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chinalects.org/03/main.htm
《广东粤方言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省级语言特征地图集,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甘于恩教授主持,于2004年5月立项,项目批准号04BYY032。本项目联合全国各相关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组成项目组(成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过4年又7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各项任务,顺利结项。
本项目预定调查116个方言点,实际调查122个粤语点(其中港澳各1个点);拟绘制语音图100幅,实际绘制103幅;拟绘制词汇图100幅,实际绘制258幅;计划绘制语法图50幅,实际绘制70幅。并发表了10余篇相关论文。
本地图集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文字说明部分和地图集正文,具体而言包括:《广东粤方言地图集》作者及调查点一览表、工作人员、前言、凡例、新旧地名对照表、广东粤方言调查点分区一览表、广东的语言与粤方言的分布概说(以上文字说明部分);地图共432幅,即:调查点示意图(1幅)、语音图(103幅)、词汇图(258幅)、语法图(70幅)以及三种图的目录(以上地图集正文),并附有三种附录。地图采用A3纸幅彩色打印。
《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在方法上体现了以下主要特色:
(一)运用现代的录音设备,调查分析语料,可信度较高,可验证性强;
(二)利用自动绘图软件ARCVIEW(GIS),首次以彩图形式反映粤语的语言特点、分布状况及接触情形,首次采用彩图形式反映粤语特征,可感性强,表现力丰富,层次及变化趋势皆得以清晰体现;
在学术方面,“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1)第一次对全省范围内的粤语进行比较详细的语音、词汇、语法调查,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撰写《广东粤语研究》积累了素材;
2)加深了对广东粤方言的认识,为将来进行两广粤语的比较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粤语与周边方言的接触关系,为广东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直观可靠的研究资料;
4)所调查的方言材料,对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建构(如粤语的分区、分片),有较大的助益;
5)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对于认识其他相关问题,如粤地的移民、民俗语言、与早期少数民族的语言接触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此外,地图集在社会实际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实用的价值,如对语文教学、方言文化、语言病理学和刑事侦探等,皆不无参考的作用。
当然,地图集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亦存在一些不足,如选点不够密集、图例的运用不够统一、关联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等等。今后在改善地图集的不足的同时,将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撰写相关论著,推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地理语言学。
《广东粤方言地图集》(项目编号:04BYY032)2009年8月31日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定为“优秀”等级(证书号:20090752)。这是广东省近年来获得较高等级评定的语言学项目,也是对广东地理语言学成果的肯定。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项的《广东粤方言地图集》(2004-2008)
在地图实践的基础上,甘于恩教授还对方言地图的理论进行总结,写出了不少具有理论深度的论文。例如:《<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的理论价值及相关问题》(《语文研究》2007年第2期),这是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对正在进行之中的项目的主要理论依据、学术价值、操作规程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发,对该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项目在研究方法上亦有突破,引起学术界较大关注,《暨南学报》2010年第3期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方言》原主编张振兴教授的论文,高度评价《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甘于恩其他相关论文有:《广东粤方言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方言特征分布图的符号应用研究》(南方语言学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潮汕方言地理类型学研究的一些设想》(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广东地理语言学研究之若干思考》(暨南学报2010年3期)、《台湾地理语言学研究之我见》(集美大学学报2010年3期)、《广东方言的分布》(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另外,甘于恩教授还参与完成了由曹志耘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社科项目《汉语方言地图集》,负责广东粤、客方言41个点的调查、整理工作,成果已经出版(三卷本,商务印书馆,2008年)。 |