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1|回复: 2

大型电视纪录丛片《三江并流》近日开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5 0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yntv.com.cn

--------------------------------------------------------------------------------


        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自北向南并肩而行,穿越于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称为“三江并流”。1999年云南省政府正式成立“云南省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2001年中国政府正式申报“三江并流”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是迄今中国所申报的面积最大的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也是本次申报的唯一项目,2003年6月世界遗产评定大会将在中国举行;届时,“三江并流”是否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就将见分晓。

??“三江并流” 区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申报工作,作为由云南省政府具体筹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无疑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宣传工作。投拍关于“三江并流”的大型电视纪录丛片《三江并流》,掀起“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宣传高潮,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构想,也是势在必行之事。

??大型电视纪录丛片《三江并流》暂拟拍摄二十五集。分二个大的摄制阶段来完成,由于“三江并流”区域是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来申报的,摄制的第一阶段,拟拍摄十五集科学自然类纪录片。 考虑到“三江并流”区域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共有十四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构成了“三江并流”区域丰富而神秘人文景观。在已完成前十五集科学自然类纪录片的基础上,第二阶段摄制十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

??云南电视台海外中心自2002年3月筹划大型电视纪录丛片《三江并流》项目,大型电视纪录丛片《三江并流》由云南电视台与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录制,由云南电视台海外中心具体运作实施,力求以严谨而科学的态度、生动而形象的艺术表现,使大型电视纪录丛片《三江并流》成为一部“精品工程”。

??人类对自然之谜、人文之谜的探求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充满热情的社会行为之一。人们在谈到云南的时候大都用“多彩的云南、神奇的云南”以概之,策划以科学自然类纪录片的形式为该电视纪录丛片基本表现手法,以求该片具有世界性的阐述语言,制作出类似《国家地理》(美国)、《Discovery 》(频道)的精品节目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5 00: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三江并流》即将播出

--------------------------------------------------------------------------------
发布时间:2003-July-21 15:51


  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行政区的三条大江并行而流,称为“三江并流”。由于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自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340万公顷),因其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等奇观异景和稀有动物、珍贵植物。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被人们誉为“世界的后花园”。这个地区居住着十四个少数民族,其中六个民族为当地独有。他们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该地区的人文、文化内涵。如果说,西双版纳、德宏、大理等地代表了上世纪的云南形象,展示出一种轻松美丽的旅游价值,那么,本世纪的“三江并流”,作为对云南自然资源的一次全新评估,则体现了一种严肃、科学的生态意义。三江并流地区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份厚礼。据中国权威专家论证,“三江并流”区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四项标准,中国政府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做出决策:“三江并流” 奇观在中国的领土上,但是,它却应该成为全世界共同享有的遗产。对云南本省而言,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申报对云南省西北地区实现“三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让我们认识她,保护她,是我们编播这个大型电视节目的初衷。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5 0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江并流》拍摄后记

--------------------------------------------------------------------------------

作者/来源: 云南广播电视报
2003-08-25


  "三江并流”申遗成功,人们发自内心为之欢呼雀跃,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为之兴奋的"三江并流”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云南电视台大型电视片《三江并流——伟大的江河公园》播出后,人们才真正直观地了解了三江究竟有多美、有多奇、有多珍贵,而整个申遗的过程又多么的艰辛、紧张和充满悬念。而制作这部电视片的前前后后也完全可以拍成一部故事片,唱主角的是被三江所感动、为三江而付出的电视人、科学家……他们留下了他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忘却"三江”故事。

"混”进"申遗”考察队

  早在2002年,云南电视台就开始关注三江"申遗”,准备进行报道。国际自然联盟在对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区进行考察评估时,有一条硬性规定:不许媒体介入,因为他们担心媒体的炒作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而且考察队的成员都是各方面的专家,一个萝卜一个坑,就连他们考察时住宿的床位都按人头定好了,所以直到考察队的名单初步确定下来,也没见到半个记者的名字。这下,云南电视台海外中心主任马晓东急了,如果没有整个考察工作的记录,将会是三江并流报道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开始做各方面领导的工作,力陈用电视记录考察过程的重要性。开始他晓之以理:"如果没有一份完整的影视资料,在十年以后,我们回顾整个事件,你说谁能弥补这个遗憾?”然后,他和记者曹玮又开始了私下的攻心战术。他们死磨硬泡,和科考队的领导处成朋友并指天发誓,不会干扰科考队的日常工作。终于,他们的诚意打动了领导,但只给了云南电视台一个名额,而且为了回避科考队不许媒体介入的规定,曹玮最后是以民俗专家的身份进入科考队的。当然,由于曹玮在以往的采访中对云南的民族风俗很熟悉,他的这个民俗学专家的身份也绝不是蒙人的。

  吉姆·桑赛尔,IUC(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席报告人,这位老人曾到过全世界180多个自然遗产保护区,他最终的考察报告对三江并流地区能否申遗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是他首先对曹玮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这个民俗专家奇怪,整天拿个机子拍来拍去的。于是曹玮只好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是搞影视人类学的,我想记录下三江并流‘申遗’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什么改善。”尽管老桑赛尔还是有点怀疑,但接下来的日子里,曹玮凭借自己在以往对三江流域采访时积累的民族文化知识最终以专家的身份融入了考察队这一团体。作为惟一一个混入考察队的记者,曹玮成了云南电视台打入考察队内部的"金牌卧底”。


好"摄”之徒

  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作为好"摄”之徒的电视记者曹玮可谓"英雄难过美景关”。考察前,科考队一再重申纪律,不得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由17人组成的马队还被依次编了号,按编号行进。不过曹玮还是得到了特许,他可以不受限制地跑在马队前面或后头。但是,到了尼汝——香格里拉县雪山草甸深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也是考察组进入三江并流地区的第一站,当马队行进到南宝湖垭口,站在南宝牧场开满野花的草甸上,远处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的冰蚀角峰和冰蚀湖遗迹让人仿佛置身画中。曹玮抑制不住拍摄的冲动,悄悄溜到了马队的后头,拍下了南宝牧场黄昏时分的镜头,直到晚上9点,他和另一名组员才赶到了大部队的宿营地。尽管在第一站曹玮就违反了纪律,但那天,他拍到了片中最美的镜头之一。

  三江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让曹玮情不自禁地屡犯队规。离开尼汝,马队继续朝下一站永之前行,他们原计划翻越孔雀山垭口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宿营。一路上,马队穿行过大片大片的杜鹃林。到达垭口时,天色已晚,只好在海拔3900多米的山顶宿营。那天晚上,天空还很晴朗,满天星星和组员们相伴入眠。但第二天凌晨,三江并流地域气候多样性的特点一下子就显露无遗了。突然天降大雪,雨雪打在帐篷上的声音惊醒了曹玮,走出帐篷一看,四周已是银装素裹。秋天的雪,那可是十分难遇的,曹玮马上拿起摄像机,拍下了难得一见的雪景。曹玮拍得兴起,离帐篷越来越远,不知不觉天亮了,他干脆凭着直觉走到了一个垭口旁边,等着大部队的到来。等着等着,突然,曹玮意识到他走反了方向,于是,他赶快掉头去追,一直到中午大队休息时才赶上。

到了考察的最后一站丽江老君山,曹玮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记者身份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了科考队里一个公开的秘密,专家们居然对他的记者身份还很羡慕。当时,在考察结束后,另一位IUC报告人莱斯.莫洛伊主动提出与曹玮合影,他用手摸着曹玮的摄像机镜头说:"我很想和你换一换职业,因为你可以把美景装在你的小盒子里,而我只能将这些美丽装在自己的大脑里带回家了。”


最宝贵的镜头

  在三江并流的大型电视节目中,细心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组画面:镜头晃来晃去,忽左忽右,但人们还是能清楚地看到在申遗成功的那一刻,现场关键人物脸上历史性的表情。云南电视台海外中心主任马晓东和副主任郝跃骏感慨地说,这些珍贵的镜头可来之不易啊。

  申遗现场不允许任何记者在场,也不允许摄相机进行拍摄,然而,云南电视台对申遗会议现场的镜头却早就决定一定要势在必得。于是,云南电视台委托中国申遗代表团的一个团员充当临时记者,出发前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当然,这位临时记者的确是不负众望,在戒备森严的会议现场,当中国代表所做的关于三江并流地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评估专家,大家听得入神之际,这位代表马上拿出数码摄像机站在一边开始大拍特拍,也许是关于三江并流的报告太吸引人了,现场的所有人居然都没有干涉他的行为,于是这组申遗现场的镜头成为世界独家的珍贵资料。但是"不幸”的是,那位代表在15分钟的会议刚一结束后,还是被现场的保安带走进行了一番盘问。

不应忘记的面孔

  三江并流申遗成功,三江并流区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很早就开始关注三江,并走入三江,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全部的青春献给了横断山,献给了三江,而且不记名利,无怨无悔。他们就是活跃在三江流域的科学家们。

  曹玮一天偶然翻了一本杂志,上面提到了青藏高原横断山考察队队长李文华的名字。当时,曹玮就在想,如今制作关于三江的片子,这些曾对三江地区作过贡献的人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后来他了解到,青藏高原横断山考察队在80年代曾对三江地区进行过一次非常全面、分科细致的科学考察,三百多名科学家为三江耗尽了四年的心血。为了再现这段历史,曹玮决定找到他们的带头人,队长李文华。到北京后,几经曲折,曹玮将电话打到李文华家里,这时,这位老科学家感动地说:"我没想到几十年后云南人民还记住了我,记住了这只科考队。”随后他介绍了大量当年科考队的科考成果和艰辛历程,还推荐了另一位老科学家韩裕丰。

  当天,曹玮赶往韩裕丰家时,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韩裕丰老人在北京的炎炎烈日下等待着他们的到来,淡薄名利的老科学家婉言拒绝了上镜头,但是他对三江却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了支持云南电视台的工作,他将25本全套的三江科考资料送给了摄制组。韩裕丰是电视片片尾字幕中出现的惟一感谢的个人的名字。

  王应祥,中科院动物所老科学家,对三江流域的情况了如指掌。在接受了云南电视台录制三江节目的邀请后,在节目当天,王老下了飞机便直奔演播室,由于身体不适,他开始发烧、呕吐。但他仍坚持在休息时输一下液便录节目。为了王老的身体,摄制组赶快打电话给医院,医生说王老病情严重,必须尽快送医院。在病床上,王老仍念念不忘三江,他关切地询问节目录制的情况。
李文华、韩裕丰、王应祥……三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光辉的名字。

现场报道怒江行

  在《三江并流——伟大的江河公园》中,演播室里的主持人和嘉宾用科学知识给三江写下了理性的注解,同时,云南电视台派出了三支小分队深入三江并流地区——丽江、中甸、怒江进行现场报道,让观众通过画面和声音感性地认识并了解三江。云南电视台记者孙俊辉便是怒江的现场报告人。

  和丽江、中甸相比,怒江更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怒江大峡谷深沟险壑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奇妙的自然景观却让摄制组的镜头应接不暇。背着当地人为摄制组准备的大白兔奶糖、创口贴、风油精,孙俊辉他们走进了其期自然保护区。沿着普拉河谷行进,一路走,一路都是人间奇境,每隔几百米便可以见到瀑布,他们还见到了最完整最大的一片秃山林,还有树皮保存完好的红豆杉王,以及云南黄连、石斛、兰花等珍贵的植物。

  走了两个小时,他们来到了第一个护林站,护林员异常热情,杀鸡招待他们。原来,护林员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人了,几个月以来他只有和他的狗说话。就这样,孙俊辉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行。当然,森林对他们这几个闯入者可并不是那么的友好。他们碰到了马驴虱,一种会钻到人的皮肤下吸血的小生物,就连当地人都怕它们三分,但他们偏偏碰上了这些小小的"危险分子”。由于用手捉不下来的,他们只好脱光了衣服,用烟烫,弄得狼狈极了。其期之行只是整个艰苦、危险的采访之行的一小部分,但孙俊辉他们觉得,能领略三江之美、并和观众一起分享三江的壮丽,对电视人来说,不枉此行。(文剑 晓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07:26 , Processed in 0.1017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