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1|回复: 0

色彩词在文学语言中的功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8 2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于海飞
--------------------------------------------------------------------------------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形态本身总是表现为色彩。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当然要再现生活中最普遍的色彩美。联系二者的纽带就是语言符号——色彩词。色彩词作为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词汇,以其丰富形象、意蕴多变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多种功能。这里,我们着重探讨色彩词的对比功能和认知功能。?
    一、对比功能?
    谈到色彩词的对比功能,我们从伦敦雾开始。雾的常态是灰色的或者是银色的,但是法国印象派的画家莫奈却把伦敦雾画成紫红的颜色,因此当时便引起了人们的惊愕。当争论的人们
对这种常态的突破获得认同后,便给予他“伦敦雾的创造者”的称谓。这里,紫红色的雾已不
是客观之色,而是印象之色,是常人视觉中灰色的一种变异之色。这正如塞尚所说:“按照自然来画画,并不意味着摹写下客体,而是实现色彩的印象。”在绘画上要实现色彩印象,要注意变异之色,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色彩词的作用也不是对自然的翻版或是照相般的临摹,而是熔铸了作者的审美情愫和主观感受,是物象与心象的融合。
    通过色彩词的变异使用深层次立体地抒发了作者丰富多变的感觉和瞬间的体悟,从而加深了作品的意境。如:?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阳的光线把葛里高里的头发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
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                       (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黑色的天空,黑色的太阳,这两个物象在人们的接受心理上都造成了一种陌生化效应。因为从常理上来推论,出太阳的时候,天空不会是黑色的;无论是朝阳还是落日,太阳都不会成
为“黑色圆盘”。这里,作者有意偏离了物象的常态色,使用了变异色,因为这种变异色与人物的内心活动相契合,更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强烈的感情。当葛里高里埋葬完自己突然死去的爱人后,过度的悲伤,使他好似刚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头望天,虽然是艳阳高照,他却感到身处茫茫黑暗之中。这难以名状的痛苦,通过色彩词的对比功能,深刻地揭示出来,并深深感染了接受者。我们不但不会对“黑色的天空”、“黑色的圆盘”感到迷惑不解,相反会沉浸到作者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心底涌起对主人公不幸遭遇的同情。?
    色彩词的对比功能还表现在对同一物象的历时性动态转化上。匈牙利美学家贝拉·巴拉兹曾说:“一位画家能够画出一张羞红的面孔,但决不能画出一张苍白的脸由于羞愧而慢慢地变
成玫瑰色;他能画出一张苍白的面孔,但他决不能画出脸变白这一富有戏剧性的现象。”(狄德罗《绘画论》)上述画家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在文学作品中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这些变比而是彩词在这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前后命运的刻划就是通过脸颊色彩变异表现出来的。
    年青时的祥林嫂到鲁四爷家里时,“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红晕的脸颊,说明祥林嫂虽然年轻时就守寡,但依然健康,富有生命的活力。当祥林嫂第二次站在鲁家堂前时,“只是脸颊已经消失了血色”,待到最后和“我”相遇时,“脸上瘦消不堪,黄中带黑,而且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些细微的色彩变异,深深地显示出了祥林嫂在
黑暗现实的摧残下逐渐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
     二、认知功能?
    认知(cognition)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周围事物注意、感知、记忆、产生表象、形成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获取知识的信息处理过程。人们获
取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视觉是很重要的一种途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信息百分之八十是通过视觉来提供的。人们观察事物获取信息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映最快。因此可以说色彩具有很强的认知功能。反映到语言运用中,色彩词在性格认知,地位认知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性格认知功能?
     性格是社会个体间的区别性特征,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性格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多种类型,如理智型、情绪型、外向型、内向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性格有许多外在的表现特征,如言语、动作、嗜好都可以帮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在这里,我们不应忽视色彩与性
格的密切关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外向型性格的人多喜欢红色、黄色等明亮的色彩,内向性的人多喜欢灰色、黑色等较暗的色彩,忧郁型性格的人多喜欢蓝色、淡绿色等较安静的色彩。这些经验一旦形成,便自觉不自觉内化到人们的心理内层,形成一种规约机制。有的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性格时,便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规约机制,使用了不同的色彩词,将人物性格与其周围的色彩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通过语言中的色彩词,我们便会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林黛玉时,使用的色彩词是绿色,那里“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地下苍苔布满”,就连纱窗也是绿的,作者还借林黛玉之口流露出对翠竹、对绿色的喜爱,她对宝玉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杆竹子,隐着一通曲径比别处幽静些。”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宁静的色彩,潇湘馆的满院绿色与林黛玉的喜静、矜
持、高雅的性格正相吻合,贾宝玉是《红楼梦》是另一位主角,他是不安分的社会叛逆儿,作者在塑造他的时候使用主色调是红色的,他的住所叫“怡红院”,他的床上“悬着大红锁金撒花帐子”,院中有红艳艳的海棠花,屋内的装饰也是“金碧辉煌”,“锦笼纱罩,金彩珠光。
”色彩学理论告诉我们,红色是能令人振奋的色彩,这种色彩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这种色彩与贾宝玉的追求平等人性、喜欢热闹、多情好动的“无事忙”的性格水乳交融。?
    色彩词的性格认知功能在京剧中的脸谱中表现得更为直接,观看传统的京剧剧目,观众无须待剧情结束方知人物的品德、性格等,只要演员刚露面,一看脸谱,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
黑色的脸谱代表这个人是忠臣,白脸是奸诈小人,红脸是忠义之士,黑脸则是耿直刚毅之人,
舞台上的包公就涂着黑色的脸谱,因为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不怕权贵,敢于坚持正义。?
    (二)、地位认知功能?
    色彩词的地位认知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学语言里表现的最为明显。我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有了比较完备的色彩服饰制度,用以“昭明分,辨等威”,从而建立“上下有序,尊卑
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黄色是帝王的专用色,庶人不得衣黄,高级官员也无权穿戴,古代帝
王乘坐的车叫“黄屋”,皇帝的文告叫“黄榜”。紫色和朱色也是尊贵之色,紫绶朱衣代表着高官,如“紫绶朱衣梦里身。”(元稹《酬乐天喜邻郡》),再如“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白居易:《歌舞》)。而青色、绿
色是中下层官吏的服饰之色,正所谓“锦绣前程,始于青衫绿袍”,有许多抒发作者仕途坎坷的诗作,多用青绿二色,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诗人在元和十年被贬官,任九江郡司马,官列九品,地位低下,所以着青衫。再如,“君去
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送严士元》)“自堪志白首,何事一青袍。”(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白色则为普通平民之色。没有功名的平民称“白身”、“白丁”、“白民”,住的房子叫“白屋”,“白屋”就是茅草盖的屋子。平民往往为文人所轻视,如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要理解上述诗作的深刻内涵,必须与语言中色彩词的地位认知功能相结合,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和民主潮流的涌起,色彩词在语言中的地位认知功能已逐渐削弱。近年来代之而起的是
以色彩来标志职业,因此语言中又出现了许多新词,如“白领”、“蓝领”、“粉领”、“金领”。“白领”指脑力劳动者,“蓝领”指体力劳动者,“粉领”指秘书,“金领”则指IT行业的人员,这也是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一个例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5:53 , Processed in 0.132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