爬行本身有找意。为强调鸟兽的爪会剐也锋利,专指爪zhua子,所以变音为zhua三声。
羽,说文:鸟长毛也。象形。羽的甲骨文为并列的两个爪(甲骨文)上出形,其中左边更软,右边更硬。为什么要有二个这样的形状,关键在于指代的不同,毛是指整体的生长趋势及状态,非一根毛。而羽却是指一根的具体象形,自然要以二代类。如木与草字头的区别。木是一根(头,棵)木,为可数,而草是整体的为一蓬草,自然以二代类,为不可数。为什么二者的形状又有区别,关键在于表达羽毛从软而硬的生长过程以及有硬毛和软毛这二类毛。在鸟类翅膀上或尾巴上一般为硬毛,其余为软毛。所以只要搞清一个“习”字或叫爪的上下倒置字形,那么就基本上搞清羽字的象形及意义。爪为下出之形,那么习则为上出之形,为了与人的象形或匕的象形相区别,多加一斜横,则可指鸟的翅膀(与人一样不着地,但不能合二为一)。若指一根羽毛则如本身出(主干)还要侧出小毛连起来成一根羽毛。二习合起来为羽指一对翅膀,羽毛从软而硬的生长过程以及有硬毛和软毛这二类毛统指羽毛。说文:羽,鸟长毛是正确的。由读音与表示一根毛分给成众小毛。
说文为乙形上部有三撇,三撇为毛发也。
现在的羽字中二习已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原来的二横也变成两点水为相争相从象。横折勾为横出勾拽之形,可为羽毛的一边生长象,二习就成一根羽毛的生长象。当然也可指两根羽毛生长象。也可指扑扇翅膀象,为试飞象,二习为不断尝试或一对翅膀。
1鸟翅上长而扁之毛。2鸟类的翅膀。3鸟类的代称。4箭翎。5古代文舞所执的雉羽。6羽扇。7旌旗的代称。8钓丝上的浮子。9指书信或传书信的人(鸿雁传书)。10党羽(与),朋友。
11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音。12通“宇”,“反羽”即“反宇”。指人之头顶若屋宇之反,中间低,四周高。13通“扈”hu四声,缓。(羽毛之舒缓)
 楼主| 发表于 2004-1-9 23: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乃,nai三声。说文:乃,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从字形看确实如此,语言难出,气难出,难怪甲骨文的乃字与说文的尸字相似,说文的尸字是不是借鉴甲骨文的乃字而来就不得而知了。我相信乃是建立在乙字上的难,正所谓难上难。但大家可能忽略了甲骨文乃与乙字形上的差异,乃字有立起状,头重脚轻。乙字头轻脚重。可见它们表达的难出的过程和结果是不同的,乙表示难出但会(要)出,乃表示已出但难再出。那么在人身上是否有乃这样的象形,我想是浅而易见,当人发育到极点时就会停滞长高,就成了难上难再出,但仍能维持(仍)原来的状态,因为人是往上出(长高)的。事实上乃字正是表达人从快速增长过渡到慢速增长直至停滞的过程,其结果是难再长,停止生长,长成了。有人以为乃象乳房之形,即奶的初文。这仅说到原意的一个末叶,至于象形,那是在自欺欺人,瞎看。乃是人形,少女之形,老人之形。
甲骨文的乃似说文的尸字,似上部越来越沉重,下部又不断下曳(拽)之形。看来是越来越难出了,越长负荷越来越重,越来越稳定,如果按尸字来说就是停止(停滞)意。如果是人形似抬不起头有小意或是奴隶罪人。关键是没有手形,又有女人或少女象。手短为匕,反人也,女人也。随着长大,女人越来越羞羞答答而含蓄,越来越难出来。
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小篆体就变成现在的弓形。与同时期的弓字的差别在于弓的竖上出了一些。甲骨文的弓右为一段圆弧与左为乃形(甲)相向而合,在合的上方多出的圆弧上有一向下斜的小横,是表达什么意思呢?乃形表示弓形两头都不得出,圆弧表示弦控制弓形的样子而处于稳定的绷紧状态,那一小横为继续绷紧,即拉弯那段圆弧,似人拉弓象。所以甲骨文既有弓形又有弯弓的动作。弓在平常不用时,为保持弓身弹性不减便将弓弦松下,所以又有另一种甲骨文,就是把乃形伸直些上加一斜向下的小横,直接表达弓身放松的样子,但自身可以又弯曲的象形,表达弓形和弓上弦形。金文与乃形更接近,省去上直出的一小段,直接表达弯弓上弦及开弓的样子。到了小篆体比现在的弓字上竖出了点头,与金文的意思一样,现在的弓字直接表达弦不下弓,是静止的一张不下弦的弓或开弓。那么相对于小篆体弓的小篆体乃形(即现在的弓字形)是什么意思呢?似受弦约束的弯弓身,越来越不得出,似人开弓弓身越来越弹不开,也就成了人的使役工具如女人,牛,马,奴隶,罪人等。
现在的乃字形为什么加了一撇,一是为了与弓形有别,二为了表达是动态的(弓是静态的),三由于是包含开弓状即与弦的对比。所以借鉴弓的金文和小篆体乃形变化而成。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一种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表达虚词的概念,比如而,且二字都是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乃里的一撇是左引之形即的运动方向,那横折折勾就是欲擒故纵之形,因为方向和目标只是一个。只是绕圈子而已,难怪有人摇头晃脑说,吾乃—————。
现在回过头来说音,来lai二声,因为是直接来,所以用l.乃nai三声,因为是绕圈子来,目标是一个,不是直接来,所以声调也转了弯成三声,l也变成了n。在我南方来和乃奶在方言里是一样的发音,是深有体会的。我再翻阅一万字的现代汉语词典,既没有lai三声也没有nai二声,更让我对它们之间的音义关系深信不疑。还有一点总结,弓与乃,我有八成把握是真正的同源字,它们随着时代交互变化着。
还有一点,刀形与乃形撇的程度不同,刀的撇形比横折勾更低,难以融合,故为相追反抱之形,似一个男人往前跑,后面的女人在追想抱住前面男人的腰,但难以束缚和抱住之。乃字形的撇形更高些,可被横折折勾所包围,就如一个男人在前面跑,后面的女人虽然羞羞答答,但心中有把握,他逃不过她的手掌心,抄一条无人知道或看见的近路就把他逮住了。或者女人对男人说:你走吧,但那个男人似乎被绳牵着一样,总也走不出她的圈子。
再回过头去看甲骨文乃是否有乳房的象形,确实是有的,但不是单一的,而是乳房绷紧象,奶水不得出,要靠吸出或乳房发育象。怀孕也是这样,肚皮不断绷紧象,秀也是这样,不断灌浆膨大象。
说文的籀文(大篆)为什么重复三个了字,下面二了是弓形似怀孕状,上面一真了似生出来,肚皮消了,乳房还是胀大。似乎表达一个过程,此起彼伏的过程。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怀孕以及哺乳期的过程,胎儿长大,肚皮胀大,在快生出的前些日子,乳房开始胀大,变红,为哺乳做好准备。生的前一两天,还可以挤出少许的奶,预示快生了。胎儿生出来后,肚皮稍消,乳房继续胀大,奶水仍很少,过一点时间,才会有较多的奶水,如果不吸吮,虽然会跑出一些来,但经过几天的胀痛后,奶水又缩回去了。所以奶水要不断地吸吮才会源源不断地来。所以一个婴儿的来就需要经过这些过程,奶水的来也需要经过这些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真实的过程,也是一种真实的判断。所以乃的本体可以是婴儿来的过程,怀孕的过程,乳房来奶的过程。是儿体和母体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奶水和乳房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乃字形相对于金文加了撇,使乃字有了人形,而且与刀的笔顺不同,乃以撇开始,表示是运动着的,如何运动就由横折折勾说明,说明婴儿出来的过程,孕妇的样子,乳房来奶的过程,乳房胀和肚皮(婴儿)胀的运动(当然目标都是撇左边的横出)。由音有来意,具体如何来就在字形中。
每个人都是如此来的(乃形),这是实践检验的真理。
1是,就是(表判断)。2竭,尽。3往昔。4代词。(1)相当于“你”,“你的”。(2)相当于“他的”。(3)表示疑问或指示,相当于“这样”,“如此”。5如,好象。
乳房胀和肚皮(婴儿)胀的运动(当然目标都是撇左边的横出)——如此来。
6副词。(1)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a相当于“然后”。b相当于“刚刚”,“才”。(2)表示转折,相当于“却”。(3)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就这样)。(4)表示意料不到的语气相当于“竟然”,“居然”(如此来)。(5)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12:25 , Processed in 0.0648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