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0|回复: 0

《舌尖上的中国》文化魅力的新开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 1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牛梦笛、李蕾  来源:光明日报    2012-05-28  



当穿越、宫斗、伦理、谍战等类型电视剧在荧屏大放异彩之时,纪录片总给人一种“人淡如菊”的高雅之感,与“热闹”保持着一定距离。而最近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打造的7集高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尽管节目是在央视一套22时30分非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却超过该频道这一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栏目30%,围绕其展开的各种话题屡次登上网络热点排行榜,豆瓣评分高达9.5分,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广泛热议。

呼唤文化认同

“你看《舌尖上的中国》了吗?”“你是哪儿人,你们那里有什么好吃的?”这几句话成为最近人们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分享各地美食成为大家共同的谈资。正如学生观众何婷所说:“谈着谈着,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止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三尺,还有一种身为中华儿女对中华美食、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有种想流泪的冲动。”不只是在国内,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生活了多年的李琪看到画面上鲜美的故乡美食,顿时潸然泪下;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群美国学生跟中国留学生张一杨一起在网上观看该片,张一杨边看边给朋友们讲解,充满自豪。

《舌尖上的中国》背后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它还跨越了不同文化的障碍,让世界各国的观众认识了中国的美食,认识了中国的文化。美国网友史蒂芬留言说,刚看了第一集,我了解到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真是令人震撼。在这些美食的召唤下,我对中国这个陌生的古老国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正在计划去那里进行一次美食之旅。

这一刻,中国纪录片在全世界光彩照人、熠熠夺目。这正好契合了主创的心愿。“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对其产生亲近感,形成一种文化认同,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努力追求的目标。”该片导演陈晓卿在创意之初就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高目标。拥有如此雄心壮志的还有出品方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介绍道:“纪录频道的宗旨就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此,在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力求通过国际化和市场化的途径,实现国际传播的探索。”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对该片的国际化叙事手法表示认同。“题材的选择让该片几乎没有‘文化折扣’。主创从‘吃’入手,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本土文化。”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评价说:“全片基调优美清新,具有国际范儿,堪称中国纪录片行业的一个新标杆,不仅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也为中国纪录片找到了发展方向——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关注人对生命的追求。”

“舌尖”的“魅力效应”

酸、甜、苦、辣、咸,这是我们舌尖每天碰触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将这些抽象的感觉具化为生动、鲜活的镜头,用《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7集故事,记录下中国各地富有传奇色彩的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网友们对味道的重温或想象:“画面上那切了一刀的肉夹馍,那酥脆的声音,那晶莹剔透的油水……我流口水了!”“从山东烙饼到新疆烤馕,从卤水豆腐到过桥米线……《舌尖上的中国》仿佛中华美食的影像辞典。”“藕从河底挖出来,火腿抹好盐吊起来,满渔网活蹦乱跳的鲜鱼,蒸笼里冒着蒸气的白馒头——多质朴而华美的中国饮食文化啊!”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评论道,这部纪录片正是在号召人们对当下的饮食文化进行反思。中国的饮食文化原本是博大精深的,美食也是很丰富的。但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生活饮食却单一化,每天多是工作餐,用餐被“标准化”。《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很多美食来源于自然馈赠,有助于倡导人们回归“真材实料”,寻求一种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北京的刘俊义本来为不知请女友父母吃什么而一筹莫展,《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一家极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包”餐厅,让他灵机一动:带他们去品尝地道的烤肉,欣赏京城的夜空。不只是他,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观众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根据片中的介绍按图索骥。一位网友甚至把里面的美食按地区、种类制成一张美食地图,贴在微博上。还有很多人边看电视边在网上下订单。淘宝店主卢迪迪说,在第一集介绍完云南诺邓火腿当晚,她的淘宝店就产生了32笔订单。据了解,从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开播至今,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超过400万次,环比增长13.54%,共成交500多万件,让不少网上卖家沾光。在网上不胫而走的还有“舌尖体”,如“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广院”等等。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其实,时下荧屏上美食节目并不少见,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却似一匹黑马“一夜走红”,引来无数观众竞折腰?知名影评人鸿水指出,片中对于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精致讲解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它完美地将美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美食节目内容普遍单一的情况下,它通过不同的视角让观众思考美食背后的意蕴。”

“让我想起了妈妈做的饭……”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的感言引来无数转发。不少人表示,《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美食的享受,弥漫在片中浓郁的“儿时味道、家乡情怀”仿佛一碗“心灵鸡汤”,更让“漂泊在外”的人们从心底品咂出难忘的况味。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以菜系进行划分,而是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不只呈现出高级饭店大厨烹饪时的精湛技艺,还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家庭的厨房故事。画面上一张张充满皱纹的脸,一双双粗糙饱满的手,还有端上桌一盘盘热气升腾、喷香扑鼻的吃食,道出了来自大江南北的生活温情,让人们看到美食背后强大的人文力量。恰如片中的一句解说词:“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孔令顺认为“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这八个字刚好道出了他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后的感受。“我们从片中看到了包容、质朴、安然的中国原味。农家的土灶并不因简陋而逊于酒店的炉火,母亲没有专业厨师执照照样做得出无尽回忆的美味,食物的味道也不应以自身的价钱而划出等级。因为片中弥漫着的那种熟悉而又遥远的味道,特别却在意料之中的平淡,有人看着鼻子酸了,有人看着心头紧了,有人不远千里回老家只为吃上一口久违的乡味,也有人推掉了应酬要陪父母在家做一顿家常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5 01:37 , Processed in 0.0699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