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1|回复: 0

社会现象对语法影响之一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 1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石毓智  来源:http://www.eastling.org/discuz/showtopic-71.aspx

  我们调查了历史上和现代汉语中的大量语料,跟动词“吃”搭配最多的补语是“饱”;然而英语中跟eat搭配最自然的结果补语是sick(Goldberg 1994)。这可能与两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或者饮食习惯有关。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为温饱问题而努力,所以吃饭最关心的问题是“饱”。然而西方人多爱吃生冷食品,所以吃饭最担心的问题是“病”。所以汉语中“吃”和“饱”的共现频率最高,英语中eat和sick的出现频率则最高。这种现象影响到两种语言的有关语法格式的独特性。汉语中有一条规律,如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为施事的主语时,有关的动补短语不能带宾语,例如不说“她看病了书”,但是可以说:
   她吃饱了饭。

  这是因为“吃”和“饱”的共现频率极高,已经凝结成一个复合动词一类的东西,因而可以像普通动词一样带上宾语。

    英语也有了类似汉语的动补结构,但是搭配上有严格的限制。拿eat来说,
    Mary ate herself sick. (Goldberg 1994)
    *Mary ate herself full. (Goldberg 199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变,汉语中跟“吃”搭配最多的补语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用“吃好”,特别是经济较富裕的人群和社区中。“吃饱”的使用频率也相应地萎缩。这是否会带来一些语法后果,我们拭目以待。

    上述现象应该属于社会生活对语法的影响之一案例。

------------------------
还有一例——“排稀饭”和“挤油条”

“排稀饭”就是排队买稀饭,“挤油条”就是挤着买油条。这是物质短缺的产物。文革期间这种用法特别多,现在已经很少了。将来随着社会物质资料的进一步丰富,这种说法可能会逐步消失。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就叫《“排稀饭”和“挤油条”》,发表在《语文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5:07 , Processed in 0.0941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