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1|回复: 6

六十年,那些改变中国潮流的歌声(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5 17: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09-9-5 17:32 编辑

来源:中国网 china.com.cn   2009-09-03  

转眼间,新中国就将迎来建国六十年的华诞。而近在最眼前的,则又是曾轶可“绵羊音”在这一年引起的业内业外大争论、争斗、争执甚至争吵。这实际上也远非中国流行音乐第一次因为某种不同的唱法和不同的演绎引起争议。毕竟新中国成立的这六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巨大的六十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巨变,势必也影响到了审美观念在一次又一次历史环境的变化中,通过碰撞、交融等过程不断变迁。

而流行音乐又因为其市民音乐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缩影,于不同的审美情趣中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潮流、时尚和意识。因此每一次文化与观念的交替,也总会在以阵痛的方式,体现在流行音乐的阵营。事过境迁,回首风云,当年的恩怨情仇早已过眼云烟,而一个又一个曾经被认为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的弄潮儿,也早已经荣归名誉殿堂,接受同时代及无数后一辈歌迷的膜拜。但曾经的文化碰撞却不应该被遗忘,曾经的百家争鸣也不应该被遗忘,虽然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有得已经作古,有的已经淡出江湖,但正是他们用改变世界的声音,在历史风云的变迁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因此记住他(她)们的曾经,也等于记住了历史。



1、 李谷一,代表作《乡恋》

新中国的声乐标准,最早在延安鲁艺时,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方向,那就是以北方民歌为基本体系,并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模式的民族美声唱法。而这种唱法,也从郭兰英开始,在新中国长达六十年的过程中,无论潮流如何变幻,一直处于最主流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后来的胡松华、胡宝善,还是蒋大为、李双江,以及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彭丽媛和宋祖英,都是对这种体系的最好继承和代表。

由于在整个七十年代之前,这种唱法不仅为主流代表,甚至还为中国声乐的唯一代表,再加上国门遭到西方各国的封锁,以及当时文化艺术服务于政治的历史环境,也让这种唱法很快成为一种权威,几乎被等同于政治成份的高度。而随着文革的结束,思想的解禁,改革开放的开始,这种单一的权威模式,很快就受到了一种更新音乐理念的冲击,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谷一,而她倍受争议的代表作品,则就是《乡恋》。

《乡恋》被称为中国第一首“气声唱法”作品。但准确来讲,李谷一演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和《妹妹找哥泪花流》才是真正的“气声唱法”。而《乡恋》的演绎手法,可以称之为“半声唱法”或“轻声唱法”。“半声唱法”属于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一种,是以声带主动闭合来体现声乐发声与唱歌训练的一种理念。再加上除了“半声唱法”外,李谷一在演唱《乡恋》的过程中,还融入了一些邓丽君的甜美唱腔,因此很快遭到了官方的禁令。因为在那个又红又专遗风尚存的时代,李谷一演唱技巧中的西方成份,很容易就让人将其和腐朽堕落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到一起。而习惯了用音乐来革命、爱国和名志的传统,也让当时的文化权威,无法接受这种可以销魂化骨的靡靡之间唱腔。

1983年,随着李谷一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此曲,《乡恋》也终于正式被官方解禁。而在这首歌曲很快传遍大江南北的反应之下,也同时预示了当时中国人民更想从音乐之中找到慰藉的审美意愿。李谷一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在声乐上的一种标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9年11月,邓丽君以一首《甜蜜蜜》将自己推上了事业的最顶峰。

2、邓丽君,代表作《甜蜜蜜》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丽君的歌曲就已经通过广东等沿海地区,以走私的形式流入中国大陆境内。而此时的中国,虽然在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指引下,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但很多旧有的价值体系和审美体系,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新生的力量替代。但当时没有历史包袱的一代青年,却在这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很快因为新生文化的新鲜而投奔后者。由此,邓丽君不仅用她甜美的歌声,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流行音乐歌迷,更因为其中一些歌迷同兼歌手的原因,而对未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声乐体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邓丽君演唱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甜而不腻,她的声音结合了东方女性传统的唯美,和西方女性现代的风情。但在邓丽君传入国内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中国的主流音乐价值体系,却依然还是以红色革命经典,及一些经过岁月验证的地方民歌为主要构成,音乐除了必须具有旋律流畅的本质特点之外,还必须具备振奋意志、爱我中华的附加功能。诚然,爱国和励志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是音乐的一个永恒主题,但如果只是成为绝对的、排它性的主角,那么势必就会限制其它艺术主题的发展,同时也会使固有的主题形式,因为僵化而有陷入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之忧。

而邓丽君的歌声,则以一种感性的回归,放松了当时许多中国人甚至在聆听歌曲时都要紧绷的神经,从而还原出流行音乐婀娜多姿的粉色一面,赋予了音乐以娱乐的功能。同时,由于邓丽君演绎风格的简单直接,通俗易学,也很快成为一些新生代歌手的声乐教材。王菲、田震、程琳等等影响中国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女歌手,在其入行之前,均以学习邓丽君的风格作为事业的启蒙,甚至就连“唐朝”、“黑豹”这些给人感觉桀骜不驯的北京摇滚乐手,都在邓丽君逝世后,以一张《告别的摇滚》述说了邓丽君当年对他们音乐影响之深,也足以说明邓丽君音乐对于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举足轻重的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佑《之乎者也》专辑是至今也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3、罗大佑,代表作《鹿港小镇》


罗大佑是华语流行乐坛殿堂级、大师级的音乐人,而提起罗大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作品旋律的优美、批判的深刻、人文的隽永。但实际上,这位音乐人在出道之初,除了用这些创作上的特长打动歌迷之外,他的“歌艺”对当时流行乐坛冲击力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在罗大佑出现之前,台湾流行乐坛男歌手的代表,就是被称为“白马王子”的刘文正,而他健康、清秀和干净的演唱风格,也对当时和未来台湾主流男歌手的演唱风格,起到了很深远的影响。但1982年4月推出首张专辑的罗大佑,却在这样一种名门正派的传统氛围里,以其高音发飘、颤音发抖、长音发虚的公鸭嗓,以东方Bob Dylan的韵味,一时间颠覆了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继而一方面让作品的文化价值也可以凌驾于演唱技巧之上,从而让歌迷的注意角度由歌手转向对作品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开创了人人可以当歌手的小人物明星时代。也正是因为有了罗大佑的出现,才有了苏芮、王杰和赵传这些并不漂亮的歌手登上乐坛。也正是因为有了罗大佑都敢于放声高歌的榜样在先,才让后来的许多幕后音乐人,从此够胆走向台前,并在九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唱作歌手出专辑的高产期,比如李宗盛、比如陈升,还比如新世纪的周杰伦。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4、 苏芮,代表作《一样的月光》

1983年6月,苏芮推出了她入行以来的首张国语专辑《搭错车》,这同时也是一张电影原声专辑,更是台湾现代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原声专辑。

这张专辑在推出后,有台湾乐评人曾经感叹过“如果没有苏芮,邓丽君的作品会延长流行至少十年”。因为,就是在这张由李寿全、罗大佑、梁弘志和陈志远等大师云集的作品里,苏芮以当时台湾流行女歌手,绝无仅有的狂风暴雨式的唱腔,颠覆了之前女歌手必温柔、甜美或哀怨的传统歌路,从而在小鸟依人的旧有格局之外,重新开辟出英姿飒爽的女歌手唱法新天地。

苏芮的这种唱法,同样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香港和台湾两地经济蒸蒸日上、挤身于“亚洲四小龙”的繁荣之际,而中国大陆地区也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整个社会融入了国际现代的主流节奏中去。与国际的接轨,也让中华大地对于女性传统的认知和价值,必须要有重新的界定。而现代都市节奏的快速,传统包袱的卸除,也让许多中国女性,走出了以往小家碧玉、自怨自艾的局限,以不逊色于男性的工作状态和创造力,正式融入到现代的社会中去。

从邓丽君到苏芮,这是审美的改变,也是女性地位在中华大地变迁的一种历史见证。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5、崔健,代表作《一无所有》


1986年5月29日晚上,一个裤角高、一个裤角低的崔健,就以这样一个近似于“痦子”的形象,踏上了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在那个抒情歌曲也只是刚刚成为主流的时代,崔健却以这样一种胡同混子的形象,加上《一无所有》里有关物质与精神的诘问,而将中国流行音乐很快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李谷一的《乡恋》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将中国流行音乐从革命时代转入了感性时代,那么崔健的《一无所有》就是以理性为高度,为中国的流行音乐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但更重要的是,崔健嘶哑、干涩的嗓音,由此也为中国流行乐,开启了一个学院唱法之外的新流派,以一种非常山野的草根唱法,赋予了流行音乐以最具根源性的原始魅力。他呐喊的唱法,不仅对九十年代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对同时代“西北风”那种质朴、乡土的演绎风格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而崔健也正是用这样一种演绎方式,将流行音乐真正带到了录音棚以外,在赋予音乐爆发力的震撼效果,也让现场文化开始进入中国流行乐坛。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6、王菲,代表作《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王菲是继邓丽君之后,华语流行乐坛女声发展的又一个新高度。

王菲先是师承邓丽君甜美的唱腔,之后在移民香港后,以汲取了香港女歌手细腻精致的演绎风格,而真正让她顿悟的,则不得不提到Dolores O’Riordan和Elizabeth Fraser这些西方女歌手对她的影响。尤其是前者的尾音拖腔,更在王菲更上一层楼的加工后,因此成为她标志性的演绎风格,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华语女歌手发声必王菲的跟风时代。甚至就连苏慧伦、蔡健雅这些在早期已经有了自己固定演唱风格的歌手,都在后期通过借鉴的方式,在自己的演唱中为王菲留下了位置,也足以说明王菲对于华语乐坛影响力之深。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1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7、周杰伦,代表作《东风破》

在一定程度上,周杰伦可以说是罗大佑和崔健演绎风格在新世纪的一种继承与再发展。周杰伦的演唱,初听时首先会被他的咬字不清所吸引,这也成为许多歌迷对周杰伦或爱或恨的一种转折点。而对于喜欢这种风格的歌迷而言,周杰伦的大舌头,处处彰现的是一种张扬的个性、无所谓的生活态度、爱怎么着怎么着的惬意与酷。

而为何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在演唱上迥异于时代传统审美标准的歌手往往走在最前列?恐怕这就是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所在。流行音乐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流行音乐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展示出一个歌手最真实、最原生态的特质。

最后要说的是,不是所有在一个时代有争议的声音,都能成为经典。但任何一种经典的声音,却绝对都会在出现的那刻起,曾经招来过巨大的争议。在争议中不断更新进步,这是六十年中国流行乐的足迹,也是新中国六十年代长河的发展印迹。文/爱地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06:02 , Processed in 0.0702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