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我院考古所和中华书局等最近联合召开“纪念陈梦家先生学术座谈会”,纪念陈先生诞辰95周年、逝世40周年,这是很有意义的。
陈先生研究领域广、著作多,是现代一位卓越学人。他70万言的《殷墟卜辞综述》,影响很大。现就该书关于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以及此后成为学科前沿的两个问题,评述一些浅见。
关于组、子组、午组卜辞的断代。
董作宾在上世纪30年代创立了甲骨断代学,意义重大。40年代,他提出了“文武丁卜辞时代之谜”的分期说(董说卜辞大致相当陈说、子、午组卜辞),将这批卜辞定为文丁时代,从字体、贞人、文例、祭祀、事类等论证解开了文武丁时代卜辞“复古”之“谜”。
陈先生对此提出异议,从1949年开始著文,论、子、午组卜辞为武丁时代,在1956年的《殷墟卜辞综述》第四章中,作了汇辑和系统论证,现简要摘述。
(1)坑位:指出E16是组与宾组的混合,B119、YH006都是组、宾组、子组的混合,YH127是子组与宾组的混合,又是午组和宾组、子组的混合。(2)称谓:组举出26个,同于宾组的18个,还有同于子组、午组和独有的。指出“组和宾组所同的父甲、父庚、父辛、父乙实即武丁时所以称其父辈阳甲、盘庚、小辛、小乙,都是武丁时代卜辞”。子组举出27个,分别同于宾、、午组和独有。午组举出37个,半数与宾组、子组相同。“而其中下乙一称,尤足证午组属于武丁时代”。(3)前辞形式:组、宾组通常都是“甲子卜某贞”,“甲子卜某”。子组是“甲子卜某贞”,“甲子卜某”,也与宾组同。又从“祭法”、“纪时法”等论证各组与宾组的相同。陈先生的论证构成了组、子组、午组卜辞武丁时代说的坚实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学者贝塚茂树先生与陈先生不通信息的情况下,大约同时也研究了这批卜辞,称王族、多子族卜辞,与董、陈先生所论范围大致相同,也定为武丁时代,1953年发表了长篇论文。
许多年来,时有讨论。日本岛邦男、加拿大和台湾一些学者仍坚持董说。同时,也有多人认定和发展陈说,如邹衡从YH16、YH106组、子组与宾组出于和同出于最下层和同出陶器及有关其他坑位研究;姚孝遂从发现贞人“争”与子组卜辞同版研究;谢济从集合称谓,有贞人联系宾组、组卜辞等研究,继续论证为武丁时代。还有重要者:1973年小屯科学发掘,出土组、午组卜辞于早期地层,这有力证明这批卜辞不能晚到文丁时代。
论康丁、武乙、文丁卜辞。
陈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第四章第三节“村中出土的康、武、文卜辞”中说:第一次殷墟发掘所获康、武、文卜辞出自村中。第二次发掘所获牛骨部份(《甲编》490~928)“全是康、武、文卜辞,大约只出村中”。第五次发掘所获康、武、文卜辞,“可能出于村中”。
陈先生又从六个方面比较中期康、武、文卜辞与早期廪辛及以前卜辞(陈定廪辛为早期)的不同。(1)字体:廪辛沿袭祖甲时谨严的作风,武乙文丁时为刚劲的直笔与锐利的转折。(2)卜人:廪辛及以前卜辞有卜人,“康、武、文没有卜人(除武乙卜旬辞有卜人历数见)”。(3)“早期龟甲与牛骨并用,康、武、文多用牛骨,罕用龟甲”。(4)前辞形式:早期作“甲子卜某贞”,“甲子卜贞”,“甲子卜某”为常例;康丁武乙时常作“甲子卜”,“甲子贞”。(5)称谓:廪辛卜辞没有兄辛,康丁卜辞有兄辛。(6)周祭与记月:“康、武、文卜辞没有记月名的,也极少有周祭”;在以前则有之。
陈先生还指出《粹编》、《佚存》、《摭续》、《邺三》、《遗珠》等“皆有一部份系康、武、文卜辞”。所指各书康、武、文卜辞在《甲骨文合集》均编入三期(康丁)四期。
陈先生论这批卜辞的显著特点,一是出自村中,二是“康、武、文卜辞自成一系”。陈论其中的武乙文丁卜辞时代后来成为学科前沿争论很大的问题,有特别意义。
时隔20年,1977年李学勤先生著文提出历组卜辞(相当陈先生定武乙文丁卜辞)应为早期武丁祖庚时代,裘锡圭先生等多人相继著文著书,论历组为早期,陈先生的学说受到严重挑战。反对历组卜辞早期论也有多人,发展成为甲骨文研究以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很长的论辩。肖楠(集体名)是小屯南地甲骨的发掘、整理和著作编辑者,又发表《论武乙文丁卜辞》等多篇文章,反对历组早期论有代表性,现较多说说他们。《小屯南地甲骨》“前言”说:“根据卜辞和陶器的对应关系判断,小屯南地中期大致相当于康丁、武乙、文丁时代。”又分中期地层与灰坑为一、二组,一组时代早于二组,所出卜辞分三类,第一类为康丁,第二类为武乙,第三类为文丁卜辞。说“小屯南地主要出土康、武、文卜辞”。又以新出卜辞与过去著录书从称谓、字体、贞人、文例、事类等多方面并解释如同名问题等深入研究,说“康、武、文卜辞的关系密切”,对陈先生学说深信不疑。大量新出土甲骨及其研究,证明陈先生康、武、文卜辞说很有生命力。
历组卜辞时代的争论在继续,有一点可以指出:新编的大型《甲骨文字典》(1989年),所引用众多的武乙文丁卜辞,定为四期。多部著录书(1980年后),如《东大》、《日天》、《英藏》、《合集补编》等按分期编排,武乙文丁卜辞编在四期;同时的著录书,将历组卜辞编在早期的很少,影响很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