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建平、欧阳开宇 来源: 半月谈 2009-07-23
J8 R$ K" D$ u5 o' i. p" G- C6 l4 h2 q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出台或变相出台规定,要求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应篇数的论文,否则不仅无法获得奖学金,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学位获取。此类规定一出,引发了研究生自己“掏腰包”买版面发表论文的现象。
" O8 h# x+ M/ e j& T0 e6 C2 B( j4 \- j7 P! {0 M
对于这一引起广泛质疑的现象,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并未硬性要求在读研究生必须公开发表论文才能毕业。那么,又是什么使得一所又一所高校出台类似的规定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谦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一语道破:一切都源于现行的高校排名机制。这位深感痛心的教授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赶紧刹住这股歪风,别再逼着学生买论文了!”
8 D) S" g% d- u; E/ r k. U' y1 O! ?/ }% ~
“硬规定”使贫寒学子无法得到学位
: i- o9 t( g, t: c9 r' z* f
& h7 f( w2 X& s) F 四川大学一名博士生来自农村,其学位论文外评、内评、答辩都获得了很高评价,老师们都觉得这是当年此专业里最好的一篇论文。然而,这名博士生却忧心忡忡。因为,按学校“硬规定”,博士生必须在规定的“核心期刊”上,以四川大学博士生的名义,发表3篇论文才能获得学位。而他只发表了两篇,还有一篇投寄到某刊物,对方答复如刊登得交版面费——8000元!
$ s! D; \8 W- \. b6 G2 w( r$ E, [( H- |4 a0 ?' w" F4 v
这名博士生是谢谦的学生,就因为交不起这8000元的版面费,最终没有获得博士学位。“8000元,对于西部地区一些贫困学生,那可是一年的生活费;对于我们这些教授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谢谦气愤地说,“如果不是这名学生亲口告诉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不是明目张胆飞起来吃人吗?”
0 D. o! f) v! H) Y6 h3 a
( z( B [5 M: K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谢谦介绍,因为交不起版面费而不能顺利毕业的,四川大学每年至少有20多名学生。在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个很不合理的“硬规定”,让许多没有获得学位的博士生找工作时雪上加霜。另据记者了解,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并不少见。! M' z5 Q# K, ]2 R0 ^$ E! ~ |- k
6 }3 m3 o* |7 i/ `
近年来,由于一些高校出台类似的“硬规定”,将发表论文与授予学位相挂钩,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选择花钱发表论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生表示,身边至少有1/3的同学靠支付版面费发表论文。
8 W9 i5 F3 ]# S( F
: A% V8 W$ v: A# U9 _6 u 而收取版面费,如今已成为国内一些学术期刊乃至核心期刊的“潜规则”,甚至在学术界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无论你的论文写得有多好,现在除了一部分权威刊物,大多数学术期刊都要收版面费,只是收的数额略有差异而已。如今,这版面费就像一张门票。”谢谦直言不讳。! C1 U) z. f1 @+ R
$ n7 q9 F. P ?. v" Y+ [% }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研究生数量激增,加上越来越多的学校出台“硬规定”,导致学术期刊炙手可热,版面费也水涨船高。相关部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如要满足发表论文的需求,要在原有6000多种期刊的基础上,再创办3.5万种学术刊物。
# F. n* ~% |/ y$ b4 Q/ w( z6 D( M9 C; t/ j: a# P
“哪有那么多刊物、那么多版面提供给连年增加的学生?更何况,还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有的学校甚至连讲师也要求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别说8000元版面费,现在据我所知有的已经涨到12000元了。如此大的需求之下,期刊怎么会不狮子大张口?”谢谦说。
; V/ P4 U8 t( S0 h) o
, m% _) h- K/ d3 G“评定学位”背后暗藏玄机
R% B6 d; U" m7 _ v0 ^: M9 E, }: _
4 q+ i1 D' a. F& H “每年,我作为校学位委员会文学分委会的成员,都要参加中文、新闻、外文、艺术类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资格的投票。其实,校学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早就把合格与不合格者分开了,‘正册’与‘另册’两本,标准就是发表论文的篇数是否达标,我们只是在上面画圈圈而已。”
7 o9 |8 h0 }6 C6 Z
! g2 \) A' B! n6 x 这是谢谦今年初在博客上写的一段话。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谢谦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脸上满是无奈。他告诉记者,授予学位,之所以要拿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标准,背后是高校排名机制在作祟。
: m# _4 Q$ g% Q1 g8 R# T6 b
' T% Z5 l y9 Z6 z' T( `; n1 W 在国际上有一个SCI,即《科学引文索引》,这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论文被SCI收录或引证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于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后来,我国南京大学也研制了一个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被认为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9 w; O8 ]- [- }0 I( K+ H
7 a# U+ w* \7 d$ S$ c2 y2 u4 _
为达到在CSSCI中论文引用数量排名靠前的目的,许多学校出台了将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的“硬规定”。在四川大学,除了发表3篇的数量规定外,还有一条硬性规定,那就是四川大学的署名必须在第一,因为统计的时候只统计第一单位。
6 R. @( s6 a- L: U2 v( C2 K6 l; S9 V& v
“没有列在第一,就等于没有发表,每一年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几年,有一名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到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发表的论文篇数够了,但被检查出来论文上是四川师范大学排在第一位,四川大学放在第二位。于是,这名博士最终没有拿到学位。现在有些刊物根本就没有作者介绍一栏,那样发表的论文也不会计算在内。”+ G, }* k }- n
2 m3 E# [- m/ c6 } \" Y! s* s 据了解,四川大学一名博士生在《新闻界》刊物上一年发表了6篇论文,但因为《新闻界》没有作者介绍一栏,所以6篇文章都不算数。
! T+ h8 k; S+ @0 r: r+ p6 @, Z
+ z p2 q+ N8 X6 O “学校的‘硬规定’导致学生高价发表论文,虽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人敢提出取消这一规定。那是因为,取消了这个规定之后,万一学校排名急速下滑,谁来负这个责任?校长也不敢提,虽然他明明知道这样的规定不合理。站在学校校长、书记的立场来讲,也不能说他们不对。”谢谦坦言。
3 }6 s3 }7 k) l( D3 v j; \. h3 D1 s, ?8 w4 Z8 H1 h' C+ `
杜绝荒唐规定应溯本清源 : h6 V9 W; c2 P: y. N- B
8 H" f! ~. ~8 Y6 r7 }6 d' M/ q
目前,高校之间比拼论文数量、学生被硬性规定发表论文的风气,不仅害苦了学生,而且已经严重恶化了学术生态,催生出大量的“学术泡沫”。鉴于这股风气影响范围甚广、波及高校甚多,谢谦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得力措施,溯本清源,改变这种状况。# e! O j0 f/ ~% C
& C3 y9 v x* ^7 H4 S7 H
对于研究生发表论文,谢谦认为,学生有了心得、有了发现,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发表论文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但对于没有发表的,也不应该惩罚。6 Z: o, y. C* b# g0 p6 W: B, V8 _
, F$ [& z( P# N# p! d. k; L
谢谦认为,学位标准还是应该以学位课程和学位论文的质量为准,而不能寄托于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期刊。他举例说,前年,四川大学王晓路教授有一名女学生是研究英国文学的。她的博士论文研究题目在中国具有开创性,内评、外评都获得了很高评价。但她毕业时一篇CSSCI论文都没有,这意味着她不能按时拿到博士学位。其实,她前后投递出了五篇研究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论文,但没有一篇被采用。第二年,多丽丝·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的相关刊物立刻开始关注这位女博士生,不但要发她的论文,还要给她稿费。这就是说,她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她的文章没能发表不是因为她的学术水平,而是因为编辑根本不知道其价值。
$ T/ U U7 V: q2 W$ d' i: i9 y* `; U+ k% S5 E$ c
谢谦呼吁,高校自身也应该抵制这股风气,增加定力,客观地对自己进行定位,转变目前以排名定高低的畸形标准和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