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6|回复: 1

“60年新词语”之1969—1974:风云总会平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3 13: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zcom.com/rollnews/697/

  
    70年代上半叶,“文化大革命”还在如火如荼进行。但1971年发生的林彪叛逃事件,让狂热的国人一下子陷入迷思:那个永远健康的林副统帅怎么变成了坏人?尽管林彪之后,还有“四人帮”大领风骚,人们对广场的热情还未消退,但回到厨房的意识已暗暗滋生。一个时代折腾得久了,总会到折腾不下来的时候。结束的时候快到了,革命的风云最终一定会让位于吃饭穿暖的生活逻辑。

  语录Quotation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出处:“文革”后期的民谣,生动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凋敝状况。

  点评:现在是,韩国注水剧,哭哭笑笑;好莱坞大片,飞机大炮。

  革命伴侣红花并蒂相映美;
  阶级战友海燕双飞试比高。

  出处:“文革”期间经常可以看到的新婚对联。

  点评:请注意,贴这副对联的新婚夫妻必须双方都是工人或贫下中农家庭出身,否则,便会获罪。

  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我校(厂)也是一片大好。

  出处:“文革”时,各单位的官方报告通常要这么写。

  点评: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说不行。

  对某某某妄想走修正主义道路,我们全体革命群众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出处:开批斗会,愤怒的革命群众总是举起森林般的手臂,齐喊“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点评:最后还是答应了。

  你有病吧?

  出处:“文革”后期流行说“有病”,人们相互间稍有不合,就说:“你有病吧”,并非说他身体有病,而是说他思路不正常,好像有精神病。

  点评:的确病得不轻了。

  老实交代,野汉子是谁?野孩子那儿去了?

  出处:“文革”时批斗“破鞋”的常用语。“破鞋”泛指作风不正派、不守礼教规矩的女人;与破鞋“乱搞男女关系”的男方则是“野汉子”。

  点评:那时候的中国人多么富有捉奸热情。

  孟腊的山来景洪的水,大沙河流水清悠悠。我坐拖拉机回连队,小妹在家中等阿哥。长长的辫儿红红的脸,小妹的秋波张过来,可惜阿哥是近视眼,小妹的秋波没看见。
  出处: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西双版纳广为传唱的一首情歌。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爱情诗歌已成为知青群落的秘密时尚。
  点评:年轻人的荷尔蒙,总是压制不了的。


  新词New Word

  【 三十六条腿 】

  释义:指把桌椅柜子的所有腿加起来共计三十六条。通常是饭桌加四个方凳,再加上五斗柜、大衣柜、食品柜、床,算起来正好有三十六条腿。


  背景:70年代初中期结婚的标准,没有“三十六条腿”,谁也别想把姑娘娶进门。


     【 家庭妇男 】

  释义:指在家庭中承担过多家务劳动的丈夫,多用做男人的自嘲。

  背景:这个词的产生与政治生活有关。原来“文革”时不少单位“停产闹革命”,许多男人呆在家里无事做,便学会了做家务。此语1972年开始流行,至今仍活跃在男人的口头。

  【 打鸡血 】

  释义:“文革”期间,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人的亢奋、好斗。

  背景:一本由“小汤山革命造反大队”翻印的小册子提到,首都红卫兵和上海红卫兵合组“鸡血疗法”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核实其疗效,称这一疗法对“备战备荒为人民”将是最大的贡献。

  【 马尾巴的功能 】

  释义:出自“四人帮”授意炮制的电影《决裂》,片中有位老教师大讲马尾巴的功能。此词用以嘲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不切实际。

  背景:这部《决裂》宣扬的主题是:再也不能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局面继续下去了,是当时官方对知识分子评价和态度的体现。

  【 手榴弹 】

  释义:指送礼走后门的礼品包。

  背景:“文革”中社会风气败坏,行贿受贿、走后门现象严重,群众不满,戏称礼物包为“炸药包”,还把送礼的香烟称为“盒子炮”,把酒称为“手榴弹”。此语流行于1972年以后。

  【 赶大集 】

  释义:“文革”时,官方组织农民赶着猪羊,用竹篮装满鸡蛋之类的农副产品,还要身着新衣、彩带,敲锣打鼓,到市场去卖。但只能公家收购,个人想去买什么是不行的。

  背景:这是毛远新执政辽宁时的发明。因为物资匮乏,市场萧条,毛远新为了表现“政绩”,发明了“社会主义大集”。此“经验”一出,各地竞相效仿,可是没有物资,各“大集”便暗暗互借,猪羊们被借来借去,到各地轮流“大旅行”。

  【 反潮流英雄 】

  释义:张铁生在辽宁省的高考中因不会答题,交了白卷,然后写信给毛远新,说高考是资本主义的教育路线复辟潮流。张铁生因此成了“反潮流英雄”。

  背景:1973年,邓小平复出,对全国各条战线进行整顿,在教育战线就是恢复高考。可惜当时“文革”未结束,张铁生、毛远新之流太多了。

  【 享受犯 】

  释义:“文革”时期提倡艰苦奋斗,自食其力,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追求物质享受就会被当成罪过,变成“享受犯”。

  背景:当时有些地方在整顿交通秩序时,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人会被挂上一块牌子游街,牌子上就写着“享受犯”。因为他想赶路而坐别人的车,显然是图省力,坐享其成,有享受思想。

60年代生活场景


“文革”后期的上海人民广场。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1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许多城市的街道卫生院还有“替居民打鸡血”的服务。
1971年,一名知青在上山下乡前,和同学们在上海北站告别。
“反潮流英雄”张铁生。
几个知青在小聚喝酒。
知青在劳动之余表演文娱节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30 09:16 , Processed in 0.106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